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讯:]10月末外汇占款余额为25.486931万亿元人民币,比9月下降了248.92亿元。经济学家认为,外汇占款出现罕见“负增长”是受贸易顺差收窄、人民币贬值预期导致银行结汇减少等因素综合影响,意味着我国国际收支正趋于平衡,但不会改变货币政策的取向。
据第一财经日报11月21日报道,中国人民银行昨日公布数据显示,10月末外汇占款余额为25.486931万亿元人民币,比9月下降了248.92亿元,是2007年12月以来首次出现月度净减少。
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的左小蕾、曹凤岐、曹远征、郭田勇等经济学家认为,外汇占款出现罕见“负增长”是受贸易顺差收窄、人民币贬值预期导致银行结汇减少等因素综合影响,意味着我国国际收支正趋于平衡,但不会改变货币政策的取向。
反映外贸顺差收窄
北京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中心主任曹凤岐为本报分析称,外汇占款负增长主要是受外汇储备增长下降的影响。
从外管局上周公布的数据来看,三季度外汇储备资产增加921亿美元,低于二季度的1400亿美元。
而今年前三季度中国进出口“高开低走”,特别是贸易顺差延续2008年以来逐年递减的态势,今年前三季度缩小到1071亿美元,同比下降10.6%,这是外汇储备增速放缓的主要原因。
对此,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高级经济师王家强向本报指出,三季度的外汇占款和外储数据,总体上仍属于正常。
“从三季度数据来看,‘双顺差’收窄的趋势非常明显,未来随着调结构政策的深入,如果外围形势进一步恶化,很有可能出现贸易逆差。占款负增长或许还会持续。”曹凤岐对本报表示。
但仅仅是收窄的“双顺差”,似乎不足以解释外汇占款呈现的“负”增长态势。
也有市场人士就此指出人民币贬值预期增强背景下,出口企业结汇意愿持续降低,也是外汇占款负增长的原因。
“外汇占款回落是出口增速下降和企业结售汇意愿下降的综合影响。”王家强告诉本报,“短期内,中国经济不确定性增强,引发了人民币升值预期的下降,人民币汇率升值将进入平台期,这时很多出口企业宁愿持有美元而不结汇,解释了外汇占款回落很大一部分原因。”
资本短期外流
贸易项目和资本、金融项目盈余共同构成了中国长期依赖外储和外汇占款持续增长的格局,除了贸易项目顺差收窄,外汇占款的降低是否也同资本和金融项目盈余收窄相关呢?
中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就此向本报表示,中国目前实行资本管制措施,因此资金外流通常都是通过贸易项下进行,如果从资本渠道来看,资本是否外流,主要看国际收支中实际利润汇出情况。当然不排除其他的隐蔽渠道。
中央财经大学教授郭田勇则认为,一方面人民币汇率升值将进入平台期,下跌预期逐渐走强,同时美联储实施的扭曲操作,将短期利率提高,造成短期的逐利资本开始流出中国。
短期资本外流会不会同国际市场目前甚为流行的“唱空中国”论调有关呢?曹远征认为目前没有实际证据证明这种相关性。
郭田勇也认为,投资者“唱空中国”的声音并不是这次占款负增长的主要原因,短期资本的逐利性强,因此“负增长”主要是涉及短期资本的流出,同“唱空”所代表的长期资本跨境流出的关系并不大。
“唱空声音和长期资本流出,意味着国际投资者不看好中国经济的长期增长,但显然实际情况是,无论欧洲经济和美国经济的现实状况都并不是投资者唱多的对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