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论坛 外兔财经

开启左侧

花旗A股亚洲最糟论警示了什么?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8-2-5 10:03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s://www.y2cn.com
150多亿美元逃离全球股市--- (第一财经日)
  上周继续有大批资金撤离发达股票市场,进入货币市场躲避震荡风险。美国基金咨询公司新兴市场组合基金研究公司(EPFR)2月1日发布的数据显示,继此前一周流失176亿美元之后,截止到1月30日的前一周投资发达市场的股票基金集团中流失的资金高达136亿美元。
  与此同时,全球投资者再次将这笔赎回资金中的很大比例,投入到货币市场基金和美国债券基金,共计129亿美元。金融和大宗商品部门基金也被适度净申购。
  按日统计的资金流向数据显示,新兴市场股票基金集团的净赎回日趋减缓,而美国、日本和欧洲股票基金的资金流失却在加速。1月28日和30日投资者从这三大基金集团中撤走了129亿美元。
  发达市场资金继续流失
  上周三美联储如金融市场所预期地降息50个基点,这一举动减缓了美国股票基金的净赎回,但是资金流失的趋势却没有逆转。今年以来美国股票基金净赎回已经超过300亿美元,其中小盘和大盘股基金遭到较严重的撤资。虽然在业绩表现上价值型股票基金再次战胜了成长型股票基金,但是资金流向数据却显示,投资者更喜欢中盘和大盘的成长型股票基金。
  欧洲股票基金同样连连退缩,它们已经连续第22周被净赎回。上个月欧洲股票市场创2002年三季度以来跌幅最大的一个月。平均每周有近17.7亿美元流出欧洲股市。
  新兴市场股票基金遭净赎回
  截止到1月30日,上周全部主要新兴市场股票基金全部遭遇净赎回,最多的是亚洲的14.9亿美元,这是它们连续第7周被净赎回;最少的是拉丁美洲股票基金,它们被净赎回2.26亿美元。
  但是这与它们此前一周创下的107亿美元的单周净赎回纪录相去甚远,而且美联储在上周三降息的当天,这四个基金集团中有3个都被净申购。"金砖四国"股票基金上周连续第二周被净赎回,那些专门投资"金砖四国"中单个市场的基金中,只有俄罗斯股票基金吸引新资金进入。投资者对于非洲和中东市场也颇有兴趣,非洲地区、中东和非洲地区、中东地区和南非股票基金都被净申购。由于拉丁美洲的经济有与美国密切相关的观念,因此投资者大量赎回了iShare墨西哥基金。
  资金流向货币市场基金
  货币市场基金在1月底再次吸引了大笔从股票和债券市场赎回的资金进入,上周121亿美元的净申购额,使今年以来货币市场基金共吸引了超过500亿美元进入。除了货币市场基金,其他有新资金流入的固定收益基金只有美国债券基金,上周被净申购7.66亿美元。
  尽管美国基准利率降低之后投资者的风险偏好有所提高,美国国债和摩根大通的基准EMBI+指数的利差下跌到280个基点以内。全球、高收益和新兴市场债券基金分别流失7.27亿美元、5.75亿美元和4.57亿美元。过去的26周内,全球债券有22周被净赎回.
 楼主| 发表于 2008-2-5 10:30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到昨日股市大涨8.13%,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但每个的见解都是起作用的因素之一。
比如,
技术派认为,经历半个月时间的大跌,指数已跌至年线附近,股市本身蕴含了强劲反弹的要求。而且昨日又是立春节气,正好是一个时间之窗。在基本派看来,对股市造成巨大冲击的次级债危机最坏的时间已经过去,基本面有转暖的迹象;而管理层一直强调调控的态度,随着最高层表示要注意调控的力度而发生转变,暂停近五个月的股票型基金又重新获得开闸发行,这是最明显的一个信号;而对一直重压在股市头上的融资问题,相关权威媒体明确表明自己的态度,也使得投资者松了一口气。当然还有普通股民自己的理解:春节大假来临,管理层希望市场涨上一涨,给投资者在节日里一个喜庆的氛围等等。不管怎样,猪年收官阶段,股市的上涨确实可以让投资者放心快乐地去过一个春节了。
  但问题是节后行情该如何表现呢?这关系到投资者是持股或是持币过节的问题。
悲观者则认为,管理层力主的调控态度并没有发生改变,节前的上涨不过是让投资者能安心过一个愉快的春节。因而应该趁近两日市场的大涨逢高减磅,轻仓以待节后市场的下跌。
而乐观者认为,次级债危机最坏的情况已经过去,而目前国内各地区普遭雪灾,管理层调控经济的态度有可能发生改变,因而在节后市场有可能延续上涨的势头,甚至有更乐观者认为,调整已暂告一段落,牛市格局依然延续。其实在目前情况下,要看得更远确实存在一定难度,毕竟在中国传统节假日里,海外市场如何变化,谁也难以预料。但有一点也是对股市至关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管理层的态度。
从目前情况来看,管理层虽然表示从紧的政策并没有发生改变,但是在面临美国经济步入衰退、中国国内普遭雪灾,第一季度国内经济增长势头并不如有关人士想象的那样过热了。而在前期预期普遍转淡的情况下,股市遭遇了巨幅下跌,在现在看来,似乎有点反应过度,如今管理层的态度已有较为明显的转暖迹象,前期亡命而逃的资金似乎发现市场并不如想象的那么可怕,因而便反身重新进入市场。而且从高层提示"要注意调控的力度"之后,管理层一直从严的调控态度有所转变,这自然使得人们有理由相信:至少在春节后的一段时间里,管理层对经济的调控力度不会似前段时间那么严厉;虽然管理层仍然没有对从紧的货币政策松口,但至少在行动中不会那么紧、那么严,因而至少在三月份的"两会"之前,股市也有一定的表现机会了。看清楚这点,即使在节假日期间,境外市场有什么风吹草动,节后A股市场仍然会延续如今的上涨格局,因而那种"管理层为了让投资者过一个愉快的节日而出台利好,使得股市在放假前出现大涨"的看法实在有点幼稚。若是按照这种观点,那么节后市场就应该继续维持下跌,那今天就是最好的减仓出局的机会,何必高层出面对宏观调控的力度进行一定的修正呢?(成都日报 记者 孙强)
 楼主| 发表于 2008-2-7 19:55 | 显示全部楼层
《经济半小时》邀请两位长期研究资本市场专家,经济学家华生先生与联合经济的首席分析师张卫星,就近期股市波动进行分析。
  
  11月4日,证监会基金部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基金行业风险管理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各基金公司基金有效控制销售规模,对市场主力机构基金的行为产生巨大影响。


  2007年11月14日,央视《经济半小时》播出“专家分析中国股市近来暴涨暴跌原因”,以下为节目内容实录。


  连续下跌了半个月的亚太地区股市,今天终于出现了强劲反弹,日本日经指数收于15499.56点,上涨2.47%,韩国股市综合股价指数收于1972.42点,上升2.05%,香港恒生指数也大涨1362.66点。今天这轮反弹中,表现最抢眼的还是内地股市,上证指数一举收复了5200、5300和5400三个重要关口,站上5412.69点,涨幅达到4.94%。


  虽然,今天大盘拉出了一根长阳线,不过,过去这半个月持续下跌的行情,相信对不少投资者来说,还是一道阴影。近期股市的暴涨暴跌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眼下中国股市处于什么阶段?投资者又应该何去何从?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关注这个问题。节目开始,我们还是先来回顾一下最近一段时间的股市表现。

    股市近期跌幅一千点,是否是政策干预结果?


  10月25日,中国股市迎来了今年下半年以来首轮暴跌,当天上证股指跌破5700点整数关口,市场恐慌情绪蔓延,最终上证指数报收于5562.39点,下跌280.71点,由于出现恐慌性抛盘,两市成交量同比明显放大,在此后几天短暂震荡之后,上证综指连破5700点、5600点、5500点、5400点、5300点、5200点六大整数关,60日均线告破,今年牛市行情以来,在这场比5.30 的暴跌更令人难以琢磨的五连阴中,市场恐慌性气氛加剧,从6124点开始,不到四周的时间,市场下挫将近900点,有人甚至开始担心这个调整类似于2001年6月2245点的牛熊转换。那么,中国股市到底遭遇了什么?究竟是什么造成了如此巨幅的震荡?


  主持人:“大家已经看到了我们今天演播室里请来了两位长期研究资本市场专家,这位是经济学家华生先生,那么这位是联合经济的首席分析师张卫星。我想问的是,在这么短的时间里面,股市将近跌了一千点,那么我特别想知道,在两位看来,当初政策层面采取这样的一些干预,是否是想要这样一个结果,我指的是下跌一千点这样一个结果?”


  联合经济的首席分析师张卫星:“就是说政府它能不能控制跌一千点,还是跌两千点,我觉得都是次要问题,关键还是你在你自己怎么看这个市场?”


  主持人:“那么我想相关的部门出台的很多的政策,可能也是希望能够把这个蓝筹的泡沫能够挤出来,那么在两位看来,这个蓝筹的泡沫挤到什么时候才算是挤得差不多?”


  经济学家华生:“这个不存在说挤到什么时候是差不多,因为客观上说,我们现在这个蓝筹股的这个估值这么高,是根据我们国内的这个经济情况,包括我们的这个经济政策肯定是有关系的,比如说我们上市的比例这么小,就像中石油上了2%点多一些,那么全国人民都要买,那么这一点股根本就买不到,我们中石油在香港,你上的百分之将近十二,你上了1/6,那我们中国13亿人买这个,在外面上市的1/6的股,这个时候,定价它就不可能,很科学,很客观,很冷静,所以从这个来说,那我们从政策上确实有很多,要这个应该要去考量,要去审视的东西。”


  张卫星:“那么如果我们想到,或者说假设有很多人都想到政府有什么目标,或者把股市调成什么样的程度,我比如画一个图来讲的话,可能比如说同4300点,就是那个时候开始调整,‘530’出的政策,希望政府市场一个比较缓慢的一个长期的调整,假如说我们调到三千点或者3500点这么一个态势,但是一定要明白市场是非理性的,市场有很多非理性的人在这,一块在这交易,一旦有一些影响的话会产生羊群效应,所以当时‘530’的效应特点就出现了羊群效应,当时的股指下跌,跌的很深,几天的时候跌到3400,跌到了900点,这样的话比市场的,比政府的预期有差别了,所以我们当时马上就会看到政府出台了一些新的政策,比如说基金放开,大量的基金放开申购,以增加基金供给的方式,把这股市推上去,那么很可能希望把这个股指推到他所预期的这个点位。”


  主持人:“轨道上去。”


  张卫星:“但是一定记住市场是非理性的,那么资金进来以后,当时的市场情况不再炒垃圾股了,不再炒二线股了,所有的资金都集中到基金,基金就是炒蓝筹股,蓝筹股这种现象是很容易带指数的,那么过一段时间以后我们就发现股指突破了‘530’的4300,5000。”


  主持人:“6124。”


  张卫星:“到达6000点了,这一块的预期又出问题了,那么现在在这种状态下,我相信所有的学过,只要学过经济学的,那么这些或者对经济有所了解的,股指太高,市盈率太高,我们的股指太高肯定会风险很大,你早晚有泡沫的一天,因为你这个股指是只讲客观规律,不是你过去你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时代,那么你早晚要突破的时候,所以政府现在我觉得可能又担心市场在6300点,6200、6300这个高度,所以也采取了缓,缓慢的股市的这种政策。”


  主持人:“好,刚才两位专家都或多或少提到了政策干预对这次宽幅震荡的一种影响,我们也做了一个短片,我们来对这个短片做一个了解。”


  股市持续冲高,在人们对估值过高的担心中,股市一路冲过6000点大关,但是就在9月初,证监会已经悄然停止对股票型基金的审批,在11月4日,证监会基金部又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基金行业风险管理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各基金公司基金有效控制销售规模。对市场主力机构基金的行为产生巨大影响。10月份以来共有48家基金宣布暂停申购,48家基金暂停一切申购,有一部分基金明显减仓,并且社保基金开始全面和大幅减仓,10月31日开始,股市出现五连阴之后,时隔一天,11月8日又出现了一场4.85%的深跌,这是当时记者在证券营业部所拍摄到一个个中小投资者的神情。


  张卫星:“那么这个政策出台,包括我们的存款准备金,包括央行的政策,累计效应以后,这个市场又是非理性的,又没有按照它所预期可能,又来了一个出现了一个极跌。”


  主持人:“极跌。”


  张卫星:“极跌,那么可能作为政府来讲的话,6000点可能想的是6000点或者跌到4000点,5000点用一个比较长的时间,一年两年以后,我们跌到这个点位,然后我们中国经济在发展,每年我们中国经济在10%,百分之十几的速度在增长,这样的话我们内生性的价值和泡沫就有个对冲能接上,我觉得这个是可能是美好的愿望,但是市场永远是非理性的、波动的,我们现在又出现了一个下跌,跌幅很深,跌到了900点,一千点,跌到5300,所以政府又开始干涉,那么下一步目的可能出现两种,一种再次更高,就是如果出台政策不好,我们政策可能这个泡沫吹的更高,那么也有可能觉得位置好了,又在出台另外政策,又会跌的更深,所以我觉得,投资中国股市一定要深刻的认识一点,就是我们的政策和市场的这种,就是这种博弈,换句话说就是政府管理层和我们广大投资者的博弈,因为我们整个市场是投资者和政府管理层组成的叫做一个整个的证券市场,那么分类来讲就是管理层和所有的投资者之间的这种博弈的这种事情,我觉得至少十年,十几年,未来十年还是这样一个过程,就是要不断的出乎市场意料之外的这种,这种大幅震荡。”

    采用市场化的手段进行调整


  主持人:“刚才两位专家提到了上一次的印花税的调整,我想看到这一次的调整,很多的投资者也都会想起‘5·30’,那次‘5·30’毕竟对于很多投资者来说都是一次挥之不去的记忆。”


  华生:“应该说这个‘5·30’是政府主动出面进行的这个政策调整,那么如果我客观评价它,我觉得就是从这个结果和方向上来说,它抑制了当时的,特别是对垃圾股的过度的炒作和投机,从这个角度来说,‘530’这个政府的调整,它的方向是正确的,但是它的手段和方式显得过于生硬,而且过于剧烈,因为我们主张对市场的这个任何的调控应该是尽可能市场化的办法,最好是用市场这个增加供给,让它的供求关系自己来调节,这样对于投资者来说,也更能够更好的去适应它,我觉得对‘530’恐怕应该有一个客观的评价。”


  主持人:“你刚才在评价‘530’的时候,用了生硬这样一个词,那么在这一轮的调整当中,你希望用什么样的词来描述?”


  华生:“我觉得应该说我们这个在政策上面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进,就是说包括管理层,包括一些领导都已经明确的说了,就是会用市场化的办法来进行调控,那么这样应该说是一个大的进步。”


  主持人:“张先生你在看来的话,通过和‘530’的比较,我们能够解读到什么信息?”


  张卫星:“这个市场调整,‘530’和现在6200点这个调整,都是市场和政府的这个两个因素造成的,而这次可能是对于市场这种泡沫也非常担心,这点非常同意华生老师的这种说法,我们现在市场的泡沫,因为是蓝筹泡沫来制造出来的,那么对这个高点位政府是非常担心的,但是现在目的也是让他下来,但是手段就不是说是我直白式的说你一定要下来,而是用了一些,就是相对比那个手段要好一些的市场化的手段,比如说我们控制基金,比如说我这个就是宏观的这个经济政策等等,这样的让它把这些累计的政策,改变它的供求关系后,让市场自己发生效率,所以我觉得这个相对要好一些。”


  主持人:“的确这段时间我们也看到这个机构投资者也好,在我们的政策的干预之下也好,大家对蓝筹股可能也更多的投入,那么也导致了蓝筹股也有很多人说出现了很大的泡沫。”


  张卫星:“而当时基金就有点放开,任何人都可以申购,那么这样的供求肯定是不平衡的,而这些基金拿着钱又去买这个泡沫,买这个蓝筹,蓝筹又是有限的,所以就是一定能造成泡沫,那么这个就是政府是有责任的,所以在这个过程之中,就是我觉得我惟一感觉到就是现在的政策条件比过去的政策要好的在哪儿,在于就是说,我们过去都是用比较生硬的态度发文件,社论,或者是有印花税等等,直接的就是表明态度的,而现在,往往现在开始采用的是,已经开始采用这种供求的调整,比如说现在就是把基金给你,资金的进入现在把门口封上,不让你很快的能进来,那么老的基金申购平掉,新的也慢慢开,那么而股票的供应,现在就是说也开始要增加,但是手法上已经有点科学和合理了,但是我觉得离市场的要求还离得很远,因为这个时候,因为什么,因为我们市场还要迅速的发展,还要扩大,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就是难免,我个人感觉就是政府可能会一时的调控,比如说这个秩序或者力度掌握不好,股指还会出现暴涨、暴跌的现象,那么这个现象我个人认为还要伴随我们中国股市发展至少还有5到10年的时间。”


  华生:“蓝筹泡沫应该说,这个跟基金的作用密不可分,那么我觉得就是采取措施限制基金的无限扩张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基金经理人大家知道,基金公司基金经理人他们是没有风险的,因为他旱涝保收,他就是提取一个固定的比例,那么真正承担风险的将来是基金的投资人,那么所有的基金募集了以后他只能买股票,而且他只买蓝筹,所以如果基金是可以持续扩张,持续营销不断扩大,大家股票供给又是有限的,那么这个情况它就会把蓝筹那市值越做越大,而这个越做越大客观是有规律的,大到一定程度,那么就会出问题,所以在这个时候对基金的扩张进行控制我觉得是非常必要的,因为持续营销的是基金,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基金可以这个分拆,股票现在是不让分拆的,基金可以持续营销,股票是不能持续营销的,从这个角度来说,这个那也是我们原来的政策安排,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比如某一种过去的政策安排,对市场显然已经造成了这个,有可能造成一些风险和不利的影响,也是加以限制我认为还是必要的。”

    专家就未来这段时间中国股市的走向进行判断


  主持人:“好,刚才其实我注意到,张先生也专门提到了中国资本市场的一种发展的情况,你也提到了希望政府能够通过更多的扩容,包括华生先生也是认为这样,通过这种供求关系的这种变化,这种平衡来改变目前一些不健康的问题,那么现在我们也准备了这样一个短片,这个短片里也对最近这段时间,中国资本市场一个快速发展的情况,做了一个简单的回顾,一起来了解一下。”


  2007年的中国股市依然是全球资本市场发展最强劲的市场,在今年1-10月中国股市新股扩容高达5000亿元,为2003年-2006年总和,并超过美国和英国今年IPO融资额(510亿美元和430亿美元),而跟国际上普遍的30%的增长率相比,即使有所调整,它的涨幅也相当惊人,在这背后,同时也伴随着投资者的逐渐成熟,一个多渠道,多层次的资本市场正在形成。


  主持人:“其实从去年开始的这一轮大牛市也好,从我们进行的股份制,股权分置的改革,通过扩容,中国资本市场出现的很多的情况都是前所未有的,那么对于担负着这个调控的重任的政府部门来说,也是一个需要进行一个重新学习的过程,那么在两位看来,什么样一种学习方式和手段,才是最大程度上能够减少这个学习的代价?”


  张卫星:“我个人理解就是扩大市场规模,而且应该在非常短的时间里面,迅速地把中国股市的规模做大,因为我们现在比别的国家要缺乏很多,就是我们股票的市场的数量也少,股票的家数也少美国合起来有几千家公司,印度有上万家的公司,我们中国大概现在只有一千七百家,而且其中还只有1/3左右是真正在投资者手里面流通的股票,这个比例是全球最畸形的一个股市,就这种供求关系是全球最畸形的,所以我们才能有了中国,全球最高的市盈率,这个市盈率现在我们是全球最高的市盈率,这个股价的股指水平,也是最高最高的一个股票,那么这种高估值的,和高市盈率股票肯定是有风险的,虽然说我们可以用我们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来对冲一部分风险,但是如果你调控不好,就是说我们经济发展速度越快,我们的这个制造的泡沫和这个风险就制造的也会越大,所以一定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整体的宏观供求,那么在这点上,比如说我们看到,我个人看到像这个中小企业板,包括创业板在积极筹备,我认为都是好的现象,另外一个国有坚持,应该是有一些好的办法和思路。”


  主持人:“那么在华生先生看来,应该采取什么样的一种调控的方式,才是更有效率的。”


  华生:“我觉得这个卫星的观点我基本上赞成,就是说管理层可能更重要的要利用市场本身的力量,让供求比较平衡的发展,因为供求比较平衡的时候,这样的股指它会比较合理。”


  主持人:“那么我们注意到最近的一个开户数是这样的,11月6号的时候,沪深A股新增的开户数是将近154000户,创出了8月22号以来两个月的新低,所以有很多人就因此做出一个判断,说这个人气和信心都会因此受到很大的影响,那么在节目最后,我们还是希望两位能够对最近这段时间,在未来这段时间,中国的股市可能的一个走向,能不能告诉我一个你们的基本的判断,最难回答的问题。”


  张卫星:“对,预测股市是一个最难的问题,我个人认为,这个中国股市首先的一点,尤其到了这种相对的高位以后,因为我们的这个市场的制度的结构,包括我们有一个政策市,里面有一个政府来管理的干涉和影响这个市场,所以涨跌幅度都是有限的,这一点上,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也是我们的一种风险比较低的状况,现在美国和其他一些欧洲股市,在没有一些,就是完全市场,就是说政府的影响力比较小的情况下,它的这个股值的涨跌幅度有时候非常惊人,我们经常在看到欧美的一些股市的涨跌幅度,能够记录的涨跌幅度跌了70%的股指,7、80的股指,这种次数很多,中国现在还没有这种现象的出来,所以这点上就是有政府的干涉,所以我觉得跌的空间是有限的,难道上涨也确实,我觉得也有限。”


  主持人:“这是你对未来一个基本的判断。”


  张卫星:“对。”


  主持人:“那么华生先生。”


  华生:“就是这次调整,应该说从总体上说是正常的和健康的,在我们市场指数已经涨了这么多的情况下,出现这样的调整,将来大家应该越来越习惯,越来越熟悉,那么这个调整如果是比较扎实,这个有一个比较扎实的调整的话,那么这样给明年、后年下面的可持续发展就留下了余地和空间,所以原来我担心的也是说,如果今年这个没有一个象样的调整,不能打一个扎实的基础,那么我们的这个市场在将来泡沫的破灭就很难避免,而那个是我们都不希望看到的。”


  主持人:“好的,谢谢华先生,也谢谢张先生,虽然在今天的节目里面,刚才华先生也说了,两位都说了很多大家谁都不爱听的话,但是我想在这个时候,可能正是这些逆耳忠言可以让我们做一个更加理性的判断;相反那些大家爱听的甜言蜜语反而让我们做出很多错误的选择。”


  
 楼主| 发表于 2008-2-14 14:58 | 显示全部楼层
如何避免中国股市不成为亚洲最糟股市
2008年2月13日 15点18分  作者:皮海洲  
  
【本文摘要】 就在中国股市处在暴跌之中的时候,花旗银行最近又作出预测,称中国将成为在2008年“最不受青睐”的亚洲投资市场,中国股指“还将有更大幅度的下跌”。换一句话说,2008年中国股市将成为亚洲最糟的股市。
  就在中国股市处在暴跌之中的时候,花旗银行最近又作出预测,称中国将成为在2008年“最不受青睐”的亚洲投资市场,中国股指“还将有更大幅度的下跌”。换一句话说,2008年中国股市将成为亚洲最糟的股市。

  花旗银行的这番预测难免又会惹来各种不同的声音,甚至这中间还夹杂着“阴谋论”。一个明显的事实是,尽管花旗银行如此看坏中国股市,但就是这家去年第四季度亏损近百亿美元、甚至还伴随着破产传言的银行,却在自身陷入困境中的时候,反而还在中国进行逆势扩张,1月22日,花旗银行大连分行开业(这是花旗银行在中国开设的第八家分行),花旗中国首席执行官施瑞德在开业典礼上表示:“次贷危机对花旗中国的业务扩张计划没有影响。中国经济基础雄厚、发展强劲,花旗在中国发展的投资战略不会改变。”1月24日,花旗与中原证券在郑州签署业务合作协议,双方拟于近期申请设立合资券商。而作为券商来说,吃的就是股市的饭。一方面在中国设立合资券商,一方面又唱衰中国股市,这就很难不让人把花旗的预测视为是一种“阴谋”。

  花旗银行的“中国股市亚洲最糟说”确实不排除“阴谋”的成份。毕竟在过去的一年里,境外机构在中国股市上唱空做多的事情并不少见。不过,对于花旗银行的“中国股市亚洲最糟说”,我们又不能只是把它当成一种“阴谋”,而要把花旗银行的“中国股市亚洲最糟说”当成是一种警示,特别是作为股市的管理层来说,要时刻用花旗银行的“中国股市亚洲最糟说”来警示自己,使中国股市在2008年里避免成为亚洲最糟的股市。

  其实,花旗银行的“中国股市亚洲最糟说”并非完全没有道理。第一,与其他国家与地区的股市相比,中国股市的估值明显偏高。而对于这个问题,监管部门不仅没有有效的办法来加以解决,相反还把大量的新股泡沫往股市里倾注,从而使得股市的泡沫越发增多。第二,中国平安巨额融资计划表明,中国股市虽然已经经历了股改,但中国股市仍然没有摆脱圈钱市的本性。中国股市与股市的管理层仍然还是为上市公司圈钱服务的。而这个问题不彻底解决,那么上市公司恶性圈钱的毒瘤就将永远留存在中国股市的体内,中国股市就不可能有健康发展之日。实际上中国股市只要有几家中国平安这样恶意圈钱的公司,那么,要不了几天的时间,中国股市就会彻底垮掉。第三,大小非减持的压力越来越大。这是股改留下的后遗症,也是中国股市必须面对的疼痛。这个问题一方面是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另一方面这个问题如果得不到很好的解决,则中国股市因此陷入困境不是没有可能。第四是创业板的开设也将令主板市场充满了不确定性。也正是基于这样一些原因,中国股市在2008年成为亚洲最糟并非没有可能。

    而且,从2008年1月份的情况来看,中国股市确实无愧于“亚洲最糟”的称号,甚至是当之无愧的“世界最糟”。本来,从去年12月份到今年1月上旬的走势来看,A股市场的表现还是相对不错的。但在1月14日以后,由于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被人为地夸大,同时中国平安又推出巨额圈钱计划给股市以巨大的冲击,加上雪灾袭击我国南方部分省份,以至中国股市出现连续暴跌的走势。周边股市小跌,A股市场就暴跌;周边股市大跌,A股市场就创纪录地暴跌;周边股市上涨,A股市场不涨甚至继续下跌。以至A股市场比美国股市跌得更惨,许多投资者都弄不清次贷危机到底是发生在美国还是发生在中国,错把发生巨额亏损的花旗、美林、瑞银当成了中国的投资机构。因此从花旗银行的“中国股市亚洲最糟说”来看,至少在1月份是被证明正确的。

  所以,为了避免中国股市在2008年里成为亚洲最糟的股市,那么作为股市管理层来说,就必须正视中国股市所存在的问题与不利因素,并为此付出积极的努力。一是实行新股发行制度的改革,抑制新股发行的泡沫。二是叫停中国平安的圈钱计划,叫停上市公司的公开增发,提倡配股、提倡理性融资。三是在大小非减持压力越来越大的情况下,减缓新股发行的速度,控制海外公司回归A股的速度,放缓大盘股发行的节奏,暂缓外资公司A股上市的步伐。四是在主板市场都不能规范发展的情况下,停止创业板推出的步伐,以减轻对主板市场的冲击。
 楼主| 发表于 2008-2-15 10:30 | 显示全部楼层
缩量小阳耐人寻味 短线无为还是反弹契机?
2008年02月15日08:37
来源:搜狐证券   
【提要】昨日上证指数高开高走,一扫“开门绿”的晦气走势阴影,但美中不足的是,成交量依然萎缩。昨日沪市的量能只有584.3亿元,较周三的624.8亿元又有所萎缩,如此更加剧了投资者对后续走势的分歧。

  两大背离现象凸显 市场未来走势不佳?

  一是成交量与当前资金面相对宽松的背离。节后A股市场的基金发行渐入新高潮,尤其是两只股票型的创新型封闭式基金的发行,带有一定的“利好救市”信息,说明资金面渐显宽松态势。但可惜的是,成交量却持续大幅萎缩。

  如此的背离进一步显示出当前主流资金面对着诸多不确定性因素而产生的观望心理。其中,不确定因素主要有,目前限售股解禁,多少比例愿意套现;从紧的货币政策是否存在着微调的可能等,这些不确定性因素加剧了主流资金的观望心理,也就使得市场的资金虽然相对宽松,但并没有主流资金主动买盘的特征,导致在资金面相对宽松的背景下,沪市成交量却持续萎缩的态势。

  二是A股市场与周边市场的背离现象。市场热点的演变显示出多头资金的观望气氛,这也就使得A股市场的走势渐渐与周边市场的走势相背离。比如说在近3个交易日,美股持续反弹,港股在昨日更是一度暴涨幅度超过4%,理论上,A股也应该出现大幅弹升的行情。但事实上,昨日上证综指只是上涨1.37%。如此的数据也折射出A股市场与周边市场的走势的确存在着一定背离现象,显示出目前需要更多地从A股自身的角度来推测市场为何缩量以及为何走势弱于周边市场走势的原因。

  雪后小阳 寒风中透出阵阵暖意 反弹契机临近

  从市场外围看,一是美国次贷危机经过各方努力正在逐渐缓解。尤其是巴菲特出手救市,至少让投资者感到,既然巴菲特肯出手,那么看似没完没了的次贷危机并不像众多舆论描绘的那样可怕。而隔夜美国公布的1月份零售业销售收入的意外反弹,更让人怀疑先前关于美国经济可能出现衰退的预期是否有点武断。二是美股的持续反弹已经引起包括港股在内的全球股市的共鸣。部分国家或地区跟随美联储先后降息的举动,无疑有助于全球金融市场的稳定。

  从市场内部看,一是新基金重新开闸,虽然规模不大,但其中的政策信号极为明确;二是近期大盘股的发行和上市节奏有所放缓;三是经过近2000点的大幅下跌,尤其是很多蓝筹股的大跌不但使整体市盈率大幅下降,也使大盘的下跌空间受到挤压。

  从市场面看,巨额“大小非”解禁,大盘出现缩量,但昨日还能上涨,显示市场面对利空,承受能力已大大提高,出现了“该跌不跌,理应看涨”的局面。尤其是昨日的地量与4778点时的地量已经十分接近,市场再度反弹的契机看来已经临近。

  医药股:22家涨幅超5% 医药股博得“满堂彩”  机构资金何以建仓医药股

  重点企业推荐  坚守需求释放和产业集中两大投资主题  未来趋势

  雪灾重建:带“电”板块均受惠   雪灾后运力趋紧 航运股转强

  淡看“灾后重建”概念股

  8036亿 1月新增贷款创历史天量

  中国人民银行昨日发布的金融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月,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增加8036亿元,同比多增2373亿元,而此前3年同期平均新增量仅为4700亿元左右。1月末,人民币贷款同比增长16.74%,增幅比上年末高0.64个百分点。

  “货币信贷增速的上升并不意味着从紧货币政策失灵。”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昨天向早报记者表示,去年12月份贷款的强力紧缩,造成贷款在1月份的集中释放,“如果将12月份与1月的指标结合起来看,M2平均增速为17.83%,贷款平均增速为16.42%,均低于11月的水平”,因此不能以数据的暂时反弹来说明货币政策从紧的努力被抵消了。

  哈继铭强调,今年1月8000亿的新增贷款将是全年高点,全年信贷规模很可能仍在控制之中。

  “我认为,即使在这一数据出来之后,‘内灾外忧’令从紧货币政策仍然存在着微调的必要性。”哈继铭认为,政府应当以“灵活从紧”的新政策取代目前的从紧政策。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樊纲日前在接受人民日报采访时也表示:“当前货币政策总的方向可能仍应是从紧的,但在不同的时期,根据变化了的情况,也可以有不同的力度。”

  专家学者同台PK 谢国忠发出基金“盛世危言”

  前大摩亚太区首席经济分析师谢国忠日前指出,中国现在火爆的基金行情极不正常,中国式基金正在毁灭价值,亿万基民或将在未来为此付出惨痛代价。1月28日,上证指数再次出现大幅调整,前后10个交易日内,上证指数累计下跌了1078.61点,累计跌幅达19.62%。这次狼真的来了吗?“泡沫”扩散到基金了吗?

  长城证券研究所阎红说,谢国忠的中国式基金正在毁灭价值的判断可能是基于《21世纪经济报道》上他接受采访的言论:A股暴跌难改泡沫本质,真正价值在2500点。据阎红说,当时她们策略组有些同事对谢的观点表示赞同。市场在高位的时候,需要有人站出来提醒大家,有利于投资者冷静判断,相信他是善意的。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郭晓亭对记者表示,谢国忠说的有一定道理,但他有一个假设条件,“尽管当下股市泡沫越做越大,市场风险越来越大,获得批准成立的新基金仍然在被动地大量买入股票。这样的系统性风险在于,一旦股市调整,广大基民将会产生一种羊群心态,基金将面临巨大的赎回压力。基金不得不进行斩仓,应对赎回,然后引发市场新一轮的暴跌,从而使得整个市场进入一种恶性循环。”在一定的假设条件下,他的结论或许成立。

  站在宏观的高度上看,经济拐点什么时候会出现呢? 中国国际金融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预测,今年人民币升值可达 10% ,中国经济拐点将在 2015 年出现, 中国经济保持高速度增长将持续 8 到 10 年,但中间可能会有波动,波动最大的、最有可能发生的时段,是2008年和2009 年。对于目前的通胀压力,哈继铭说,现在治理通胀的方法,一个是降低输入性通胀,升值应该是一定的,我们也不能期盼短期货币紧缩今年一下就下去,这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延伸阅读:

  持股市值下降8.56% 基金重仓股市值缩水916亿元

  统计显示,通过本轮调整之后,基金重仓股中,有40只个股动态市盈率已经不足20倍,部分股票甚至低于15倍,具有一定的投资价值。这一类股票大多集中在证券、银行、钢铁、高速公路、有色等行业,。

  另外,基金重仓股中,部分近期回调很深,有25家个股跌幅超过20%,最高的中华企业跌幅超过40%,这些个股也可能把基金深深套牢,一方面,新资金也可能会愿意在更低价位接手,从而取得比同行高的收益水平,另一方面,大幅度的调整,也会使它们的投资价值有所显现。这类股票主要集中在地产、能源、有色等行业。

  4只新基金发行 300亿资金有望温暖市场

  拟发新基金建仓瞄准“红利股”谋求持续回报

  探秘26家解禁首日逆市上扬股

  2月已解禁的60家公司限售股中,仍有26家公司出现逆市上扬,股东未抛售这些公司的股份,它们对公司未来发展有着足够的信心。例如大秦铁路,限售股解禁当日其股价爆发,强势上涨7.26%,报收于22.31。根据公开公布的数据来看,当天公司股价强劲上扬,成交放出巨量,仍有机构大举单向买入。该公司去年三季度每股收益为0.36元,净利润同比增长43.17%,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6.38%。

  据业内人士分析,限售股上市往往被看作“利空”,但是牛市调整中,限售股批量上市却正好给了庄家集中吸筹的机会。根据其长期的统计显示,确实存在一种现象,就是当限售股解禁上市的时候,有部分个股不跌反涨。可以说限售股解禁是公司股价上涨的理由,但其原因仍需要区别对待。这可能是机构或其他资金本身就看好该股票,当限售股解禁上市的时候,机构就有了集中吸筹的机会。从大秦铁路、兴业银行两只个股就能看出,它们解禁当日成交较前日放大了近七八倍。另外,A股市场中业绩较差以及未来发展空间不大的公司来说,股东们急于兑现利润,这不足为奇,因为他们对公司未来发展没有足够的信心,无疑这些公司就成为股东的抛弃者。
 楼主| 发表于 2008-2-18 12:34 | 显示全部楼层
金岩石:股市牛转熊与货币政策调整(1)
2008年2月15日 11点20分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作者:金岩石     

【本文摘要】   股市是否已进入熊市?需要澄清两个问题:第一,牛转熊的一般技术界定;第二,牛转熊的中国特殊标准。
  股市是否已进入熊市?需要澄清两个问题:第一,牛转熊的一般技术界定;第二,牛转熊的中国特殊标准。

  第一个问题的答案古已有之:股市的核心指数跌幅超过20%(或30%),持续两个季度以上。蓝筹股主导的股市如纽约证券交易所,以20%跌幅为界;成长股主导的股市如纳斯达克,以30%跌幅为界。

  武汉科技大学的董登新教授对中国股市核心指数波动的研究提出了中国股市牛熊更替的标准,他的研究把18年中国股市分为五轮,并提出了中国熊市底部判断的三重标准。在董登新教授看来,本轮股市波动已经进入“慢熊通道”,或将持续到2009年底。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历次熊市的指数跌幅都超过50%,历时都超过两年,本轮跌幅是否也会如此惨烈?

  中国股市的核心指数是沪综指,推动指数走向的主力是隐形或公开的机构投资人,特别是最近几年迅速崛起的公募基金。中国投资机构的风格其实有两大类,一类机构的兴奋点是“抄底”,一类机构的兴奋点是“冲高”,前者可以界定为价值驱动型,后者则被称为情绪驱动型。当情绪驱动型投资机构和散户投资人合流之时,市场高潮迭起,股指连创新高。

  沪指4800-5000点是关键的心理价位,因为那是情绪驱动型机构的“跳板”。这个“跳板”一被踏翻,市场情绪会发生逆转。沪指4800-5000点的情绪跳板为什么在两周内突然跌破?一个再度起飞的牛市为何像紧急迫降的飞机?这绝不是用基本面分析能够解读的市场现象,因为上市公司的基本面不可能在两周内同时恶化。从资金流和信息流两条主线看,是国内因素切断了情绪驱动的资金流,国际国内的偶发事件切断了牛市情绪的信息流。

  有三个政策性的因素导致了股市资金断流:基金发行关闸,蓝筹结群增发,货币政策收紧。这三个因素的市场效应依次发生在过去-现在-未来,结果在信息流转向之时突然诱发资金断流,就像飞机油箱起火后的紧急迫降一样。信息流的逆转也有三个因素:次贷危机加深,冰雪灾情肆虐,增长减速预期。这三个因素的市场效应也是依次发生在过去-现在-未来,信息流的逆转和资金流的放缓同时作用于股市,导致了突发性的牛转熊。此时此刻,如果没有新的信息流和资金流在相反方向进入市场,本轮“慢熊”确实有可能像专家暗示的那样:指数跌幅50%以上,持续时间接近两年。

  监管者是否应该 “救市”,颇多争议,也不是本文的主题。去年确定的货币政策从紧在当时无疑是正确的,而且也已经产生了积极的效果。但是现在,美联储大幅度连续降息,股市房市双双 “熄火”,货币政策是否应该做些调整?(不是救市,而是调整)如果答案是肯定的,接下来的问题是应该如何调整?

  货币政策从紧的基调应该调整为“收而不紧”,也就是只收不紧,积极在公开市场回收以往过度发行的货币,但不再直接收紧银根,简言之就是在今年内“三不一升”:第一不提高利率,第二不提高准备金率,第三不限制消费信贷,第四要加速人民币升值。

    我们不能用行政拘留对付国际金融市场的“带头大哥”,也就无法抑制全球的经济增长减速和通货膨胀加速。该怎么办呢?只好“以毒攻毒,以胀制胀”。美联储已经暂时放弃反通胀目标,贸然大幅降息,说明伯南克趴下了,我们是否也趴下找找感觉?也能体会出新的意境:退一步海阔天空。

  “收而不紧”的货币政策并非笔者创新,人们应该提出并思考以下问题了:中美利率已经倒挂了,还能再调高利率吗?存款准备金率高达15%了,银行还能保持稳定成长吗?银行股在股市中的市值占比达三成以上,银行业绩下滑,股市岂能新高?如果收紧消费信贷,经济增长的三套马车刚刚实现消费领先的和谐发展,岂不又是昙花一现?次贷危机的爆发使人们开始学习国际金融了,虽然多数人还是似懂非懂,至少现在都知道美国穷人买房子可以选择固定利率加“零首付”,我们为什么就要浮动利率加首付四成呢?学习美国,还要多学些让穷人享福的金融政策;防范美国,也要多用些让国人受益的政策工具。
 楼主| 发表于 2008-2-20 15:25 | 显示全部楼层
市场抵制恶性圈钱 "再融资门"事件打击人气,   
 楼主| 发表于 2008-2-21 11:09 | 显示全部楼层
银行股群体急跌 是机会还是“鸡肋”?
2008年02月21日02:43   上海证券报  

反方观点:银行股短期走势难以乐观     余凯

周三市场未能延续前两个交易日大幅反弹的态势,在浦发银行被封杀于跌停的拖累下,银行股整体大幅下挫。值得关注的是,作为本轮超级牛市行情的核心板块——银行股,周三在浦发银行的领跌下出现集体重挫耐人寻味。

  马明哲日前集中拜访各大基金公司,解释受质疑的再融资用途……

业绩完美曲线或现拐点

2007年银行业业绩骄人。最新发布的招商银行公告显示,预计招商银行去年净利润较上年同期增长110%左右。此外,浦发银行2007年业绩预增公告显示,2007年浦发实现净利润55亿元,同比增长63.89%。但随着2008年信贷紧缩已成定局,今年银行业绩能否保持强劲增长势头?

有业内人士认为新增信贷投放规模同比增长为零甚至下降,这会对银行业利息收入产生影响。为更有效地抑制银行贷款冲动,2008年将进一步收窄利差,不对称加息可能会更普遍,即存款利率加的多,贷款利率加的少,这将对商业银行利润产生影响。因此,2008年银行业利润增长预期肯定不如2007年。

银行股越来越像“鸡肋”

对于银行股,市场仍存在两种不同的看法:银行业分析师们坚持乐观认为,从长期看银行股仍深具投资价值;但投资者用脚投票——他们的理由是,次级债风波以及宏观调控等因素,将对2008年银行股走势形成制约,令其难以再现2007年的“好年景”。因此,在部分投资者的眼中,银行股越来越像“鸡肋”。那么,其未来走势的不确定性因素,自然也就越来越大。

正方观点:金融股群体下跌仅仅造成短期冲击        王剑

周三市场股指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跌,其中造成市场下跌的重要因素就是以银行股为代表的金融类个股的下跌造成的。在银行类个股中,浦发银行以跌停收盘,而深发展A、华夏银行、招商银行的跌幅也在5%以上,此外包括中信证券在内的证券个股以及中国平安的保险类个股还有信托个股也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跌,其跌幅也都大于同期的股指跌幅,显示其对市场的拖累作用。虽然金融板块对于市场有较大的压力,但就今后一段时间来看,这将仅仅是短期的影响,不会从根本上改变正在展开的反弹行情走势。

金融类企业良好基本面没有改变

金融类企业股价的下跌,从其成因上来看,主要因素还是大规模的融资,而不是基于其基本面恶化。前期中国平安的股价持续暴跌是由于高达1600亿元的融资计划,浦发银行的下跌也是由于有传闻预期其将推出高额的融资计划,因此股价的走低是由于资金面出现变化而导致的,所以这种股价的下跌只是短期的。因为只要有良好的业绩成长性,当股价下跌到一定位置的时候就有资金会逢低参与买入,作为具有高成长性的金融群体,目前定位高估程度并不大,如中信证券按照2007年的业绩其市盈率预计只有20倍附近,银行类的合理市盈率预计将在30倍附近,因此股价下跌空间有限。

关注金融板块急跌带来的长期投资机会

需要指出的是,我国的金融企业正处于历史少有的良好发展时期,其高增长具有相当的持续性,业绩提升也是值得期待的,所以作为投资品种值得密切关注。此外由浦发银行引发的整个金融板块的下跌,一方面会形成股价下跌的矫枉过正,另外一方面也存在被错杀的品种。因此投资者可以继续关注短期的个股机会,而长线投资者还可以在金融类个股后市急跌中逢低买入,把握长线的机会。中信证券、安信信托、中国平安、招商银行等一类金融龙头品种值得长线关注。
 楼主| 发表于 2008-2-21 11:11 | 显示全部楼层
银行股今年解禁市值超过五千亿 2008年02月21日02:57   上海证券报 ⊙本报记者 张雪 

2008年的A股市场将有13家银行股的“大小非”解禁,按昨日收盘价计算,银行股的解禁市值将超过五千亿元。而2月份也迎来了今年的首个银行限售股集中解禁的高峰,对市场上的资金压力较大。

  马明哲日前集中拜访各大基金公司,解释受质疑的再融资用途……

解禁洪峰2月登陆

根据Wind资讯统计,今年民生银行、工商银行、交通银行、宁波银行、南京银行、兴业银行、北京银行、中国银行、中信银行、深发展A、浦发银行、华夏银行和招商银行等13家银行股各有一批限售股解禁。联合证券、平安证券等多家券商研究所发布的报告显示,2月份和5月份,二级市场上将集中释放上市银行的限售压力。平安证券金融行业首席研究员邵子钦指出,银行限售股的流通压力将集中在2月和5月,合计占全年解禁股份的62.6%。

四只银行股套现压力较大

多家券商对13只银行股的套现压力进行了预测,其中交通银行、宁波银行、兴业银行和北京银行这4只银行股的套现压力较大,成为各家机构的一致看法。

平安证券邵子钦预计,2008年受解禁压力影响最大的四家银行,依次为交通银行、兴业银行、宁波银行和北京银行。在中性预期下,上述公司预计新增流通股占已流通股比例分别为105.31%、43.69%、27.45%和47.46%。东海证券研究所赵娜也认为,上述公司今年有较大比例的限售股解禁,套现压力较大。此外,民生银行和华夏银行也存在一定的压力,其余银行股限售股解禁后的套现压力较校

解禁有望带来新机会

平安证券邵子钦综合了浦发银行和民生银行限售解禁后的股价表现,预计限售解禁对股价的压力并不显著。他认为,减持压力有望带来投资机会,因此,维持行业“推荐”评级。“虽然股份供应增加可能带来短期市场波动,但我们尚未看到基本面转坏的迹象。”邵子钦认为,限售股解禁的压力,可能带来相对长线的投资机会。此外,东海证券赵娜也认为,作为持有较大比例限售股份的国有或非国有控股股东,解禁后大规模减持不太可能。赵娜表示,对于基本面相对较好的金融板块,特别是未来具有高速成长空间的银行而言,持有较大比例限售股份的控股股东会惜售,有的甚至还会进行增持。
 楼主| 发表于 2008-2-26 22:05 | 显示全部楼层
2008-02-26 | 谢国忠:全球变暖,中国何为? 全球变暖的挑战
《财经》特约经济学家 谢国忠《财经》杂志 /总197期  [2007-10-29]
 环境问题特别是碳排放问题,有可能会代替贸易,成为定义中国对外经济关系的主导因素
来自谢国忠搜狐博客 

环境问题特别是碳排放问题,有可能会代替贸易,成为定义中国对外经济关系的主导因素

    【网络版专栏·冷眼观市/《财经》网专栏作家 谢国忠】2007年的诺贝尔和平奖颁给了前美国副总统艾尔戈尔和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家小组(IPCC),“谨以此奖表彰他们为构筑和传播人为造成的气候变化的伟大知识所作的努力,以及应对这种变化所必需采取的措施而打下的基础”。
    去年,这一奖项颁给了穆罕默德尤努斯及其创立的孟加拉格莱珉银行。这两次颁奖的取向标志着21世纪的首要关注点:减贫和环境保护。
    环保主义可能更将成为影响世界如何共存的主导意识形态。对中国经济发展来说,这代表着机会、挑战,甚至可能是阻碍。完成从传统农业社会转向现代都市社会这个城市化过程,中国还需要另一个20年。为了尽可能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减少与国际社会的摩擦,但是又不以牺牲中国的发展为代价,坚决抵制过多的限制,中国需要相应的战略。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开始关注地球变暖。逐渐上升的气温引起了环境保护主义者的关注。最被广泛接受的说法是,从19世纪晚期开始和过去的25年里,地表温度已经分别上升了0.6摄氏度和0.2到0.3摄氏度。
    全球变暖现象背后的科学推论并不是十分严密。问题在于地球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影响温度浮动的因素应该有许多种。要总结温室气体对全球变暖的危害并不容易。让环保主义者气馁的是,全球地表温度已经从1996年起一直保持稳定,惟独在1998年因为“厄尔尼诺现象”有过骤升。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家小组预测地表温度会在下个世纪上升1.5到4摄氏度。气候预测网站(climateprediction.net)对温度的预测相比专家小组高1倍。这样幅度的气温变化,显然会极大地影响我们的环境,强迫我们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
    与此相关的一个争议,是全球变暖是否只有坏处。
    戈尔,这位全球变暖的福音传递者,指出全球变暖带来的最首要负面结果就是极端天气的频发和海平面上升。但是,高海拔区域却因此会在经济上受益。相对于近赤道地区,高海拔区域的温度上升幅度要更大。冰川变少提高了在北极圈地区开矿的可靠性。加拿大、俄罗斯和美国都在为他们在该区域的利益下赌注。北极圈的冰川融化使在那里行船成为可能。目前,集装箱船通过巴拿马运河,穿过北极圈到达美国西海岸。这样能够大幅缩短距离。
    要全面了解全球变暖的危害,我们需要计算所有的成本和收益。
    耶鲁大学经济学家威廉诺豪斯预计,假设地球在2100年时温度上升2.4度,那么全球变暖的净现值为22.6万亿美元。据他估算,如果要达到斯特恩“全球变暖报告”减排二氧化碳总量的目标,将花费27万亿美元,但是只能消除价值达13万亿美元的由于变暖带来的损害。也就是说,为了达到消除1美元的环境破坏,要付出2美元的代价。这样的估算可能略显粗糙,但是却对是否有必要扭转全球边暖的有效性提出了质疑。
    全球对气候变暖的关注,在1997年的《京都议定书》签定时达到高潮。《京都议定书》的模式参照了蒙特利尔公约,其主要内容是计划在2012年使二氧化碳排放量与1990年水平相比降低5%。大多数科学家认为,在消耗化石燃料(诸如煤炭和石油)时释放出的二氧化碳,似乎是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
    《京都议定书》的大部分目标都未能实现。美国参议院拒绝批准此协议。中国和印度等发展中国家不被纳入此协议适用范围。但以购买力平价来衡量,美国、中国和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三个经济体。
    《京都议定书》将于2012年失效。欧盟也表示在之后将不再遵从该协议。大多数人无法将全球变暖与个人幸福生活联系起来。若要减排二氧化碳,能源消费就得大大减少,这显然意味着生活方式的重大改变。
    这就是诺贝尔奖委员会将2007年和平奖,颁发给戈尔和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家小组的原因。没有有效的沟通,民众不会为了减排二氧化碳而改变生活方式。阻止全球变暖已经成为一项广泛、瞩目的运动。科学界向环保主义的皈依,是环保主义成为21世纪主导意识形态的关键一环。尽管还有一些对扭转全球变暖趋势有无必要的怀疑,但政治已经超越了这一步,公众对于全球变暖的意识已经经历了一个重要转折点。
    对环境的关注已经占据了各国国内政治的中心,国际政坛也将会对此投射强烈的关注。2012年《京都议定书》将到期失效。国际社会将启动一个新的国际机制来控制二氧化碳排放。不同于《京都议定书》,我相信任何一个新机制都将包括中国和印度。中国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发展方式,今后将会受到更多的国际监督。
    事实上,中国的炭政策将成为中国与国际社会关系的最重要因素。中国需要调整其发展模式,尽早进入与国际社会的和谐共处阶段。
    2007年,全球由于化石燃料产生的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将达到4.6吨,澳大利亚、加拿大和美国等以汽车为主要生活方式的富裕国家,人均碳排放量为20吨左右,其他富裕国家如英国,德国和日本,却因为民众主要依赖公共交通,人均碳排放量只及前者的一半。法国因为广泛应用了核能,使其人均碳排放量为6.6 吨。中国的人均碳排放水平则保持在全球平均水平。
    中国的人均收入是全球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但是却以全球平均增长速度的3倍在增长。考虑到中国巨大的人口数量,不论以任何推算方法计算,中国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源。
    中国现在的二氧化碳高排放量由以下原因造成:一是出口主导的发展模式,二是主要能源依靠煤。外包生产将二氧化碳排放从消费地转移到生产地。2007年,中国有可能成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国,其出口额将达到1.2万亿美元。如果保持现有态势,五年后,中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出口国。中国享受到出口带来的工作机会和收入,也将因其所带来的排放问题而饱受指责。
    近几年的高油价带动了煤炭消耗。中国排放二氧化碳的强度将会随着油价继续攀升而加大。事实上,美国也有可能会更多采用煤炭。美国政客曾经强调美国的煤炭储备与沙特阿拉伯的石油储备相当。如果美国以煤炭为主要能源,那么全球的人均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增长速度还将超过目前的1.2%。工业化以来,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就增长了三分之一。以2%的年增长率计算,每35年,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就增长1倍。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家小组预测,二氧化碳的浓度到2050年将达到百万分之四百五十到百万分之五百五十,目前这一数字为百万分之三百八十。
    将来,中国有可能参与制定一份新的限制二氧化碳排放的国际协约,为了避免此举给经济带来的冲击,中国需要在今后的五到十年里调整其发展模式。中国最有力的论据,是其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为经济发展与合作组织平均水平的一半。这一自我辩护的论据将在15年后失效。因为到时中国的人均二氧化碳排放水平就将达到经合组织的水平。
    由于中国的总人口数大于整个经合组织的人口数量,而新的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机制将不以人均排放量为标准,因此,中国的经济发展不受二氧化碳限制的时间将不会超过15年。
    限制二氧化碳排放对中国来说,终究是有益处的。化石燃料现在要昂贵不少。找到替代能源或者降低化石燃料的消耗可以使经济更加有效发展。中国地大物却薄,因此,必须有效发展。经历工业化和城市化后的生活方式必须高效而节省。
    目前的发展路径将使中国重蹈澳加美三国覆辙。对全球生态系统的潜在影响将是灾难性的。有人也许会争辩,不让中国人过上美国式生活,这是不公平的。正确途径应该是大家去努力协商,如何使美国的二氧化碳排放能够降低到全球平均水平。只有这种思路才有可能使世界进入双赢局面。
    一个全球的二氧化碳排放机制应该既限制水平,也限制增长速度。排放总量低的发展中国家应该被允许以高增长速度发展,而排放量已然很高的国家毫无疑问应该被要求减排。
    关于如何鼓励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有不少提议。有可能奏效的是碳税,就是说对煤炭、石油和其他化石燃料征收税费。日本和欧洲的人均石油消耗低于美国,原因是他们征收高额汽油税。碳税不仅能降低化石能源消耗,其收入也可以用来鼓励发展替代能源。
    经济上的激励并不会次次都奏效。比如,如果没有政府支持,核能就不会获得大发展。核电厂的固定投入很高,储藏核废品也需要国家战略支持。如果不是法国政府当初大力支持核工业,现在的法国不可能如此清洁。中国也正在启动核电项目。只是20年后,核能源在所有能源中所占比重也不过几个百分点。要全面启动核电项目仍有待时日。
    除了核电,在经济发展不会大幅降速前提下,中国还将采取两项措施来降低二氧化碳排放。
    首先,中国将限制高排放的出口企业。例如,钢铁产业就是高耗煤产业。中国可以鼓励钢铁进口来取代钢铁出口政策。中国也许可以先从出口产品开始征收碳税。二氧化碳既然是由于消耗化石燃料所致,那么,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方向与中国降低国民经济生产总值能耗的目标是一致的。采取这一措施将会有效提升中国的国际形象。
    其二,在修建城市时,应该考虑到中国的城市化必须能有效发展和支持环保的生活方式。令我担忧的是,在中国的发展中,我没有看到一个好的都市化战略。国际上有很多可供借鉴的城市化经验。中国是有能力建设世界上最有效也最宜居城市的。然而,目前的城市化似乎只是成了房地产开发商从中获利的运动。逐利本身没错。建设一个好的城市应该是能获利的。但是,一旦开发房地产获利主导都市化发展的每一步,这将使城市走上歪道。
    放眼美国、欧洲和日本的大都市,不少使都市资源更有效组织的新兴科技层出不穷。反观中国大多数新兴城市,发展却相当无序。地方领导的频繁调动导致他们只追求短期能够带来虚荣的项目,但代价却是牺牲了城市的长远发展。
    城市化是中国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对资源低效率使用的发展都会走到尽头。当发展结束,浪费就终止。但是一个低效的城市将会是高耗能的。也许,中国需要建立一个城市化发展部来规范和协调都市化发展。
    中国与他国的经济对话仍将主要围绕贸易。环境问题的重要性将很快体现,而且有可能会代替贸易成为定义中国外交关系的主导因素。现在为这个变化做准备,还为时不晚。■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 Mobile Version|Archiver|关于我们 About Us|联系我们 Contact Us|Y2外汇论坛 外兔财经

GMT+8, 2024-9-27 09:30 , Processed in 0.057926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7.2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