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论坛 外兔财经

开启左侧

弹簧-2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4-6-15 11:54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s://www.y2cn.com
小市值新股更具关注性

2014-06-15 11:22:20

  《红周刊》:停滞四个多月后,新股发行再次重启,上一批新股上市后可谓是“鸡犬升天”,而这批新股的“成色”如何,来听听张彤的分析。
  张彤:依旧会有被市场大举追捧的公司,但快速跌破发行价的公司此次极有可能出现。
  《红周刊》:新股这么热,还有能跌破发行价的?
  张彤:基本面支撑不了股价的,最好别去申购,免得空欢喜一场。
  《红周刊》:可这申购价格还没公布呢,你怎么就能先判断出来基本面支撑不了股价呢?
  张彤:你不会自己提前计算一下啊。
  《红周刊》:怎么算呢?
  张彤:就说今世缘吧,公司拟利用募集资金投入3个项目,累计投入金额9.31亿元,同时公司预计发行总费用约7154 万元,合计约10亿元左右。公司拟发行5180万股,即每股发行价格约19.35元,公司才能募足所需资金。
  《红周刊》:也就是说如果公司的IPO价格若达到19.35元,则上市之后有跌破发行价的可能?
  张彤:是的。
  《红周刊》:道理何在呢?
  张彤:今世缘的主营是白酒,2013年,除贵州茅台少数几家公司外,白酒行业上市公司净利润等指标均出现了明显的下滑。而今世缘在营业收入减少的情况下,净利润不降反增,首先公司业绩的真实性就大打折扣。
  《红周刊》:仅凭此即判断公司可能会跌破发行价?
  张彤:当然不是,我们先假设公司的业绩真实可靠,那么很容易就能够找到与公司盈利能力接近的同行业上市公司。2013年今世缘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为25.15亿元和6.80亿元,与其最接近的是古井贡酒和山西汾酒,其中古井贡酒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为45.81亿元和6.22亿元;山西汾酒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为60.87亿元和9.60亿元。
  《红周刊》:看来今世缘的估值应接近古井贡酒,而低于山西汾酒。
  张彤:是的,按发行价19.35元、发行后总股本50180万股计算,公司总市值97亿元左右,而目前古井贡酒的总市值为92亿元,山西汾酒为118亿元左右。
  《红周刊》:看来即使今世缘业绩真实可信,若以19.35元的价格发行也没有什么上涨的空间了。
  张彤:实际上和泸州老窖等公司相比,今世缘的股价则明显高估了。2013年泸州老窖的净利润为34.38亿元,为今世缘的5.06倍,而泸州老窖的总市值约为230亿元,仅为今世缘的2.37倍(按发行价19.35元计算)。而贵州茅台虽然市值是今世缘的16倍,但其净利润却是其22倍。所以若今世缘以19.35元的价格发行,就失去了关注的价值。
  《红周刊》:那首批发行的这些新股之中,哪些是值得关注的呢?
  张彤:一些小市值的公司,尤其是在上交所上市的小市值公司,可重点关注。
  《红周刊》:为何在上交所上市的更值得关注呢?
  张彤:道理很简单,一直以来上交所上市的公司市值都偏大,因此长期以来在上交所上市的新股定位都偏低,但此次拟在上交所上市的新股之中,有些公司的总市值甚至小于创业板的公司。
  《红周刊》:说说有哪些。
  张彤:例如北特科技,主营汽车转向器齿条和减震器活塞杆,本身汽配行业就是低估值的板块,加之公司2013年净利润又较2012年出现了超过15%的下滑,因此上市之后定位会偏低。
  《红周刊》:发行价大概会在怎样的范围呢?
  张彤:公司拟发行2667万股,拟募集资金1.50亿元,加之约0.37亿元的发行费用,每股发行价格7元左右即可募足所需资金。而按发行后总股本10667万股计算,7元的价格对应的总市值仅7.50亿元左右。
  《红周刊》:可发行价不等于开盘价吧。
  张彤:公司2013年净利润4144万元,即使按35倍市盈率计算,总市值也就14.5亿元,仍是袖珍公司。而小市值的公司,最容易成为被炒作的目标。
 楼主| 发表于 2014-6-15 11:59 | 显示全部楼层
沪港通试点规定发布 四大领域蓝筹股贯穿投资机会

2014-06-15 11:38:39

  6月13日,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邓舸表示,为了落实沪港股票市场互联互通机制的有关活动,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维护市场秩序,今日,证监会发布了沪港通试点若干规定,若干规定共19条,明确了上交所、港交所、证券交易服务公司、中国结算、香港结算开展沪港通业务履行的职责,对境内开展沪港通工作的要求,明确了持股比例、交收货币等事项,对投资者保护、监督管理、资料保存提出了相关要求。
  对此,分析人士指出,正在筹划中的沪港通,无疑是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的一大标志性事件,它将把中国证券市场国际化推向一个新的高度,沪深交易所的券商、银行、公用事业、地产等四大领域蓝筹股有望获得市场资金的关注。
  首先,券商股。随着两地市场互联互通时代的到来,意味着沪市将正式对境外开放,未来境外投资者的进入将提升沪市交易量,有利于内地券商股,特别是有利于横跨沪港两地的券商。目前,在港设立分支机构的内地券商有中信证券、海通证券等。从二级市场来看,本周券商股表现比较出色,板块内成份股全线上涨,长江证券本周累计涨幅达3.88%,涨幅居首。资金流向方面,本周板块内共有11只个股实现大单资金净流入,累计吸金73148.74万元,国金证券期间大单资金净流入居首,达到30044.14万元,而中信证券和长江证券等个股大单资金净流入也超过5000万元,分别达到26610.45万元、6181.94万元。
  第二,沪港互联互通亦将削弱银行股A/H股差价,相关个股:招商银行、浦发银行、中信银行等。从二级市场来看,本周银行股表现比较出色,板块内成份股全线上涨,平安银行本周累计涨幅达8.18%,涨幅居首。资金流向方面,本周板块内共有12只个股实现大单资金净流入,累计吸金215837.95万元,平安银行期间大单资金净流入居首,达到36906.54万元,而招商银行、农业银行、工商银行等个股大单资金净流入也超过2亿元,分别达到32884.10万元、20372.92万元、20207.67万元。
  第三,公用事业类企业。相关个股:长江电力、凯迪电力、天立环保、湖南发展、国投电力、江南水务、内蒙华电等。从二级市场来看,本周公用事业股表现比较出色,板块内共有67只成份股实现上涨,天立环保本周累计涨幅达9.96%,涨幅居首。资金流向方面,本周板块内共有37只个股实现大单资金净流入,累计吸金81331.19万元,长江电力期间大单资金净流入居首,达到8342.00万元,而凯迪电力、天立环保、湖南发展等个股大单资金净流入也超过5000万元,分别达到7331.27万元、5975.55万元和5124.24万元。
  第四,地产类企业。相关个股:京投银泰、珠江控股、中关村、廊坊发展、凤凰股份、华夏幸福、金丰投资、保利地产等。从二级市场来看,本周房地产股表现比较活跃,板块内共有96只成份股实现上涨,上海新梅本周累计涨幅达10.06%,涨幅居首。资金流向方面,本周板块内共有46只个股实现大单资金净流入,累计吸金110551.36万元,保利地产期间大单资金净流入居首,达到41946.90万元,而华夏幸福、华侨城A、万科A等个股大单资金净流入也超过9000万元,分别达到12678.03万元、11101.61万元和9579.13万元。
 楼主| 发表于 2014-6-15 12:02 | 显示全部楼层
上证指数反弹试探压力位
2014-06-15 11:24:48
  上证指数的反弹持续积蓄力量。这产生了一个看多的图表形态,周五收盘2070点站在2060点附近的压力位上。目前看多的环境有两个特征。
  第一个特征是近期2060点附近的压力位与上升趋势线所形成的形态,这是一个弱势的上升三角形形态。形态之所以弱势是因为形态的基准边花费了7天时间才形成,指数的活动有些混乱。这意味着不可能根据图表形态来测算上方突破目标。
  这个形态最重要的特征是上升趋势线。趋势线从2014年5月21日1991点附近的低点开始。趋势线使用了6月4日至6月10日的低点作为后续的5个固定点。上升趋势线成功经受了试探。如果市场再次回落,趋势线很有可能会提供良好的支撑。这是指数图上的一个看多的特征。
  第二个特征是顾比复合移动平均线突破形态。2014年3月直到4月,指数显示出GMMA有一个反弹多次试探,然后突破至2060以上的形态。3月初第一次反弹试探(A)运行至GMMA长期组的下边缘,然后回落。3月底第二次反弹试探(B)运行至GMMA长期组上边缘以上,然后指数回落。4月8日第三次试探快速运行至GMMA长期组上边缘以上,这在4月发展成为一个快速的反弹。
  目前上证指数正在显示出类似的多次试探形态。5月13日第一次试探从GMMA长期组下边缘回落。5月29日第二次试探稍微超过GMMA长期组上边缘一点。目前上证指数反弹已经运行至GMMA长期组上边缘以上。反弹必须有效突破至2060点附近的压力位以上,一个新的上升趋势才能得到确认。突破至2060点以上意味着很可能反弹会持续上升至2140点。但要注意,这种类型的超越2060点的反弹突破不是趋势的改变,它是一个大幅反弹,并且只是在非常宽的交易带之内反弹回落的长期行为形态的一部分。周五指数收在2070点,下周有待确认突破的有效性。
  当GMMA短期组运行至GMMA长期组以上,并且GMMA长期组转向向上、开始发散时,GMMA趋势改变确认信号形成。这种情况可能在未来7个交易日出现。投资者注意观察指数是否成功突破至2060点以上,并注意观察GMMA长期组均线的行为,以便对短期反弹上升趋势的持续进行确认。
  上证指数在1980点附近的支撑位与2160点附近的压力位之间形成了一个长期横向盘整形态,或者叫做交易带。交易带的中央是位于2060点附近的支撑压力线。2060点能否有效突破成为下周的关键。
 楼主| 发表于 2014-6-15 23:07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回来一文章;

今天去参加雪球嘉年华,其中有一个讨论的主题是成长股和价值股的辩论。我认为投资者对此一直都有很严重的误区,一笔成功的投资从来都是不分成长、价值、趋势这些类别的。每一次成功的投资其本质都是一样的,认为投资是分门别类的投资者根本没有理解投资的本质。对此,我回家后熬夜完成此文,希望此文成为三派之争的绝唱,从此之后再无此类的派别之争。

一、价值投资

  人们对“价值投资”长久以来存在很深的误解,大家往往会认为价值投资是只要找到低于内在价值的企业,然后长期持有,这个过程中几乎无需关注宏观经济,也无需在乎买入的时点,更不用理会市场的波动。大家也总是拿巴菲特的一些名言来自我暗示,比如①.如果不想持有公司10年,就不要持有10分钟;②.交易所即使停市三年,对我都没有什么影响;③.就算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偷偷告诉我他未来二年的货币政策,我也不会改变我的任何一个决策。

  1.关于价值投资就是长期投资的问题。很多人印象中的巴菲特就是买入伟大的企业做长期价值投资。但事实上,巴菲特很注重资产的动态平衡,选股上更是灵活机动,如果有心翻看巴菲特致股东的信,你会发现从60年代开始至08年巴菲特差不多投了200多家公司,但持有超过3年的只有22家。巴菲特说股市停市对他的投资没有影响,只是想强调我们选股的角度要立足长远,而不能因为市场和基本面短期的波动作为买入的理由,很多人片面理解了这句话。事实上一个企业上市后,就具备了双重属性:一方面是一家公司,要持续经营;另一方面更是一个交易品种,产生波动性。两个属性都很重要。另外,护城河是需要经常作评估的。不满足条件的公司自然需要卖出,比如巴菲特在07 年卖出中石油就是一个好的案例(一是行业的基本面发生了变化,二是估值太贵)。

  2.关于价值投资不需要关注宏观经济的问题。很多人认为巴菲特一直在教导我们应该全力研究公司而不必关心宏观经济,但这显然又是片面的认识,巴菲特的意思是普通投资者要把重点放在研究企业的身上,在关注企业基本面的时候不要想着指数的走势、美联储的动向。但这不意味着大势不重要,巴菲特不会告诉你的是,对于整体的资产配置而言,宏观经济大势的准确判断是多么的重要,芒格和巴菲特不止一次说过,大部分情况下他们只赚取平均市场的收益,只有经济崩溃、市场先生发疯的时候才要下大赌注(成功的概率很高的前提下)。比如,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前,巴菲特手头一直握有大量现金(危机前夕伯克希尔公司拥有现金与准现金377亿美元,固定收益证券285亿美元),直到金融危机之后,巴菲特才开始大规模的投资,不仅用完了现金更是采用发行新股方式收购铁路公司。所以,巴菲特从来都是研究宏观经济的高手,判断的非常准确。另外,可以从更大的一个角度看,巴菲特一致认为自己的成功离不开美国这个不断向上的宏观环境,正是美国50-60年代的发展黄金时期造就了巴菲特,巴菲特也曾不止一次的强调,自己不会离开美国去做投资。我想,这足以说明问题了。

  3.市场先生的脾气。格雷厄姆说市场短期是投票机,长期是称重机(市场先生是一位非常疯狂的人)。根据华尔街的一项统计研究,股价与业绩之间关系的密切程度如下:持有股票3年,二者关系的密切程度为:0.131~0.360(是指股票价格的13.1%~36%由企业经营业绩变化决定);持有股票5年,二者关系的密切程度为:0.374~0.599;持有股票10年,二者关系的密切程度为:0.593~0.695;持有股票18年,二者关系的密切程度为:0.688。言下之意是,短期看,市场经常无效,股价短期的上涨和下跌几乎都不是由基本面推动的,而是人类情绪和资金偏好的变化推动的估值的变化,因为这种无效性的存在,所以即便是深挖基本面,精确的通过各种估值模型计算准确了的公司未来几年的业绩,这前提下种所谓的“安全边际”也可能被市场打的一文不值(学院派整天定量的分析,静态的看估值,却不明白市场情绪的变化,更对预期一词不甚了解,所以容易陷入价值陷阱)。

  再重新看格雷厄姆先生对价值投资的定义是:股票价格围绕“内在价值”上下波动,而内在价值可以用一定方法测定;股票价格长期来看有向“内在价值”回归的趋势;当股票价格低于内在价值时,就出现了投资机会。
 楼主| 发表于 2014-6-15 23:08 | 显示全部楼层
可以说内在价值、安全边际、市场先生,三个词才是价值投资的本质。

  1.内在价值到底如何计算,从来没有一个特定的公式,不同的行业,不同属性的公司,估算内在价值的标准都是不一样的,没有万能的固定公式,任何指标也只是具有参考意义。而且,计算内在价值的重点不是为了得到一个精确的数字,数字是冰冷的,背后的逻辑才是火热的,我们通过计算内在价值的过程去深刻的理解一个企业,这才是最重要的。例如巴菲特最喜欢的自由现金流贴现模型计算内在价值,但是芒格是这样说巴菲特的:我们虽然认为这个是计算内在价值最合理的方式,但是从来没有见过巴菲特计算过(芒格还调侃说,他也可能偷着计算过)。巴菲特也曾公开说过,没有一个能计算出内在价值的公式,关键是真正读懂企业。可见,对于这个模型,理解远要比计算更为重要。这就是投资的金句:宁要模糊的正确,而不要精确的错误。

  2.安全边际同内在价值一样,很多人照本宣科的按照公式去寻找安全边际,这是对价值投资极大的误解,其实安全边际没有特定的某个指标,举个例子,08年金融风暴期间,港股从32000点一路狂跌到10000点,PE从25倍跌倒6.3倍,而腾讯当时从70 多块跌到40 块(最低跌到35)。按当年的业绩算,PE在23倍左右,他仍然是香港,甚至全世界最昂贵的股票之一,为什么腾讯没有继续跌到10 块这一市场平均估值下的“安全边际”呢(10块对应6倍多PE)?所以,所谓安全边际,并不是简单地根据财务报表或者几个指标能判断的,安全边际一定是建立在对企业内在价值的深刻理解上的,不同的行业、不同的企业、不同的价格对应的安全边际都是不一样的。说到底,还是要理解生意模式,真正读懂企业。

  综合以上两点,不难看出,安全边际和内在价值的定量分析固然重要,但只能作为参考,绝非决定性的因素。真正的决定性的核心因素一定是对企业的定性的分析,站在战略高度得出的企业未来发展的情况,我想这也是巴菲特比格雷厄姆更为成功的原因(吸烟蒂的价值投资是只看数字的)。

  3.市场先生。我认为市场先生远比安全边际和内在价值来得重要。巴菲特的名言:别人恐惧时我贪婪,别人贪婪时我恐惧,正是价值投资的神髓所在。所以,真正的价值投资恰恰不是远离市场,而是接近市场了解市场,掌握市场先生的脾气,进行逆向投资。所以,不论是内在价值还是安全边际的计算,均应该建立在尊重市场先生的基础上的(当然同时别忘了模糊的正确远比精确的错误重要)。

  综上,价值投资到底是什么已经有答案了(结合巴菲特投资的经典案例更能说明问题了,这里展开不举例了)。总结起来就是:1.好生意:价值投资理论中的好生意就是具有很高护城河的企业,这个护城河可以是专利、政治垄断、独家配方、先进技术等,也可以是宏观经济环境变化带来的,每个国家,每个不同的时代,每个行业的护城河都是不同的(所以从这个角度宏观经济也很重要,二战时期和21世纪的行业护城河、投资的重点截然不同)。2.好公司:价值投资理论中的好公司就是能长期源源不断带来现金流的企业,特点是需要很低的资本再投入、有很好的品牌带来的高毛利,具有广泛市场基础的利基,例如See's Candy和可口可乐都是极好的公司。3.好价格:价值投资理论中的好价格并不是通过精密的计算得到的,所谓安全边际也是在理解企业的基础上得到的大致的价格区间,而真正的大底大顶一定是通过掌握市场先生的脾气之后才能得出的,一句“别人恐惧时我贪婪,别人贪婪时我恐惧”足矣胜过万句。         (实在不能有准确答案?)

  也不难看出,显然一些投资者长期以来都片面的理解了价值投资理论,断章取义了巴菲特的言论。巴菲特之所以成为大师,不仅仅是因为他通过敏锐的观察和深刻的理解找到了低于内在价值的好企业,更重要的是,巴菲特对宏观层面的把握,对市场情绪的和人性的理解远超常人。
 楼主| 发表于 2014-6-15 23:09 | 显示全部楼层
二、成长股投资

  同价值投资一样,大多数投资者对成长股投资存在严重的偏见和误解。

1、成长股重点不在于选择宏观的行业,而在于选择微观的公司。投资者普遍认为成长股是与网络、IT、生物技术等新经济产业相联系的。不可否认,在成长性高、未来前景好的行业里公司更容易获得高成长,但这并不意味着只有热门的行业才能诞生好公司,并且热门行业的高成长往往是昙花一现。相反,令人意外的是,观察历史的牛股不难发现,很多优秀的成长股都处在一个缓慢增速的行业里,关于低增长的行业投资者普遍有严重的偏见,他们认为缓慢增长甚至不增长的行业不是一门好生意。事实上,只有低增长的公司不值得投资,但低增长的行业里照样可以出现优秀的高增长的企业。所以一些低速增长的冷门行业对优秀的公司来说也可能是一门绝好的生意。一些冷门行业或者夕阳行业由于需求稳定,行业的增速很低(甚至出现0增长),经营不善的弱者一个接一个被淘汰出局,但一些优秀的公司能够凭借自身的技术优势、政策、天然壁垒等其他客观条件,不断地占领市场份额,不断地淘汰同行业的其他公司,使得供应端进一步减少,最终形成寡头垄断。那毫无疑问,这就是优秀的好公司(彼得林奇称这类公司为沙漠之花,我把它归类为冷门行业的隐形冠军)。同时他不喜欢投资热门的科技公司,首先因为根本搞不懂这些高科技公司(又有多少投资者能真正搞得清楚热门科技公司的技术呢);其次,他认为因为热门行业带来巨大的利润,所以想要投身热门行业的人和资金会源源不断,某个公司设计出了一个跨时代的产品,那么其他的竞争对手也会迫不及待的去研发,不仅是小公司,连大公司都没有办法保持竞争力(比如苹果打败了诺基亚,朝阳行业的竞争就是那么残酷)。而相反,资本对那些几乎不增长的行业几乎都是不屑一顾,由于几乎没有新的进入者,一家优秀的公司可以继续保持原来的优势并缓慢的扩张,不断的增大市场份额(林奇称之为沙漠之花公司)。彼得林奇以SCI丧葬公司为例:当时SCI已经拥有全国5%的市场份额,没有什么对手可以阻止SCI把市场份额提升到15%,因为沃顿商学院的高材生绝不会琢磨如何去和丧葬业的公司竞争。彼得林奇整个职业生涯都在用很大精力去研究和投资一些不起眼的冷门公司,不投资热门行业根本不妨碍他成为最伟大的成长股投资大师。另一个角度看,普莱斯认为,夕阳行业如果脱胎换骨进入了新的成长期,不管是新产品的开发还是老产品有了新用途,都可以成为成长股的投资对象。

2、成长股不一定和市值大小挂钩。投资者的一个严重误区(特别是中国)是认为成长股的筛选条件一定是公司要小,股本小、市值小,才有成长的空间,但市值小只是充分条件,并不是必要条件,大市值的蓝筹股同样可以保持成长性。并且,在一些细分行业小公司面临激烈的竞争,上一条说道,热门行业的公司就算有技术有市场也可能会被淘汰,更不用说没有很高壁垒的小公司了。另外,细分行业活得比较滋润的公司,也可能面临行业太小,成长空间有限的局面,如果不跨界突破很难成为大公司。相比较,一些大市值公司如果具有很高的壁垒,同样有持续竞争力。典型的例子如沃尔玛、可口可乐,他们在成为进入成熟期后仍然保持了数十年的竞争力,成为高成长的蓝筹公司,从大市值变为更大的市值。

3、真伪成长之分。从历史经验看,多数成长股只是昙花一现,这些企业往往是因为站在了行业的风口才有的高成长,这种高成长只能保持很短的时间。不管是从商业规律还是历史数据来看,真正能够脱颖而出从小公司成长为大公司的股票寥寥无几,一个伟大的成长股的背后是千万失败的小公司。所以,大多数成长股都是属于伪成长股,他们的成功并不是因为自身具有很高的壁垒或持续市场竞争,往往只能是昙花一现(在第六章好公司一节中将详细谈什么才是真正的成长股)。很多人至今仍搞不清楚真伪成长股之分。

4、成长并非越快越好,成长也是有极限的。巴菲特说过:“在一个有限的世界里,高增长率必定自我毁灭。如果这种增长的基数小,那么在一段时间内这条定律不一定奏效。但如果基数膨胀,那么机会就将结束:高增长率最终会压扁它自己的支撑点”。所以不要一味地追求企业成长。投资者随时都要有清醒的意识,即公司高速成长本身或许就同时意味着高速地奔向毁灭。另外,成长股也是有天花板的,从美国成长股的研究来看,每只成长股都只有一个明显持续的快速增长阶段,经过成长期后,营业收入很难再保持大于20%增速。成长股的利润拐点和营业收入拐点存在明显相关性。总之,成长股投资并不能唯成长即投资。

再回头看看成长股鼻祖费雪和彼得林奇的投资准则。
 楼主| 发表于 2014-6-15 23:10 | 显示全部楼层
再回头看看成长股鼻祖费雪和彼得林奇的投资准则。

费雪的投资理念(准则)大致如下:

1.这家公司的产品或服务有充分的市埸潜力(至少几年内营业额能大幅成长);
2.管理阶层重视研发新品(在目前产品线成长潜力利用殆尽之际,进一步提升总销售潜力);
3.公司是高人一等的销售组织;
4.公司的利润率高,且能维持或进一步改善;
5.公司内部的人事关系很好,员工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
6.具有深度的管理层,相比较同行业有独特的经营能力;
7.并不会因为需要成长而发行大量股票,使得现有股东利益大幅受损(价值毁灭);
8.管理阶层的诚信正直态度(特别是对困境的反应);
9.真正出色的公司非常少,这些公司失宠的时候需要集中全力购买。如要适当分散投资,则必须投资经济特性各异的各种行业,通常10或12种是比较理想的数目(为什么大师们都选择10个左右的标的?关于这一点将在第九章详谈)。
10.买进时机亦很重要(有若干个可选目标,则应该挑选那个股价相对于价值愈低的公司),费雪有过教训,在股市高涨的时候买如成长股,由于买进的价格高昂,即使业绩大幅成长,亦赚不到钱)。
11.坚定持有直到公司的本质发生改变(或公司成长到某个地步后将不再保持超额成长)。除非有非常极端的情形,不要因为经济或股市走向而卖出股票(因为太难预测),同时这些因素对股价的影响亦不及业绩变动对股价的影响大,卖出的唯一准则是以业绩或业绩预期为依据。费雪谈到这一点的时候曾说过:多人信奉波段操作,但是至今没有一个靠波段操作成为投资大师的。波段操作企图提高赢利效率,所谓超底逃顶,这些乌托帮式的思维,实际可望而不可及。
12.良好的心态。犯错是难免的,重要的是尽快勇于承认错误。对于看对的股票要学会不止盈,让利润奔跑。
13.正确的态度。投资有时难免会靠运气,但长期而言,好运、倒霉会相抵,想要持续成功,必须靠技能和运用良好的原则。和人类其他活动一样,想要成功,必须努力工作,勤奋不懈,诚信正直。

彼得林奇的投资准则:

1、公司的名字听起来枯燥乏味,甚至听起来很可笑则更好;
2、公司业务枯燥乏味甚至让人厌恶;
3、公司从母公司分拆出来( 因为它们很多都有优秀的资产负债表);
4、机构几乎不持股,分析师不追踪;
5、公司被谣言包围(黑天鹅);
6、公司可能处在一个几乎不增长的行业(面临 较少的竞争);
7、公司有一个广度很深的利基;
8、人们要不断购买其产品的公司;
9、公司在增持或回购的股票;
10、避开多热门行业的热门公司;
11、避开多远恶化的公司;
12、小心那些利用公司名称哗众取宠的公司。

不难总结出,两人对一笔成功的成长股投资或对一家优秀的成长企业的标准是类似的,无非就是好生意、好公司、好价格,且三者缺一不可,很多人对成长股投资有很深的的误解,只看增速、不看估值,似乎成了A股投资者的准则,还是好好看看大师们的教诲吧。
 楼主| 发表于 2014-6-15 23:11 | 显示全部楼层
三、趋势投资

很投资者认为自己是趋势投资者,但不知道自己其实是赌博投机者,有这样的误解实在很难理解,可能大部分投资者甚至都没有仔细学习过趋势投资的鼻祖索罗斯的大作。这里我根本不需要分析索罗斯的著作,只要简单总结一下索罗斯的一些经典语录,就可以解开趋势投资的误区了。

1.索罗斯非常关注“预期内价值”。预期内价值相当于潜在投资结果的平均权重价值。一个与大多数人不同的投资理念只有在预期内价值积极的时候才是明智的。

  评:什么叫预期内价值?首先你要搞明白一个标的的价值,然后你还要搞明白市场对它的预期;因此,索罗斯眼中的趋势投资真的是不看基本面的吗?

2.最难判断的事情是:风险达到什么水平是安全的。风险是你遭受损失的可能性。有三种情况必须要面对:有时你知道风险事件的自然特性和可能性(比如说扔硬币);有时候你只知道这个事件的特性,但不知道其可能性(比如一只指定股票20年内的价格);有时候你甚至连未来可能伤害到自己的事件特性都不清楚(比如恶性黑天鹅事件)。

  评:就算是赌博,也同样要进行风险评估,也就是Value at Risk,你要明白你的一笔投资潜在的风险损失是多少,值不值得你去投资,那么如果计算风险是多大?这难道不就是安全边际吗?所以趋势投资和价值投资是对立的吗?

3.想要“安全”,最好的方法就是要有一个“安全边际”。

  评:索罗斯强调安全边际的重要性。

4.你正确或错误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你正确的时候能赚多少钱、错误的时候会亏多少钱。对于一个投资者最重要的事是“正确性的量级”,而不是“正确的频率”有多高。如果在一个赌注中你赢的几率足够大,那么就大举押注。当索罗斯觉得他自己是正确的时候,几乎没哪个投资者能够比他下更大的注。

  评:论资产合理配置的重要性。

5.如果投资是种娱乐消遣,如果你从中得到了乐趣,那你可能没有赚到什么钱。真正好的投资都是无聊的。如果你因为投资而非常兴奋,那么你可能是在赌博,而非投资。最好别把自己当赌客,而不把自己当赌客的最好方式就是:只在几率有利于你的时候押注。

  评:趋势投资是无聊的?难道不是价值投资才是无聊的吗?不,索罗斯告诉你,其实一笔好的投资都是无聊的,你需要漫长的研究、买入前漫长的等待、买入后漫长的等待……除非你把自己当成一个赌徒,那么,你的投资才是多姿多彩,才是高潮迭起的。

6.参予者的思维与参入的情景之间相互联系与影响,彼此无法独立,认知与参入处于永远的变化过程之中。参入者的偏向以及认知的不完备性造成了均衡点遥不可及,趋势也只是不断的朝着目标移动,参入者的思维直接影响参入的情景,往往造成诸多的不确定性。 最后,反身性原理也非万能,它可能不一定经常很明显的发生作用,或者思维者没有发现。如果要反映出未来的价格,那么目前的市场价格总是错误的。市场能够影响其所期待的事件。市场和人们对市场的看法是相互作用的。在认知和现实之间存在一个双向的自反联系,这是一种起初会促进自我强化、但最终会导致自我击溃的过程,或者可以说这就是泡沫。每个泡沫都是由一种趋势和一个错误的概念以自反的方式相互作用而形成的。

  评:反身性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市场的本质又到底是什么?归根到底就是人类的认知存在盲点,人性存在弱点,导致市场永远不可能平衡,不可能完全有效,所以预期(市场定价)和事实之间经常发生偏差,如果把握这个偏差,成为投资最为关键的部分,这无疑就是我所说的,好价格。这一点完全和价值投资和成长投资一样,利用人性市场情绪的波动,市场资金的偏好,寻找被低估的标的的过程。

7.我富有只是因为我知道我什么时候错了。我基本上都是因为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而‘幸存’下来的。我们应该意识到人类就是这样:错了并不丢脸,不能改正自己的错误才丢脸。

  评:正确的认识幸存者这个问题,不能形成幸存者偏差。

  综上,可见索罗斯作为真正的趋势投资大师,不断的强调了基本面、安全边际、市场情绪、资金偏好等,无非也就是在重复:好生意(股票也好期货也好,都要找到明确方向的标的,不论多空都要符合好生意的标准)、好品种(好的标的是指不论多还是空,都是明确的)、好价格(这一点无需多说)。相比之下,大多数的散户投资者甚至算不上投机,都是可笑的技术分析和幸存者偏差罢了。

——————————————————————————————————

本文是本人正在写的一书中上篇的节选,目的在于让大家认识到投资的本质就是——好生意、好公司、好价格,一笔成功的投资一定是满足这三好条件的,不论价值派、成长派、还是趋势派,全都是一样的。

下篇还在完成中,主要是方法论,如何找到三好公司。第一本书会以“个人投资体系总结此文作为框架。敬请期待。
 楼主| 发表于 2014-6-15 23:17 | 显示全部楼层
精彩评论

何纯在南国:
好的投资与好的投机,我都挺佩服。个人觉得,两者之间没有本质区别,都是掌握规律后,能从概率上可以获胜的游戏。雪球上分为几个类别,很多人彼此嘲笑对方策略,个人感觉没有太大必要,只要找到适合自身的规律,能够长期成功就好。

个人分了几个类别,按照我自己认为的档次从高到低排了个序:

1. 能够深刻洞察企业,并能够一定程度上改变企业运作方式的投资者

巴菲特无疑是集大成者。但他不仅仅只是个投资者,还能在很大程度上对投资企业施加影响,比如被人津津乐道的华盛顿邮报,作为董事,他提出了很多有益建议帮助该企业。又比如他也曾多次更换下属企业的管理层,甚至在企业出事的时候自任CEO解决问题,比如所罗门公司濒临危机时做的那样。

他完全掌控收购企业的股利分配方式。如果只是普通投资,也常常可以施加重大影响。

虽然巴菲特也有失误,但是长期看他投资成功的比率很高,而且他的投资没有天花板,即便成长到现在这样大的规模,也能保持不俗的成长。

不过,一般人很少能够具备对企业和行业如此高的洞察力,以及管理运营大型企业的能力。

2. 高超的技术分析者

以大奖章基金为代表。通过对股价,商品和外汇等诸多市场的运行数据进行大量挖掘,从中发现可以套利的机会。

但是考虑到掌舵者是数学教授以及该基金的众多诺贝尔奖获得者,要想具备如此强的数据挖掘和分析能力,实在太难了。

3. 短期把握企业发展趋势的价值投机者

以彼得.林奇和波顿为代表,通过对企业的充分调研和挖掘,提前掌握企业和行业变化动态信息,适时进入,顺利变现走人。这需要仔细挖掘行业变化的蛛丝马迹,了解企业背后的运作规律,但是这类资金的管理很不容易,需要付出极大劳动。

4. 成长股投资者

不大在意当期企业的估值,而是看中了企业未来发展趋势,买入这类公司常常短时间就能改变命运,比如曾经的微软,谷歌,腾讯,百度等等公司。

5. 成功的套利交易者

在掌握了大量的事实和数据后,对企业并购重组套利有深刻认识的人士。比如善于挖掘壳价值的重组股,把握企业收购价的套利等等人士,做得好,他们的收益率很非常惊人。

比较初级的是A股打新,虽然技术含量不高,但是有充分的数据支持,属于低风险中收益的投资渠道。

6.  以公司的净资产和往期盈利为基础,股价相对低估而买入的价值投资者

以格雷厄姆和他的一些弟子为代表,通过买入一组此类公司,等到市场价值发现后获利抛出,再换入新的公司。

7.   ETF投资者

认为自己没有投资方面的特别之处,直接投资ETF指数基金,长期来看,也能获得一定回报。

8.  伪价值投资者,伪成长股投资者,伪技术分析者

大部分的市场参与人士。

先说伪价值投资者。

有很多人,买入了市场上的低估公司,但总是希望他一买就涨,不涨就大骂市场无效,市场管理者无能。试想下,只要企业正常合理发展,难道企业估值会到2倍PE吗?如果真的企业估值继续下降,大不了更多的买入就是了,埋怨市场不能及时股价发现似乎没有什么意义。

还有些人,买入了市场的低估值公司,但是只是重仓一两家,结果看错了企业发展趋势和行业发展趋势,仍然输的很惨。这类人也很多。他们输了之后就埋怨价值投资无效,其实并非无效,而是自身眼光不够,同时没有做合适的行业和地域分散罢了。

伪成长股投资者就更多了。他们可以找到企业发展的无数数据和事实来支撑自己的观点,也有很多公司股价确实短期内一飞冲天。但是能够持续成长的企业毕竟是少数,找到这类企业本身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绝大多数人是不大容易看清行业发展规律的,因此失败也就不足为奇。

伪技术分析者就更不必说了。他们从来没有足够的数学分析,进行过足够的数据统计来发现价格波动的背后规律,而是简单的看一下技术指标就以此为指导,至于这些技术指标是否经过了充分的市场检验完全不了解。因此他们的失败也就顺理成章了。

我个人对自己的评估属于5和6,但要想继续往上升就不容易了,除了提升自己没有好的办法。千万要提醒自己,不要强制升级,否则升级不成反而掉到8就更惨了。
 楼主| 发表于 2014-6-16 10:56 | 显示全部楼层
金市一周指引:伊拉克爆发动乱 美联储大戏登台

2014-06-16 08:45:55

点击查看黄金行情
  伊拉克爆发动乱推升金价,美联储(FED)政策会议本周登场,黄金原油本周将迎来重磅大戏。
  6月16日亚洲市场时间早盘,国际现货黄金冲高至1278美元/盎司一线,此后进入小幅震荡。美国总统奥巴马虽公开表达不派地面部队进驻伊拉克,但周末有消息称奥巴马将可能对伊拉克进行空袭,受此影响,市场避险情绪仍将持续升温。此次地缘政治危机,使得市场开始担忧伊拉克是否有爆发大规模战争、回到之前六年混乱状态的可能。
  据最新的黄金ETFs数据显示,截止上周五(6月13日),黄金主要ETF持仓的黄金持仓量约为1293.91吨,较上一交易日增加0.73吨。
  ·市场焦点·
  本周你需要关注的看点:伊拉克战局、美联储利率指引
  本周国际金融市场最大的重头戏,当属北京时间6月19日美联储六月利率决议,投资者期待从中寻求美联储货币政策前景指引。值得关注还包括欧洲央行管理会员会会议,以及欧元集团会议,内容或有助于把握欧洲央行未来政策方向。数据面有美国CPI和工业生产、欧元区通胀率和经常帐。
  此外,由于伊拉克动荡影响,美国WTI原油价格上破105美元/桶重要关口,分析师们认为,下一步目标将奔向113~115美元/桶,甚至看向150美元/桶。
  伊拉克是OPEC组织第2大产油国。因投资者对伊拉克动乱可能干扰该国石油出口的忧虑持续升温,致使上周油价涨幅达一年来单周之最。其中布伦特原油上涨逾5%,为去年7月来最大周度升幅,美国WTI原油上周升幅亦为去年12月来最大。
  据Kitco6月13日公布的最新调查显示,超过65%市场人士预计本周金价将上涨,因伊拉克爆发冲突推动中东地缘政治风险升温,刺激投资者的避险情绪。
  接受调查的33个市场人士中,24人做出了回应,其中16人看涨,3人看跌,5人中立。看涨人士称,伊拉克逊尼派的ISIL占领了伊拉克第二大城市摩苏尔,并占领该国最大炼油厂所在地,使得避险情绪周骤然升温,预计金价将继续受到中东地缘政治风险的支撑;看跌人士称,伊拉克地缘政治因素给金价带来的风险溢价很可能转纵即逝。另外,美联储将召开6月货币政策会议,当前市场普遍预计其将继续缩减QE.
  ·机构激辩·
  各大机构看涨看跌观点不一
  南非标准银行(Standard Bank)6月13日在报告中称,后市金价有望回抽200日均线1285美元水平。该行指出,很明显近期无论是黄金还是白银都存在较大的空头回补风险。实物市场方面,目前亚洲的实物金需求依旧疲软,买家也较之前变得更为理性,料不利金价长期的反弹。
  据彭博社6月13日公布的调查,本周看涨及看跌金价的黄金交易员和分析师人数几乎相同,在接受调查的27位黄金交易商及分析师中,12人看涨(44.44%),11人看跌(40.74%),4人看平(14.81%)。这暗示投资情绪略显紊乱。看涨一派主要因伊拉克动荡局势将刺激避险情绪升温,而看跌一派主要基于当前美国经济持续复苏,同时疲软的实物金需求无法对金价提供支撑。
  瑞士MKS金融集团首席交易员Afshin Nabavi称,“伊拉克爆发动乱的确推高了油价和金价,但此类避险情绪无法对金价提供较长期的支撑,建议在金价接近1280美元时逢高做空。”Nabavi还指出,“目前1300美元是金价难以逾越的一道重要阻力,若未来没有更多的基本面消息支撑,金价可能重新跌至1240美元。同时,下周美联储FOMC会议也是市场关注的重中之重,但鉴于美国经济缓慢却持续的复苏态势,美联储料继续当前缩减QE的步伐,这也是另一大做空黄金原因。”
  ·一周数据前瞻·
  本周你需要关注的重要数据和事件:
  周一
  17:00 欧元区 5月CPI
  20:30 美国 6月纽约联储制造业指数
  21:15 美国 5月工业产出
  央行动态:
  日本央行公布月度经济报告
  国际财经大事 :
  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将于6月16-21日赴英国举行中英总理年度会晤,并对英国和希腊进行正式访问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美国经济年度评估。IMF主席拉加德举行新闻发布会,讨论该报告。
  周二
  16:30 英国 5月cpi、ppi、零售物价
  20:30 美国 5月cpi、新屋开工
  央行动态:
  美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召开议息会议
  欧洲央行管理委员会会议,无利率决议宣布(至6月18日)
  澳洲联储公布6月政策会议记录
  周三
  07:50 日本 5月商品贸易帐
  17:00 瑞士 6月ZEW投资者信心指数
  22:30 美国第一季度经常帐
  央行动态:
  美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召开议息会议
  英国央行公布6月4-5日货币政策委员会会议纪录
  日本央行公布5月20-21日会议记录
  周四
  16:30 英国 5月零售销售
  20:30 美国上周初请失业金人数
  22:00 美国 5月谘商会领先指标
  央行动态:
  02:00美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宣布利率决定,发表政策声明/02:30随后美联储主席耶伦主持媒体简会
  国际财经大事 :
  美国财政部长雅各布访问德国
  欧元集团会议
  周五
  16:00 欧元区 4月经常帐
  20:30 加拿大加拿大 4月零售销售、cpi
  国际财经大事 :
  欧洲经济及财政事务理事会会议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 Mobile Version|Archiver|关于我们 About Us|联系我们 Contact Us|Y2外汇论坛 外兔财经

GMT+8, 2025-5-5 02:12 , Processed in 0.043160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7.2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