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i 发表于 2020-4-9 09:06

      百年不遇全球的钱汹涌而来中国的复苏鼓舞世界

钱、资本,一个颠覆不变的本质特性是,哪里有钱赚就蜂拥涌向哪里;哪里回报高就拼着命奔向哪里?

不过,钱、资本流向一个地区的方式、吸引力和诱惑性却大不同。

改开40多年来,从上个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全球的钱也都在向中国大陆流入。不过,吸引这些钱的是廉价劳动力、廉价资源能源,廉价土地资本,国家对外资的大幅度让利。

物美价廉的出口商品带来了贸易顺差,换回外汇流入国内;土地、税收免费免税等让利吸引资本来华,形成资本顺差。最终使得中国外汇储备达到3.1万亿美元左右,至今位居世界第一。

也就是全球的钱和资本几十年来流入中国最多,但中国代价也很大。

一场世界罕见的冠状病毒危机,使得全球社会经济格局正在发生变化,这个变化之一就是中国对全球已经最具吸引力,全球的钱或将汹涌澎湃,扑向中国而来。这次钱与历次都有本质不同。

不同在哪里呢?中国市场已经在疫情冲击后逐渐恢复元气。中国采取果断组织措施最早基本控制住新冠病毒疫情,让今天的世界各个国家艳羡不已。就此,中国彻底掌握住了主动,给其他工作尽快恢复正常奠定了基础,特别是复工复产,恢复经济。

很多企业原本以为中国的产业链因为疫情会被其他国家抛弃、中国会与世界经济被动脱钩,但随着全球范围疫情的扩散,其他国家出现了大面积停工,中国反倒成为了世界上生产能力最稳定的地区、是现阶段世界制造业的避风港,因此也必将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
包括中国A股,是在全球3月份的数据中,录得唯一上涨的市场。涌入股市里的资金越来越多,也成为全球市场最抗跌的股市。

在今年1月开始的这场疫情中,中国给全球输出两大信心和鼓舞。一是中国彻底控制住疫情,让世界各国包括欧美日加拿大等看到了希望,看到了冠状病毒疫情是可以战胜的,只要措施得当。一个小小细节是,中国改变了欧美加拿大不习惯戴口罩的习惯。

二是世界看到了中国经济正在从疫情中快速恢复,给其他国家以希望,只要果断控制住疫情,经济就会报复性反弹和恢复。从周一(2020.4.6日)美股报复性反弹分析,就是看到了全球疫情回头的迹象。

这也就决定了中国必将成为各国资本青睐的市场。这次的钱涌进中国是不带任何附加条件的金融资本不请自来,而不是用廉价劳动力血汗钱去换钱。概念是完全不一样的。
2020 年 3月以来,各国政府为了挽救本国经济,都在实施超级规模的货币财政刺激计划,总体规模远远超过2008年金融危机,不断向市场注入流动性的规模世界罕见。

然而,稍有常识的人都会思考一个问题,在疫情蔓延,工厂关闭,消费隔离在家里,经济停摆情况下,资本只有在全球寻求高回报。而中国复工复产基本完成,企业公司基本正常,正好是国际资本寻求的极少最佳目标。
当大量资金进入全球市场后,除了部分财政性资金可以用来购买抗疫物资以及解决本国民众的生活问题以外,大部分的资金还是金融性的资金,是一定要和产业相结合并追求回报率的。

从全球来看,能够接纳这部分资金并满足回报需要的市场并不多,中国市场目前疫情控制的最好,也是投资风险最小的地方,所以全球流动性涌向中国市场也是未来一段时间的大概率事件。
国际资本涌入中国,并不是王婆卖瓜自卖自夸,而是国际组织的看法。就在华盛顿时间4月6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文章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已经导致了全球经济的衰退,严重程度高于全球经济危机。“所有国家都在面临越来越大的经济损失”。全球无一幸免,仅仅是程度不同而已。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称,疫情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严重性”冲击美国经济。美国失业率增长的趋势,即便是在全球金融危机期间也没出现过。美国经济数据显示,就业大幅度下降,失业大幅度增加,初请失业金人数达到了惊人的650万人,失业救济金机构门口排的长队看不到头。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到,中国目前出现的复苏“令人感到鼓舞”。这表明隔离措施可以有效控制病毒传播,并为恢复经济活动做准备。

中国射出了一箭双雕的好箭法,让世界各国刮目相看,好不羡慕!

据国家外汇局网站4月7日消息,截至2020年3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0606亿美元,较年初下降473亿美元,降幅为1.5%。资本涌入需要一个过程,还在路上走着,接下来将会体现在外汇储备的增加上。

中国即将成为全球资本竞相涌进投资的沃土!

mai 发表于 2020-4-9 09:12

       4月9日四大证券报精华摘要:年报披露官方“指南”体现诚信托底的监                      时间:2020.04.09 07:13

  【证券日报】

  年报披露官方“指南”体现诚信托底的监管温度

  4月份,A股市场进入密集的年报披露季,根据规定,4月份的最后一天是上市公司年度报告披露的截止日,但今年有些特殊,因为新冠肺炎疫情,有部分受疫情影响严重的上市公司的年报审计和披露遇到了现实困难。年报无法按时披露怎么办

  4月7日,证监会发布的一则《关于做好当前上市公司等年度报告审计与披露工作有关事项的公告》(以下简称《公告》)给出了官方解答,对部分确受疫情影响严重的公司,规定可以延迟披露年度报告,并可先行披露主要经营业绩。但对滥用延期披露政策,在年度报告审计和披露中借机弄虚作假的公司和会计师事务所,严格事中事后的核查、追责,依法从严追究法律责任。

  三大运营商抱团推出“5G消息” 微信迎来5G时代第一个对手

  “你有多久没用过短消息了你的短消息是不是已经沦为接受验证码的工具”4G时代以来,微信全面崛起,几乎取代了短消息,这也导致三大运营商的短信收入大幅下滑。

  5G新基建提速,5G应用也箭在弦上。随着5G技术的快速推进,4月8日,三大运营商共同发布《5G消息白皮书》,联手推出5G消息,以终端原生方式对传统短消息进行转型升级。

  与传统消息不同,5G消息能够融合文字、图片、音频、视频、位置等综合信息,这一改变或将重塑传统短信产业链。

  妖股中潜股份现形记:信披违规收监管函董秘引咎辞职

  4月7日、8日,中潜股份连续两个交易日一字跌停,而刚刚过去的一个多月时间里,这家看似平平无奇的上市企业因为筹划“5G”、“存储”、“芯片”领域的收购案,还在上演一波又一波的涨停潮,2020年以来累计涨幅高达177.71%,盘中股价一度攀升至219元,市盈率突破千倍。

  但转眼不到一周的时间里,情节却急转直下,就在中潜股份股价如日中天之际,却被接连爆出收购“空壳公司”、高管离职、或涉内幕交易、信息披露违规等事件。引得广东证监局公开表态,将对媒体质疑的问题进行全面核查,如发现违法违规线索,将启动立案调查程序,并依法严厉查处。

  【证券时报】

  迷你产品首现同类合并或为小基金处置提供新思路

  昨日,中信建投基金发布公告,旗下货币市场基金触发基金合并情形,将按照合同约定推进合并事宜。根据该基金合同,若连续60个工作日基金份额持有人达不到200人或基金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将与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它基金合并。截至4月7日,该基金已出现上述情形。

  “如果合并成功,将是基金业迷你基金合并的第一例。”华南一位大型公募投研人士表示,迷你基金的出路有三种:清盘、转型、合并。对比来看,清盘属“下策”,因为清盘后资金就退回去了;基金转型有过先例,但若合同未提前约定,就要召开持有人大会和发起转型申报;而合并可以大概率让资金留在基金公司,是迷你基金最好的出路。而中信建投货币基金2014年7月发布的合同中,已经做出了关于合并的约定。

  社保基金新进39股 6股年报净利翻倍增长

  证券时报·数据宝统计显示,截至昨日收盘,超800家上市公司公布2019年报,不含科创板和近一年上市的次新股,其中152股前十大流通股东中出现社保基金身影(包含部分国有公司股权由财政部划转给全国社保理事会持有的情况),期末持股市值合计2581亿元。持股变动显示,新进39只,增持50只,未变动9只,减持54只。新进股中,5只千亿级市值个股入围,包括工商银行、中国人寿、中国石化、中国人保、云南白药。

  社保基金重仓股中,按持仓市值来看,去年底社保基金持仓超10亿元的共有20只,持仓市值最高的是农业银行,期末持有该股市值达到867.92亿元。工商银行、中国人保获社保基金持仓市值均在百亿元以上,社保基金持仓市值居前的还有交通银行、长春高新、万华化学、华鲁恒升、我武生物等。

  高科石化易主后筹划首单收购拟注入环保工程资产

  公告显示,中晟环境成立于1998年6月,主营业务为环保工程的咨询、设计、施工、安装以及环保工程的运营管理。吴中金控持有中晟环境70%股权,为中晟环境的控股股东;剩余30%股权由冯建兴等14名自然人股东持有。

  记者关注到,中晟环境曾于2016年在新三板挂牌,并于2019年终止挂牌。近两年,中晟环境业绩增长较为迅速。财务数据显示,公司2017年度营业收入和净利润仅为8162.71万元、3078.55万元,而2018年、2019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3.2亿元、4.8亿元,归母净利润为8116.67万元、1.1亿元,净利润同比增长率分别为164%、36%。截至2019年末,净资产为2.9亿元,资产负债率为41%。

  【中国证券报】

  大宗商品“神奇”指标拐点隐现

  随着全球疫情蔓延形势缓和,大宗商品市场三个重要的指标——金油比、金银比、金铜比也随之停下加速上涨的脚步,向正常的历史区间靠拢,这三个指标常常被用来衡量宏观经济形势。

  一边是家喻户晓、从央行到普通投资者都青睐的黄金,另一边则是对宏观经济、利率及货币政策敏感的原油、铜和白银。在反映经济周期的宏观指标中,有几个特别引人注意:金油比、金铜比、金银比。

  受疫情影响,前期全球金融市场巨幅波动背景下,金油比、金铜比及金银比均迈向甚至远远超出了历史极值。但近期三者走势出现缓和,与全球疫情拐点预期互为印证。

  融资客加仓超50亿 A股反弹未完结

  数据显示,融资余额在4月7日出现净买入现象,单日增加54.83亿元,创3月6日以来融资余额单日净买入新高。分析人士表示,A股具备多重支撑,定向降准推动中小企业复工复产,托底经济,并且国内政策仍然具备宽松空间,二季度逆周期调节力度有望进一步加大。A股市场短期有望继续反弹,二季度有望延续上行。

  4月7日,两市高开高走上演普涨行情,在这样的市场中,近期持续减仓的融资客在4月7日风险偏好显著上升,出现加仓动作。数据显示,截至4月7日,两市融资余额为10429.71亿元,在4月7日单日增加54.83亿元,融资客加仓金额创3月6日以来新高。

  券商调研热情不减目光瞄准中小创

  尽管2020年一季度市场深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但各大券商调研积极性不减反增。数据显示,2020年一季度共有194家券商对A股上市公司进行调研,合计调研533家公司,共4120次,较上年同期增长近四分之一。从调研板块来看,中小创是券商关注的重点,其中,对创业板公司的关注度明显提升。

  数据显示,2020年一季度,共有194家券商累计调研A股533家上市公司,合计4120次,较去年同期3299次同比增长近24.89%。平均下来,每家券商调研上市公司超过20次。

  【上海证券报】

  用保险代替保证金险企为企业复工“开良方”

  一边是疫情带来的垫资频繁、收款周期拉长,一边是消保金、农民工工资保证金等各类保证金的提前缴纳,两厢夹击,一些企业本就不宽裕的周转资金如今更加紧张。

  如何盘活企业资金、提振企业复工信心,是摆在金融机构面前的一道难题。上证报在业内了解到,保险公司对此开出一张良方:以保险代替保证金,以理赔资金代发工资,降企业低复工门槛,助力企业加速复工复产。

  长江证券硬核抗疫线上渠道新开户连续两月大增

  尽管遇到疫情特殊情况,但券商的经纪业务并未受到太大影响。作为总部在武汉的券商,长江证券在现场业务受到限制下,线上业务迎来了井喷。数据显示,长江e号APP在2月份以来连续两月月活数据同比大幅增长70%。线上开户连续两个月大幅增加,3月线上开户环比增长74.67%。

  疫情防控期间,各家券商都在力推线上业务。长江证券相关负责人介绍,借助在金融科技领域的积累,公司完成了大部分线下业务向线上的转移,“从开户到办理各项业务,从股票交易到购买理财产品,从用专业的L2炒股工具到多维度诊股,从看视频直播到线上投顾服务,长江证券的客户在享受服务的同时完全可以做到足不出户。”

  需求在哪里我们就要在哪里! 武汉上市公司高管开始奔赴外地出差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武汉“解封”首日,聂波和两名同事就开车离汉,目的地深圳。

  聂波是华工科技旗下公司华工高理的总经理,此行的任务是拜访深圳的几名客户,进一步沟通协调公司产品与对方新产品的衔接。

  “必须去一趟。如果不是疫情的影响,早就要去了。网上和电话沟通过很多次,有些事情还是需要当面交流。”华工科技相关负责人介绍。

mai 发表于 2020-4-9 23:26

   小心中招!银保监会揭秘“代理退保”骗局 隐藏的这三种风险不容忽视

  疫情期间又有人玩起“代理退保”骗局。这一行为隐藏至少三种风险:失去正常保险保障风险、资金受损或遭受诈骗风险、个人信息泄露风险。
  针对疫情期间的“代理退保”骗局,银保监会也出手了!
  4月9日,银保监会发布公告称,近期监管部门收到反映,一些个人或社会团体以牟利为目的,通过网络平台、短信等方式发布“可办理全额退保”信息,以怂恿、诱导等手段让消费者委托其代理“全额退保”事宜,并以此收取消费者高额手续费,主要涉及传统寿险、健康险等人身保险产品。
  银保监会表示,此类行为不仅扰乱保险市场正常经营秩序,而且最终损害保险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对此,中国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下称“消保局”)提醒消费者:要警惕“代理退保”的风险隐患,根据自身需求谨慎办理退保,依法理性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1、三大风险
  消保局指出,“代理退保”行为隐藏至少以下三种风险:
  一是失去正常保险保障风险。
  为牟取利益,一些从事“代理退保”的个人或团体冒充监管部门或保险公司工作人员进行虚假宣传,称消费者所购保险产品“存在欺诈行为,已有多名消费者投诉”或“继续持有保单将蒙受经济损失”等,挑唆、怂恿不明真相的消费者终止正常的保险合同,使消费者丧失风险保障。消费者未来再次投保时,由于年龄、健康状况的变化,可能将面临重新计算等待期、保费上涨甚至被拒保的风险。
  二是资金受损或遭受诈骗风险。
  某些“代理退保”行为并非真正为了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而是以牟利为目的。退保前要求消费者支付高额手续费或缴纳定金,退保后诱导消费者“退旧投新”,购买所谓“高收益”理财产品或其他公司保险产品以赚取佣金。部分组织还利用其所掌握的消费者银行卡及身份证复印件等,截留侵占消费者退保资金,甚至有不法团伙诱导消费者参与非法集资,一旦落入骗局,消费者资金损失难以挽回。
  三是个人信息泄露风险。
  一些从事“代理退保”的个人或团体打着“维权”幌子获取消费者信任,并与消费者签订所谓的“代理维权服务协议”,要求消费者提供身份证、保单、银行卡、联系方式等涉及消费者隐私的敏感信息。除“代理退保”外,有的组织还从事信用卡套现、小额贷款业务,消费者个人信息资料存在较高的被泄露或被不法分子恶意使用的风险。有的组织甚至在消费者想终止“代理退保”协议时,采用极端手段骚扰消费者,迫使其再次投诉。
  2、三点提示
  通过投诉反映问题、提出诉求,是消费者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正当手段,但一旦被别有用心者利用,则可能会对行业经营造成不良影响,最终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
  为保障自身合法权益不受侵害,消保局提醒广大保险消费者:
  一是充分考虑自身保险需求,谨慎办理退保。
  保险产品的主要功能是提供风险保障,不同的人身保险产品其保障范围、缴费方式等有所差异。消费者退保后如想再次投保,由于投保年龄、健康状况等变化,可能会面临费率上涨、被拒保等风险。消费者应了解所购保险产品的保险责任、保障功能、除外责任和退保损失等重要信息,根据自身风险保障需求,谨慎衡量是否有必要终止保险合同。尤其要慎重对待所谓“退旧投新”“高收益”产品等宣传,树立科学理性的消费观念,防止上当受骗。
  二是注意保护个人重要信息。
  保单是重要的金融单据,包含重要个人信息,消费者要注重保护个人隐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妥善保管重要身份信息、敏感金融信息。不要将银行卡、身份证、保险合同等重要单证轻易转交他人,以免被非法使用,蒙受损失。如果受到不法侵害,应及时向公安机关反映,保护自身权益。
  三是通过正规渠道依法合理维权。
  消费者如果对保险产品有疑问或相关服务需求,可以直接通过保险公司公布的官方维权热线或服务渠道反映诉求;也可以通过拨打12378银行保险消费者投诉维权热线等方式,向监管部门反映。
  3、事件回顾
  据《国际金融报》记者此前调查了解到的情况,自2018年底以来,不断有社会团体利用百度搜索、短信、淘宝、抖音、小红书、闲鱼等渠道,频频向消费者发布“可在全国任意地区的任意保险公司办理任何险种的全额退保业务,100%退保成功,安全快速”的虚假消息。
  他们还打着“专业保险维权”的名义,煽动消费者委托其代理“全额退保”事宜,开展保险“恶意投诉全额退保代理”(下称“恶意投诉”)业务。这些社会团体中有保险中介人员、有保险公司离职业务员,也有律师。
  去年7月,《国际金融报》记者接触到一位散播“承办全款退保险”信息的发布者,该人士承诺100%退保,但要收取四成手续费。
  此后,《国际金融报》记者又通过多方搜集信息,总结出该团体的大致获利链条,主要分几步:
  首先,该团体利用百度搜索、淘宝、抖音、小红书等平台广泛散播“恶意投诉”消息,以利益分成的方式拉拢离职业务员提供“客源”;
  然后,通过接触客户,了解经过,鼓动客户直接向监管单位投诉,并要求客户在获得全额退保承诺前不得与保险公司沟通;
  同时,他们均与客户事先签署委托协议,并收取500元至2000元不等定金,也有的需要用身份证件/保单/银行卡作为抵押;
  紧接着,指导客户用话术引导被诉人作出不利陈述,比如“我2016年在你那买的那款保险,当时你返还我多少钱,我有点忘记了,我朋友也要买,想了解一下”,以电话录音、微信截屏、拍照钓鱼取证。
  下一步就投诉公司、施压监管。
  记者注意到,投诉内容均有模板,投诉理由也很专业,并利用法律政策,倒逼监管部门向公司施压。
  一旦满足投诉诉求,“成功案例”被迅速转发宣传,公司退款短信等也会作为成功案例来招揽新业务。
  记者还了解到,有部分离职业务员在同业上岗,也会引导客户“撤旧投新”。
  去年以来,广东、广西、四川、河南、湖北等多地监管局陆续发布了防范“代理退保”骗局的风险提示。银保监会也于去年9月向人身险公司下发了相关函件,试图摸底“代理退保”产业链,业内人士预计,专项治理方案将很快落地,届时“恶意投诉”行为将得到严格控制。
  今年2月中旬,针对疫情期间“代理退保”骗局重现现象,厦门银保监局再次发布风险提示,提醒消费者谨慎退保,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身利益。
(文章来源:国际金融报)

mai 发表于 2020-4-9 23:30

  随着疫情的不断扩散,2020年全球经济下行已成定局,疫情持续时长成不确定因素,大家对于是否会发生金融危机,如何来防控疫情以及应对流动性短缺等问题争议颇大。如何看待疫情对全球和中国经济的冲击?如何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如何对冲疫情对经济的冲击?如何在海外资本市场大震荡时保卫好资产?
  e公司“财经明星会”第十一场邀请到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为投资者解答上述问题。李迅雷认为,不管是否出现金融危机,经济衰退似乎是必然的结局,327的政治局会议强调要实现全面奔小康的目标,并提出了诸多举措,如果这些举措的力度足够大,可以增加广义财政支出6万亿左右,则GDP增速有望超过5%。投资中要把握结构性机会,而不是赌趋势、追涨杀跌,要更多的抓住结构转型中的产业、地域集聚机会。
  无需争辩是否出现金融危机 经济衰退是必然的结局
  证券时报记者:国外疫情的扩散,引发了全球资本市场的大震荡,欧美股市接连下挫,引发了市场上关于是否发生了金融危机的讨论,您认为金融危机是否到来?
  李迅雷:这轮以美股为代表的全球股市大幅下跌,让大家产生对爆发金融危机的担忧。从以往历史看,每一次金融危机都是以大型金融机构倒闭为标志的,如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时,美国的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破产;2001年美国互联网泡沫破灭后,安然破产了;2008年次贷危机爆发,美国第五大投行贝尔斯顿出现兑付危机,在美国政府的授意下,被摩根大通收购;雷曼则没有获得政府救助,直接破产了。
  迄今为止,尽管股市大跌,但仍没有出现哪家大型金融机构破产案例,这也是与08年次贷危机存在明显差异,08年的危机爆发链非常明显:房价下跌-次贷危机-金融产品爆仓-投行破产,但相比07-08年,商业银行“资本”抵抗风险能力增强50%以上,美国大型金融机构参与CLO程度明显低于08年,大型银行的风险偏好是在下降,各类银行的资产配置趋向均衡,房地产的关联度下降。
  因此,这次风险的传播路径与08年不一样:企业资产负债表危机-流动性短缺-企业高息债爆仓-危机金融机构。金融机构在这轮冲击中会否出现破产现象,现在还很难断言。不过,从此次应对流动性危机所采取的行动看,都比上一轮次贷危机时应对力度更大了。除了降息150个基点、7000亿QE外,还提供了商业票据融资便利、MMLF等,最近还推出了无限量QE、2万亿美元财政救助计划等。
  这些举措,比以往应对金融危机力度大了几倍,可以反映出这轮金融震荡的“级别”很高,需要付出巨大成本。即便如此,大家比较一致的观点是,经济衰退恐怕难以避免。3月21日,美国劳工部宣布申请失业救济人数达到328.3万人,此前的最高记录是1982年的69.5万人。虽然这主要是受疫情影响,但在经济增速下行背景下,未来美国失业率的上升不可避免。
  也就是说,不管是否出现金融危机,经济衰退似乎是必然的结局。既然如此,就没有必要争议这次金融大震荡是否属于金融危机了。事实上,有人已经把此次事件与1929年大萧条相提并论了。
  为什么如此悲观呢?因为这些年来,发达经济体政府为了应对经济下行,纷纷大幅举债,它们的杠杆率水平都已经大幅上升,利率水平为负利率或接近零,可谓黔驴技穷,但经济增速却仍在低增长中下行。其背后的深层原因,还是人口老龄化、社会不合理结构的固化和贫富差距扩大等因素。
  在次贷危机之后的12年里,各国仍然没有去根治经济结构扭曲带来的问题,不去推进改革,只考虑如何应付选民,增加政府债务和降低利率——这种总统竞选模式带来的弊端显而易见。
  从这次应对疫情的举措看,更加清楚地看到了未来经济衰退的确定性。故不要对发达经济体国家的改革给予太高期望。当前美国的应对疫情和经济停摆的举措,几乎是围绕着如何获得选民的选票而展开的。
  证券时报记者:为了应对疫情的冲击,以欧美为代表的全球主要经济体都在释放流动性,通过降息、量化宽松等方式试图力挽狂澜,您如何看待这种方式?中国跟不跟?
  李迅雷:对付病毒,降息是没用的。降息也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也好,票据流动性便利也好,都是治标不治本。
  目前的背景是美国经济增速的放缓,而疫情则是催化剂和加速器,加速了股市的暴跌。一个月内美国标普500的指数下跌百分之三十,这在美国历史上是极为罕见的。应该说复苏的步伐就此终止了,原来的经济增长是放缓,现在是经济负增长。值得注意的是,疫情对经济的冲击不同于一般的金融危机,2008年的金融危机被称为次贷危机,诱因是房贷下跌,它的表现方式是金融产品爆盘,金融机构无法还钱。而这一次的情况是由疫情引发,此次爆破的是上市公司集团的资产负债表。起因有差异,并且这次可能更难熬。现实的背景是疫情下企业无法正常生产,使得很多行业的产业链都中断了。普通的金融危机不会从物理上阻断产业链,但疫情对公共卫生体系造成了冲击,进而造成了人口流和货物流的阻断,因此这次的情况是具有双重性的,而不是单纯的资金流动性危机,这同时也是流行病爆发导致的人口和货物的流动性危机。
  采取降息和QE举措的主要是发达经济体,比如澳大利亚、美国、英国等。对他们而言,财政政策的空间有限,更愿意用货币政策,通过降息释放流动性,降低社会运营成本,这是无奈的选择,降息到底效果大不大,这要打个问号。而对中国来讲,选择余地则更多,美国采取降息那中国为什么一定要降呢?
  我认为,当今首要的任务,就是全球各国联手防控疫情,这比经济政策极度宽松要更有针对性和效率,且投入成本不高且副作用小得多。其次,各国的经济改革再不能拖下去了。事实证明,历次危机之后的大放水,都让富人财富大增长,贫富差距则继续扩大,经济结构问题更加突出,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
  证券时报记者:疫情的发展和经济复苏有着很大的关联性,您认为全球疫情何时见拐点?
  李迅雷:随着欧美国家加大检测力度,之前积压的待检测“堰塞湖”被排除,每日新增新冠病例数预计很快见到拐点,排除“堰塞湖”的干扰后,每日新增病例继续下降的速度可能会比较慢。目前大多欧美国家的传染系数R0下降到了1.5以内,即使考虑到防疫措施不断趋严,R0有望进一步下降,但不容易下降到远小于1的水平,意味着新增病例的下降速度比较慢。
  但要在全球范围内消灭疫情,难度极大,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疫情结束速度缓慢,严格的防控措施难以长时间坚持;二是发展中国家疫情很可能未充分披露。全球抗疫的最终胜利需期待疫苗和特效药的研制成功,尽管靠隔离措施快速取得全球抗疫胜利的难度很大,但也无需过度恐慌,最终的解决手段可能得靠科技,即尽快研制出疫苗或特效药等。中美等国的科研机构都在加紧研发疫苗和特效药,据中美科学家估计,疫苗最快有望在9月份用到人身上。在疫苗和特效药研制成功之前,全球的防疫措施很难大幅度放松,其影响全球经济的持续时间需要有充分预期。
  GDP增速目标确实不重要 但现在很需要
  证券时报记者:关于全年中国经济的增速,有的专家建议取消增速目标,您怎么看?
  李迅雷:GDP增速目标确实不重要,但现在很需要。现阶段,正处于复工复产的关键阶段,在新增就业数并不适用,尚未提出较GDP增速更优目标前,不适宜取消GDP增速目标,那只会影响各部门、各地方复工复产的积极性。从这个角度上讲,GDP增速目标当前需要,不宜取消。
  单纯从数字上看,没人会觉得GDP增速目标有那么重要,高一点低一点都可以,只要就业能解决。但这是非异常扰动情况下的表现,确实从历年新增就业数观察,无论GDP增速高一点低一点,新增就业都能够达到预定目标,完成任务。但当前环境是受到了异常的冲击,而且主要矛盾已经开始切换,3月之前国内疫情正在发展,内需被“暂停”是主要矛盾,与之相对应的是,中国进口干散货运价指数大幅下挫,尤其是铁矿石、煤炭、粮食(大豆)等商品运价指数下跌明显。
  进入3月,伴随着国内疫情逐步得到控制,全球疫情快速演化,外需已经成为影响中国经济的主要矛盾,在近期高频数据上,中国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出现了明显回落迹象,已经开始反映外部需求受到扰动。
  对于全球经济的严峻性,个人觉得争议不大。例如美国持续申领失业金人数两周升幅已相当于2008年两个月。而根据3月30日公布的欧洲经济景气指数,环比表现已经录得40年以来的最大降幅,这都说明了全球经济形势的严峻性。当前外部冲击对于中国经济的影响,要较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更加迅速,危机向中国出口传导的时间正在被快速压缩。在这种情况下,加快复工复产,将损失尽可能控制在一季度,尽可能缩小损失,理应是当前政策的核心考量,在此背景下,内需政策发力也是必然选择。
  那如何评价复工复产,是否需要一个工作目标?个人认为需要。政府工作从来都是目标导向的,只有设置工作目标,才能使得各部门、各地方鼓起干劲,加快复工复产,为后续大概率到来的全球贸易衰退、全球经济衰退做好准备,也为已经初现苗头的就业问题做好应对。
  新增就业数能否作为唯一的工作目标?个人认为不能。首先,近几年新增就业数远超政府工作报告的目标值;其次,每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的“新增就业数”,只是由人社部门统计的“新增”,并没有统计“新减”,如果考虑到城镇调查失业率的明显提升,尤其是其中非主力就业人群调查失业率更高,那就必须要各部门、各地方抓紧复工复产。再次,即使把就业作为工作目标,也需要一定的GDP增速作为保障,而且需要设置工作区间。
  如果不设置目标会怎么样?现阶段,正处于复工复产的关键阶段,在新增就业数并不适用,尚未提出较GDP增速更优目标前,不适宜取消GDP增速目标,那只会影响各部门、各地方复工复产的积极性。从这个角度上讲,GDP增速目标当前需要,不能取消。
  证券时报记者:您觉得今年的经济增速多少合适呢?疫情的不确定性让今年的经济形势异常严峻。
  李迅雷:最近看到不少卖方机构发布了2020年中国GDP的预测报告,有的认为增速只有1-2%。我觉得,一季度GDP负增长几乎没有悬念,但要预测全年GDP增速,实在太难了,第一,不知道今后三季度疫情如何演绎,第二,不知道接下来国内政策如何出拳。
  由于疫情原因,目前两会还未召开,估计五月上旬有望召开,要预测全年GDP,至少要等到发改委的发展目标报告和财政部的预算报告出台。
  注意到最近高层领导的数次公开讲话,都反复强调要实现全面脱贫和奔小康的目标,这是否意味着GDP翻番目标(2020年必须达到5.6%以上)依然未变?若如此,则在财政支出上势必会有大突破。
  例如,在3月27日的政治局会上,提出发行特别国债、增加地方专项债规模、适度提高财政赤字率和降低贷款利率等举措,政策力度非常大,显然是为今年实现全面奔小康目标而准备的。比照美国为了应对疫情所采取了财政和货币政策力度(有人估算共计6万亿美元),我国可能采取的政策力度还是比较节制的。
  不过,实现翻番目标不只是唯一的目标,我国一季度的不少经济指标出现断崖式下行,意味着接下来我国经济领域中的很多问题都会不断暴露出来,企业经营压力加大,社会问题突出,尤其是就业。好在我国有过2009年两年四万亿的经验教训,在防止大水漫灌和房住不炒的原则下,相信稳增长、稳就业、稳投资等六稳的政策会更加精准和有效率。
  经济结构分化可能加剧 抓住投资的结构性机会
  证券时报记者:疫情对我国外贸进出口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要应对疫情对经济的冲击,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发力?
  李迅雷:我国企业出口的规模比较大,由于受到疫情影响,订单大量减少,全球的供应链也受阻,中间产品和原材料供给不畅,对于出口企业影响会比较大。
  这次遇到的问题确实非常大,关键在于我们到现在还不能确认危机什么时候能够过去。虽然中国疫情得到了控制,但海外疫情的再扩散使得我们失去了宝贵时间,遭受了不小的损失。第一波我们已经付出很大的代价,使国内疫情得到控制,这一步我们做的很好,但由于海外疫情不可控,对我国带来很难预估的负面影响。
  今年的经济走势肯定是V型,但V型本身是下探底之后的一个V型,一季度初步估计GDP增速大概是负百分之十,如果不加大刺激力度,全年来讲估计只有百分之2到3左右。疫情对中国的经济的冲击比较大,后面两个季度虽然会反弹,且反弹的力度也会比较大,但是受到上半年的拖累,平均下来全年增速也非常小了。因为到现在为止还没有看到摘下口罩的迹象,难道期待后面几个月突然好起来吗?很难的。
  327的政治局会议强调要实现全面奔小康的目标,并提出了诸多举措,如果这些举措的力度足够大,可以增加广义财政支出6万亿左右,则GDP增速有望超过5%。当前,就是要尽快复工复产,尽可能把停摆的经济恢复起来,如今财政、货币政策发力主要在供给端,我们还是要在需求端方面多抓实干。
  比如餐饮业受的冲击最大,应该发放消费券来鼓励大家消费,餐饮的优惠券、文化旅游娱乐的消费券,都可以准备起来,以防经济滑坡太大。疫情对第三产业的冲击是最大的,也影响了消费,如果消费不起来,单纯靠供给是不行的。目前是花更多钱补贴餐饮业,但补贴是一时的,不能长期的。通过采取消费券的方式,能够扩大受疫情影响损失严重地区居民的必需品消费和服务消费,现阶段各个省市由地方财政发放的消费券,其本质是由地方政府加杠杆。
  实际上,在正常状态下,如果没有疫情冲击,地方政府举债加杠杆后更愿意进行投资,因为投资往往更有“富有成效”,形成资本及实物,如通过地方政府专项债,带动基础设施的建设投资,或利用政策性金融贷款,带动老旧小区改造。而在经济失速、需求锐减情况下,选择使用消费券的方式,促进消费回补与潜力释放,主要原因是相较于投资,消费见效更快,能够尽快带动消费,活跃市场,促进人流和物流等流动性。
  对于新基建有很多建议,我认为政府投资基建是为了稳经济,稳定就业,但是基建投资有很多被浪费掉了,向下传导的链条过长,而且基建不少是增加产能供给,为未来增加了过剩隐患。
  证券时报记者:疫情给全球经济带来了不确定性,也影响到了投资者的心理预期,您觉得今年A股市场上是否还有投资机会?
  李迅雷:先来讲讲分化的概念,可以抓住投资的结构性机会。
  第一,人口分化。1/3的城市人口是净流出的,1/3是净流入,这个是人口分化。今年以来,杭州、成都、深圳的房价涨的比较好,或者有上涨势头,因为这些地方的人口都是净流入。
  第二,居民收入的分化。这个是个不好的分化。所以为什么我建议发消费券、补贴一些中低收入阶层?他们能消费、敢消费,一方面拉动投资,另外一方面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因为中低收入阶层的收入增速出现了一个明显的放缓。
  第三,产业的分化。就是新经济部分高增长,传统经济部分是低增长,疫情又加速了头部企业和非部头部企业的分化,我们投资上应该要抓大放小,要选择一个新兴产业、新基建,跟人民生活相关的,比如医疗、教育、健康等等。像富国基金推出的ETF就是给大家提供了一个更加广泛的选择工具,医疗ETF、消费ETF和基建ETF,给大家更多的选择机会。
  还有,头部企业跟非头部企业。疫情以来,很多中小企业面临很大压力,但那些头部企业反而有扩大市场份额的机会,一批中小企业可能要倒闭,虽然政府也花了力气去救助这些企业,但只能救一时,不能救永远。结构的分化、企业结构的分化在西方发达经济体是个非常正常的现象。
  以房地产企业为例,一二月份房地产销售就出现了严重的分化,虽然销售面积大幅下降,但销的好还是那些前十大房产;包括家电行业也是分化,我们现在汽车销量大幅下降,接下来就是汽车行业的分化。
  纵观中美股市过去10年的变化,也是一个非常显见的28现象。美国股市走了11年的牛市,真正跑赢市场的可能20%的股票也不到,所以我们的投资难度在加大,选择范围要更加精准。
  对于股市来讲,A股市场还是有一定的韧性,2500、2600应该是一个底部了。首先还是要看估值水平和成长性,今后中国经济一定是消费主导,休闲娱乐、消费升级等。而经济转型过程中,高科技产业的成长性是最好的;在经济转型过程中,优胜劣汰是必然过程,在经济结构转型中形成的头部企业,市场份额会越来越大,比方像家电行业里大家都知道的格力海尔美的已经是头部企业了;房地产行业的头部企业也在形成中;下一步,处在销量下行中的汽车行业,一定会有头部企业的市场份额越来越大。投资中要把握结构性机会,而不是赌趋势、追涨杀跌,要更多的抓住结构转型中的产业、地域集聚机会。
(文章来源:e公司官微)

mai 发表于 2020-4-10 11:59

   一季度股票私募整体负收益

  据格上研究中心4月10日发布的数据,股票私募3月份平均收益率为-4.84%,今年前3个月平均收益率为-0.49%,均跑赢同期沪深300指数。
  具体看,管理规模10亿元以下的股票私募3月份平均收益率-4.37%,今年前3个月平均收益率为-0.09%;管理规模10亿元至20亿元的股票私募3月份平均收益率-6.15%,今年前3个月平均收益率为1.99%;管理规模20亿元至50亿元的股票私募3月份平均收益率-5.19%,今年前3个月平均收益率为0.55%;管理规模50亿元至100亿元的股票私募3月份平均收益率-4.56%,今年前3个月平均收益率为-3.68%;管理规模100亿元以上的股票私募3月份平均收益率-6.98%,今年前3个月平均收益率为-4.70%。
  整体看,3月份股票私募平均收益率为-4.84%,同期沪深300指数下跌6.44%。股票私募今年前3个月平均收益率为-0.49%,同期沪深300指数下跌10.02%。
(文章来源:中证网)

mai 发表于 2020-4-10 23:00

      新一轮蝗灾侵袭非洲:规模是第一波的20倍 或持续到8月底

  在新型冠状病毒扩散到世界大部分地区的几周前,非洲部分地区已经遭受另一种瘟疫的威胁,在那里爆发了70年来最严重的蝗灾。如今,第二波蝗灾已经到来,数量约为第一波的20倍。
  据美联社10日报道,第二波蝗灾已开始侵袭非洲,数十亿只沙漠蝗虫的幼虫在索马里被大量繁殖,正寻找着随季节性降雨而涌现的新鲜植被。如今,对于当地数百万本已脆弱的民众来说,抑制病毒的传播远不如对抗蝗灾重要。可是当他们冒着传播病毒的危险,聚集起来试图与蝗虫作战时,却发现往往徒劳无功。
  乌干达农民约韦里阿博凯特(Yoweri Aboket)说,“每个人都在谈论蝗虫”,“一旦它们降落在你的花园中,就会将其彻底毁灭。甚至有人会告诉你,蝗虫比新冠病毒更具破坏性。因为有些人不相信病毒会到达这里”。肯尼亚边境附近阿伯卡特村(Abokat)的一些村民通过引爆金属锅,吹口哨或扔石头的方式驱赶蝗虫。但大多数情况下,他们什么都做不了——新冠病毒导致的封锁使他们无法聚集在屋外。
  报道称,当一个木薯园遭到蝗虫破坏,就意味着以木薯为主食的居民面临饥饿。这种担忧反映在整个东非的大部分地区,包括肯尼亚,埃塞俄比亚和南苏丹。此外,在吉布提,厄立特里亚,坦桑尼亚和刚果也发现了蝗虫群。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称蝗灾的爆发,部分是由于气候变化,会对粮食安全和生计造成“前所未有的威胁”。该组织还称这次新浪潮的规模大约是第一次浪潮的二十倍。粮农组织的一项新评估中写道,“肯尼亚,埃塞俄比亚南部和索马里南部正在形成越来越多的新群,东非的当前形势令人极为震惊”。
  该机构预测,5月份有利的繁殖条件意味着6月下旬和7月下旬将有新一轮的蝗虫种群繁殖,而这与收获季节相吻合。联合国已呼吁将援助的数额从7600万美元提高到1.53亿美元,并表示要在更多的降雨来临之前立即采取行动。到目前为止,粮农组织已收集到1.11亿美元的援助。
  内罗毕的气候预测和应用中心介绍,蝗虫“以前所未有的巨大数量入侵了东非地区”。该中心的卫星信息分析师肯尼斯姆万吉(Kenneth Mwangi)说,新出现的蝗群包括“幼虫”,它们“比成年蝗虫吃得更多”。此外,新冠病毒导致的旅行限制影响了跨境运输,延误了农药的运送,因此当地在抗击蝗灾方面存在实际的困难。
  “不幸的是,我认为,由于世界各地发生了其他事情,人们已经忘记了蝗虫的问题。但这是一个非常非常现实的问题”,农民乔治多德斯(George Dodds)告诉粮农组织。乌干达农业部长说,由于国际货物运输受到干扰,当局无法从日本进口足够的农药。其他国家也面临着类似的挑战。
  粮农组织说,在埃塞俄比亚,约有600万人生活在受到蝗虫暴发影响的地区,如果不加以制止,这种侵扰“将造成农作物,牧场和森林覆盖物大规模的损失,加剧粮食和饲料的不安全状况”。埃塞俄比亚农业部长表示,目前正在努力部署六架直升机,以抵御可能持续到八月下旬的蝗灾侵扰。
  此外,还有一个令人不安的信号,埃塞俄比亚的卫生部发言人莫吉斯海鲁(Moges Hailu)称,蝗虫群已经出现在了以前从未发现过的地方。

mai 发表于 2020-4-10 23:19

  特朗普拿什么拯救1700万人失业?美国经济前景的三种可能

  美国劳工部公布9号公布的最新数据果然没有让人“失望”,在过去一周申请美国失业救济金的人又增加了660万人!也就是说在过去三周,美国申请失业救济的总人数将突破1700万人。大家感受一下??
  
  在3月21日美国失业人数飙升之前,上一次美国单周失业人数的最高纪录是69.5万,那是在1982年。如果按州划分,加州则是这次失业潮的重灾区。
  
  失业救济热线和网站被挤爆
  失业人数之所以暴增,主要是由于全美超过42个州实施“居家令”,非核心商业实体关门闭户。如今已经有超过96%的美国人受到居家令的影响,而这一数据在几周前还低于50%。各家商铺以及营业场所关闭,街上行人寥寥,一片萧条气象。只有申请救济金的政府部门门口排起了长队??
  
  部分失业申请将会有所延迟,因为处理失业救济金的州政府网站与电话已经被新增申请所打爆了。一些心急如焚的申请者表示,自己在政府的申请网站上反复试了五个小时才成功登陆,而还有一些打电话热线的申请者拨了上百次才能接通,目前许多州劳工部仍在努力跟上申请失业救济的人潮。
  
  佛罗里达州的劳工部网站几乎瘫痪,申请者只有开车去递交申请
  
  申请失业救济的“车队”

  纽约州劳工部要求人们根据姓氏在不同的日期提交文件,例如:星期一可以提交以A到F开头的姓氏。(看来外国人起名用A开头不是没有道理的...)
  在病毒爆发之前,美国的经济可谓是如日中天,全国的失业率来到了60年的最低点,股票市场也是一片繁荣,用大统领推上最爱说的一句话是:“我们的经济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强大。”

  但是冠状病毒的爆发,让诸多行业的经济直接被叫停。像餐饮,酒店,体育馆,电影院这些依赖众多顾客的场所,他们的盈利断崖下滑。许多雇主只得削减工资单以维持生计,经济学家预计,到4月底时美国将会有多达2000万失去工作。
  
  空荡荡的时代广场
  美国大多数州实施的在家隔离同样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很多企业面临办公室租金,支付贷款和其他运营成本的巨大开支。

  比次贷危机更严重的经济衰退
  美国上一次遭遇如此严重的经济危机,还要追溯到2007年时那场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危机,当时三年间美国总共有870万人失业,申请失业救济的峰值达到了66.5万人次,不过在这次疫情下,仅仅两周内,申请失业救济的人已经突破了1000万。
  
  在纽约的各大名店,即使已经不做生意了,也里三层外三层的把店面围起来,以防失业率上升可能造成的暴力活动。
  
  零售行业毁灭性的冲击
  美国梅西百货(Macy's),科尔(Kohl's)和服装品牌Gap纷纷宣布关闭门店,这些公司将暂停向上万名员工支付工资,其中有不少人已经被解雇。
  
  梅西百货本周让旗下的125,000名员工中的绝大多数进入“被迫休假”(furlough),只保留少数人力,以维持网店和日常运营所需的“绝对最低限度的劳动力”。梅西百货公司表示,自从3月18日起梅西百货暂时关闭了600多家商店之后,公司失去了几乎全部的销售额。

  梅西的股价直线下滑
  总部位于威斯康星州的Kohl's表示,公司已经让其所有商店以及分销中心85,000人休假,占据总共12万名员工的70%。其他的员工将会提供快递运送,还有旗下的若干商店会继续小规模营业,允许顾客开车在路边来取货。

  路边取货成为了新时尚
  分析师预计,各大零售商的现金流目前主要用于支付员工工资,但是随着现金流的耗尽,还将会有更多的裁员发生。人力是零售商每月最大的固定成本。零售业员工的休假将对整个经济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

  GlobalData Retail董事总经理尼尔·桑德斯(Neil Saunders)说得很直白:“这可能使我们进一步陷入破坏性衰退,而衰退期将在疫情结束后持续。”

  
  根据桑德斯的说法,包括J.C. Penney和Neiman Marcus在内的190,000多家商店已暂时关闭,这些店占据了美国零售业的近50%。

  Cowen&Co的一份报告显示,在暂停关闭的状态下,大部分的百货商店现金可以支撑大约五到八个月。梅西百货和科尔百货公司可以坚持五个月左右,而J.C.Penney和Nordstrom的现金流更好,可以坚持八个月左右。

  大多数零售商在宣布临时关闭期间,还将继续支付员工工资。但当时在作出关闭决定时,只是考虑了两周的时间期限。如今两周已经过完,冠状病毒的形式却依然严峻,所有零售商不得不开始给员工放无薪假,而且员工也失去了医疗保险。

  小王的一位在百货商场门店工作的盆友就因为这次疫情失业了。。。准确的说是“停薪留职”。她说公司的薪水支付到3月31日,之后就要申请失业救济金了。而公司的高层有人已经直接下岗了。她很担心即使疫情结束,门店可能也要关门了。疫情拖得越久,生意就越难以恢复。

  
  百货商店Nordstrom停业
  越来越长的假期,最终将会转变成永久性裁员。时尚租赁公司Rent the Runway在周一证实,公司将解雇零售商店的员工,并表示无法重新开放本月初暂时关闭的商店,其服务将全部转为在线订阅。

  传统的零售商,尤其是百货商店以及各个品牌的服装店,都在努力搭建线上购物,为消费者将更多的购物转移到网上,并提供烹饪课程和订阅服务等更多体验。现在人们不得不呆在家里,这也导致了人们减少对于衣物等非必需品的支出。(此时联想到大家居家隔离可以多少天不洗脸不化妆)
  
  梅西百货鼓励消费者上网购物
  交不起房租的房客开始“闹事”
  每个月的1号是大部分美国人缴纳房租或房贷的日子。在美国新冠疫情最严重的纽约市,有大约540万名租客,占到纽约总人口的三分之二。美国房地产业估计至少有40%的纽约房客将因为新冠疫情无法支持四月房租。皮尤民调的调查发现,把三成收入用来支付房租的美国家庭中,三分之二的人在银行存款不到400美元。(是的,大部分美国人都不存钱的。。。)
  
  美国各州政府对此采取了不同措施。纽约州州长库莫下达90天暂停驱逐令,随后加州也开始实行60天驱逐禁令,也就是房东不能因房客交不起房租而逐客。美国华盛顿特区,马里兰州,弗吉尼亚州也相继效仿。

  那么问题来了,房东也要吃饭,也要还贷款呀。各州也相继出台了政策,比如加州州长纽森表示,美国4家大型银行以及两百多家州立银行和信用合作社已承诺,给受疫情影响的人延长90天的抵押贷款偿还。

  
  1700万只是失业的开始
  对于如此高的失业状况以及经济停摆,美国前劳工部长罗伯特·赖克(Robert Reich)表示申请失业救济的1000万人仅仅是失业人群的一小部分,因为还有大量的失业者不具备申请补助资格。

  
  申请失业救济金,每个州的规定不同。在有的州需要申请人能够证明自己在积极的找工作,还要提供之前的工作证明,
  对于全球经济衰退的可能性,赖克给出了他的解决方案:不同于以往的经济危机,这是由于公共健康引发的安全危机,人们因为必须保持隔离而不得不大面积的停止生产与消费活动。他呼吁政府通过经济政策,来确保这些失业者能够有足够的现金来维持生活日常消费以及医疗保护。而这一点特朗普政府已经开始做了,就是直接向美国民众发钱!

  
  通常对于经济衰退所采取的刺激消费市场与创造就业岗位,并不能解决大流行病所带来的经济衰退,经济角度的宏观调控和现在所面临的失业情况并无关系。现在政府更应该做的是确保每个处在经济危机的个体,能够从政府手中拿到钱,在未来的2到3个月可以有钱交房租,水电费以及购买食物,同时确保国家的医疗系统以及设备能够充足有效的面对疫情。

  
  对于美国所通过的2.2万亿美元财政法案,赖克表示这一数字还远远不够,就如同向桶里滴入的一滴水。目前美国有80%的人生活在账单中,如果疫情无法在短时期内得到控制,坏账将会破坏各行各业的信用体系,对国民经济造成连锁破坏。

  赖克建议美国国会尽快通过新一轮的“新冠疫情救助法案”,让资金尽快的达到每个需要帮助的美国公民手中,而不是用大量的资金去救助像波音这样的巨头公司。他提出对于美国失业家庭进行每周2000美元的补助,并持续8周时间。

  美国经济前景的三种可能
  
  根据高盛集团(Goldman Sachs)的经济学家的预测,新冠病情对于美国上半年的经济会带来致命打击,三月份的部分州开始隔离,将会让第一季度实际GDP增长将为负9%,而第二季度实际经济下滑将会达到30%。不过高盛看好美国政府可以控制住这次病情,并预计美国经济将在年中复苏,第三季度GDP将会反弹增长19%。

  但是具体的Q3季度的经济反弹是否会如期而来,又是什么可以驱动跌入谷底的经济?这里可以参考三个样本国家,在面临同样2008年的那次全球金融危机之后,摆脱衰退和经济复苏的表现大不相同。

  第一种:V形:
  
  2008年,加拿大避免了银行危机:让信贷继续流动,资本运行基本上未受到太大干扰。避免更深层次的崩溃将有助于保护劳动力。GDP虽然在危机时下降,但危机过后就大幅回升至危机前的水平。这是典型的“V形”冲击的典型表现,产出被置换,但增长最终反弹至其原有路径。

  第二种:U形
  
  美国走的路与加拿大明显不同。GDP增长急剧下降,也再未能反弹至危机前的轨迹。这里两条线的的斜率相同,意味着增长率已经恢复,但是新旧两条线意味着实际的发展与最初的预期之间有很大差距。

  危机对于经济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这是由于严重的银行危机使得信用中介被破坏所导致的。随着经济衰退的拖延,它对劳动力供应和生产率的损害更大。美国在2008年是经典的“U形”,为此他们要比“V形”的加拿大付出了更大的代价。

  第三种:L形
  
  希腊作为这个例子的代表,也是最糟糕的一种状态,希腊不仅未能恢复过先前的增长反弹,甚至增长率不涨反跌。预计增长与实际增长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这意味着这场危机给经济主体造成了持久的结构性损害。资本投入,劳动力投入和生产力的关系被破坏。希腊的“L形”,是迄今为止对经济伤害最大的代表。

  那么是什么驱动了图上的“经济增长斜率”呢?关键决定因素是经济危机是否破坏了经济体供应方的能力,更具体地说,就是破坏资本形成的能力。当信贷中介中断并且资本存量不增长,复苏缓慢,工人离开劳动场所,技能丧失,生产力下降时。这种冲击就会变成结构性的。

  所以特朗普每天在记者会上强调:美国不是建立在“关闭”基础上的国家,我们必须恢复工作。特朗普还一度提出在4月12号让全美复工。虽然听起来天方夜谭,但反映出了他的心急如焚。

  特朗普现在有一句口头禅:Coronavirus Cure Cannot‘Be Worse Than the Problem Itself. (防治新冠不能比问题本身更严重)。更直白的说就是:因为经济衰退而造成的悲剧,比如自杀率上升和社会动荡,将会比疫情本身更可怕。两者任何一项处理不好都可以让特朗普输掉自己的政治前程。

  财长放话:五月恢复经济
  
  而这周,特朗普迎来最利好的消息是目前美国疫情看起来避免了最糟糕的状况发生,峰值预计在4月11号,死亡人数也大大低于之前10到24万人的预期,最新的估计是6万人。最近几天,美国高官频频释放信号,财长姆奴钦今天更是说:五月经济恢复。白宫经济顾问库德洛说,预计在未来四个星期到八个星期恢复经济运转。掐指一算,也是在五月的样子。

  美国疾控中心今天也放宽了一项政策,在美国核心行业的工作人员,即使与新冠患者接触过,只要没有出现症状,就可以在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的前提下恢复上班。美国什么时候会重新恢复,很难敲定一个特别的“日期”,可以预见的是,根据各地区,各行业风险不同,美国将会在5月开始循序渐进的逐步开放经济活动。
(冰汝看美国)

mai 发表于 2020-4-11 15:39

      国家医保局:新冠肺炎重症患者人均治疗费用超过15万元 医保均按规定予以报销

  11日,国家医保局医药服务管理司司长熊先军表示,截止到4月6日,确诊住院患者人均医疗费用已经达到2.15万元。目前重症患者人均治疗费用超过15万元,少数危重症患者治疗费用达到几十万元,甚至超过百万元,医保均按规定予以报销。
  熊先军介绍,截至4月6日,全国31个省(区、市)和兵团新冠确诊和疑似患者的医保结算,涉及总费用约14.86亿元,医保支付9.9亿元,总体支付比例为66.6%。其中确诊住院患者结算51983人,涉及总费用11.18亿元,医保支付7.46亿元,支付比例66.7%。疑似患者结算涉及总费用3.68亿元,医保支付2.45亿元,支付比例66.6%。
  “从个人来看,此前我们发布确诊住院患者人均医疗费用为1.7万元。但这个数字是动态变化的。截止到4月6日,确诊住院患者人均医疗费用已经达到2.15万元。”熊先军说,需要说明的是,全国4万多名外地医务人员带着设备器材驰援湖北,为患者提供了超常规的医疗和护理服务,这些成本很难充分体现在上述费用中。如果考虑这些,费用水平将会更高。这也恰好体现了我们国家举国一心、调动各方资源共同应对公共卫生事件的体制优势。
  此外,由于已治愈但尚未结算的患者,以及目前还在治疗的患者这两部分人中重症比例偏高,花费也比较大,所以最终的确诊住院患者人均医疗费用还会增加。目前重症患者人均治疗费用超过15万元,少数危重症患者治疗费用达到几十万元,甚至超过百万元,医保均按规定予以报销。
  熊先军强调,按照“两个确保”政策,凡确诊和疑似患者的医疗费用,在基本医保、大病医保、医疗救助结算完以后,个人负担部分将由财政给予补助,这项工作目前正在研究具体的实施程序。
  此外,熊先军表示,在疫情防控期间,为降低企业负担,已实施阶段性减征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费政策,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由各省区市指导统筹地区在确保基金收支中长期平衡的前提下,可以从2020年2月起,对于职工医保单位缴费部分实行减半征收,最长实施5个月。预计可为企业减负1500亿元左右。
(文章来源:北京青年报)

mai 发表于 2020-4-12 07:52

紧急关闭最大贫民窟!印度疫情也要爆?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虽然说,全球目前确诊最多的国家是美国,高达50万人感染新冠病毒,但毕竟美国家大业大,经得起折腾。  不过,全球肺炎疫情最大的隐患,市场分析是在印度。  印度人口基数大、密度高,医疗水平低,卫生条件差,政府动员力弱。  在对抗新冠病毒这方面,印度可以说是同时具备了中美两国防疫的不利条件,且把所有的弱点全部发扬光大。  最新数据显示,据印度卫生部当地时间11日早晨8点发布的消息,印度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达7447人,其中死亡病例239人,治愈出院643人。  对于拥有十几亿人口的印度来说,不到万人感染貌似是防控成绩喜人。  而网上也有类似的论调,一方面是因为就目前的疫情状况而言,病毒偏爱着凉爽气候的地区,很难在印度这种又湿又热的地域生存,像埃博拉、黄热病,SARS等对印度的影响就不值一提。另外还有的说法是印度大多数人民的生存环境本就充满各种病毒和细菌,民众习以为常,因此对新病毒的抵御能力也很强。  但是看看整个印度的确诊曲线,有分析认为,印度实际上已经大规模爆发,只不过医疗与防疫系统根本没有能力检测而已。  事实上也是如此,据央视报道,目前,印度政府已经提高了检测量,每日检测量从最初的几十例,上涨到上万例。据印度医学研究理事会的数据,截至9日晚,印度共检测了约13万个样本。  最近也出现了一些让人难以预料的情况。  由于印度全国处于“封锁”阶段,工商业停工,大量在首都等大城市依靠日薪维生的外来务工者失业,无法糊口的他们不得不选择回老家。然而,在“返乡潮”中,社交距离难以保障,印度当地媒体担心疫情可能会由此从大城市扩散到医疗基础更薄弱的农村地区。  印官员:总理已决定延长全国封锁  据路透社报道,当地时间11日,印度首都新德里首席部长凯杰里瓦尔称,印度总理莫迪已决定延长全国封锁期限,以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蔓延。  当地时间4月5日21点,印度民众熄灯9分钟,点燃蜡烛和油灯为抗疫祈福。图为印度艾哈迈达巴德一名妇女点燃蜡烛站在阳台上。  据报道,当天早些时候,莫迪同多州部长举行了电话会议。凯杰里瓦尔表示,莫迪已做出延长封锁的决定,但暂未透露更多细节。  凯杰里瓦尔表示,“如果现在停止的话,一切努力都会付之东流。”“延长封锁很重要。”  据报道,莫迪3月24日宣布,从25日0时起,印度全国“封锁”21天。“封锁”令将于4月14日到期,但目前印度疫情形势依旧严峻,多州敦促总理延长封锁期限。据印度卫生部当地时间11日早晨8点发布的消息,印度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达7447人,其中死亡病例239人,治愈出院643人。  印度即将进入“需要遏制的大规模暴发阶段”  关闭最大贫民窟,防止疫情蔓延  印度卫生部透露,印度已经过了本地传播阶段,即将进入“需要遏制的大规模暴发阶段”。  在印度最大的贫民窟塔拉维,4月1日出现了首例确诊病例后,孟买随后关闭了塔拉维,并要求民众居家隔离。  印度NDTV电视台主持人:  一般我们在提到塔拉维贫民窟的时候,脑海中都会出现这样的景象,非常拥挤的聚居地,棚屋鳞次栉比,人来人往,彼此之间几乎没有距离。在这样的地方出现了新冠肺炎的确诊病例,让人十分担忧 。  平均千人共用一个卫生间,保持社交距离“很难”  塔拉维贫民窟占地仅约613公顷,但却居住着约150万人,人口极度密集。据报道,在这里1400人共用一个卫生间,保持社交距离非常困难。  为了领取约合人民币46元的新冠肺炎救济金,印度民众密密匝匝排起长队。  印度民众:  都要饿死了,不是病死。每天只能领到一两个面包、一点点米饭,怎么活得下去?  为什么印度成了人类战胜新冠病毒的最大变数  据英国《卫报》报道,3月13日,印度伊斯兰宗教团体Tablighi Jamaat在总部举行了为期两天的年度大会,来自印度各地和海外的3500人聚集在新德里的Nizamuddin。他们提前多日到来,并参加了各种活动。此后,又有近2000人在该地区呆了几天。  这些聚会者返回印度各邦,引发了疫情在印度全境的传播,政府也开始了对这些人的追踪与寻找。根据路透社4月3日报道,印度当局已发现并隔离与总部或其密切联络人有关的9000人。有超过450例新冠肺炎疫情确诊病例和至少8例死亡与该教派有关,这占据了当时印度累计确诊病例的五分之一。  3月31日,位于印度孟买的马尔瓦尼贫民窟出现了一例新冠病毒死亡案例,患者为一名63岁的男子。4月1日,孟买的达拉维贫民窟出现了第二例贫民窟死亡病例,该名患者在死亡几个小时前才刚得知阳性的检测结果,并且先前并没有旅行史……  贫民窟人口密集、通风不良,甚至没有干净水源,卫生条件极差,可以说是新冠病毒的温床。达拉维贫民窟是亚洲最大的贫民窟之一——几平方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居住着70万到100万人口。  有公共卫生专家指出,如果病毒在达拉维这样的贫民窟传播,疫情将很难控制,因为达拉维的一个房间里通常住着8到10个人。而据英国《卫报》援引印度首次对贫民窟人口进行的全面普查,六分之一的印度城市居民,也就是6400万印度人口居住在贫民窟中。  美国乔治梅森大学的研究团队指出,相较私立医疗服务,印度的公立医疗体系资金、人员都相差很远,后者只拥有全国10%的医生和20%的呼吸机。该团队估算,印度的医院床位总数为1759580张,即每千人拥有1.31张病床,在世界范围内处于较低水平。  正因为印度的千人病床数很低,印度的床位始终过度拥挤,研究人员指出,患有其他疾病的人通常在任何时候都占据了至少三分之二的床位,在某些公立医院中,入住率超过100%。因此他们认为,能提供给新冠肺炎患者的病床不超过总数的40%~50%。  在社交网站上,多位医生提到每天有数百人前来排队,许多人咳嗽、打喷嚏甚至发烧。一位加尔各答的医生说:“我们与疑似新冠肺炎患者有过密切接触,但没有应有的防护装备……我们都只能听天由命。”  一方面,目前仍有部分印度人意识不到疫情的严重性,并不配合政府防疫,让印度政府的宣传效果大打折扣;另一方面,知道病毒严重性的,也有大批人寄希望于偏方或神力将病毒赶走:有成群聚集恒河边饮水想要赶走病毒的,有信奉神明、便觉得到神明保佑可以百毒不侵,便无视封城措施上街游荡的,也有参加“牛尿派对”喝牛尿对抗病毒的,还有用牛粪涂脸、洗澡的。  张文宏:印度或成下一个全球防疫难点  张文宏称,目前欧美是全球疫情主战场,卢森堡和冰岛等国的感染率已超过了意大利和西班牙,成为感染率最高的欧洲国家。这说明欧洲疫情现在此起彼伏,整体情况不太乐观。  从全球来看,张文宏指出,欧美发达国家之外的地区面临较大风险。非洲一些国家已出现了疫情暴发;一些东欧国家目前的诊断工作并不到位,随着治疗病人增多,出现了医疗资源的挤兑;印度病例已出现指数级上升,可能成为下一个全球防疫难点。“印度防疫措施准备不充足,一旦武汉、意大利和西班牙的情况在印度重演,将会为当地防疫带来很大挑战。”  张文宏认为,未来在世界上人口众多、医疗资源相对不充足的地方,疫情可能会带来非常严重的灾难。疫情再次证明,中国倡导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若全球不能同步把疫情控制好,仅仅中国、欧洲或美国把内部疫情控制住,事实上并不能解决问题,最终还是要通过全球携手,一起将疫情控制住。(文章来源:券商中国)

mai 发表于 2020-4-13 22:50

  4月13日,普京就俄罗斯当前疫情防控情况召开了远程工作会议。普京指出俄罗斯疫情未出现好转,患者病情在加重,未来几周对疫情防控起着决定性作用。普京要求政府不断更新疫情发展预测,不仅要有中长期预测,还需要做好三天、七天和十天的短期预测,并每日向他进行汇报。
  同时,普京指出,需要有效利用所有资源,保证医疗卫生系统统一协调工作,给最需要的地区和医疗机构分配防疫资源和派遣医护团队。
  另外,普京建议动员全国医疗机构和医科大学资源补充组建医疗队,并保证这些人的工资和防护设备。
  截至目前,俄罗斯新冠肺炎病例累计确诊18328 例。其中莫斯科累计确诊达到11513例,是全国疫情最严重的地区。
(文章来源:央视网)
页: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查看完整版本: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