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评级遭下调,但意大利总理贝老仍有闲情逸致风流,希腊欲全民公决是否要脱离欧元区,一向对救援欧元深陷债务困难的国家“走两步,退一步”的德国也越发步履蹒跚,金砖国家急忙碰头,一个多边救援机制正出现矛头。中国一贯支持欧洲和欧元,但欧洲首先需要自救,才能赢得中国的鼎力相助。世界三分天下,中国和欧洲都应该有一席!
欧盟负责债务危机管理的官员曾私下表示,中国是为数不多在二级市场上买入一些欧元区国家债券的大型海外投资者之一,尽管其购入操作较为低调。
今年1月法国《论坛报》(La Tribune)曾基于泄漏的消息报导称,中国外汇储备中欧元区公债的持有比例略高于7%。而一位欧盟高级官员评论道,该则报导"大致准确"。
根据欧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援助计划,欧元区救助基金为援助希腊、爱尔兰和葡萄牙而发行的AAA级债券中,据信有很大一部分被中国买走。
中国政府的问题在于,顶级欧洲债券缺乏,满足不了其投资需求。如果"不发生极端的危机情况",短期而言购买意大利公债对中国来说是合算的,因为意大利公债仍然是欧洲市场规模最大、流动性最好的公债之一,收益率水平也具有吸引力。
因中国3.2万亿外汇储备中约有1.17万亿美国国债,美元资产比率更是高达70%左右。但美国债务膨胀规模、尤其目前丝毫看不出其中长期削减赤字意愿,同时在美元贬值趋势下,中国外管局如坐针毡。而一个稳定的、能够发行欧元债券的欧元区,符合中国的利益。
不只中国一家渴望具有市场深度、流动性以及联合担保的欧洲债务工具。需求还来自其它方面--中东主权财富基金,日本,以及欧元区内部的大型机构,比如需要避险投资渠道的大型保险公司等。
俄罗斯财长库德林此前也表示,如果欧元区扩大其金融稳定机制并发行欧元区联合债券,莫斯科乐于投资,不过他表示目前还没有关于具体购买的谈判。
另据报道,巴西可能提供100亿美元,用于帮助欧元区。据称,巴西财政部长曼特加将在本周建议巴西及其他大型新兴经济体,比如俄罗斯和中国,通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提供数十亿美元,以帮助欧元区。
虽然中国过去数年来积极实施外储多元化战略,战略性增持欧元债券和资产,但显然在国内,对于驰援欧洲的利弊还存在着争议。尽管中国领导人希望扩大对海外事务的参与并向欧洲伸出援手,但无论领导层内部还是经济学家、民众中不少人则认为,中国应保持审慎,不要过多的卷入海外事务。从互联网博客的内容和评论来看,提醒投资欧洲资产要谨慎的不在少数。
人民日报海外版近日就撰文称,中国不应该单枪匹马地行动,而是应该与包括IMF在内的其它债权方一同行动,并呼吁欧元区确保中国投资的安全。继李稻葵后,中国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余永定9月20日也表示,欧洲内部存在意见分歧,不能达成一个方案,中国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帮助,但欧洲首先必须自救。
正在金砖国家包括中国在积极寻求救援欧洲,避免事态进一步恶化,波及全球经济的时候,让我们看看,欧洲都在做什么:
希腊第二轮救援及金融稳定基金扩容方案自7月21日制定以来,至今已两月时间仍未获得前提成员国通过,除了希腊自己的不争气,国内紧缩效果不佳、对欧盟、IMF及欧洲央行救援条件未能达成外,芬兰要求希腊出具抵押品,德国地区选举默克尔所在政党频频落败,月末德国议会能否通过EFSF存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