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讯:]2011年7月20日,人民币汇改满六周年,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大踏步上行92个基点并突破6.46关口,报6.4592元,再度刷新汇改以来的纪录。而在六年前,人民币兑美元还维持在8.27附近;从“8”到“6”,看起来数字变化不大,但期间中国外汇市场正经历巨大变化,人民币汇率也朝着改革的方向前进。在这六年间,中国经济一路颠簸走来,人民币汇率经历了较快升值、基本稳定和弹性增加三个阶段,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发挥自己的力量。
六年来,国际经济形势更加复杂,世界金融格局也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相互牵制,相互依存;未来,中国将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参考篮子货币进行调节,增强汇率弹性,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仍将是一个长期艰巨的任务。
人民币汇率改革终于出台了
从2003年开始,舆论对于人民币升值的呼声越来越高,但当时汇率改革时机并不成熟,因此国家并没有着急开展这项工作。
2005年7月21日晚上7点多,央行网站和央视新闻联播节目几乎同时宣布了汇改的消息——人民币对美元一次性升值2.1%,从原来的8.2765一次性重估至8.11,同时人民币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参考一篮子货币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消息公布后,外汇市场剧烈波动,当然亚洲货币表现就更加抢眼了,其中日元表现及其突出,短短几个小时,日元兑主要货币都出现明显涨幅,日元兑美元升值了2.29%,日元兑欧元上升2.07%。几天后国际汇市重归平静,但人民币汇率却从此结束了长期盯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度,迎来了历史性的转变。这一改变,也带来了市场各方职能和角色的转变。
汇改小插曲----“二次汇改”
2008年起源于美国的次贷危机逐渐蔓延至全球,在危机影响下,人民币汇率暂停了升值步伐,重新回到盯住美元的机制上。直到两年后,即2010年的6月19日,人民币迎来“二次汇改”,重新开启了升值之路。
事实上,“二次汇改”以来,人民币汇率不仅仅是重新回到渐进升值的进程中,更显示出以一篮子货币作为参考的汇率机制正在形成,这或许也是危机给人民币汇率市场化进程所带来的新方向。
与国际市场相比,中国外汇市场的广度、深度还远远不够。未来一方面需要让更多的参与者参与进来,另一方面,对于已经在参与的各类机构来说,也需要加强自我约束,遵守符合国际市场惯例的准则,建立起良好的市场风气。
如今人民币又开启了国际化的进程,人民币将迎来一个更大的舞台。对于在人民币汇率市场化的大潮中历练过的张宇杰说,这或许也意味着一个更为广阔也更具挑战性的未来。
人民币6年曲折的升值路
中国央行在2005年7月宣布汇改,从此人民币不再盯住美元,7月21日当天,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自8.2765一次性上涨2.1%到8.11。2006年6月,人民币中间价进入“7时代”,而最终全年升幅3.35%。此后,人民币兑美元进入了一个加速升值的时代。
2007年到2008年上半年人民币加速升值。2007年全年升幅6.90%,而2008年上半年升幅6.50%,几乎相当于2007年全年的升值幅度。值得注意的是,2007年5月,央行宣布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对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由0.3%扩大至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