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论坛 外兔财经

开启左侧

弹簧-2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4-6-16 10:59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s://www.y2cn.com
皮海洲:对炒新要有宽容心 在美国也不可避免

2014-06-16 08:22:31

  本月18日,IPO重启后的首批新股即将露脸。为切实防范新股上市首日交易风险,维护证券市场秩序,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近日,沪深交易所双双发布通知,对新股上市首日交易机制进行了调整。其中一个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取消了新股上市当天的二次临时停牌制度。这对于缓解新股上市首日投资者的“卖股难”问题有着积极的意义。
  去年12月13日沪深交易所发布的“炒新限令”,堪称是A股市场历史上“最严炒新限令”。不仅规定“集合竞价阶段不得超过发行价120%且不得低于发行价格80%”;不仅规定盘中股价上涨或下跌超过10%时停牌30分钟;而且还规定当股价较开盘价上涨20%时,则股票临时停牌到当日14:55(深市停牌到14:57)。这一“最严炒新限令”确实抑制了新股上市首日的爆炒,但也导致了“秒停”现象的出象,新股上市首日成交不足,尤其是中小盘新股,一天的成交只有四、五笔。特别是在新股上市首日长时间处于停牌的情况下,投资者想买买不进,想卖卖不出。这反倒为股价操纵提供了便利,操给者只需要用少量的资金就可以将股价送入停牌状态,从而达到推高股价的目的。
  取消新股上市首日的二次临时停牌,这明显是抓住了原来“炒新限令”的最大问题所在。虽然从表面上看,它对“最严炒新限令”进行了一次松绑,但由于新的“炒新限令”仍然执行“集合竞价阶段不得超过发行价120%且不得低于发行价格80%”与“连续竞价阶段不得超过发行价144%且不得低于发行价格64%”的控制措施,因此,新的“炒新限令”并没有赋予新股更大的炒作空间。相反由于取消了二次临时停牌的缘故,这确保了新股上市首日的交易时间。如此一来,虽然新的规定不能完全解决投资者“想买买不进”的问题,但至少会有更多的投资者能够在新股上市首日买到新股,更重要的是投资者“想卖卖不出”的问题可以得到完全解决,因而有利于提高新股上市首日的运行效率。
  不仅如此,取消新股上市首日的二次临时停牌,也让股价操纵者付出更多的资金成本。毕竟股票交易的时间长了,新股上市首日的交易时间可以达到3个半小时,这样那些试图操纵股价的操纵者如果试图封住44%的涨停板的话,就需要拿出更多的资金来接盘,来消化市场的抛售压力。特别是对于一些大资金来说,44%的获利已经是非常丰厚了,在有人接盘的情况下,对于那些公司基本面一般的新股来说,中签者因此获利出局也是不错的选择。因此,要操纵新股的价格,操纵者必须拿出更多的资金出来。并且在操纵者多次出手的情况下,面对交易所的即时监管,操纵者也很容易露出其狐狸的尾巴。
  因此,从抑制新股上市首日炒作的角度来说,取消新股上市首日的二次临时停牌无疑是一步好棋。新股上市首日的最大涨幅基本控制在新股发行价格的44%左右,基本上可以说达到了抑制新股上市首日爆炒的目的。不过,正是基于对新股上市首日最大涨跌幅的限制,这也使得在新股上市首日会出现一些投资者想买买不进的现象。从新股炒作的角度来说,这会导致新股炒作周期的延长,也即新股上市后仍然有可能受到市场的炒作。
  在这个问题上,这就需要市场各方对新股炒作保持一定的宽容心。毕竟就是在美国股市,新股炒作也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只要新股炒作不涉及价格操纵,不涉及内幕交易,就不要将其一棍子打死,甚至出馊主意要抬高新股发行价格,宁可资金让发行人圈走,也不愿意看到新股炒作。这种见不得新股炒作的观点显然是不足取的,难道说新股下跌与破发才是某些人愿意看到的?所以,股市有必要接纳新股适度炒作的事实。当然,如果新股炒作涉及到价格操纵与内幕交易,那么对这类新股炒作一定要严惩不怠,决不手软。
发表于 2014-6-16 12:15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招商银行:该行也被中国央行批准定向降准0.5个百分点   2014-06-16 12:01:57
!!!
形不成手不动;MOM
 楼主| 发表于 2014-6-16 14:40 | 显示全部楼层
非股份制银行为围??
 楼主| 发表于 2014-6-16 14:42 | 显示全部楼层
定向降准扩至股份制银行

2014-06-16 14:34:40

  央行已将定向降准的范围扩大至股份制银行,民生银行、兴业银行在此之列。
  6月16日,兴业银行相关负责人向《第一财经日报》确认,兴业银行向中国人民银行福州中心支行申请降低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在上周五已获批。
  民生银行相关负责人也向《第一财经日报》表示,该行符合央行要求,已接到定向降准通知。
  6月9日,央行宣布,决定从2014年6月16日起,对符合审慎经营要求且“三农”和小微企业贷款达到一定比例的商业银行下调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三农”和小微企业贷款达到一定比例是指:上年新增涉农贷款占全部新增贷款比例超过50%,且上年末涉农贷款余额占全部贷款余额比例超过30%;或者,上年新增小微贷款占全部新增贷款比例超过50%,且上年末小微贷款余额占全部贷款余额比例超过30%。
  按此标准,此次定向降准覆盖大约2/3的城商行、80%的非县域农商行和90%的非县域农合行。
  “稍微大的银行都不在范围之内,比市场预期要紧一些,释放规模可能不会达到3000亿。”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宗良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表示,从本次定向降准的政策看,这是“最谨慎的一种降准做法”,本次释放资金量应该与4月25日起定向降准释放的规模相差不多。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宏观经济研究主管温彬认为,虽然本次定向降准扩围比较谨慎,但具有针对性。“鼓励城商行、农商行对小微企业的贷款,实施的效果应该会达到国家鼓励支持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方向。”
 楼主| 发表于 2014-6-16 14:46 | 显示全部楼层
宁波银行获定向降准0.5个百分点

2014-06-16 14:31:51

  6月16日,《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获悉,宁波银行被纳入定向降准范围之内。从6月16日起,宁波银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除了宁波银行之外,兴业银行、民生银行亦获定向降准。今日中午,兴业银行相关负责人还向《第一财经日报》确认,兴业银行向中国人民银行福州中心支行申请降低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在上周五已获批。
  民生银行相关负责人也向《第一财经日报》表示,该行符合央行要求,已接到定向降准通知。
  6月9日,央行宣布,决定从2014年6月16日起,对符合审慎经营要求且“三农”和小微企业贷款达到一定比例的商业银行下调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按此标准,此次定向降准覆盖大约2/3的城商行、80%的非县域农商行和90%的非县域农合行。
 楼主| 发表于 2014-6-16 14:49 | 显示全部楼层
民生证券评定向降准扩围:规模有限但信号意义强

2014-06-16 14:06:37

  央行决定将定向降准扩大至股份制银行,民生银行和兴业银行都承认已接到降准0.5个百分点的通知,而招商银行此次也在此次降准之列,超出市场预期。民生证券认为本次定向降准释放的流动性规模有限,但信号意义强。
  民生证券称兴业银行和民生银行2014年一季度存款余额分别为2.06万亿和2.52万亿,降准0.5个百分点释放被冻结的流动性规模分别为103亿和126亿。包括这本次在内的定向降准已释放流动性约为1800亿左右,投向领域为中小企业和三农。
  民生证券表示兴业、民生银行业务深根植中小民营企业,尽管本次定向降准释放的流动性规模有限,但信号意义强,有利于鼓励和引导其他金融机构更多地将信贷资源配置到中小微企业和其他有利于“调结构”的领域。
  对于宏观经济形势,民生证券认为经济下行但通胀无忧,货币政策以稳增长为主,预计未来的政策措施包括:加大公开市场投放力度,不排除逆回购出台的可能,维持短端流动性宽松和预期稳定;加大定向宽松力度,预计未来会有更多符合条件的股份制银行受益,以实现稳增长和经济结构优化双重目的(实际上依赖单一货币政策很难实现结构调整目标);加强窗口指导,将定向宽松释放的流动性落到实处。
  民生认为未来货币政策将由“宽货币、紧信用”转向“宽货币、宽信用”,有望提振市场风险偏好。
 楼主| 发表于 2014-6-16 14:50 | 显示全部楼层
港媒称周小川尚福林等200多大佬随李克强访欧

2014-06-16 13:19:58

  香港星岛日报消息,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今日将率领庞大商贸团访问英国及希腊。访英期间,中英将签署四十多个、总值超过三百亿美元(约二千三百多亿港元)的大单,涉及金融、能源、核电、高铁等项目。
  李克强及夫人程虹今日起启程访英三天,除了外交官员外,随行的还有央行行长周小川、银监会主席尚福林,以及多名银行业大佬在内的二百多位企业高层。
  中国驻英大使刘晓明表示,中英将签署的合作协议涉及能源、核电、高铁、高科技、金融、文化等项目,总额约三百多亿美元,创历年新高。目前,英国是中国在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去年中英货物贸易额约七百亿美元。
  去年双边贸易700亿美元
  李克强访英是对去年底英国首相卡梅伦访华的回访,也是中英总理的年度会晤。作为中国资本对外投资的主要目的地,英国在向中国资本开放方面堪称美欧国家中的榜样。今年三月,中国国家发改委发布《中国企业在英国投资指南》,是中国首次对个别国家发布投资指南。
  中英金融合作是两国经贸的新亮点。英国财政大臣乔治。奥斯本指出,中国大陆和香港之外的人民币支付有三分之二发生在伦敦。中国在伦敦发行人民币债券、进行资产管理,中国的银行还将能够在英国申请设立分行,一家中国银行(传是建设银行)也将很快被指定为人民币清算行。奥斯本说,中英都是有悠久贸易历史的国家,李克强的访问将把英中经济伙伴关系向前推进一大步。
  建行或为人币清算行
  中通社引述北京观察人士指出,在以商贸为主的此行行程中,李克强除了继续化身超级推销员力推中国产品和资本,也会在政治、外交方面谋求突破,并可能涉及香港问题。 报道称,当前香港政制改革已到关键间,中国政府感觉到外国势力动作频繁,中央政府刚刚发表《一国两制在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实践》白皮书。相信李克强访英期间,会与英方坦诚沟通,消除误解。
  中国外交部消息早前称,李克强访英时,两国准备就《中英联合声明》签署三十周年,再签一份成果文件,双方正商讨细节。
 楼主| 发表于 2014-6-16 15:32 | 显示全部楼层
牛刀:房地产将彻底崩盘 人民币已经走进死局

2014-06-16 15:25:34

  上世纪90年代中国沿海泡沫破灭,有个作家写了一篇全景式的炒楼的长篇,书名叫做《钥匙》,这本书的第一句话我至今记忆犹新:我走出房门,却把钥匙留在房里。等我再回到海南,这套房子主人却不是我。这个小说的一位主人翁说过一句话:一个人可以一生不赚钱,但绝对不要被泡沫绞杀一次。很多人当时炒楼炒地仅仅只是晚跑了一步,就被迫跳进了琼州海峡。包括什么潘石屹、冯仑等等这些人模狗样的炒地炒房客,仅仅只是早跑了一步,否则,他们早就去琼州海峡喂鱼了,哪有今天的潘石屹和冯仑。
  凭着我对中国的房地产的熟悉程度,我一直认为仅仅凭着中国私人很难炒动中国的房价,也根本就不容易产生泡沫。然而,形式急变,中国各级政府动员一切资源,包括货币、土地、财政和媒体,勾结开发商一起炒作房价,什么城市化城镇化,都是他们推出的炒房概念,其目的和险恶用心就是鼓励全民炒房,中国的住宅就这样沦为资本的工具。如果仅仅只是人民币自己也就算了,人民币掠夺全民的财富已经有30年的历史,从邓的时代就开始了,奇怪的是,人民币和美元捆绑在一起共同掠夺全民的财富,压榨人民的血汗,这是旷古未闻的事。
  城市化的破产。
  这个概念不用说是林毅夫、李稻葵之流的犬儒经济学家编织出来的谎言,专门用来推动房价泡沫的。在人类近从罗马帝国疯狂扩张以来,西方就诞生了城市化,为了奴役当地人民,罗马帝国打到哪里就在那里搞起城市化,标准就是一个剧场、一个浴场和城市广场,所以,城市化是一个古老的文化,任何发展中的国家在城市化的进程中,首先都是实现人的城市化,也就是提高国民收入和基本素质,实现可持续发展,而中国是动员所有的力量进行疯狂的炒楼,在炒楼中涌现出来的一批富豪,而这批富豪的素质极其底下,走到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都引起人当居民的深刻反感,简直是看见一群畜生,走到哪里除了炒楼不会干别的,但是,这些畜生很有钱,因为随随便便一套房子就可以赚取几百万,结果导致现在这样的困境,全世界很多国家都在排斥华人,但是,这些土豪能代表华人吗?不能,他们全都是华人中的败类,一群渣滓,除了有钱什么也没有。现在全中国到处是空城、死城、鬼城,这就是林毅夫、李稻葵们积极鼓吹城市化的最后结果。中国城市化的破产从一个侧面证明,中国社会处在巨大的裂变之中。
  虚无的科技创新。
  科技创新是最近在中国官方媒体出现频率最高的词,主要是习李在大力提倡。这是没有用的,因为科技创新在中国这个时代本身就是一个幻想。科技创新的基本元素是:一、严明而完善的法制,没有这个元素,科技创新是不可能的,因为科技创新代表的是全球新的文明,文明的绝对保证是法制体系的完善,这个在中国只是幻想;二是自由的市场体系,这个元素是科技创新的基本环境,而中国货币、金融和大型高端行业完全是垄断的,自由市场这个元素在中国根本不存在,起码中国公民不能全球免签证,人民币至今不能自由兑换,汇率一直受制央行的控制,这叫什么自由市场体系;三是公平竞争的基本条件,政府退出市场不可能,只要权利存在市场中就根本不可能有公平竞争;四是专利法和版权法严格执行,中国盗版横行直接冲击市场而政府却不闻不问任其发展,中国山寨的水平越来越高而科技创新能力却在全球越来越差,全球罕见。不难设想,在中国搞科技创新是多么的虚无,一个只知道炒楼的民族能有何创新,一个天天唱着中国的烂声音歌手有何天生才能?
  货币的无用。
  在中国经济急剧衰退出现后,中国政府再一次动货币手段,第一次定向降准,据讲只是释放了100亿至300亿的基础货币,去拯救奄奄一息农商行和全国城乡的金融乱象,我已经看见完全无用;第二次定向降准共释放500亿的基础货币,已经打水漂漂。5月人民币贷款增加8708亿元,而预期为7500亿元。5月末,M2同比增长13.4%,高于预期的13.1%和4月的13.2%.2014年5月份社会融资规模为1.40万亿元,比上月少1454亿元,比去年同期多2174亿元。其同比增速为18%,比3月骤降19%、4月再降12%的态势有了明显回升。2014年1-5月社会融资规模为8.58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少5329亿元。信托贷款额度急剧下降88%。不过影子银行的另一个主要组成,委托贷款依旧疯狂,达到2063亿,其利率通常都不低于12%,承兑汇票的额度也有所恢复,金融投机丝毫没抑制,反而越来越强。
  中国央行严重依赖信贷泡沫解决问题,这个在美元加息一切都会停止,因为美元加息首先刺破的是中国的信贷泡沫,央行再也找不到任何工具维护泡沫,人民币已经走进死局。而人民币的死局,就是房地产的彻底崩盘。
 楼主| 发表于 2014-6-16 20:44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同意吴敬琏的观点

2014年06月16日 01:55

 【CCTV证券资讯内参】我很尊敬吴老,但他的观点我不一定同意,尤其是最近他一直在说“房价上涨是超发货币的结果”,我实在不敢苟同。


  最近在读一本书《金融的本质》,这是中国央行主导、由巴曙松先生主持翻译的。这本书依据前美联储主席伯南克一次讲课录音整理,一共四讲。我读后很受启发,而且证实了我多年来一直主张的一些观点。其中房地产问题就是这样。


  在《金融的本质》一书的第二章,伯南克用大量的事实证明,美国的房地产泡沫,主要不是货币政策的结果。他说,很多人认为互联网泡沫破灭之后,美联储采取低利率政策是导致房地产泡沫的主要原因。但在我看,不是这样。美国房地产泡沫之所以发生,主要原因是金融自身和金融监管存在严重漏洞。它的主要诱因是:金融机构基于房地产信贷的“创新”过度,而与此同时金融监管不断放松,加上美国政府又希望解决美国人居住问题的大背景。


  伯南克认为,利率高低,中央银行应当主要考虑两大因素:经济稳定和金融稳定。互联网泡沫破灭之后,美联储采用低利率政策主要基于经济稳定的考虑,而绝不是针对房地产。他认为,房地产泡沫通常是房地产方向的政策出问题所导致的。既然如此,解决房地产泡沫的问题也要从房地产市场和金融监管方向入手,而绝不是货币政策。因为,货币政策作为总量政策,它针对的是整个经济领域,而房地产仅仅是经济的一部分。如果用利率的手段解决房地产问题,势必会使整个经济受到压抑,这不是货币政策正确的选择。


  如果说我钮文新人微言轻,吴老可以不予理睬,那伯南克的话是不是应该引发您对房地产问题的重新思考?


  实际上,中国房地产问题的关键何在?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这个回答基本可以获得国人共识。我们多次强调,中国房价过高,是地方政府为了土地拍卖“既顺又贵”而容忍或刻意所为的必然结果。所以根源是房地产政策,而不是货币政策。至少主要不是超发货币所致。


  我们不妨看看中国是否超发货币。央行公布的人民币基础货币发行量近28万亿元(今年一季度),但其中22万多亿元被央行通过法定存准、央票和正回购余额锁定,实际基础货币量不过5.6万亿元。这个数字出现在央行调统司司长盛松诚的文章当中,而且盛松诚以此证明了房地产价格过高,并非货币超发所致。


  我们多次做出这样的对比。美国4万亿美元的基础货币发行,不过支撑着16万亿美元的GDP总量;但中国5.6万亿元的基础货币,却支撑着58万亿元的GDP总量。请问,如何证明中国央行超发货币?同时,周小川在2012年“两会”记者招待会也曾明确解释说:中国M2水平比较高,是因为中国的产业结构和美国完全不一样,制造业为主的中国和服务业为主的美国,金融杠杆(信用派生流动性)的水平不可比。而且,中国以间接融资为主和美国以直接融资为主,其在M2上的反映也完全不同。


  这些都是事实。我们同时质疑那些认为中国超发货币的经济学家,你们难道看不到22万亿元基础货币被央行锁定?那为什么你们口中的M2数据全都不刨除这22万亿元?在中国,有一些问题已经被经济学家变成无须论证的“想当然”。而最典型的就是“中国超发货币”,还有就是“国企低效率”等等。而到底有多少人认真地进行过比对研究?有多少人依据不同国别的经济特征、不同分行的效率特征进行过严谨的综合评价?


  我认为,中国的经济学研究经常是“挖掘证据”,这是经济学研究之大忌,但却被我们大量使用。什么叫“挖掘证据”?就是结论现行,然后为了论证而“挖掘证据”,哪怕这些证据严重缺乏严谨性。比如,说“国企低效”,于是就汇总低效方面的证据,而对高效的事实充耳不闻。再比如,说“中国超发货币”,上来就把中国的M2与GDP比值和其他国家相比,而完全无视不同国家、不同经济特质对M2的影响,甚至无视央行锁定22万亿基础货币的事实。


  结果是什么?同一个人研究的不同课题,经常出现自相矛盾的情况。比如,央行要论证房价上涨非货币因素,结果就用中国基础货币发行量与GDP比值较低,说明中国央行没有超发货币;而要论证货币宽松空间有限,就用M2与GDP比值较高,说明央行已经发行了过多的货币,不能再发了。那到底是怎么回事?我认为,如果是一般性的、“无厘头”的学者乱说一气,不理他也就罢了。但央行不行,你的研究要变成中国最关键的宏观经济政策,而不是为自己开脱责任的,所以必须严肃、严谨。


  请问,如果中国货币超发,那为什么中国需求这么虚弱?中国的利率水平如此之高?这都是超发货币的结果?我希望吴老这样的一言九鼎式的经济大佬,讲问题也必须严肃、严谨,否则不良影响太大。
 楼主| 发表于 2014-6-16 21:28 | 显示全部楼层
人民币即期周一暴跌超140个点

2014-06-16 18:50:21

  人民币对美元即期周一大幅回落,从上周五最高点至今已经下跌超200个点;交易员称,上周五冲高回落已经阶段性触顶,短线或维持区间宽幅震荡,汇率弹性进一步增强。
  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2014年6月16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为6.1537,较上一交易日贬值34个点。截至收盘,人民币即期报6.2250,较上个交易日贬值143个点,上个交易日收盘报6.2107。
  周一早盘人民币中间价小幅低开,早盘即期跟随低开,盘中一度受结汇盘推动而快速升值至6.2086日内高点,但随后汇价在购汇盘推动下稳步下行。“上周五人民币冲高回落表明短期汇率可能基本触顶了,今天调整很正常啊,”某上市城商行交易员表示,“今天还是以客盘购汇为主。”
  “当前基本看不到大行反向操作的身影,看样子央行还是希望即期市场日间波动大一些(今天日内波动接近200个点),改变此前那种市场氛围。”该交易员称,“估计上半年的最后这半个月,还是以宽幅震荡为主,6.2-6.25都有可能。”
  上周人民币汇率快速升值0.63%,考虑到美元指数的上升,实际上人民币兑其他货币的升值更为明显。国泰君安固收部主管周文渊指出,上周人民币的突然升值有没有坚实的基础,这决定了升值的可持续性和货币政策的短期方向。人民币汇率目前的升值可能持续一段时间,但空间并不是很大,未来大概率是波幅继续扩大。
  招商证券宏观团队则强调,欧元进入负利率时代,全球流动性状况改善,资金风险偏好回升,这是人民币汇率上周大幅升值的外部因素。内部因素在于5月各项数据显示国内经济企稳迹象更加明显;并且,人民银行进一步加大了中间价对市场预期的引导。
  离岸CNH今天小幅冲高回落,盘中汇价一度下探至6.22的日内新低,但跌势较在岸即期略缓,当前在岸即期和离岸CNH价差大约在50个点。截止北京时间16:40分,CNH报6.2197.
  央行最新更新的金融机构人民币信贷收支表显示,5月金融机构新增外汇占款仅为387亿元,仅为4月1192亿元的三分之一,5月数据甚至不及1月4374亿元增量的十分之一。
  “5月外汇占款增量的回落有三个主要原因,”招商证券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研究主管谢亚轩称,“央行退出日常干预,这应该是比较关键的因素。2012年4月汇改后当时央行的外汇资产波动仅在±105亿人民币之间,较此前明显下降。(此次汇改之后,也会是这种效果。)”
  谢亚轩还称,“人民币汇率波动导致企业和居民的持汇意愿持续上升,外汇存款占本外币存款总额的比从去年年底的2.48%上升至3.12%(央行最新公布的5月外币存款数据为366亿美元,创出有数据记录以来的新高。);还有,5月跨境人民币对外净支付额可能由于人民币汇率的波动而下降,其对外汇占款的放大作用也有所下降。”
  “汇改后央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增强,央行对于民生和兴业等股份制商业银行降准申请的批准即为例证。”谢亚轩指出。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 Mobile Version|Archiver|关于我们 About Us|联系我们 Contact Us|Y2外汇论坛 外兔财经

GMT+8, 2025-5-5 02:15 , Processed in 0.048841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7.2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