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i 发表于 2020-4-6 19:49

  4月3日,“中国医学科学院武汉感染性疾病及肿瘤研究中心”落户武汉大学中南医院,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王辰接受采访,谈当前的疫情发展态势和疫情带来的思考,干货很多,值得认真研读。

  梳理其核心观点如下:
  1、通过这次大疫,我们民族必须增长的智慧,就是对医学科技的高度重视。目前我国的抗疫战,主要打的是社会组织的仗,而非科技仗。我们应该少一些说漂亮话的人,多一些目光冷静、头脑清醒、行动稳健迅捷的科学家。

  2、我国目前疫情防控效果明显,但在对新冠病毒的认识还远远不够,对其传播规律也缺乏想象力,所以还不是歇口气的时候,还要对疫情是否反复保持足够警惕。

  3、一些西方国家施行实质性的“群体免疫”策略,以牺牲年老体弱者的生命为代价,换来人群整体免疫水平的上升,疫情之后能够放心打开国门。而我国将人民生命健康放在首位,不放弃一个患者,后期可能面临被动局面,对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国际交流和开放带来不利影响。

  4、我们在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上的一个最重大的问题,就是必须把临床和预防高度结合起来,这才是人间正道。世界上的经验,社会发展的经验都证实,概莫能外。重视什么就把什么独立出来的管理体系,容易变成一种画地为牢的局面,其结果就是独木难支。

  5、中央防疫领导小组已经明确提出,各地尤其是重点疫区,要通过核酸及血清抗体检测进行健康人群的流行病学调查。其中,通过核酸检测可以发现无症状感染者;通过抗体检测可以反映人群的免疫水平;两者结合可以对病毒规律和疫情走向有一个科学的评估,对于疫情防控有着深远意义。

  以下是讲话实录:
  现在看来,国家医学科技在当今世界上,其重要性无以复加。这次新冠疫情事件使我们更感受到医学科技的重要性。它跟国家的三件大事关系紧密,第一个是最基本的民生问题,民众的健康和生命;第二个是最重大的社会经济发展问题,因为健康产业是第一大产业;第三个是最突出的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问题。

  很多人说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没错,其核心就是医学部分。因此医学发达与否,医学科技发展与否就关乎整个社会、经济、民生、国防安全这样一个大的格局。

  你大概知道现在是百年未有的大变局,我们天天念叨这句话,但你能不能理解这句话呢?变局有很多的因素,有文化的、经济的、政治的、科技的等等若干因素,其中一个极大的搅动因素,能引起全局性改变的因素,是疫情。它的全球影响还在继续,会影响到全球的大的战略布局。

  这中间谁头脑清楚谁就可以胜出,谁在这里叽叽喳喳地念叨很多事情,但不聪明少智慧,再加上私利作祟的话,这个全球格局就会变了。卫生界如此,科技界如此,社会国家都如此。因此这个时候,一定是在这个大的疫情之后,痛定思痛,我们怎么办?
  而疫情并未远去,先要考虑现在我们和欧美之间的差别。他们会比较理性地,在资源短缺的情况下,会断指求存。我们是比较感性的,重感情的,一定要把每个人到维护住。于是,在将来就可能出现一个情况,就是欧美人群受了大的损失之后,他的人群免疫能力就上来了,它可以敞开国门,他不怕的,他有免疫力,出去的话呢,他也不是疫情高发国,进来的话呢,他也不是人群易感国。我们反过来有可能面临这样的局面,对于14亿人口这样人均医疗资源较低的国家来说,既要重感情,还要保持社会稳定,还要保持国门的开放状态,谁能做这个事儿?只有医学能帮国家。

  因此现在疫苗如果能出来的话,那这个事情就好很多,但冠状病毒的疫苗不是个简单的事儿,这不是个流感。现在不但国家医学科技创新体系要打造,在新冠病毒的科技研究上我们现在到底是一个什么状态,也必须头脑清楚,眼光不能偏狭,要认清楚自己到底是个什么样的状态。当我们还为这些假阳性、假阴性,尤其假阴性所困惑的时候,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有的国家已经是一滴指血十分钟,就能准确率很高的测出来了,已经可以分发到家庭里边儿,像糖尿病一样的自己测一下填报了。我们知道在检测上做到充分、准确和动态,对防控有多大的意义。这就是科技的力量。

  我们在这场战役中,现在打的很大程度上是社会组织的力量。科技的力量有吗?有,但是打得特漂亮吗?这个留给以后评价,留给在跟其他的国家的比较中去评价,这就是我们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所以现在的方舱医院,都是社会组织管理方面的力量起作用,科技方面的力量,我们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状态啊?我们应该少一点说漂亮话的科学家,多一点真正的,更多地看到问题的科学家,应当多一点目光冷静、头脑清醒、行动稳健迅捷的科学家,这是我们要做的事情。

  中国的科学界搞很多的事情,但真正的塌下心来的,按照目光冷静、头脑清醒,行动稳健迅捷这样去做事情的,有,但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这就是我们面临的问题。所以在研究中,我的研究组始终说的一句话就是,真正的拿到什么数据的时候都别激动,它必须是以冷静的目光,一定要头脑清醒,平和地去做事。

  尤其是现在的情况下,不是歇口气的时候。现在恰恰在疫情的变化期,谁能知道这是长期的阶段性回来的像流感,还是人个体上能够慢性感染像乙肝,还是倏然而去像SARS,还是第四种、第五种可能性?我们现在还都缺乏想象力。

  因此我们需要好的国家医学科技创新体系。这也是通过这次大疫,我们民族必须增长的智慧,就是对医学科技的高度重视。能不能真正的战胜疫情,最核心的影响因素就是科学技术手段,这个是最核心的生产力,因此发展好和医学科学和技术是符合国家民族的整体利益,全国和整个社会都要思考怎样把医学科技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大家知道我们国家现在医学科技的投入,医学科技的体系建设是远远不够的,缺乏科学合理的设计。

  在国际上,发达国家医学生命科学的研究经费,占到了人口科技经费的40~70%,我们国家低得多得多,这就是我们面临的情况,而实际上医学科技的发展直接关乎整个民生的,是关乎健康产业发展,也关乎我们的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因此,在这次之后怎么能够坚定的推行国家医学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是中国医学科学院为代表的这样的机构必须考虑的,也是我们整个国家必须思考的,代表国家意志和人民利益所必须坚定推行的一个社会发展取向。

  我们在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上的一个最重大的问题,就是必须把临床和预防高度结合起来,这才是人间正道。世界上的经验,社会发展的经验都证实,概莫能外。重视什么就把什么独立出来的管理体系,容易变成一种画地为牢的局面,其结果就是独木难支。

  中央已经明确,要求地方要特别是重点地区和地方,要组织人群的流行病学调查,主要就是核酸和血清抗体,调查的目的能明确到底有多少所谓的无症状感染者。要严格的、更科学、更经济地设计和抽样调查,不是简单地找几个健康人做检查,也不是对所有人做检查。

  通过这个抽样,要能够对人群整体的免疫力状况和无症状感染者的比例摸底。现在着手做这件事,可以反映当前的基线水平。三个月、六个月后复查,则可以反映未来群体的免疫力和疾病流行情况。这个依据拿在手里,我们才能制定科学的防控措施,才能在世界各国普遍受到疫情影响的情况下掌握主动权,不至于陷于被动。

mai 发表于 2020-4-7 07:27

      三周两次定向降准 支持实体经济被放至更突出位置

  三周之内,存款准备金工具两次被宣布使用。
  央行4月3日称,决定对中小银行定向下调存款准备金利率1个百分点,分两次实施到位,共释放长期资金约4000亿元。而上一次央行宣布定向降准,则是在时间相隔不远的3月13日。
  与以往不同的是,“价格”措施同时被使用——4月7日起,金融机构在央行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下调至0.35%,鼓励银行把资金用于利率水平更高的信贷投放、债券投资。
  由此可以看出,伴随着全产业链的复工复产,稳健货币政策开始更加注重灵活适度,把支持实体经济恢复发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
  4000家中小银行获益
  确保全部资金低价投向中小微企业
  此次定向降准的对象是中小银行。央行有关负责人介绍,中小银行包括两类机构:一类是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村镇银行等农村金融机构;另一类是仅在省级行政区域内经营的城市商业银行。两类机构合计近4000家,在银行体系中家数占比为99%。
  据央行测算,此次定向降准可释放长期资金约4000亿元,平均每家中小银行可获得长期资金约1亿元,有效增加中小银行支持实体经济的稳定资金来源,还可降低银行资金成本每年约60亿元,通过银行传导有利于促进降低小微、民营企业贷款实际利率,直接支持实体经济。
  从具体操作看,定向降准分4月15日和5月15日两次实施到位,每次下调0.5个百分点。上述负责人解释称,此举是防止一次性释放过多导致流动性淤积,确保降准中小银行将获得的全部资金以较低利率投向中小微企业。此次降准后,超过4000家的中小存款类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利率将降至6%,为较低水平。
  “进一步降低中小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将增加中小银行的资金实力,有助于引导其以更优惠的利率向中小微企业发放贷款,扩大涉农、外贸和受疫情影响较严重产业的信贷投放,增强对实体经济恢复和发展的支持力度。”上述负责人称。
  超额准备金利率12年来首降
  推动银行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与定向降准相比,超额准备金利率下降超出市场预期。央行称,自4月7日起,将金融机构在央行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从0.72%下调至0.35%。
  所谓超额准备金,是存款类金融机构在缴足法定准备金之后,自愿存放在央行的钱,由银行自主支配,可随时用于清算、提取现金等需要。央行对超额准备金支付利息,其利率就是超额准备金利率,2008年从0.99%下调至0.72%后,一直未做调整。此次超额准备金利率大幅下降,无疑会影响银行在央行存放超额准备金的积极性,并最终影响银行体系创造货币的能力。
  “此次央行将超额准备金利率由0.72%下调至0.35%,可推动银行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促进银行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央行有关负责人称。
  财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伍超明认为,此举将激励银行把资金用于利率水平更高的信贷投放,让更多资金流入实体经济,也有利于增加对中小企业的信贷融资。
  方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颜色表示,此次超额准备金利率下调,除了提高贷款意愿外,也使得银行更有意愿购买债券,为发行更多特别国债和地方专项债提供流动性支持。
  颜色进一步指出,不管是增加贷款还是购买债券,对于银行业来说,都是进一步扩大资产负债表,商业银行依然需要相应地补充更多的法定准备金,以满足央行的准备金要求。因此,这一操作对于央行来说,实际上是部分超额准备金变成了法定准备金,准备金账户里面的资金总量并未发生太大变化,但是这种操作增加了经济体系里的流动性,起到了金融支持实体的作用,有助于国债、专项债的发行和增加实体经济的信贷。
  货币政策把支持实体经济恢复
  放至更突出位置
  无论是对多达4000家中小银行定向降准,还是大幅下调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都可以看出,货币政策把支持实体经济恢复发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
  货币政策具体将如何操作,尤其是降准和降息之间该如何抉择?此前,市场有声音认为,从去年8月份开始,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已经下降了26个基点,挤压了银行利差,因此,存款基准利率有下调的必要。
  对此,央行副行长刘国强指出,存款基准利率是利率体系的“压舱石”,作为一个工具可以使用,但是这个工具比较特殊,实行起来要进行充分的评估。比如,物价情况,目前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明显高于一年期存款利率;也要考虑经济增长和内外平衡因素,利率太低会否加大货币贬值压力。“特别是存款利率跟普通老百姓关系更加直接,如果调整成为负利率,要充分评估,要考虑老百姓的感受。”刘国强称。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金融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马骏说,市场人士可以重点关注高层最近提出的“运用好全面降准、定向降准”等政策工具。鉴于外汇占款已经不是基础货币供应的主渠道,而稳定经济又需要适度的广义货币增速,未来央行在全面降准、定向降准方面还会有较大空间,在必要情况下也可以加大公开市场操作的力度。
  刘国强介绍说,下一阶段,货币政策要分阶段把握好力度、重点和节奏,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充分满足市场需求,绝不会让市场出现“钱荒”,当然钱也不要“变毛”,实现广义货币(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名义GDP增速基本匹配并且略高一点。
  刘国强还要求,实施好定向降准,发挥好准备金工具的正向激励引导作用;同时,积极推进LPR改革,强化定价自律机制,引导银行适当向实体经济让利,促进企业综合融资成本明显下行。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mai 发表于 2020-4-7 07:29

    全球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超133万例 其中美国362759例

  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发布的实时统计数据显示,截至北京时间4月7日6时30分左右,全球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累计1337749例,累计死亡74169例,累计治愈275883例。
  伴随实施有力的疫情防控措施,一些国家疫情出现明显好转,如西班牙6日单日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为3月22日以来最低;伊朗单日新增确诊病例数已连续7天呈下降趋势。然而,也有一些国家疫情形势仍较为严峻,如美国新冠肺炎死亡病例会达到一个“可怕的程度”;德国官方警告确诊感染人数的最高峰“还在前方”;法国财政与经济部长勒梅尔表示,法国经济或将遭遇二战结束以来最严重衰退。
  美国累计确诊超36万 特朗普称死亡病例会达到 “可怕程度”
  据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发布的疫情数据显示,截至北京时间4月7日6时30分左右,美国累计确诊362759例,累计死亡10689例。
  当地时间周日(5日)晚,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召开的疫情简报会上表示,美国新冠肺炎死亡病例会达到一个“可怕的程度”,但到了这个程度后情况会开始好转。特朗普同时表示,已经看到了隧道尽头的曙光,他还肯定了美国政府应对新冠肺炎所做出的努力,称“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会为自己所做工作感到骄傲。”
  意大利累计确诊超13万 北部小镇60名献血者中40人检测呈阳性
  当地时间6日,意大利民事保护部门表示,意大利较前一天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3599例,累计确诊132547例,单日新增系3周以来最低;新增死亡病例636例,累计死亡16523例,死亡病例数全球最高。
  欧联通讯社报道,意大利北部洛迪省阿达堡(Castiglione Dadda)小镇采血站近日曝出,该采血站在对60名献血者进行病毒筛检中,发现40名献血者对新冠病毒呈阳性反应,均为无症状患者。这些人完全不清楚自己为病毒携带者,一直在该小镇内活动,其中部分人员还在上班。目前上述人员均已被居家隔离。
  西班牙累计确诊135032例 单日新增病例数为半个月以来新低
  西班牙卫生部官网6日通报,过去24小时,该国新增4273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累计确诊135032例;新增死亡637例,累计死亡13055例。
  西班牙《国家报》称,该国6日单日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为3月22日以来最低,单日新增死亡病例为3月24日以来最低。
  伊朗累计确诊超6万例 经济活动或将重启
  伊朗卫生部6日通报,伊朗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2274例,新增死亡136例。截至当天中午,伊朗累计确诊新冠肺炎病例60500例,其中24236例康复,3739例死亡。
  此前7天,伊朗单日新增确诊病例数分别为2483例(4月5日)、2560例(4月4日)、2715例(4月3日)、2875例(4月2日)、2987例(4月1日)、3111例(3月31日)、3186例(3月30日)。至此,伊朗单日新增确诊病例数已连续7天呈下降趋势。
  伊朗总统鲁哈尼5日在抗击疫情特别工作组会议上表示,除首都德黑兰以外,其他省份自本月11日启动“低感染风险的经济活动”;首都德黑兰自本月18日起复工;“高感染风险的经济活动”在18日后另行通知。
  德国累计确诊超10万 官方警告称疫情尚未达峰值
  据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实时数据显示,截至北京时间4月7日6时30分左右,德国已累计确诊新冠肺炎病例102024例,死亡病例1695例,治愈28700人。
  针对德国疫情的最新发展,德国联邦总理府部长布劳恩5日晚向《星期日法兰克福汇报》表示,德国的医疗体系目前已经承受了十分沉重的负担,一些地区甚至必须将病人转至很远的外地医院救治。
  布劳恩说,德国联邦政府的任务是“在这场危机最艰难的部分来临前,为我们的人民做好准备”。他警告称,德国确诊感染人数的最高峰“还在前方”。
  法国累计确诊逾9.8万例 或将经历二战后最严重经济衰退
  当地时间6日,法国卫生部门负责人表示,过去24小时内,法国新增5171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累计确诊98010例;新增死亡833例,累计死亡8911例。
  法国财政与经济部长勒梅尔6日在接受参议院经济委员会质询时表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法国经济或将在2020年遭遇1945年二战结束以来最严重衰退。他表示,受2008年金融危机影响,法国在2009年的经济增长为负2.2%,2020年的经济增长很可能比这一数字更糟。
  根据法国经济统计研究所3月底的报告,法国35%的经济活动目前处于停滞状态,因疫情造成的损失达到每个月700亿欧元。为了挽救经济,法国政府此前宣布了总额为450亿欧元的紧急经济计划,政府还将为3万亿欧元的企业银行贷款提供担保。
  英国累计确诊51608例 首相病情恶化转入ICU
  据英国卫生和社会保障部6日报告,英国新增3802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累计确诊51608例;新增死亡病例439例,累计死亡病例升至5373例。
  英国首相府6日发表声明称,当天晚上英国首相约翰逊新冠肺炎病情恶化,在医疗小组建议下,他被转入伦敦圣托马斯医院重症监护室。首相发言人称,约翰逊已请英国外交大臣多米尼克·拉布在“必要情况”下代理首相职责。
  韩国累计确诊10284例 51名患者康复后检测呈阳性
  韩国疾病管理本部6日发布的新冠疫情数据显示,当地时间5日0时至6日0时,韩国新增47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累计确诊10284例;新增死亡病例3例,累计死亡病例186例;新增治愈人数135人,累计治愈6598人。
  韩国卫生部6日表示,来自大邱和庆尚北道的51名新冠肺炎患者在康复解除隔离后的检测中再次呈阳性。韩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认为,这可能是病毒再活化的结果,而不是患者再次受到感染;韩国卫生部门表示已派遣一个调查小组前往大邱,对这些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日本累计确诊4083例 安倍最快7日发布紧急事态宣言
  日本放送协会(NHK)消息称,截至当地时间4月6日晚,日本国内新冠肺炎累计确诊病例达4083例。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6日在自民党高层会议上表示,“最快将于7日发布紧急事态宣言”,对象地区将是东京、神奈川、埼玉、千叶、大阪、兵库和福冈共7个都府县,时间持续至5月6日。
  安倍还宣布,将实施项目规模达到108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7万亿元)的经济对策,对于收入大幅减少的家庭和中小企业,将发放逾6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3900亿元)现金。
  其他国家确诊病例情况
  除意大利、西班牙、法国、德国、英国之外,欧洲国家中瑞士及列支敦士登确诊21657例;荷兰确诊18926例;比利时确诊20814例;葡萄牙确诊11730例;挪威确诊5763例;瑞典确诊7206例……
  亚洲国家中,除日韩以外,以色列确诊8904例;马来西亚确诊3793例;巴基斯坦确诊3766例;泰国确诊2220例;沙特确诊2605例;印度确诊4778例;新加坡确诊1375例;巴林确诊756例;伊拉克确诊1031例;科威特确诊665例;越南确诊245例;阿曼确诊331例……

mai 发表于 2020-4-7 07:43

   十大券商策略:A股逐级上行 市场有望冲击3200点!中国股票市场仍是优选项

  中信证券:A股4月会开启今年第二轮上涨,关注两因素
  A股见底的三大信号逐渐明确,在全球资金再配置中的价值也逐步得到认可。其一是外部信号,全球“美元荒”的流动性风险缓解,风险资产定价机制修复,市场从恐慌期切入冷静期。其二是国内流动性信号,配置型资金主导北向资金恢复净流入,产业资本回购和增持日益频繁,未来以战投渠道入场意愿增强。其三是政策信号,中央政治局会议凝聚共识后,货币、财政等一揽子政策落地提速。
  A股上行的拐点将至,主要关注两大因素。其一是海外疫情,预计欧美疫情不会失控,欧洲大部分国家日增确诊高点已逐步明确;美国疫情传播压力大,但基准假设下日增确诊拐点预计4月中也能确认。其二是国内基本面,当前市场对国内一季度经济数据和上市公司一季报已有充分预期,数据落地对市场冲击有限;而在政策托底下,国内经济的拐点会在二季度确认,且年内运行有望回到合理区间。综上所述,全球资金再配置重启、国内基本快速回补、产业资本和外资流入加强3大因素驱动下,A股在4月预计将开启今年的第二轮上涨。
  海通证券:海外疫情仍严峻,整体还是区间震荡
  ①美欧流动性危机缓解和国内政策加码驱动市场阶段性反弹,海外疫情仍严峻,整体还是区间震荡。②市场进入趋势性上涨还需等待:一是海外疫情出现拐点,二是国内基本面数据重新回升。③短期内需相关的新基建和消费较好,中期转型方向的科技+券商仍是主线。
  华泰证券:海外疫情依然不明朗,短期内择时重于配置
  海外新增病例仍处于上行趋势,疫情拐点趋势依然不明朗;A股相比于海外市场由前期抗跌转为近期的弱势同涨同跌,反映出市场对于失控的担忧在加强;央行对中小银行定向降准,并下调超储率,但总体政策空间或仍有所保留,信号传递出短期经济下行风险可控。
  华泰证券认为未来疫情的不确定性仍将压制风险偏好,A股或继续维持弱势震荡格局,短期内择时重于配置,关注三个关键时点:1)两会;2)意大利新增病例拐点;3)CPI和PPI裂口收窄时点,逐一确认将分别对应:内需基建新基建、外需科技制造、后周期消费的加配时点。
  中信建投证券:A股二、三季度有望逐级上行,市场将重回3200点
  最新观点预判伴随疫情后复工潮启动,二、三季度经济有望逐级恢复常态,届时市场仍将重回3200区域,年内第二个高点或有望在二三季度逐步兑现。当前美股反弹强劲而A股稍显落后,但整体同在上行趋势中不变,技术特征依旧在短期强势状态。
  主板择时建议:主板当前面临的最大不确定性依旧来自海外美国经济二季度回落幅度,但从已披露数据看,市场前期下跌幅度已提前包含美国二季度经济显著下行预期,技术面上机构资金也在上周重启流入态势,预计市场将以平稳斜率继续重心上移,维持高仓位持有建议不变。
  中金公司:海外股市大涨,A股估值具备中长线吸引力
  政策支持逐步加强,市场估值具备中长线吸引力,保持耐心。海外市场持续反弹,A股在本轮反弹中相对落后。在前期海外大幅回调后,A股回调幅度小,估值吸引力相比不足,同时不少投资者仓位并不低,因此反弹幅度也大幅落后海外市场。估值更低的港股反弹幅度也好于A股。随着短期趋势性赚钱效应减弱,市场交易逐步降温、成交萎缩,海外疫情演变及中国的政策支持将成为两大市场焦点,市场整体处于“磨底”过程,投资者无须过度悲观、保持耐心。3月底的政治局会议信号可能代表政策定调已经有了实质性的改变,考虑到市场估值已经较低、隐含了相对悲观的预期,中国政策余地相对充足,对市场前景不宜过度悲观。
  建议关注政策敏感的内需板块,继续关注四大方向(低估值、纯内需、高质量、高股息等),后续密切跟踪海外疫情进展及中国政策的进展。
  安信证券:短期A股市场有望继续反弹态势
  虽然未来一个阶段外需下行压力在所难免,但中国疫情率先得到控制,中国经济也已经出现逐步恢复的迹象,在政策坚定推动支持下,内需部门回升趋势将更为确定,且在这个过程中流动性仍将维持充裕,而A股市场整体估值已处于历史底部区域,近期货币政策节奏有加快迹象,海外市场逐步走出恐慌情绪,原油达成新一轮减产协议概率上升,安信证券认为短期A股市场有望继续反弹态势,结构上可以重点把握内需消费、新基建和传统基建,同时近期可以关注一季报超预期的优质公司。
  近期行业重点关注:医药、食品饮料、汽车、建材、建筑、互联网、计算机、通信、券商、黄金等,主题重点关注湖北区域振兴等。
  兴业证券:中国股票市场是优选项
  对于A股而言,中国制度等一系列优势条件,有望使得A股率先走出困境。1)中国在经历了15-17年“三去一降一补”,供给侧改革和金融去杠杆后,整体经济、股票市场较海外处于相对更健康状态。2)当前中国经济比以往任何时候抵御外部冲击都要强,我们14亿人强大的内需市场、消费在经济体系重要程度强于以往。3)制度优势在公共卫生事件和经济发展中的优势,让全球投资者有望重新认识。4)从大类资产、全球资产配置等视角来看,中国股票市场是优选项。
  行业配置:“两头走”,一头布局低估值、高分红、业绩稳的核心资产价值龙头。另一头大创新科技成长方向,“新基建”,把握政策加持的科技基建和民生基建相关投资机会。
  新时代证券:常规货币政策已经充分,等待非常规政策
  近期国内货币宽松力度相比美国更温和,主要是由于受疫情间接影响的行业下行幅度尚未超出之前两轮下行的极值。目前国内经济处在正常衰退和危机的临界点,股市已经pricein了正常衰退,尚未兑现经济危机。如果后续全局性货币政策幅度较小,非常规、局部的稳增长政策更多,则意味着央行层面观察到的疫情冲击并没有带来经济危机,反而股市可以通过震荡逐渐企稳。如果后续出现了更宽松的全面性的货币政策,则可能意味着央行认为经济进入了危机模式,股市需要继续谨慎。
  未来的重点是观察各行业从疫情中恢复的速度,考虑到国内经济可能会领先全球经济的复苏,建议关注国内消费。近期多个地方政府出台了稳定消费的政策,类似的政策可能会继续出台,对消费的正面影响大概率还没结束,建议继续超配。金融板块依然可以继续关注,其整体的估值会慢慢吸引到长期配置资金,建议关注银行和券商。
  粤开证券:A股具备多重支撑,有望冲击三千点区域
  A股具备多重支撑,沪指有望冲击三千点区域。政策面上,定向降准一方面对推动中小企业复工复产,拖底经济,目前国内政策仍然具备宽松空间,预计二季度逆周期调节力度有望进一步加大;另一方面提升市场风险偏好,增强市场活力。外围因素方面,周一A股休市期间,欧美股指期货普涨,对A股有所提振,同时前期由于流动性紧张而导致资产集中抛售的情况有所缓解,极端市场出现的概率降低,受到的扰动也相对缓和。估值方面,A股整体的估值在全球范围内相对偏低,具备估值优势,随着政策持续发力,将对企业盈利和股市估值形成正面支撑,随着宽货币、宽财政效用的逐步显现,估值扩张具备较好的基础。资金面上,北上资金重回净流入,上周累计净流入规模81.48亿元。配置方向:蓝筹与成长龙头兼顾。
  国盛证券:底部区域信号持续确认,继续关注三个方向
  底部区域信号持续确认。一方面,市场急速暴跌之后,海外空前力度的财政、货币政策对冲快速落地。叠加G20确认全球联手“抗疫”以来,海外多国疫情进入高峰期并有望在后续几周内迎来缓和。共同推动恐慌情绪显著缓解、风险偏好持续修复,海外市场波动已大幅收敛。另一方面,内部政策对冲持续落地,推动A股市场走出底部、迎来修复。
  投资策略:继续重点关注三个方向:1、内需驱动、需求回暖、外资回流的消费板块,如食品饮料、医药等。2、政策对冲的方向,如地产、基建、汽车等。3、科技成长仍是中长期主线,关注新基建、半导体、云上游和游戏。
(文章来源:券商中国)

mai 发表于 2020-4-7 08:48

       钟南山:防治疫情要靠疫苗 研制新冠疫苗非常迫切

  医生看的不是病,而是病人——专访院士钟南山
  清明节三天假期,84岁的钟南山一直在位于广州医科大学越秀校区的办公室工作。
  钟南山,中国工程院院士,1936年生于南京,1960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现北京大学医学部),改革开放后第一批公派留学生。17年前,非典期间,67岁的钟南山牢牢坚守于此;17年后,新冠肺炎疫情袭来,84岁的他,仍然像一名钢铁战士站在斗争最前线。
  “医生看的不是病,而是病人。”4月4日,接受记者专访时,钟南山以一句直击人心的话,道出了医者仁心,更道出了一位84岁老人对生命的体悟。
  奔赴:“去武汉的时候有一种比较急迫的心情”
  问:您1月18日急赴武汉,到武汉后了解到哪些情况,当时的心情怎么样?
  钟南山:1月18日下午,我在参加会议讨论广东省抗击疫情部署时突然接到通知,让我当天晚上必须赶到武汉,参加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而且安排我做组长,第二天要进行讨论。当时,我就意识到这个问题应该是比较严重的,去武汉的时候有一种比较急迫的心情。
  我是带着一系列疑问去武汉的,因为一旦一个急性传染病有人传人的性质,会波及整个社会、整个经济。我在车上一直在想,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第二天早上开会以前,很多在武汉临床一线工作的我的学生,还有此前从北京派去的专家都跟我讲了一些情况。结合调研了解的情况,我就有了一个很肯定的结论。
  1月20日上午,我代表专家组汇报说,我们所看到的情况是比较严重的。它肯定存在两个现象,一是人传人,二是医务人员受感染,这是两个非常重要的标志,说明这个疾病会迅速蔓延。
  面对一个新的传染性疾病,首先要考虑怎么防。对所有的公共卫生事件,首先要把它堵在上游,一定要防止它大量向外扩散。当时我心里头想得最多的就是,如何在上游能够解决好病人的情况,这是我们第一波尽量减少传播的一个关键。
  战斗:“避免更多的感染,减少死亡,没有什么比这个更重要”
  问:如何总结两个多月在防控一线的日子?
  钟南山:在党中央的领导下,我们疫情防控策略是很正确的。早期实施上游堵截,把武汉传染源截断,在全国开展群防群治,后来上升为联防联控。什么叫联防联控?我自己的理解就是“四早”: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这在中国是成功的。在重视医疗的同时,也注意总结规律,比如它有哪些临床特点,哪些药可能有效,这些对全世界都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经过艰苦努力,现在我国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效,这非常不容易。但是,境外疫情呈加速扩散蔓延态势,我国疫情输入压力持续加大。到4月3日,已经有700多例境外输入病例,而且还在持续增加。所以,我们要及时调整完善疫情防控策略,把重点放在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上来,入境人员必须都要做检测,只要是阳性就要隔离。
  问:在这期间,您个人感受最大的压力是什么?
  钟南山:在我从医以来,我觉得最大的压力在于病人最后是救活了还是去世了。把病人救活了、康复了,什么都好说;如果病人没有救过来,那我的压力是最大的。现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也是如此,避免更多的感染,减少死亡,对于医生来说,还有什么比这个更重要呢?
  问:疫情期间您多次与救治团队连线会诊,这种特殊方式发挥了什么作用?
  钟南山:远程视频会诊在抗击疫情中起到了重要作用。通过视频连线,我的团队以及重症医学科、放射科医务人员,定期连线广东深圳、中山、东莞等地,以及湖北武汉等疫情震中医院的重症监护病房,会诊研讨重症、危重症病人的救治,在非常时期和特殊条件下,这种方式发挥了独特作用。
  进展:“防治疫情,从历史的情况看,还是要靠疫苗”
  问:在这场科学与病毒的赛跑中,您的团队在新冠肺炎科学救治和药物验证方面取得了哪些进展?
  钟南山:我们开展了氯喹和连花清瘟胶囊临床试验,从目前分析的结果看,两者都具有比较肯定的效果。氯喹能够缩短病程以及降低病毒负荷。连花清瘟胶囊能够明显缩短症状缓解的时间。
  新冠肺炎与SARS相比,除了肺纤维化等共同特点外,突出的特点是小气道里黏液非常多,阻碍了气道通畅,容易导致继发感染。我们前期观察了一些患者使用氢氧混合气治疗的情况,初步发现氢氧混合气能够明显改善气促,可能更适用于出现呼吸困难的患者。
  问:除了救治手段,公众还普遍关注新冠肺炎疫苗研发,为什么疫苗这次如此受关注?
  钟南山:研制疫苗是很必要的。新冠病毒的传染性比SARS强很多,传染系数可以达到3.5,也就是说,1个传3个半,而SARS顶多是1个传2个,所以现在有些国家每天增加上万名确诊病例。防治疫情,从历史的情况看,还是要靠疫苗。
  我们知道典型的例子,一个是天花,一个是脊髓灰质炎。天花和脊髓灰质炎传染性都很强,死亡率能达到百分之二三十,而且后遗症很多。我记得小时候,周围有很多人脸上有麻子,这是得天花留下的后遗症。现在根本看不见了,靠的就是疫苗。我认为,研制新冠肺炎疫苗非常迫切,必须要抓紧推进。
  科研:“基础科研要为临床实践保驾护航”
  问:您是医生,也是带队攻关的院士,你们团队在这次新冠肺炎的科研方面开展了哪些研究?
  钟南山:临床救治必须时刻摆在抗击疫情的极为重要的位置,基础科研要为临床实践保驾护航。比如,疫情暴发后,我们很快总结了1099例的临床特征,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这是首次汇总到全国范围内过千例的数据,到目前为止还是这次疫情中全世界引用最多的论文。通过研究发现,有一半病例在入院时是不发烧的,所以把发烧作为唯一症状不合适;另外有些病人的实验室指标特别高,很快会转为重症。这些基础科研在全球救治中发挥了很好的指导作用,这也是目前与国外同行连线时大家普遍关注的。
  问:在与外国专家连线时,我们分享了哪些基础科研成果?
  钟南山:在与国外同行视频连线时,我们主要从“四早”、联防联控等理念出发,分享了危重症病例管理的要点、新实验室检测技术、新的治疗手段等。我们初步与美国哈佛大学达成合作共识,双方将在新冠的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测、临床救治等方面进行广泛合作。
  家风:“我父亲很少说话,他说讲话要有证据”
  问:很多人都想知道,您成为医生是否与家庭环境有关?
  钟南山:我想还是有关系的。我父亲是儿科医生,在上世纪四五十年代,一到晚上经常有很多邻居带着孩子来我家看病,孩子用了药以后好了,邻居很开心,父亲也很有成就感。我母亲是协和医科大学毕业的高级护理师,后来在华南肿瘤医院、现在的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当副院长,参与了这个医院的组建。在家里,父母谈论的多是医学方面的内容,对我的影响还是很大的,培养出了兴趣。
  问:父母以及家风对您影响最大的是什么?
  钟南山:对我最大的影响,恐怕还是实事求是。我父亲很少说话,他说讲话要有证据。1969年,我下乡参加医疗队看过一些病人,有一次遇到一个孩子尿血很厉害,大家都说这是结核病人,要做治疗。我回家讲起这个情况,讲了半天,父亲突然问我一句,你怎么知道他是结核?一下把我给问住了。因为尿血是很常见的症状,可能是膀胱的炎症,可能是结石,当然也可能是结核,但你得有证据才能治疗。
  到现在我都还记得他这句话。这让我以后不管做什么,都坚持讲实话,坚持实事求是,你要相信自己实践的,而不是单纯听见的。
  问:家人如何看待您的事业?
  钟南山:他们的支持是无声无形的。因为我很少休周末,就算在家,我爱人也说你最好的休息就是能够安静坐在家自己看书。家里人对我的要求不高,并不是要全家出去旅游,但这方面我是欠了家里的。我的工作取得一些成绩,家人的支持极为重要。
  我现在等于“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状态,一回到家就有饭吃,有很好的生活照顾。由于生活上没有顾虑,也能够保证承担比较重的任务。
  做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对我的影响非常大,爱国主义精神影响了整整一代人”
  问:您曾讲过,自己的医学事业是从35岁那一年才开始的,为什么这样说?
  钟南山:当时孩子还小,我和爱人长期分开,对家庭和老人的照顾很困难,所以碰上一个机会就调回广州了。回来为什么算是一个大的转折呢?因为之前我在北京医学院是搞基础研究的,35岁那年,回到广州后才从头开始,在广州市第四人民医院,就是现在的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从事临床工作,这对我来说是很难忘的。当时,在临床知识上也几乎是“一穷二白”,因为我读大学期间还为参加第一届全运会训练了一年,回到北医就上了半年临床课,之后又留校当老师。所以我此前并没有搞过临床,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问:您在1979年赴英国爱丁堡大学留学,就在前几天的4月2日,还获得了爱丁堡杰出校友奖。留学期间有什么事印象深刻?
  钟南山:我是改革开放后第一批公派留学生,要参加教育部的考试,考过了才能去。当时的英语考试我考了52.5分,结果那年45分就合格,我就出去了。
  那时候所有留学生都很艰苦。坐火车去英国要9天,为了省钱,连草纸、洗衣粉都带着。我们每个月只有6英镑生活费,在英国剪个头发就要12英镑,干什么都得靠自己。到了爱丁堡皇家医学院后,最困难的还是语言关。我以前是学俄语的,每天参加完查房,就去图书馆借录音带来听、来写,听不懂的就去问,差不多花了大半年来提高英语水平。
  我的导师弗兰里教授是专门研究慢性气道疾病的,非常有名。我做了一些研究工作,有三项做得比较好,也得到全科室的认可。英国有些研究思想值得我们学习。我们常常做出了一点成果就理所当然地直接往下做,他们是要反复验证,没走好第一步之前,绝对不走第二步。再就是要相信自己做的实验,不一定相信权威。这两条给我印象很深,所以我后来一直很重视对团队基本功的训练,练好了再提高。
  问:听说回国前导师极力挽留,为什么还是决定回国?
  钟南山:后来,我想做哮喘方面的研究,就去伦敦进修,又待了半年。想留我的是伦敦另外一个教授,他主要看我有关哮喘的研究做得比较好。但是我觉得国家这么困难还给我们机会出去留学,从来没想过不回来。学了以后就得回来提高我们国家的科学水平,当时就是这样单纯的想法。
  问:您常说自己“不过是一个看病的大夫”,如何看待医生这个职业?
  钟南山:医学是一门实践性科学,我的很多想法甚至灵感,或者一些科研题目,都是从临床实践里来的。我不太习惯从文献中找课题。
  医生看的不是病,而是病人。我们要经常想到的是,在医学里有什么问题解决不了,你怎么去解决?像我40年前在英国,就开始跟导师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当时诊断很清楚,但是治疗很落后,后来技术改进了很多,但对病人治疗仍然没有带来实质改变。
  我一直在思考,这其中的要害在哪儿?很多慢性病,比如高血压,你早期把它控制住,就不会发展为脑出血、脑梗塞。糖尿病也是如此,不一定等到出现其他症状才下诊断,血糖高到一定程度就控制,一些合并症都可以避免发生。这就是战略的进步。
  很多呼吸科医生不愿意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因为没什么好办法救治。病人来的时候,已经呼吸困难了,这个时候肺的病变已经不可逆转。所以在2000年初,我就有这个想法,为什么不在病的早期进行干预呢?
  在世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诊治中,只有出现症状才干预。现在我们的看法改变了,因为我们做了一些研究发现,更早期没有出现症状,或者只有很轻的症状时就实施干预,效果非常好。我们要继续走这一条路。
  问:我们看到,您的这张办公桌上,除了电脑、资料,还专门摆了一个年轻时打篮球的小雕像,年过八旬仍能承担非常繁重的工作任务,是否和一直没有间断锻炼有关?
  钟南山:我从小就喜欢体育,后来在中学、大学经常参加体育比赛。竞技体育的优点,一方面是指锻炼对身体有很大好处,另一方面对培养意志品质也有很大帮助,什么事情都想争上游不落后、追求高效率。我原来跑400米,训练一年成绩能提高两三秒就了不得了,在平常的工作里,你为什么不能也珍惜每一分钟、每一小时?所以这对我提高学习效率有很大启发。再一个就是协作,像跑接力赛一样,得大家一块儿努力。我们研究所里从1982年就开始组织篮球队,每个星期六晚上大家聚在一块儿比赛,坚持了30多年。
  身体是基础,健康需要投资。我现在每天工作十二三个小时,还有这个能力支持,跟身体锻炼很有关系,对我来说这一辈子受益非常大。
  问:能和我们回忆一下,什么书对自己的影响比较大吗?
  钟南山:工作以后,我没有时间看小说一类的书籍,但在中小学时看了很多,比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当时对我的影响就非常大。爱国主义精神,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思想,影响了整整一代人。就像我父亲说过,人的一生,在这个世界上能够留下点什么就不算白活。
  未来:“健康应该贯彻到整个医疗卫生工作全部政策中,这是要害”
  问:今后,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应该在哪些方面着力?
  钟南山:非典以后,中国作出了巨大的努力,能够及时监测有可能出现的突发性传染病。这些年也确实做得不错,包括有效应对甲型H1N1流感、MERS(中东呼吸综合征)、H5N1和H7N9禽流感等。但还有继续完善的方面,因为预防工作应该摆在更高的地位。党中央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健康”应该贯彻到整个医疗卫生工作的全部政策中。从这个角度来说,应该更重视抓上游,搞好预防为主,这是最要害的问题。
  总的来看,公共卫生体系,一个是认识上需要加强,另一个是组织结构需要改进,对于突发性疫情,应该赋予疾控机构更大权力。
  本世纪刚过20年,就已经出现三次冠状病毒感染疫情——2003年的SARS、2012年的MERS、这次的新冠肺炎,这是自然界和人类的博弈。人与自然界之间,应该保持一个和谐的生态关系,这样自然生态链才能够比较好地运行,这是很重要的。
  问:几年前您说过有两个心愿,建成广州呼吸中心和推出自己研发的抗癌药,请介绍这两项工作的最新进展?
  钟南山:在广东省和广州市的支持下,广州呼吸中心目前推进顺利。跟我们合作的医药和医疗器械企业越来越多,他们看到我们是在做实实在在的工作,而且有实实在在的成绩。我们花了十年时间去推进,现在这个平台正在加速建设,预计明年下半年能够完工。
  这个中心有四项功能,一是科学研究,二是人员培训,三是疑难疾病诊治,四是急性传染病防控。现在我们非常有信心把它建成国际上最大的呼吸疾病研究中心。
  我和一名美籍华人科学家花了26年研发一种抗癌药物。这个药有一定普适性,不是单纯治疗某一个肿瘤,而是多种实体瘤,包括肺癌、胃癌、乳腺癌、肝癌等,有望在今年得到临床批准。药物研发过程中遇到过各种各样的困难,但我始终没有放弃。因为这个药能够造福很多人,我一定要坚持下去。
  除了这两个心愿,我还有一个愿望,就是希望改变全世界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治疗战略。这个病分一至四期,现在的治疗重点是在三四期,很大精力花在治呼吸困难甚至呼吸衰竭上,这是下策。如果把首要力量放在早期预防上,就能事半功倍。我特别希望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早诊早治能形成一个全国乃至全世界的治疗思想。
  采访结束时正是上午10时。窗外警报响起,钟南山站起身,腰板挺直,静立默哀。“中国的医务人员始终无愧于‘白衣天使’的称号”,他说,这次举行全国性哀悼活动,也是对被新冠病毒感染牺牲医务人员的认可和尊重,是从人们的内心肯定这些白衣战士的贡献。
(文章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mai 发表于 2020-4-8 11:23

       疫情之下——

  “授人以鱼”多多益善
  
  古代的时候,捕捞技术差,鱼多而渔少,因此,授人以渔是合理的。如今,由于过度捕捞,野生鱼类越来越少,大部分都靠养殖,如我国的淡水鱼产量占全球50%以上,出现产能过剩问题。产能过剩并非是因为鱼太多了,而是有效需求不足,即还是有不少家庭吃不起鱼。

  我国已成为淡水产品和海产品的出口的第一大国,出口的绝大部分都是养殖的水产品,2018年人均水产品产量高达46千克,然而人均消费量仅有14.3千克,人均消费量同样也远低于其他水产品大国。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数据显示,韩国、日本、挪威的人均年水产品消费量级在50千克左右,美国、加拿大的人均年水产品消费量级在20千克左右,皆高于我国。

  2018年我国农村居民的人均水产品消费量只有7.8千克,然而仅仅是城镇居民消费量的1/2左右,可见,授农村居民以鱼是何等重要。当然,这个“鱼”是广义的,在我国恩格尔系统不断下行的趋势下,居民需要消费升级,如满足休闲娱乐、医疗保健等需求。

  受疫情影响,我国很多企业都出现客户大幅减少、供应链中断、订单不足等困难,亟需纾困;但另一方面,企业开工不足或歇业,劳动者的收入也会减少,甚至出现就业困难。从前期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看,针对企业的各种补助和扶持还是比较多,但在需求不足的情况下,这种救助也只能救一时。

  因为即便在没有疫情的情况下,中小企业的平均生存周期还是偏短,有说3-5年,也有说只有两年半,还有人说个体工商户的平均生命周期只有一年半,故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就自然会出现,这不仅是中国的问题,也是全球性的难题,说明授人以渔最好是通过市场化的方式来实施。

  但授人以鱼——通过补贴居民来提高最终需求,当需求扩大之后,企业的产能就可以释放,企业活过来了,就业人数可以增加,就容易形成正反馈。

  美国在此次疫情中,也采取了授人以鱼的方式:7.5万美元/年<单身收入<9.9万美元/年,或者15万美元/年< 家庭收入<19.8万美元/年,均可获得补贴;每名儿童可以获得500美元的补贴,一个家庭最多2个名额。

  英国政府将为受疫情影响而无法领到薪酬的人员支付80%的薪资,每月最高2500英镑;英国的公司还将得到12个月的无利息贷款;法国总统马克龙宣布,为法国居民减免生活费用,房租、电费、税费、燃气费及税等全免交。西班牙首相桑切斯宣布拿出2000亿欧元(20%的GDP)用于缓解疫情的影响,且个体商业免税一年。可见,西方国家为了应对疫情,授人以鱼和授人以渔的方式都有。

  对于我国而言,授人以渔的难度较大,因为不可能所有的企业都能被救助,选择哪些企业救助,哪些企业不救助,带有很强的主观性,执行效果往往不佳。而我国过去很少采用“授人以鱼”的方式,因为一涉及全体居民的补贴问题,争议会很大,即所谓的“不患贫而患不均”。

  但是,今年我国经济最大的压力恐怕就是就业,即便没有疫情,中央去年所提出的“六稳”,也是把稳就业放在第一位。中国经济已经从过去的投资驱动,转型为消费驱动,而消费多少取决于收入多少。因此,我建议当前应该加快和加大“授人以鱼”的力度,过度偏重“授人以渔”,可能风险较大,做的不好,还会“竭泽而渔”。

  (本文作者介绍: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mai 发表于 2020-4-8 11:29

       美国百年银行破产,全球股市剧烈震荡,A股投资者真没必要操心?

突如其来的疫情来袭,延续至今,已经导致越来越多的地区受到了影响,全球确诊人数进一步攀升。另一方面,因病毒具有传染性,对尚未采取严格隔离的地区已经产生了较大的冲击影响,但在隔离防护的背后,却引发了不少地区的停工停产,经济自然受到了不少的影响。作为经济晴雨表的股票市场,同样出现了剧烈波动的表现,就目前看来,人们正重新评估疫情对经济的冲击影响。

在疫情持续扩散的过程中,即使欧美不少地区尚未步入最终的高峰期,但对当地经济的冲击影响已经明显加剧。值得一提的是,近日,美国第一州立银行宣布破产,作为美国的百年银行,也成为了疫情以来的首家破产银行。

美国百年银行的破产,难免引发了全球的震动。但是,从理性的角度分析,美国本土拥有大量的银行机构,与数千家的银行机构相比,一家银行破产的数量尚不具有标志性的影响。与此同时,虽说属于百年银行,但与美国银行、富国银行、花旗银行等巨头银行相比,它的影响力并不算很大。或许,在充分市场化的环境下,中小银行机构的破产倒闭也可能成为当地的常态化现象。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这家百年银行不幸倒在了疫情期间,但仍然拥有一套处置的方案,且储户可以得到当地联邦存款保险公司的保险保障。由此一来,对第一州银行破产的消息,似乎被市场无限放大了影响,且这一破产银行破产的问题,根源并非来自于疫情的冲击,而更多来自于长期的财务问题。

由此可见,对这一消息的市场影响,恰恰印证了下跌趋势中利空被无限放大的现象,而利好则会被市场无限缩小。

自疫情扩散以来,全球股市基本上处于剧烈震荡的过程中,且从股市波动率分析,过去近十年的时间,美股的日内波动率甚少出现2%以上的震荡幅度,但如今日内波动率超过5%的现象却为数不少。由此一来,经历了此前全球市场流动性挤兑的风波之后,目前全球市场的担忧情绪仍未得到实质性的消除,这从全球股市剧烈波动的表现中可以看出。退一步思考,假如未来欧美股市的日内波动率回落至2%以内的水平,且逐渐回归常态化的现象,那么届时欧美股市才可以确定阶段性的稳定走势。

时至目前,全球疫情尚未完全稳定,一方面是欧美地区的疫情仍处于加速扩散阶段,不少地区尚未确认高峰值阶段;另一方面则是全球疫情的发展形势依然严峻,无症状感染的病例仍然是潜在的风险,现阶段内还是不可以掉以轻心。由此可见,在全球疫情尚未从真正意义上得到稳定的背景下,全球金融市场的高波动率现象仍可能会延续。

对A股投资者来说,在全球金融市场延续高波动率的背景下,即使A股市场已经处于历史估值底部区域,但仍然要做好延长调整周期的准备。但是,从某种程度上分析,正因为A股市场的估值水平已经处于历史估值底部状态,且国内疫情已经处于逐渐稳定的阶段,意味着A股市场向下调整的空间将会比较有限,未来更可能通过时间换空间的方式来完成这一轮的调整行情。

但是,面对美国百年银行的破产现象,确实被市场无限放大了消息的影响。即使放在美国本土市场,中小银行破产已经成为充分市场化下的常态化现象,只是当前遇到了疫情扩散风波而被无限放大了消息的影响力。

值得一提的是,相对于美国的银行金融机构,国内银行的风险防御能力更强,在外部市场剧烈波动的背景下,依然具备足够的抗跌与抗风险能力。究其原因,一方面体现在国内存款准备金率较为充足,即使今年以来已经接连下调了存款准备金率,但与不少海外市场相比,国内存款准备金率仍存在一定的下调空间,政策调控的灵活性更强,且国内央行的工具箱更显丰富,这将会从一定程度上提升国内金融机构的风险抵御能力;另一方面则体现在国内银行尤其是优质上市银行的不良贷款拨备率比较高,且不良贷款率基本上长期处于风险可控的状态,自身的风险防御能力较强,加上特殊的市场环境,足以起到有效的抗跌与抗风险作用。

由此可见,在全球市场剧烈波动的背景下,以银行股为代表的权重股起到了护盘稳定市场的作用,结合A股市场自身的估值优势,实际上对A股投资者来说,确实不必操心。即使是悲观的预期,也更可能采取以时间换空间的形式来应对海外市场的剧烈波动风险。

免责声明:博主所发内容不构成买卖股票依据。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新浪财经网站提供此互动平台不代表认可其观点。新浪财经所有博主不提供代客理财等非法业务。有私下进行收费咨询或推销其他产品服务,属于非法个人行为,与新浪财经无关,请各位网友务必不要上当受骗!

mai 发表于 2020-4-9 08:02

       美联储豪放派“印钞救市”为何无效?一文解析通缩背后的秘密

  如此豪放的“印钞手段”为何还无法提振通胀?分析师给出了两个答案。
  在过去的五周,美联储开启了危机应对模式。随着美联储大刀阔斧地开展一系列宽松操作,它的资产负债表急速膨胀,银行准备金迅速增加逾1.5万亿美元。不仅如此,随着疫情的继续蔓延,美联储的“印钞行动”或将继续下去。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任期未过半时就将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扩大了50%,此举堪称是美国历史上首屈一指的“快准狠”操作。仅在5周内,美联储放水的规模就远超其在2008年金融危机第一阶段采取的所有措施总和(从2008年美国保险集团和雷曼兄弟破产到11月中旬的10周内,伯南克领导的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将银行准备金从0增至逾6000亿美元)。

  如下图所示,如今美国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超12%,年化增长率打破已经保持了40年的纪录。

  上述的行动虽然惊人,但也早已是路人皆知的事实,真正的问题是:如此大规模“印钞”,为何没有发生通货膨胀?
  分析师Chris Markouizos表示,从经验来看,美联储任何货币超发的行为往往立即能在市场得到反映。因此,如果美联储只是“印制”了一大批新“货币”,那么TIPS债券市场和收益曲线理应会对此做出反映。但事实并非如此,市场的数据显示通货膨胀预期不升反降。
  如下图所示,尽管通胀预期已从底部略微回升,但更多是受益于油价回升,而不是美联储的功劳。此外,短期通胀预期的上涨也不能作为通胀回升的证据,看看长期通胀预期的运行轨迹你就懂了。从3月中旬至今,5年长期通货膨胀率仍然保持在“深度危机”的水平。

  对此,Markouizos表示,恰好正是由于美联储不负责任地“印钞”,导致了目前通缩抬头的窘境。公共债务和居民债务不断增加,经济中的新收入都用来还债了,而不是用于投资,这使得经济中的货币流通速度放缓。如果货币流通速度继续崩溃,通货膨胀就没有滋生的温床。

  Markouizos指出,不仅如此,随着世界经济复苏,各大经济体的负债将显著增加,因此,货币流通速度可能不仅是下降,而是加速下降。这也是为什么市场认为短期内不会出现任何正常水平的通货膨胀,更不用说恶性通货膨胀。Markouizos称:
  “现在货币流通速度很低,美元短缺使得美元升值,超发的钱花不出去。美联储在快速扩表的同时已经预见了劳动力市场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不管鲍威尔‘印制’出多少亿美元,也不会出现通货膨胀,反而将出现通货紧缩,对经济产生毁灭性打击。”
  除了货币流通速度,Chris Markouizos认为,金融体系中流动性紧缺的状况也打压了通胀的抬头。Markouizos表示,必须将各国央行向金融体系注入流动性的操作想象成:它们填补了冠状病毒疫情导致的巨大通缩漏洞,并防止了金融体系的崩溃,而不是在一个正常的经济体系中平白无故地输入流动性。
  Markouizos表示,很显然,美联储官员目前并不关心通货紧缩带来毁灭性打击的情况。但是,目前来看,通货紧缩或比通货膨胀还要糟糕。最简单的理由就是,通货紧缩及其连锁反应将影响工人薪资,并因此摧毁劳动力市场。
  全球宏观投资者RaoulPal也预测,现代历史上最大的通缩浪潮或正在路上,CPI很可能跌至负值。如果美联储不在未来几个月内采取更多不可思议的行动(包括降息至负利率),货币供应将收紧,经济将火速陷入危机。
  美银美林上周在一份报告中对实际GDP下降的速率进行了预测:
  “我们认为,刺激措施总额可能相当于GDP总额的15%-25%。这次衰退或使GDP年降幅约为2万亿美元,经济增长累计下降10.4%,远超2008年下跌4%的纪录。这次不再是发生在部分领域的危机,而是席卷整个经济领域的危机”

(文章来源:金十数据)

mai 发表于 2020-4-9 08:11

       美国接受中国口罩标准 4家企业出口获批

  北京商报记者从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网站一则新文件获悉,比亚迪精密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比亚迪精密”)、福建康臣日用品有限公司等4家中国企业生产的口罩已获得FDA的紧急使用授权(EUA)。FDA曾经将中国标准的KN95口罩排除在授权范围之外,这一新发布的文件,标志着按照中国标准生产的KN95口罩得到美国监管部门的正式认可。
  FDA网站上的一份文件显示,FDA已为4家中国企业生产的部分型号口罩提供了EUA授权。这4家中国企业分别为比亚迪精密、BeiBeiSafetyCo。,Ltd(总部位于中国台湾)、福建康臣日用品有限公司以及威尼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威尼科技”)。
  作为此次获得EUA授权的中国企业,福建康臣日用品有限公司负责销售工作的陈先生向北京商报记者透露,公司生产的口罩已获得了美国方面的许可。“公司的口罩一直都有出口业务,出口量大约为每天几十万个,出口类型主要为一次性防护口罩。公司的生产线覆盖包括KN95口罩在内的民用口罩,但不包括医用口罩。未来,公司可能会扩大对美国市场的出口。”
  根据美国的法律规定,没有FDA的批准,美国之外生产的口罩和大多数医疗设备都不能进入美国市场出售。作为全球口罩的主要生产地,中国与美国在口罩标准上存在差异。
  据了解,每个口罩类型前面的字母代表不同国家标准,口罩的N系列是美国标准,KN系列是中国标准,FFP系列是欧洲标准,KF系列是韩国标准。字母后面的数字指的防护能力,数字越大防护等级越高。
  针对口罩的生产及出口情况,北京商报记者还分别联系采访了比亚迪精密、威尼科技,但截至发稿,尚未获得对方回复。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在此番向中国企业提供EUA授权之前,已经有过多次“变脸”。3月17日,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CDC)官网明确公众在物资不足的情况下,可戴其他部分国家标准的口罩,包含中国KN95或KN100口罩。
  按照全球最大口罩制造商3M的说法,KN95与N95口罩“等效”,并且“可以预期其功能非常相似”。
  不过,3月24日,FDA公布获得EUA授权的他国标准口罩清单时,中国口罩被排除在外。3月28日,为缓解全国医疗防护装备的短缺,FDA紧急批准了欧盟和5个国家(澳大利亚、巴西、日本、韩国、墨西哥)认证的非N95口罩,中国的KN95口罩仍然没有获得紧急授权。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王鹏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美国联邦政府具有统合作用,但具体到每一个州,其针对防控疫情的财务调拨以及公共卫生标准涉及到不同的要求和阶段。由于疫情不同阶段的发展态势,各个州的防护等级不一样,这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标准不一。
  在多次“变脸”后,FDA最终表态允许进口中国口罩。4月3日,FDA在一份文件中称,中国生产的KN95口罩可以作为后备的产品,当N95口罩不够的时候,可以进行使用。不过,在使用KN95口罩前,必须经过“相关授权”,即确认该批物品符合“相关条件”。
  3月31日,商务部等三部门发布公告称,自4月1日起,出口新型冠状病毒检测试剂、医用口罩等企业向海关报关时,须承诺出口产品已取得我国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书,符合进口国(地区)的质量标准要求。
  从海关统计数据看,今年3月下旬以来,出口疫情防控物资增幅比较大。从3月1日到4月4日,全国共验放出口主要疫情防控物资价值102亿元。据了解,截至4月4日,已有54个国家和地区及3个国际组织和中国企业签署了医疗物资商业采购合同。
(文章来源:北京商报)

mai 发表于 2020-4-9 08:14

       各地吹响新基建“集结号” 重大项目相继动工

  地方稳投资正在加速发力新基建。进入4月份以来,重庆、贵州、湖南等地纷纷集中开工一批新基建项目。安徽、广东、浙江、山东等地新基建项目库或投资计划也相继出炉,5G、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等领域成为投资重点。
  各地新基建项目开工忙
  近期中央频繁提及“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释放了强烈信号,各地吹响新基建开工“集结号”。
  4月3日,重庆市2020年首轮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集中开工。此次集中开工的项目共28个,新基建重大项目占比达八成,涵盖5G网络、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等领域,总投资815亿元。
  同一天,贵州省583个重大工程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637亿元。其中5G等新基建项目49个,总投资104亿元。
  4月8日,湖南省长沙市106个新基建项目集中开工,涵盖5G建设、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物联网、特高压、新能源充电桩等领域,总投资近30亿元。
  上证报记者注意到,多地还在筹划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重大项目动态库。以重庆为例,目前已有入库项目250余个,总投资超2300亿元,包括中国智谷(重庆)超算中心、智慧广阳岛、超瞬态物质科学、5G自动驾驶公共服务平台等新项目。
  计划投资规模相当可观
  除了新开工项目,近期不少地方公布了今年重点项目投资计划,新基建项目被纳入其中,并且计划投资规模相当可观。
  广东南沙自贸区日前发布了2020年区重点建设项目计划。在203个计划项目中,以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为代表的新基建项目共有54个,涉及总投资2080亿元。
  安徽省日前下达2020年重点项目投资计划,今年重点项目投资计划安排项目6878个,年度计划投资1.3万亿元。安徽省发展改革委指出,今年省重点项目在注重谋划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社会民生项目等基础上,突出5G基建、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此外,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还新增开工一批公共卫生类项目。
  浙江省正在制定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指导意见,着力强化资金、土地、能耗等要素保障,加快推进5G、数据中心等新基建。此前不久,该省刚刚印发“4+1”重大项目建设计划2020年实施计划项目表,今年计划投资8155亿元。
  “传统基建对经济托底的边际效应在减弱,而新基建具有可持续的投资拉动效应,未来投资空间巨大。”交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周昆平表示。他预计今年新基建投资规模将超万亿元,且未来还将持续快速增长。
  或将吸引更多专项债投资
  作为新基建重要资金来源,专项债也在向新基建项目倾斜。3月3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再提前下达一定规模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针对资金投向,财政部副部长许宏才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会上指出,允许地方投向应急医疗救治、公共卫生、职业教育、城市供热供气等市政设施项目,特别是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京东数字科技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分析认为,今年前两个月,地方新发行专项债9498亿元,投向新基建的比例为27%,远超2018年和2019年。多地政府已经提出要积极发挥社会资金作用,用好专项债,预计新基建可能会吸引更多的专项债投资。此外,由于专项债的资金杠杆优势,可以撬动银行信贷和社会资本,成为投资放大器,实质性提高新基建投资规模。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页: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查看完整版本: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