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论坛 外兔财经

开启左侧

A股抄底的,似乎该醒醒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3-18 23:44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s://www.y2cn.com
抄底没来就是最忌讳的.

但也不至于一点不做吧.

这不是两个极端吗?都是矫枉过正.

认真分析个股.投资本来就是要花时间研究磨练的,还老盼着有像去年一样闭着眼都挣钱的形势啊.

那才是不正常的.
发表于 2008-3-18 23:5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老鱼翁 于 2008-3-18 23:26 发表

正是由此嗅出熊的气息。巴菲特14 元卖出中石油,说明14元的中石油已经高估不少了,而A股却在此高估的基础上再翻三倍有余,难道巴菲特说的符合我们的想法的我们就认同他说他是股神,当他说的和我们想的不一致,我们 ...



我没有说中石油有价值
汇海无涯.势在心中.风险严控!!
发表于 2008-3-18 23:51 | 显示全部楼层
就此打住.


我不再参与............
汇海无涯.势在心中.风险严控!!
 楼主| 发表于 2008-3-19 06:2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wu2198 于 2008-3-18 23:50 发表



我没有说中石油有价值

我也没说是你说的。
有价值是巴菲特说的。但现在这个价格他不会买。
而我是在说能把中石油高估到48的股市,现在想想除了超级泡沫股市以外,正常股市一般是做不到的。泡沫的破裂那是必然,现在中石油22仍然有人说低估很多了,还指望他带动大盘上行,从此判断现在正在走的行情应该是崩溃式下跌,没有回头路好走的,48元想解套恐怕要等到下一次超级泡沫的时候才可能了。由于股市的热烈气氛,相信股票都是经过充分估值的。我对股市的看法是从局部到整体的过程。从中石油看到了股市的整体高估。在我眼里中石油是一个股市的量尺,中石油的泡沫度,可以近似的看作整个股市的泡沫度。等中石油回归合理价值区间以后,才能谈股市投资价值,才能够抄底,抄底被套才能够安全,被套以后才有信心持有到牛市。否则我认为就是投机,按照投资的方式来做投机,我认为是不明智的。

[ 本帖最后由 老鱼翁 于 2008-3-19 06:40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8-3-19 07:4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mai 于 2008-3-18 23:03 发表
转帖;

按照年报的预披露时间来看,本周起这些大市值公司就将陆续公布年报,年报披露将进入密集阶段。按照预约情况,本周沪深两市共有137家公司披露年报,下周将有269家年报亮相,拟披露年报的公司家数及分量明显高 ...

其实在一楼就已经说了,但既然还没弄明白,那就具体展开来举例:
以股市是钱堆出来的作为前提相信不会反对吧。(假设明确告诉你,股票1元/每股,每年能收到1元红利,但是所有人都没钱,那么有人能买得起股票吗?股指会提升吗?业绩不是股市的本质,那只是用来炒高股价的噱头而已)来算一笔粗帐,假设中国股市有60亿钱对应股票1亿股能把股指推到6000点,因此价格=60/1=60元/股。现在由于情况改变大小非套现1/3,因此钱会少1/3,而股票会多1/3,此时股票价格=60*(1-1/3)除以(1+1/3)=40/1.333=30元/股。对应的股指为3000点,由于通货膨胀,银行要加息,这样吸引的存款就算吸收回去1/5。那么指数应该=3000*(1-1/5)=2400点,这些都是几乎可以确定的事实,如果再算上热钱退出以及赔钱效应产生恐慌,1400点并不是完全没可能。就算有人会救市,除非改变前两点事实,否则是扬汤止沸,再大的利好也不能当钱用啊。如果计算反弹,那么大小非减持潮过去以后,最乐观的来讲所有钱都不流出股市,只是多加了1/3股票那么粗算反弹的极限应当是6000/(1+1/3)=4000点,也就是说,4000点以上进场的全部被套。当持有多头的时候,多看看空头的观点,持有空头的时候,看看多头的观点,这样才能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持多看多,持空看空,兵家大忌

[ 本帖最后由 老鱼翁 于 2008-3-19 08:59 编辑 ]
发表于 2008-3-19 09:0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看股票用的是软件。
 楼主| 发表于 2008-3-19 09:1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36楼 的帖子

我看股票用的是两只耳朵中间的那个家伙
发表于 2008-3-19 09:44 | 显示全部楼层
谢国忠-贺强对峙"救市论" 美国救市应该 中国没必要救市

2008年03月19日 06:58:31
  今年以来A股已经下跌了30%,"熊市"来临之际,投资者应该如何面对呢?A股市场还有没有投资价值?对此,经济学家谢国忠认为A股仍然偏贵。
  截至昨日收盘,上海证券交易所的股票平均市盈率为41倍,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的该项指标为46倍,中小企业板的该指标为50倍。
  谢国忠昨日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我无法用市盈率来衡量A股的价值中枢了,只是看到A股还是比H股贵,比如中国石油H股是9港元,在A股还是22元,差距过分悬殊,那么什么时候A股和H股在这方面能接近呢?"
  另外,他认为投资者需要改变对上市公司的盈利预期。"A股已经进入'熊市',生产成本提高,今年上市公司的盈利肯定有问题;通胀高、货币政策收紧、大小非解禁,以及巨额IPO,都对市场构成了影响。"
  不过,全国政协委员、中央财经大学教授贺强则向《第一财经日报》表示:"中国是没有危机的,下跌是因为次贷危机导致经济有不确定性,带动香港地区股市下跌,从而带动A股的下跌。当前内地股市处于弱市状态,次贷危机影响给投资者造成了惨重的影响。当然股市下跌有多个原因,但是次贷危机值得高度关注,应该隔离风险,那么监管者应推出措施稳定市场。"
  市场连日下跌,谁在砸盘?贺强提醒监管者注意某些机构的操作性风险。"有些机构出货,为了拣便宜货而砸盘,这种风险需要政府监管。暴跌也有过度投机,而且比暴涨的风险更大。"
  股民恐慌出货,导致基民要求赎回基金份额,接着导致基金无奈出货,然后是股市进一步下跌。这是贺强认为的第三大风险,恶性循环风险。他认为政府应该出台措施制止。
  贺强主张政府应该坚决救市,"为了保护投资者利益,政府应该推出救市措施。风险必须制止,而不能愈演愈烈,无法通过市场手段制止的话,就通过政策手段制止,不能出单个措施了,要出综合措施。"
  而谢国忠主张政府不用救市,"美国政府是应该救市的,但中国政府没有必要救市,两个市场下跌的原因和对应的经济体不一样。"他认为那些动辄谈论"救市"的分析师和经济学家不应该有感情色彩,"股市跌了,就很负面,就呼吁救市,那怎么行呢。应该自己承担责任,自己有所担待。"(陆媛)
  第一财经日报
发表于 2008-3-19 09:45 | 显示全部楼层
人民日报:不能轻言熊市到来 避免被恐慌左右!   
发表于 2008-3-19 09:47 | 显示全部楼层
持续暴跌将跌出短期底部
  恐慌性的急速下跌表明市场人气在迅速消退,这种消退表现在盘面上就是除了部分指标股外的几乎所有股票都出现连续两、三个交易日接近跌停板式的暴跌。如果我们撇除部分大盘股对指数的贡献,股指跌幅可能要远远比实际大得多,尤其是沪综指,这从深综指和中小板综指近两个交易日的放量加速下跌格局就可以看出来。
  导致暴跌的原因主要来自几个方面:一是对扩容的恐惧没有缓解。再融资压力没有下文地延续着的同时,小非的抛售却是凌厉的,特别是表现在中国平安(601318)、招商银行(600036)、兴业银行(601166)身上,这给予市场的信号是强烈的,小非对股价的不认可或者说兑现愿望的显露,对市场来说是一种信心的打击。市场对于再融资的担忧是近期的,但大小非的抛售压力却由远及近地越来越明确了,如果没有规范性的约束条例出台,市场信心的消退会越来越明显,即便有反弹也只是解决技术上超跌的问题。
  二是短线资金和长线资金的撤离前赴后继。长线资金在前期从金融、地产等大盘权重股上撤退的迹象已经很明显,但短线资金活跃在新能源、创投、农业等阵地上,而近期这些热点板块的补跌明显,反映出短线资金也不愿意在场内停留,这个信号的出现可以理解为短期内多杀多力量逐渐耗尽,但也同样对中线做多力量的积聚埋下了隐患。还有,就是长线资金在金融、地产等大市值蓝筹股上面的撤离告一段落后,仍有可能再度杀跌,这种杀跌可能是被动式,如基金面对赎回潮的被动抛售,这种压力在短期也基本可以认为耗尽了。
  三是估值重心的问题,尽管大幅下跌后市盈率下降已经很多,从估值角度来说应该具备相应吸引力了,但由于外围市场更加急速的下跌,使得A-H溢价持续甚至扩大了,这对于大盘重心产生了较大压力。当然,目前A股和H股轮番杀跌的状态也陷入了恐慌式的恶性循环当中。
  以上几个方面的原因从短线来看都已经接近尾声,大盘以暴跌形式迎来了技术性的短线底部,反弹以指标股为龙头,整体将出现普涨格局,前期5·30低点附近产生报复性反弹的可能性在加大。但站在中线甚至长线角度来看,目前困扰市场的问题已经不再是估值问题了,换句话说,我们用估值中枢来衡量市场投资价值的基础发生了动摇,这个动摇缘于无约束的扩容压力,如果没有规范性的融资约束条例出台,那么市场信心的松动是必然的,因为资金的泛滥无法抵挡扩容压力,估值只是一个客观的事实,A-H的溢价降低甚至出现较大面积的倒差也并非不可能。(中国证券报 吴一萍)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 Mobile Version|Archiver|关于我们 About Us|联系我们 Contact Us|Y2外汇论坛 外兔财经

GMT+8, 2024-9-27 09:21 , Processed in 0.045343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7.2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