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讯:]对于媒体报道的金砖国家考虑施救欧洲一事,分析师表示,这仍然存疑,因为援助欧洲是否符合他们自身利益,还远未明朗。 
 
综合媒体9月14日报道,这两天关于中国商讨购买意大利债券的消息传的沸沸扬扬,报道称意大利当局正在向中国求助,希望资金充裕的中国伸出援手,通过大规模购买意大利债券和投资战略性公司帮助意大利走出困境。还有媒体报道说金砖五国(BRICS,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与南非)在考虑联合增持欧元区国家债券,而且预计相关决定将在9月22日的华盛顿财长与央行行长会议上做出。 
 
不过,这些消息都没有得到证实。而据道琼斯通讯社14日报道,瑞银集团(UBS)外汇分析师Geoffrey Yu表示,金砖国家购买欧元区减值债券肯定会“改变格局”,但此举是否符合金砖国家自身利益,还远未明朗。 
 
该分析师表示,金砖国家只需将外汇储备的5%转向欧元(根据他的数据,大约为1,500亿欧元),就可以在不打折扣的情况下弥补希腊一半债务漏洞。“理论上而言,其他外汇储备大鳄,如瑞士、亚洲四小龙、中东,也有可能谨慎参与,因为他们知道防止欧洲市场过度下跌与自己有重大干系。但在事实上,金砖国家从来没有作为一个整体协调政策,而中国也会犹豫是否值得这么做,因为这要承担很多风险。” 
 
欧洲分析师们对意大利和中国政府的会谈结果持审慎态度。有分析师称,虽然北京方面多次表示对希腊和葡萄牙等国信用的高度信心,但是中国实际采购的两国国债规模还是相对非常有限。中国到底持有1.9万亿欧元意大利国债中的多少目前没有任何数据可查,而之前一个未经证实的意大利官方信息称,中国持有约4%的意大利国债。 
 
资产管理公司BNY Mellon的首席外汇分析师Simon Derrick表示,需要指出的是上述向中国求援消息出自意大利,而非中国,其中深意可见。另外,中国显然已开始担忧欧元区状况,因此中国在当前状况下大规模买入欧元区外围成员国债券的可能性就值得商榷。第二,意大利是南欧最大市场,因此中国出手干预未必像中国干预葡萄牙或希腊一样具有相似的影响力。第三,在德国或瑞士等欧洲强国对意大利国债购买兴趣不大时,中国大规模买入意大利国债的可行性将更不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