外汇论坛 外兔财经

开启左侧

布丁资讯专贴(1月11)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11 17: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https://www.y2cn.com
全球流动性悬崖逼近?

全球主要央行联手宽松未能提振通胀

2008 年金融危机之后,全球主要央行联手推出宽松的货币政策,包括:定量宽松、零利率,负利率政策等。根据 NBF Economics and Strategy 的 测算,“四大央行”——美联储、欧洲央行、日本央行以及英国央行的总资产接近11万亿美 元。

然而,在全球范围内,通胀水平却没有出现较大改善。一边是资产价格的膨胀,比如:股 市、债市、房地产,甚至老爷车和艺术品的价格在最近几年疯狂上涨;另一边是通胀(CPI) “无动于衷”。

对于该现象,我们试图从两个方面来进行解释。第一,大部分消费者的实际购买力在减弱。首先,流动性并没有以工资的形式传导到普通消费者的手中。大多数的钱流向大型金融机构和企业实体,接着资金被转投到金融市场中,从而推高资产价格。于是,持有这些金融资产的少数人变得越来越富有,再通过继续投资,将资产价格泡沫吹得更大。例如:住宅 价格出现飙升。造成的直接后果是房租也随之上涨,人们在房租上的支出也变得越来越多。这么一来,货币宽松会令绝大多数家庭承受进一步的“工资紧缩”。这从某种程度上解释了为什 么货币宽松没有能够让消费者拿到更多的钱用于消费,CPI 也未能随之上涨的原因。

第二,油价暴跌令通缩预期升温。通缩会抑制消费,因为消费者预计价格会继续下跌,继而推迟消费, 宁可先将钱存起来以待价格更低时再出手,全球正在上升的储蓄率验证了这一点。

全球主要央行面临货币刺激的重新定位

美联储成为全球首个开启加息周期的央行。去 年12 月16 日,美联储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提高 25 基点,联邦基金目标利率将维持在 0.25%- 0.50%之间,这标志着美国自2006 年 6月来正式开启加息周期。美联储预期,美国劳动力巿场 2015 年大幅改善,并有信心通胀率会在中期升至 2%的目标。然而,利率只会“渐进式上调”,未来一段时间甚至会继续低于预期,确定的利率走向将取决于将来的经济数据。

欧洲央行宽松大戏受阻。12月3日,欧洲央行宣布延长 QE期限至 2017 年3月,并扩大资产购买范围,使定量宽松计划的规模达到 1.46 万亿欧元。与此同时,欧洲央行行长德拉吉表示, 预期现有的刺激政策足以令欧元区通胀率达到2%的目标,但同时欧洲央行也做好准备在必要的时候出台更多的刺激政策。这一论调与之前的鸽派言论大相径庭,令投资者对欧洲央行未来政策走向感到迷茫。我们并不排除欧洲央行未来会扩大宽松规模,但也有可能转由鹰派接盘。 2016 年将要面对的现实是欧洲央行是否还有能力采取进一步宽松行动。

日本央行QQE 微调并不是货币宽松举措。在 12 月议息会议上,日本央行维持基础货币目标不变,但决定扩大所购买资产范围。与此同时,日本央行行长黑田东彦表示,这些举措将确保央行能够顺利维持当前的资产购买计划,甚至在必要时扩大刺激计划,日本央行采取的举措包括延长所购国债 的剩余期限等。然而,日本央行12月的决议是以“6:3”的投票结果通过,一些委员质疑是否有必要微调其大规模刺激措施。这表明,日本央行正在从不断进行货币宽松的立场向着对宽松不情愿的形势转变。

英国央行被认为是下一个很有可能加息的主要央行。去年12 月,英 国央行选择维持 0.5%基准利率不变,同时,行长卡尼暗示 2016年将会加息,因为英国经济表现整体向好。然而,由于不确定事件的存在,如:英国全民退欧公投,英国央行加息概率有所下降。但英镑兑美元的过于弱势,可能令英国的长期通胀有失控风险,出于这点考虑,英国加息的时点甚至存在比预期提前的可能。整体而言,英国央行官员们倾向于认为,要想使货币政策回归本位,能够在危机再次来袭时发挥应有作用,他们别无选择,2016年必须开始加息。

中国央行加入全球货币政策再思考的行列

中国宽松预期一再落空。事实上,自11月以来, 宽松货币政策已经连续两个月缺席。一方面,高层对于大规模的货币刺激政策似乎并不提倡。 国家主席习 近 平在《求是》杂志 2016年第一期发表的文章中提及:不能靠粗放型发展方式、 靠强力刺激抬高速度实现“两个翻番”;财政部部长楼继伟也在《求是》杂志 2016 年第一期发 文指出:未来要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重构经济增长新动力,而这背后的关键是大力推进结构性改革。2016 年 1 月 4日的人民日报头版和第二版,更是以七问七答的形式,由“权威人士” 对新常态下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行了解释。

另一方面,研究学者对货币宽松刺激的有效性提出质疑。央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马骏称,如果降准力度过大或过于频繁,会导致境内短期利率过度下行,因此可能加剧资本外流,使得本来希望看到的通过降准提高货币乘数、扩大流动性的效果被对冲;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从总体态势来说,大幅度降息已经不合适,如果明年经济增长继续保持平稳趋势,再度降息可能性并不大。综合来看,2016 年国内的流动性或将边际趋紧。

 楼主| 发表于 2016-1-11 17:21 | 显示全部楼层

危险的“沙特伊朗”之争:逊尼与什叶派,谁真正主宰石油

危险的“沙特伊朗”之争:逊尼与什叶派,谁真正主宰石油



今年年初,沙特阿拉伯在全国12座城市以“反恐”、“反颠覆”等名义同时公开处决47名死囚,其中包括有争议性的著名沙特什叶派领袖巴吉尔.尼姆尔(Nimr Baqer Al-Nimr),消息传出后立即引发伊朗乃至整个中东什叶派的强烈反响。由此,这个逊尼派王室统治的国家与伊朗什叶派毛拉政府之间的冲突达到新的高度。

争端源起的历史

宗教派别之争一直是海湾地区不能回避的问题。争端源起于1383年前伊斯兰教两大派——什叶派和逊尼派的教派之争。

伊斯兰教的创始人,先知穆罕穆德在公元632年去世后,他的信徒们在继承权问题上发生争执,并因继承人选问题而分裂为逊尼派和什叶派。穆罕穆德的大部分追随者,即日后的逊尼派穆斯林,支持长老们所选择的穆罕默德的岳父阿布巴克尔。但少数异见者,即后来的什叶派穆斯林,坚决主张新继承者必须是先知的血亲,因此穆罕默德的女婿兼堂弟阿里才是正确的继承人。

在全球超过15亿的穆斯林中,85-90%的穆斯林为逊尼派,10-15%为什叶派。号称波斯湾六国的沙特、阿联酋、巴林、卡塔尔、科威特和阿曼皆受到逊尼派王室的掌控。素以“伊斯兰教逊尼派的守护者”自居的沙特,其逊尼派占据全国总人口的85-90%。而伊朗是世界最的大什叶派国家,约90%的伊朗人是什叶派。

宗教之争下的经济政治冲突

现如今,有关谁才是先知继任者的争执已显得不那么重要,海湾地区的争端主要来自的政治经济冲突。

1979年伊朗发生了伊斯兰革命胜利,推翻了君主立宪政体,建立了由什叶派主导的伊斯兰共和制国家,同时伊朗还宣称要跳战逊尼派在伊斯兰世界的领导地位,并在中东的黎巴嫩等国家支持人数占少数的什叶派发动叛乱。中东出现的这个强势什叶派国家引发了其他逊尼派政府的恐惧。

两个教派之间的争端涉及到的一个更为现实的问题是对能源资源的争夺。

受宗教历史的特殊联系和油田地理分布的影响,波斯湾地区几乎所有的化石燃料都贮藏在什叶派聚居地区,而沙特也不例外。沙特的油田和天然气田主要分布在本国东部近波斯湾一带,也是该国什叶派信徒的聚居地,同时该地域也离伊朗很近。

(下图由美国空军特殊军事行动学校的兼职教授M.R. Izady绘制。根据这张图显示,较深的绿色区域是什叶派居住地,而浅绿色的是逊尼派居住地,黑色的点块显示的是石油油田,红色是天然气产区。)

eM.png

沙特王室一直担心居住在东部海湾地区的什叶派有一天会带着该地区的石油资源脱离出沙特阿拉伯并和伊朗结盟。一旦这一区域从沙特分裂出去,沙特皇室将如同一个破产的80岁老翁一样,一无所有。

这也是为何沙特一直对该地区实施严格控制。处决Nimr就是因为沙特渴望割除本国任何会让什叶派产生异心的信号,这位什叶派领袖居住在沙特阿拉伯的油田中心地带Awamiya,该地区紧邻巴林西北部,Nimr领导的什叶派抗争要求是沙特应当改善什叶派在该国的待遇,否则什叶派就要求脱离出沙特。

同样的原因曾促使沙特在2011年帮助邻国巴林镇压了2011年的阿拉伯之春暴动,巴林由逊尼派王室独裁,但主要人口是什叶派;也导致1991年萨达姆政府使用化学武器镇压伊拉克南部的什叶派穆斯林起义时,美国的布什政府对此袖手旁观,因为保证伊拉克不分裂是美国同盟国土耳其和沙特所希望看到的。

市场分析人士预期:地缘政治将继续影响石油出口

现在,沙特还面临着另外一个压力,就是对伊朗的石油出口限制很快将被解除,这将增加伊朗在海湾地区的影响力。

Chatham House的能源专家Valerie Marchel称,解禁之后伊朗会有更多收入,伊朗对波斯湾地区的影响力将加大,这对于沙特而言是巨大威胁。伊朗此前曾声称解禁后数月内将每天多生产50万桶石油。

挪威分析机构PRIX Index发言人Indra Overland表示,国家分析师预期伊朗将在出口限制减少后加速增加原油出口,而其对原油市场的影响还是不确定的,且德黑兰可能已经在和伊拉克私下达成的交易中增加了出口产量。

根据PRIX指数对石油出口的预期显示,将令石油保持高出口的政治因素不会发生改变,石油价格将在2016年保持低位。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 Mobile Version|Archiver|关于我们 About Us|联系我们 Contact Us|Y2外汇论坛 外兔财经

GMT+8, 2024-10-1 15:12 , Processed in 0.051692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7.2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