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i 发表于 2020-4-14 10:20

新突破!我国新冠病毒灭活疫苗获批进入临床试验

  记者14日从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科研攻关组获悉,我国两款新冠病毒灭活疫苗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一二期合并的临床试验许可,成为首批获得临床研究批件的新冠病毒灭活疫苗。这两款灭活疫苗分别由国药集团中国生物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北京科兴中维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联合有关科研机构开发而成。灭活疫苗是一种杀死病原微生物但仍保持其免疫原性的疫苗,具有生产工艺成熟、质量标准可控、保护范围广等优点。我国疫苗应急攻关目前按照灭活疫苗、重组蛋白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减毒流感病毒载体活疫苗、核酸疫苗5条技术路线推进。此前,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腺病毒载体疫苗已获批开展临床试验。

  继陈薇团队后 中国又一新冠疫苗将进入临床试验:系灭活疫苗
  中国又一款新冠肺炎疫苗将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4月13日,澎湃新闻注意到,由国药集团中国生物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研发的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灭活疫苗(Vero细胞)Ⅰ/Ⅱ期临床试验在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正处于“通过审核”预注册状态。
  根据公开信息,这是继中国工程院院士、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研究员陈薇团队之后,中国第二个注册进入临床试验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
  伴随着国际疫情的严峻形势,新冠病毒疫苗的研制也愈加紧迫。据中国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此前介绍,疫情暴发后中国选择了5条技术路线加快推进新冠病毒疫苗研发,分别是灭活疫苗、基因工程重组亚单位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减毒流感病毒载体疫苗和核酸疫苗。可以看出,中国采取的5条技术路线覆盖了全球在研新冠病毒疫苗的主要类型。
  临床试验注册信息显示,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此次研发注册题目为“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灭活疫苗(Vero细胞)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Ⅰ/Ⅱ期临床试验”;研究课题的正式科学名称为:评价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Vero细胞)在6岁及以上健康人群中接种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Ⅰ/Ⅱ期临床试验。
  目前,该临床研究已经获伦理委员会批准,处于“通过审核”预注册状态。
  “中国生物在新冠灭活疫苗研发方面,已取得重要的阶段性成果,有望为夺取抗击疫情决胜提供‘杀手锏’。”在4月8日下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国药集团董事长刘敬桢说道。
  据澎湃新闻4月12日报道,钟南山院士曾在与韩国防疫专家连线会议上表示,现在中国五种疫苗同时研发,目前进行较快的是腺病毒载体疫苗和全灭活疫苗。腺病毒疫苗已经开始第一期的临床试验,全灭活疫苗很快也要开始临床试验。“我们需要在临床试验后再观察一段时间,一般是一到两年,但也有可能因病情发展的需要提前上市。”
  在此前一天的 11 日晚,由人民日报等媒体组织的“新冠肺炎抗疫最前沿云端研讨会”上,中国生物董事长杨晓明介绍,国内研制新冠肺炎疫苗的五种技术中,灭活疫苗进展较快,技术较成熟,“我相信国内新冠疫苗很快就会和大家见面”。
  按照此前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3月21日,全球共有51个候选疫苗在研发,其中有两家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一个是美国生物科技公司Moderna在当地时间3月16日宣布该公司研发的mRNA疫苗开始人体试验。
  另一个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研究员陈薇领衔的科研团队采用腺病毒载体的方式,研制出的重组新型冠状病毒(2019-COV)疫苗于3月16日通过临床研究注册审评;当日20时18分,获批正式进入临床试验。截至目前,陈薇团队正招募Ⅱ期临床试验志愿者进行临床试验。
  也就是说,国药集团中国生物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研发的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灭活疫苗,或将是全球第三个进入临床试验阶段的新冠病毒疫苗。
  那么研制出能大规模使用的获批新冠病毒疫苗还需要多久呢?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日前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新冠疫苗的研制至少还需要12至18个月。美国国家过敏症和传染病研究所所长安东尼·福奇此前也曾表示,即便疫苗的初期安全试验进展顺利,距离其大规模应用也需要一年至一年半时间。(来源:澎湃新闻)

mai 发表于 2020-4-14 14:43

  距离“五一”假期还有两周多,沉寂数月的旅游市场正在逐渐复苏,省内游周边游的“抢客”大幕已率先拉开。4月14日,桂林、三亚、杭州等地文旅局局长亲自上阵在飞猪开启了旅游直播。接下来的一周,他们将通过直播镜头,带着全国网友领略当地风光,并带来热门周边游旅行产品,为自己的城市代言,迎接旅游市场的有序复苏。
  直播过程中,桂林文旅局副局长把飞猪直播间“搬”到了著名地标象鼻山,带大家“云游”四月的壮乡,并邀请秀峰区和阳朔县的相关领导做助阵嘉宾,还有桂林的十大民宿老板娘为观众介绍当地自然风光与风土人情;三亚文旅局则把直播安排在了三亚天涯海角风景区,三亚文旅局领导身着“岛服”开场,还请来三亚新闻主持人做主播;杭州城市直播中,来自桐庐、临安、余杭、建德四区的文旅局局长齐上阵,介绍热门酒店和景点,从老码头到古村落,从国家公园到航空小镇,给游客提供广泛的目的地选择。
  文旅局局长直播当天,飞猪“城市活力周”活动也同步上线。围绕杭州、三亚、桂林、上海、厦门等城市,飞猪上线了近3000款旅游套餐。五星酒店集团万豪、希尔顿、雅高、香格里拉等也都将在飞猪旗舰店上线优质产品,部分五星酒店最低几百元可住两晚。
  据介绍,除了“局长天团”,全球旅行达人也将在未来一周进行4000场飞猪直播,带来周边游酒店、景区等产品。2月以来,飞猪已推出15000余场直播,观看人次超4000万。
  今年“五一”是自2008年以来第一个放5天假的“五一”假期。业内人士分析,在往常5天假期更适合出境短途游或者请假连休,但在全球疫情形势下,“五一”将迎来城市周边游的爆发。与此同时,也要注意“长假将至,疫情未止,牢记莫扎堆、莫聚集,做好个人防护,才能享受大好时光。”
(文章来源:新京报)

mai 发表于 2020-4-14 20:38

   李克强出席东盟与中日韩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领导人特别会议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4日下午在北京出席东盟与中日韩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领导人特别会议,会议以视频方式举行。
  李克强表示,当前疫情在世界范围蔓延。病毒是人类共同的敌人,任何国家都不能独善其身。习近平主席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特别峰会上倡导国际社会坚定信心、齐心协力、团结应对。东盟与中日韩应当增强命运共同体意识,凝聚共同意志和力量,拿出更大决心和行动,发出东亚国家风雨同舟、守望相助的信号,争取东亚地区早日战胜疫情。
  李克强就抗疫合作提出以下倡议:
  一是全力加强防控合作,提升公共卫生水平。各国密切协调配合形成合力,遏制疫情蔓延。中国愿通过无偿援助和商业渠道,向东盟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和帮助。支持世界卫生组织在全球疫情防控中发挥领导作用。
  二是努力恢复经济发展,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进一步减免关税、取消壁垒、畅通贸易、促进投资、相互开放市场,为重要和急需的人员往来开设“快捷通道”,稳定产业链供应链。争取年内如期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
  三是着力密切政策协调,抵御各类风险挑战。妥善应对疫情带来的金融风险,为本地区提供稳定力量。采取措施保障本地区粮食供给和市场安全。
  与会各方表示,面对疫情带来的空前挑战,东盟与中日韩应展现团结,协调行动,加强经验交流和信息共享,推进地区防控机制化。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确保产业链供应链畅通,稳定市场信心。相信战胜疫情后,东盟同中日韩的合作关系将得到进一步深化和拓展。
  王毅、何立峰出席会议。
(文章来源:央视网)

mai 发表于 2020-4-15 05:31

       本周美股一季报将重磅来袭!业内称若利润大降 指数反弹或将终结

  本周(4月13日~19日),美股一季度财报季将正式开始,财报将充分反映新冠疫情对美股大公司利润的影响,也将为接下来的发展指明方向。
  不仅如此,各大公司的一季报也将为美股提供一个前瞻性的指引。
  《华尔街日报》报道预计,今年新冠病毒的大流行将导致严重的经济收缩和企业利润的大幅下降,但在一季报出炉和前瞻性指引发布前,病毒的具体影响程度仍无法判断。
  标普500成分股公司全年业绩预期下滑9%
  尽管出现剧烈波动,但美股过去三周还是出现反弹,原因是有初步迹象表明,保持安全社交距离的做法有助于减缓新冠病毒的传播。
  4月6日~12日当周,标普500累计上涨12%,创1974年以来的最佳单周表现,较3月23日的低点反弹了近25%,然而,年初至4月10日收盘,该指数仍累计下挫14%。
  出于这个原因,一些分析师担心,美股正处于又一波暴跌的边缘,如果一季报显示各大上市公司的利润暴跌,抛售可能重现。另外部分人则认为华尔街目前的盈利预估可能没有完全反映新冠病毒对企业利润的影响程度。
  包括摩根大通、美国银行在内的华尔街巨头,以及医疗保险巨头联合健康集团,运输业巨头J.B.Hunt Transport Services Inc。、保健品巨头强生等公司将在本周公布一季报。
  这些公司的一季报受到市场的高度关注,投资者希望从季报里面看到公司高管对此前三个月表现的评论以及接下来的展望,并试图从中获取关于全年业绩预期的线索。
  Nuveen首席股票策略师兼高级投资组合经理鲍勃·多尔(Bob Doll)表示:“今年一季报的不确定性比我记忆中的任何一个季度都要大。据我看来,大约有一半到3/4的分析师尚未对其盈利预期进行调整,因为他们不知道新冠病毒对这些公司的影响有多大。”
  通用电气、联邦快递和星巴克等知名公司都警告称,在这样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期,公司无法准确预测业绩表现。美国各地其他企业也表示,在家办公以及关闭非必要业务的决定使其收入有所蒸发,他们还必须大幅削减开支来维持业务运转。
  目前各分析师对企业的盈利预测也反映了新冠疫情下的不确定性。
  FactSet给予分析师的预测显示,标普500指数成份股公司今年全年收益将同比下滑9%,与去年年底预测的增长9.2%形成鲜明对比。
  美国银行全球研究预计,考虑到“旅游业、餐饮业和其他直接受到社会距离影响的行业的灾难性损失”,今年标普500成分股公司每股收益将下降29%。高盛此前预测这些公司今年利润将暴跌33%,同时警告称,增长放缓可能使降幅达到57%。
  非必需消费品类公司或“受伤”最重
  《华尔街日报》报道称,根据目前新冠疫情导致的停摆规模,市场预计今年二季度美股公司业绩将进一步受到影响。据FactSet估计,标普500指数成份股公司的利润预计将在今年一季度下降11%,二季度将再下滑21%。FactSet预计,今年下半年,标普500指数成份股公司利润将继续萎缩,但速度会放缓,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分别下降9.6%和1.6%。
  市场预期标普500指数11个板块本月将较去年12月大幅下滑(图片来源:WSJ、FactSet)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标普500指数所有11个板块今年一季度的收益预期都有所下降。据FactSet的数据,非必需消费品类公司(包括酒店、邮轮公司和餐馆)的利润预计将较上年同期下降32%。例如,跨国酒店管理公司万豪国际年初至4月13日收盘已经累计重挫48.27,市值累计蒸发了236亿美元。
  与此同时,受到全球需求下滑和此前沙特与俄罗斯价格战双重打击的能源企业业绩料将骤降52%。埃克森美孚和雪佛龙等巨头都大幅削减了资本支出计划以应对油价暴跌,埃克森美股年初至本周一收盘累计收跌37.95%。
  并非所有标普500成分股业绩都将下滑:市场目前预计通信服务业一季度的业绩将成为亮点,这类公司一季度的业绩预计将同比增长7.8%,但仍低于去年年底分析师预测的17.8%的增幅。例如,尽管疫情导致广告收入放缓,Facebook一季度的利润预计仍将增长一倍以上。
  花旗集团前全球外汇主管、现深数宏观(DeepMacro)联合创始人兼CEO杰弗瑞·杨(Jeffrey Young)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由于疫情的影响,企业一季度的利润表现会比较糟糕,许多(并非所有)公司的收入都将大幅下降。很多公司甚至不会给出前瞻性的业绩指引。在这种情况下,‘不及预期’或‘超预期’传递的意义都要比往常少很多。”
  “就美股公司而言,他们的业绩在近期将像电梯一样直线下滑,但中长期来看,则会像自动扶梯一样缓慢增长。不利因素全是宏观方面的,因此盈利与股价的相关性很高。上行的空间则将更加分化。全球经济将在不同的地区和不同的部门以不同的速度重新开放。”杰弗瑞·杨对记者补充道。
  本周美股重点公司一季报公布时间:
  周二(4月14日):印孚瑟斯、强生公司、富国银行、快扣、摩根大通、格林酒店、第一共和银行、达美航空
  周三(4月15日):嘉信理财、摩根士丹利、美国合众银行、美国银行、花旗集团、联合健康、高盛
  周四(4月16日):AMD、台积电、欧莱雅、纽约梅隆银行、贝莱德、路易威登、雅培、黑石集团
  周五(4月17日):斯伦贝谢、道富银行、霍尼韦尔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mai 发表于 2020-4-15 05:47

  新冠肺炎疫情成为2020年一场无硝烟的战争,不仅是对我国医疗系统的一次“大考”,更为我国应急系统敲响警钟。业内人士表示,疫情下,作为应急系统重要一环的应急物流短板凸显,我国亟待建立分级响应和保障体系。
  应急物流是“生命线”
  “物资紧缺带来的恐慌似乎要大过对于病毒的恐慌。”一位业内人士坦言,物流可以视为经济生活的动脉,它承载着整个经济生活的血液循环。实体经济离不开物流,虚拟经济也需要物流做基础。“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突发,又卡在年关,打了我们一个措手不及。”
  疫情发生后,医疗物资需求呈现出爆发式增长,又恰逢春节期间,大多数企业停工停产,工人回乡。同时,因疫情而采取的封路、封村等措施又再度给物资运输增加了难度,而这时就需要应急物流的大力保障。
  所谓应急物流,是指为应对严重自然灾害、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公共安全事件及军事冲突等突发事件,而对物资、人员、资金的需求进行紧急保障的一种特殊物流活动。事件突发,大量防控急需物资、生活必需物资、重点生产物资等应急物资需要全国统一调配并及时快速送达。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应急物流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徐东表示,应急物资保障是应对突发事件的重要支撑。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 医用口罩、防护服、护目镜、医用酒精和消毒剂等重点物资的生产、采购、调配和供应至关重要。同时,维持疫区生产生活的日常物资供应也刻不容缓,应急物流发挥了疫情防控总体战“生命线”和保持生产生活平稳有序运行“先行官”的重要作用。
  据交通运输部统计,仅2月17日当天,全国通过铁路、公路、水运、民航、邮政等运输方式向湖北地区运送防疫物资和生活物资1.68万吨,运送电煤、燃油等生产物资3.9万吨。在武汉关闭离汉通道后的15天里,全国通过铁路、公路、水运、民航、邮政等运输方式向湖北地区运送防疫物资和生活物资13.77万吨,运送电煤、燃油等生产物资59.8万吨。公路运输车辆向湖北运送医疗酒精、消毒液、医疗器械、口罩、测温仪、应急帐篷、防护服等疫情防控物资及相关生活物资9.5万吨。
  除了传统物流,智慧物流优势也逐渐凸显。此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高杲在国新办就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支持交通运输业和物流、快递领域发展情况发布会上就表示,在这次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当中,一些骨干物流企业和创新型企业积极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新技术,以无人机、自动分拣等为代表的智慧物流设备,在提高物流效率、减少人员交叉感染方面凸显优势。
  “这不仅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重大自然灾害等这样场景下提高应急保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对促进物流业整体提质增效也具有深远影响。”高杲说。
  疫情应对暴露短板
  “此次疫情防控中,尤其是在前期,应急物流暴露出诸多问题。”徐东表示,信息不对称、管理不规范、过程透明度低、可追责性差、捐赠物资去向真实性难以保证等问题在疫情初期频频暴露。
  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高级工程师邓小兵也表示,在此次疫情中,虽然交通运输行业加强组织领导,创新工作机制,完善政策举措,有力保障了应急物资物流需求,但也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例如,部分地区为防控疫情实施交通管控“画地为牢”,导致应急物资物流网络运行不畅;应急运力调配尤其是应急物资中转场站分拨转运处理能力及末端分发配送能力不足,导致防控急需物资不能及时送达和分发配送。此外,应急物资需求及生产、储备、采购、供应、捐赠等物流服务需求信息不能及时与应急物流供给信息有效共享、对接和匹配,导致疫情开始初期应急物资物流指挥调度及运行忙乱、低效。
  1月下旬,武汉医疗物资极度缺乏,医院连连发出求救信。仅1月23、24日两天,武汉地区发布求助信号的医院就达到23家,多家医院物资储备不足2到3天。1月30日,人民日报官微更是为武汉协和医院发声求助,并表示“物资即将全部用尽,武汉协和医院请求物资支援。”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大量社会捐助以及各类储备物资的调配,大量防疫物资当时已经抵达武汉。官方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月30日,武汉红十字会共接收疫情防控工作急需的各类口罩9316箱、防护服74522套、护目镜80456个,还有其他药品、医疗器械。
  “在春节这个特殊的时间节点,遭遇疫情这个特殊事件,让物资各个环节畅通难度大增。”有业内人士坦言,疫情初期存在物资管控不到位、错配问题突出、缺少供应链平台中心、物资处理不准确等问题。
  运联智库研究员朱敏杰表示,应急物流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短时间内爆发出巨大业务量。此次疫情中,巨大的物资需求导致供应链发生变化,不管是前端调度、采购,还是后续管理,各个环节还需要有专业人士完成。
  “短时间内,数万吨不同类别的物资从四面八方汇集到湖北,这些应急物资的储存和管理都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给各个物流环节上的运营力量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和压力。”邮政科学研究规划院高级研究员石立群表示,湖北地方红十字会随后因对应急物资管理不力陷入舆论风波,最终以引入医药流通领域专业企业九州通进行“接管”才告一段落,并形成“医疗物资由市卫健委统一调配,非医用物资由市发改委统一调配,两单位根据九州通上报的统计数据给九州通下达分配指令,最后,由邮政完成配送”的管理格局,逐渐缓解了应急物资难以送达抗疫前线的“肠梗阻”问题。
  尽快建立健全应急物流体系
  “从这次疫情防控过程看,很多地方都表现出应急物资供应方面的被动局面。”湖南省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长尹国杰表示,此次疫情暴露出,我国在应急机制的建立、应急物资保障、紧急状态法律法规的制定等方面还存在着一些不足。
  高杲指出,应汲取疫情防控当中的教训,抓紧研究制定加强我国应急物流体系建设的政策。特别是针对自然灾害、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重大安全事故等紧急情况,建立应急物流的分级响应和保障体系,统筹利用国家储备资源和网络,发挥好行业协会、骨干企业的组织协调能力和专业化优势,提高包括快速运转、冷链物流在内的应急物流快速响应和保障能力。
  “从更加中长期的角度,研究提升现代供应链水平。支持专业化的供应链管理企业发展,促进制造业与物流业,包括商贸业、金融业深度融合,提高产业链、供应链运行一体化协同水平,提升风险应对和应急保障能力。”高杲说。
  对此,朱敏杰也认为,物流只是应急系统中的一个环节。“物流仅仅只是应急体系的‘+1项’,应急物流问题已经超越物流本身的问题,分散处理无法根本提升整个供应链效率。”
  赛迪智库安全产业研究所研究员李泯泯表示,我国各类应急物资的采购、储存、调配、运输、回收等职能分散在不同部门,由于应急物流协调组织大多是在灾害发生时临时抽调组成临时机构,不利于有效协调、沟通和整合。例如,医疗器械、粮食、帐篷、车辆等救灾物资分别由医药卫生、粮食、民政和交通部门负责,这种模式不利于救灾时快速传递信息,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救灾保障成本。
  李泯泯认为,应在国家公共危机控制指挥系统中常设应急物流调度部门,统筹负责全国的应急物资储存和运输,对突发事件及时处理。并完善应急物流法律标准体系,将现有法律和规范作为基础,明确各参与主体权责、主要物资的存储及配送标准、基础设施使用标准、救援人员执行工作标准等,以法律的约束性和强制性确保应急物流体系运作。
  同时,以政府为主导建立多元化的补偿机制,提高资本市场的参与水平,政府出台政策引导“基金”与“保险”作为应急物流补偿的主要模式。充分发挥市场机制调配社会资源。采取行政机制与市场相结合的形式,实现政府储备与社会储备、集中储备与分散储备、生产技术储备与实物储备相结合。同时提高市场储备企业的准入门槛,对相关企业尤其是药品生产厂家等重点领域企业进行定期审查,保证物资质量。
  朱敏杰建议,应建立应急物流数字化中台,将上下游数据信息整合起来,形成产业导向和产业链的高度整合;对产业集群进行数据分级,深挖产业里细分领域,引导供应链不同角色、不同环节、不同场景的不同应用;引导供应链基于不同资源和需求做快速响应和抵抗风险,增强供应链的可视度、反应速度、敏捷性、抗风险能力和应急管理能力。
(文章来源:经济参考报)

mai 发表于 2020-4-15 06:10

  中国和全球疫情此消彼长,对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产生直接深远影响。疫情大爆发后,全球经济逐渐停摆,加速了抬头后的贸易保护主义快速发展,欧美传统经济强国纷纷打算把制造业撤回本国,不搞全球化国际分工了。近日美国白宫国家经济会议主席库德洛多次呼吁所有在中国的美国公司全部撤离,100%报销搬家费。日本政府宣布出资22亿美元(158亿人民币)协助日本企业撤离中国,避免过度依赖中国产业链。对于中国和中国企业来说,这是机遇还是挑战?在此时局下,应该如何应对?

  疫情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和之后的变化

  疫情发展到今天正如我上周所预测的,全球大爆发,截止到4月14日确诊总人数达到180多万,日增7万多,本周内即达200万人。死亡11万多,每日死亡5000多人。美国是目前疫情震中,确诊人数58万,日增2-3万,死亡2万3千,日增1500-2000人,病死率已经超过中国的4%。确诊人数和/或死亡人数超过中国的国家已经有八个了:美国,西班牙,意大利,法国,德国,英国,伊朗,比利时。中国疫情进一步获得控制,大部分地区零增长,口岸输入性病例增加,必须严控,境内外国人要一视同仁,不能有超国民待遇,否则扩散开前功尽弃。全球疫情进入高速增长期,病死率快速攀升,美国病死率即将超过中国的4%。目前看来疫情还将向纵深发展,亚非拉地区增速很快 …

  在此疫情下,确诊人数和病死率节节攀升。世界各国纷纷无奈开始封城,隔离,让民众带上口罩,进行居家防疫。但是这些防范举措似乎来的有点晚了。世卫组织和中国的抗疫过程和经验第一时间都分享了数据和成功的方法。有些国家和地区非常重视,迅速采纳和采取措施,就控制的比较好,没有爆发,例如韩国和台湾岛地区。但大部分国家和地区都没有太当回事,也没有虚心接受和参考。虽然2月份就有可参照和防范的案例了,但结果是,每个国家都得要重新来过,自己尝试一遍才相信。造成非常惨痛的损失和代价,群体免疫的黑洞深不见底,防疫物资由于没有忧患意识,毫无准备,很多国家医护人员“赤裸上阵”,连口罩都没有,成为最早一批被感染者。世界各国目前是深陷泥潭一筹莫展,没有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案。这让各国民众大跌眼镜。

  原来希望保经济,但现在大量人员发病,不得已都得停工停产,停止一切聚集和娱乐餐饮活动。经济逐渐停摆。这是引发了各国政要的恐慌。这就有了一开始出现的情况,纷纷要求在中国投资的制造业和全球产业链搬回国内。减少对中国的依赖,有人甚至说经济要完全与中国脱钩。那这能解决问题吗?这是问题的关键吗?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

  首先,完全脱钩是不可能的。为什么?因为在中国制造的最大块蛋糕 85% 是被跨过公司和西方国家吃掉了。15% 小部分是中国的,同时这15%部分里面还包括所有制作成本和人工,真正的利润只有1-2%,甚至都不到。

  但是西方国家很多人包括国内的很多人都认为中国是全球化的最大赢家。其实并不客观。轻信了西方政客为了自己的政治目的所做的虚假宣传。全球化最大受益者是跨过企业和西方发达国家。因为他们有先进的科技,产品和品牌成熟解决方案,需要进入世界各国市场倾销他们的产品。同时为了大幅降低成本,增加利润率需要找到大批量的廉价劳动力。中国是他们梦想的完美目的地,一手有消费市场,另一手有大批廉价劳动力。生产即可当地倾销,同时输出全球各个市场,成就全球品牌。我在《卢晓:人民币铸币权的前提是要有强大的精品工业》中分析了,全球最强一百个品牌中,美国常年占一半以上,这些都是世界上最赚钱并且体量最大的公司。他们是全球化整合最优资源,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同时全球200个市场最大化变现的最大赢家。

  我在《品牌赋能:国际精品品牌战略》一书中分析过:价值链中,生产制造只是最初级的价值创造,所产生的生产利润是相对微薄的,真正的高利润在品牌产品研发和分销零售环节。所以没有中国市场这片沃土提供制造和收割两个环节,跨国公司是无法在全球潇洒增长的。金融市场股票不可能持续上涨,投资人就无法获益。。。

  中国近四十年为全球经济增长每年贡献超过30%。这些收益和增长空间是跨国公司留在中国的主要原因。为什么中国的成本越来越高,但是外国直接投资每年还是增长呢?道理很简单,这里有奶啊。离开中国就好像离开自己的奶妈,变成无人饲养无人痛爱的小孩。虽然回到了亲生父母的怀抱,但他们没有能力和资源喂养他们,最后可能变得瘦小,甚至夭折。有正常思维的跨国企业都不会做出这样自杀的选择。

  有人说中国受益了。这句话也没有错,属于正常,合作不可能一方得利,另一方损失。但利益分配差异是非常悬殊的,地位也是不平等的,我们一直在喝汤,没有吃上肉。只有一家中国公司华为依靠自己起早贪黑,忍辱负重,没日没夜的努力刚刚开始吃上肉了,却被老地主打压,并且让其他地主富农不要和他合作。

  地主家有一群羊,佃农家只有一头羊,地主也要霸占过去。逻辑是,只有我有羊,你佃农不许有羊,不配有羊,所有的羊都是我的。有个歇后语:希特勒看地图,都是我的…

  作为奶妈我们含辛茹苦的把小孩养大,最后被小孩的父母一脚踢开,并且恶狠狠的说,你养我们小孩占了大便宜,得赔款。我们最多就是挣了一份打工微薄的工资而已,而且这工资挣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而且这是我们应得的劳动报酬啊。

  作为老板如果不算大帐,看看自己兜里挣的钱,而只盯着工人兜里挣的一块一块铜板就眼红受不,那谁还给你打工呢 ?最后不是生意越做越小?所有的事情都自己办,那不就是个体户吗?

  美日欧如果真和中国脱钩了,会发生什么?

  第一后果就是竞争力下降。制造离开中国后,产品制造出来还是需要找市场进行倾销的。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消费市场,提供全球最大份额的增长,这些工业产品还要进入中国进行销售。这时成本和关税都会增加。如果这些产品不是全球稀缺的高精尖产品,中国市场会有各种替代品,价格不占优的情况下,很难有竞争力。

  第二后果,格局变小,影响力下降。美国制造业撤回国内,会让制造成本上升,同样工作内容和工作量中国工人的工资是美国工人工资的五分之一。美国制造的美国品牌产品国际竞争力会比中国制造的美国品牌产品低,进入其他国家竞争力同时也会降低,美国企业和产品对于世界各国市场的影响力就会削弱。

  第三后果,导致美元体系瓦解。美元成为全球主要计价货币的前提是美国高质量的工业产品和服务的全球化。美元是美国有竞争力精品工业和全球化贸易的结果,因为需要支付和计价工具。坚船利炮是保障,真正维持体系的是竞争力和先进性。自然谁有有竞争力的产品,就用谁的货币。美国工业竞争优势是全球优质资源配置整合的结果,竞争力全球第一。如果都收缩回美国,竞争力下降,出口的竞争力赶不上全球化结果的竞争力,美国将从超级大国,缩小成区域性国家。可控制的范围也将从全球缩小到北美地区,将会失去对从亚太和欧洲市场的控制。

  第四后果,会加速国内矛盾的激化,政府的垮台和制度的瓦解。一部分制造业基地在中国是符合美日欧企业资源配置最优化和利益最大化的。因为真正的高精尖制造业和技术研发部门都在他们各自的国内,新产品研发论证成功,定型后,才会零部件分解,到全球最优的生产基地去最优配置供应链体系。中国制造业的优势并不是单一的成本最低,而是性价比和效率最高,可以准确无误的和全球产业链配套,中国的存在能让他们专心集中高精尖资源和能力针对全球顶尖创新科技进行研发,而不会牵扯过度精力和资源进行工厂和供应链管理的繁重复杂高风险的工作,同时节省大量人工。如果都回归美日欧,成本上升的同时关键问题是效率会降低,因为美日欧的工人不象中国的产业工人对于工作时间强度那么好商量和灵活。最终会影响公司的运营效率和收益,如果亏本,经济账算不过来,工厂还是会关闭。当大量工人失业,本来就很严重的社会矛盾和危机就会加剧。大量失业和不满的工人会发动罢工引发社会动荡直到推翻现政府。

  世界各国制造业选择中国做生产基地,是市场竞争的最优生存选择,而不是偶然的和可替代的。中国政府考虑到产业工人的利益,社会制度和治理保障机制有利于解放生产力和从事社会化机械化大生产。这次疫情让中国政府和企业看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加速了数字化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和速度,5G,数据中心,IoT,人工智能,物联网能力,全球导航定位系统等。这使得中国作为制造业中心的能力优势更加明显。这一点是美日欧政客没有想到的,中国的技术工人是数量最为庞大并且最稳定高效的产能,是世界唯一,不可替代的。

  中国政府的机遇和挑战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来,美日欧制造业回撤对中国来说的机会大于挑战。但是从政府层面会面临较多国内外挑战。

  这次疫情由于明显的制度和以人为本的文明思想优势,使得我们在强有力的领导下打赢了抗击瘟疫的人民战争。在短时间内控制住了疫情,虽然付出了很大代价,但是保障了14亿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目前挑战是海外中国公民回国入境有输入性风险,但是如果安排严密合理,风险是可控的。中国这次有条不紊,科学高效,透明合理的快速应对紧急疫情的成功举措,获得了国际社会和国际组织的肯定。虽然有些国家和地区羡慕嫉妒恨,这也都是正常的,人性使然,我们要泰然处之。在积极应对的同时,还需要继续本着科学高效透明的精神,持久性的应对抗击疫情的新挑战。

  国际上会不可避免的面临纷争和攻击。出于制度优劣零和博弈的需要,出于根深蒂固的种族歧视和殖民主义优越感,西方社会不会停止对中国政府和人民所做出的一切努力进行攻击的。政府需要在实力和事实的基础之上,做有理有据的斗争。尤其是我们高效的外交部门将会付出辛苦的努力,抓住机遇,进行多方国际斡旋。主要底气是中国高质量发展的精品工业,军事科技,以及巨大内需市场。我们在这些领域加速发展,综合实力的增长,话语权也会随之增长。贸易,金融和货币作为工具和手段也会随之发展。

  在国际上打交道,一方面要和敌对势力做有理有据的斗争,丝毫不能放松警惕;另一方面还要和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开展正常的互利互惠和平共处的合作。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进行公平贸易,帮助大家共同度过难关。体现出我们中华文明自古的智慧和先进的世界观,中国古人一直都有对全球治理和世界最优秩序的理解,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框架下,体现中华文化价值观,以德服人,以理服人,低调务实,开展持久性战略。广交朋友,互通有无,在一带一路的框架下,通过亚投行, 把中国的精品工业产品和服务,通过贸易的方式提供給世界各国消费者,通过人民币金融解决方案便利双方的采购和支付,规避不受控制的美元汇率风险。

  外交上在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原则下坚持斗争。以斗争求和平,则和平存;以和平求和平,则和平亡。赵立坚华春迎隔空喊话推特针锋相对,和崔天凯一线斡旋都是外交需要,都是斗争手段。手里的牌越多出声的管道越多,也就越主动。基辛格博士最近指出:中美关系的基础已经改变,两国都退不回去了。这番表态代表了美国对华政策的调整。幻想回到改革开放初期时的中美关系状态已经不现实了。这不是中方一厢情愿的结果。美国上下都调整了对华的态度和策略。这一点从所有对华法案在参众两院全票通过就可以看出。对华政策的本质变化已经超越了美国内部党派之间的分歧,与中国对抗的统一战线已经形成。所以中方采取保护自己利益的措施也是逼不得已。当然中国政府早已表态,我们从来不惹事,但也从来不怕事。兵来将挡,水来土屯,来而无往非礼也。

  在经济上,迅速对外资企业所投资的产业,领域,区域,数量质量进行360度扫描,并组织中国同产业企业发展自主知识产权的替代产品技术和服务,走高质量发展的精品道路,对其产能进行接收,升级换代,再上新的台阶。忘记任何幻想和捷径。建立和完善完备的独立的工业化体系,各领域品牌企业配备国际精品品牌战略解决方案。企业把品牌战略,产品研发,高精尖产能,全球营销和全零售开发放在国内总部,整合全球一切可以整合的最优资源,为我所用,建立最优产品和服务,为世界各国消费者创造价值。

  中国企业的机遇和如何应对

  对于中国企业来讲,美日欧制造业撤回国是个重要机遇,中国市场会产生份额的空白。只要中国企业能够及时的转型升级,走高质量发展的的精品之路,用国际精品品牌战略做好品牌和能力升级的工作。即可通过替代产品和升级产品占领美日欧企业离开在中国市场空出的市场份额。

  同时,中国企业需要做好资金,人力,高质量发展战略规划等一系列工作,准备接手美日撤出后在华企业。对其厂房,机器设备进行折旧打折处理后最优价格收购,产业工人,管理人才等资源进行接收工作。这一工作可以通过各个产业园的管委会提前摸底,进行协调。保证美日欧企业走的省心安心,中国企业接受的舒心放心。

  当然,有人会担心外国高精尖制造业会撤出中国。这个担心大可不必,因为外资企业在中国的制造业基地基本上属于一般性的技术,都是透明的,没有禁运的绝密技术,都不是最先进的高精尖制造业。基本上都可以有中国企业进行替代,这次撤出会加速中国企业发展自己的高精尖制造业,同时更加规范化,精品化,国际化,推动中国企业向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高精尖制造业是每个国家各领域企业掌握在自己手里的制胜法宝,不会转移到其他地方。中国的高精尖制造业市场机会非常大,需要中国企业掌握这个领域的规律和方法。这就是国际精品品牌战略理论和解决方案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国际精品品牌战略是中国企业快速抢占美日欧企业撤出市场的思路和方法

  中国企业必须走国际领先的精品道路,才有可能在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上产生替代效应。否则世界各国市场的消费者不会认可一个低附加值的产品替代一个原来就领先和高附加值的产品和品牌的。

  中国企业提升的窗口期就是疫情在全球持续的这段时间。疫情结束或可控后,美日欧企业有可能就开始撤离工作。所以中国品牌企业必须迅速把自己的国际精品品牌战略开发和制定出来,对标国际最领先企业,与现有商业模式所有方面进行对比找差距,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和行动方案。根据新战略高标准对各业务板块,各条线制定目标、解决方案和路线图,一步或几步提升起来,才有可能快速实现品牌企业的整体提升。才能快速接收美日欧企业撤回所遗留下的产能和市场。

  这一次的提升一定要站在国际制高点的提升,这样才能从上到下的把每个业务板块的每个价值创造条线(品牌,设计研发,产品,人事,批发,全零售,全营销,整合营销沟通等等)的方向明确,标准统一,工具开发出来,人员组织配备到位,根据完整的工作计划和架构才能高效迅速的稳步向前推进。(作者卢晓 教授国际精品品牌战略研究院院长卢晓)

mai 发表于 2020-4-15 11:25

  冠状病毒传播危机带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需求链和贸易链彻底断裂,全球经济停摆,最严重的是带来了企业停产关门,随之而来的是大量的失业大军。

  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私营企业占主流主体,企业关闭,职工自然停止薪酬,而长期以来欧美社会躺在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上忘乎所以睡大觉,基本没有个人家庭积蓄,以应对一时所急。特别是连巴菲特活到89岁都没有见到如此疫情的破坏性,就不用说一般职工家庭了。

  突发的疫情不仅伤亡人数惊人,而且企业职工失去收入来源后出现生活问题甚至饿肚子的可能性都会发生。欧美发达国家职工饿肚子似乎不可思议,不会发生。但企业与职工操作不好确实会出现的。

  这里面有一个雇主解雇与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权衡和操作选择问题。在美国已经出现了很多类似亿万富翁、休斯敦火箭队和Landry‘s海鲜餐厅的老板蒂尔曼-费尔蒂塔的现实情况。

  蒂尔曼-费尔蒂塔的从疫情开始到现在解雇了4.5万名员工,而且声称是为这些员工好。奇怪了?把员工解雇了,竟然还说为员工好?什么歪理?

  蒂尔曼-费尔蒂塔(Tilman Fertitta)表示,他在美国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已迅速临时解雇了4.5万员工,并称这样做是为了这些员工好,以便他们能够尽快领取失业福利。

  实际上,整个疫情期间,他的企业坚持的还算不错,比起其他企业好多了,意思就是根本不需要解雇那么多职工。

  “但我有4.5万名员工在那里,我们不得不临时解雇他们,这是非常不幸的,因为他们需要领取失业保险金。”

  美国1987年危机、2000年和2008年的危机,一些企业就是迅速先把职工解雇了,让职工在收到企业给他们的遣散费之后能够第一批排队申领失业救济,增加自己的收入。这就是实实在在的为职工好。这被蒂尔曼-费尔蒂塔称为“这是我多年前学到的把戏。”

  蒂尔曼-费尔蒂塔现在也开始玩弄这个把戏和猫腻!

  这其实是企业与政府在员工福利方面的博弈,共同目标和目的都还是为职工好。让职工度过疫情最困难的时期。

  美国目前最忙的是社会失业保险金发放部门,据说已经排成长队了。上周美国申领失业保险金人数已经达到660万。

  这让我们理解了为何巴西总统宁愿死人也不愿意关闭经济的原因,让我们理解了英国、意大利、美国、丹麦等西方国家捉急恢复经济的苦衷了。

  美国总统特朗普是最捉急启动经济的,已经多次重申要尽快启动经济、复工复产。一些智囊团和专家已经公布了详细的计划,如何从目前的关闭状态过渡到重新开放商店、企业、交通、体育赛事和大型社交聚会。包括保守的美国企业研究所、自由派的美国进步中心和哈佛大学萨弗拉伦理中心在内的研究,描绘了一种复杂的基于条件的重启经济,即在连续几个州都达到了感染人数下降的基准时。

  他们依赖于大规模的检测、接触追踪和隔离——可能通过手机应用程序,让部分人群开始重返工作岗位。最受关注的是抗体检测助力于经济重启。

  美国复工复产一个有利条件正在出现。新冠肺炎抗体检测对于复工复产非常重要。美国国家过敏和传染病研究所主任、川普政府新冠疫情工作小组成员安东尼·福西(Anthony Fauci)上周五在接受CNN采访时说,美国将很快推出全民新冠病毒抗体检测,识别先天免疫者和患病康复后产生抗体的人,而有抗体的人可以立即复工,确保不发生二次传染。美国通过民众开车不下车一滴血进行检测!

  当然,不必过度渲染美国的失业人数。因为疫情都隔离在家,企业停业,商场等关门,哪来的就业呢?同时,一些企业为职工好而故意让其失业,从而第一时间领取失业保险金。美国的失业人数被蒂尔曼-费尔蒂塔这类雇主注水分的。

  不过,这只是特殊时期的短暂现象,疫情得到控制后就业马上就恢复了。这与经济衰退危机带来的失业有本质区别的。股市会率先反弹的!

  必须看到,这次经济停摆与经济危机、金融危机是大不同的。只要疫情得到控制或者稍有回头,经济金融市场都会迅速复苏的,就业将会报复性反弹。这是个突发事件而已。

  而经济危机、金融危机导致的经济衰退是经济内在规律长期积累的,一般不会很快结束的,是按照经济规律运行轨迹进行的。

mai 发表于 2020-4-15 21:15

美元指数DXY重回100整数关口

mai 发表于 2020-4-15 22:35

   特朗普称暂停资助世卫组织 外交部:受影响的是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各国

  4月14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暂停资助世界卫生组织,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在15日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中方对美方宣布暂停资助世界卫生组织表示严重关切。
  作为全球公共卫生安全领域最权威、最专业的国际机构,世卫组织在应对全球公共卫生危机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世卫组织在谭德塞总干事带领下,积极履行自身职责,为推动国际抗疫合作发挥了中心协调作用,得到国际社会普遍认可和高度赞誉。
  当前,全球疫情形势严峻,正处在关键时刻。美方这一决定将削弱世卫组织能力,损害国际抗疫合作,受影响的是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各国,特别是能力脆弱的国家。我们敦促美方切实履行自身职责和义务,支持世卫组织领导国际抗疫行动。
  中方将一如既往,支持世卫组织为推动国际公共卫生事业、应对全球抗击疫情发挥重要作用。
  相关报道:
  特朗普宣布暂停资助世卫组织
  据报道,当地时间14日,特朗普宣布暂停资助世界卫生组织。
  此前,特朗普曾批评世卫组织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方式,并威胁停缴该组织的会费。
  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赛8日曾表示,“请不要将这种病毒政治化。它正在利用不同国家之间的差异。如果你想(被它)这样利用,如果你想有更多的裹尸袋,好,那你就这么干吧”,这番话被普遍认为是对特朗普言论的回击。(来源:海外网)
  美国众议院民主党人称特朗普没有权力暂停向世卫组织提供资金
  美国众议院民主党人称特朗普没有权力暂停向世卫组织提供资金。
(来源:界面新闻)
(文章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mai 发表于 2020-4-16 07:19

       3月仅两成股票私募赚钱 证券类私募规模增800亿元

  一向竞争激烈的私募行业出现新动向。3月份上证综指迎今年以来最大月跌幅,曾经高歌猛进的市场新锐大多已泯然众人,但林园投资、东方港湾等一批风格稳定的老牌私募业绩亮眼,勇立潮头。
  逾七成股票私募产品亏损
  数据显示,3月份上证综指下跌4.51%,创今年以来最大月跌幅。此外,中小板指数和创业板指当月分别下跌了10.37%、9.64%。从个股来看,3月沪深两市超过七成个股下跌,其中跌幅在30%以上的股票有46只,跌幅在10%以上的个股达1157只。
  据私募排排网统计,3月份私募基金业绩出现明显起伏,17108只产品整体平均收益率为-2.45%,其中仅有6515只产品实现正收益,占比38.08%。而在2月份,该数据正好相反,仅三成私募产品亏损。
  从细分策略来看,最受市场关注的股票策略在3月份表现不佳,9857只股票策略私募产品平均收益率为-4.11%,获取正收益的产品占比仅为24.44%,在私募八大策略产品中垫底。
  私募老将旗下产品业绩亮眼
  在3月份私募产品大面积亏损的背景下,一些久经沙场的私募老将却表现突出。
  数据显示,3月份林园投资旗下高达39只私募产品实现正收益,其中单月最高收益率达8.5%。但斌的东方港湾在3月份也有多只产品实现盈利。注重公司基本面研究的大禾投资,在3月份有29只产品实现正收益。
  “尽管这些老牌私募投资理念并非一致,但他们都秉持多年练就的稳定投资理念,这或许是与业绩波动很大的一批新兴公司最大的不同之处。经过多轮牛熊转换后,我们敢于在市场过热时,顶住压力减仓高估值个股,加仓被误杀的绩优股,所以行情不好的时候,头部私募总是更加稳健。” 一位百亿级私募人士表示。
  比如,林园是3月份少有的保持满仓运作的私募老将,被业界称为“最顽固”的价值投资者。他曾明确表示:“过去20年我一直满仓。当前时点,我只投资医药,配置全球头部医药公司。目前糖尿病、高血压和心脑血管的药品占据全球医药消费市场份额的70%,因此要聚焦这三个方向。”
  同样坚守个人投资理念的还有但斌。他表示,报复性反弹是现阶段的特征,好资产会率先创出历史新高,看好核心资产的反弹速度和高度。数据显示,截至3月底,东方港湾重仓了食品饮料和家用电器两大行业。
  另据了解,大禾投资董事长胡鲁滨在券商和公募均有任职经验。他直言,真正决定未来投资收益的依然是企业的价值本身,应根据好行业、好公司和好价格三个维度进行选股,但能够满足这些条件的公司非常稀缺,因此大禾投资的持仓集中在少数优质股上。
  私募排排网未来星基金经理胡泊则认为,老牌私募3月份的亮眼表现与其所选赛道也有关系。3月大消费板块整体表现抢眼,业绩确定、防御性强的板块迅速成为市场追捧的热点。从持仓情况看,但斌、林园等私募老将都重配了大消费板块。
  3月证券类私募规模大增800亿元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3月底,存续备案私募基金为85071只,较2月增加1690只,环比增长2.03%,管理基金规模14.25万亿元,较2月增加3599.14亿元,环比增长2.59%。
  其中,存续备案私募证券投资基金44117只,基金规模达2.61万亿元,较2月增加了828.2亿元,环比增长3.28%。在A股行情较为火热的2月份,证券投资基金的规模增长也仅为193.7亿元。
  此外,从备案情况来看,私募机构也发行了多只新产品。私募排排网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3月,私募产品的备案数量分别为1284只、1219只和2733只,其中,百亿级私募的产品发行更为积极,进入4月依然步履不停。比如,高毅资产月内备案了10只新产品,刚刚晋升百亿级私募的礼仁投资4月备案产品数也达8只。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页: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查看完整版本: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