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周二抵达华盛顿,对美国展开为期四天的国事访问。国际主流媒体对此非常关注,称此访是“中美建交30多年来最重要的一次访问”,美方更是高规格接待。中美双方都有意修复因一系列外交和经济争端而受损的双边关系,一个超级大国和新兴大国之间的对抗能否就此避免?中美贸易和汇率博弈是否就此终结?
“胡奥会”前:缓和与紧张情绪并存
美国有线新闻网(CNN)刊文“中国为什么如此重要” 分析,“一方面,中美两国是贸易伙伴,彼此获得既定利益。另一方面,他们是存在一些误会的竞争对手。”2010年是中美关系发展比较艰难的一年,双方的不信任程度很高,两国在一系列地区和全球性问题上存在争议。美国认为中国在很多问题上过于强硬,而中国则认为美国正在试图建立一个遏制中国的区域框架。
胡锦涛本周在接受《华尔街日报》和《华盛顿邮报》联合书面采访时提出,中美双方应摒弃“零和”的冷战思维,客观理性看待对方发展,尊重彼此对发展道路的选择,坚持互利双赢、共同发展。他还表示,中美关系的战略内涵和全球影响不断增加,中美两国“和则两利,斗则俱伤”。中国的崛起可以也应该有利于所有国家。
胡锦涛还对美国货币政策提出批评,突显出中国对美联储(Fed)近期采取的刺激措施对中国经济影响的担忧;他还对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的作用提出了疑问,称“目前的国际货币体系是旧时代的产物”。胡锦涛还严厉批评了导致2008年金融危机的全球银行业体系结构性缺陷,称国际机构未能充分反映发展中国家在全球经济和金融中不断改变的地位。但在共同利益和合作机遇方面发表了完全积极的言论。中美双方去年底今年初密集的互访和铺垫工作,均体现了双方在新的一年改善关系的强烈愿望。
美国方面,鉴于美国失业率仍接近10%,更多的美国人如今开始指责中国是失业与工资停滞的罪魁祸首,于是,国会与有影响力学术团体的保护主义情绪日益发酵。中国成为美国高失业的“替罪羊”。胡锦涛访美前,美国国内有关人民币升值等指责中国的声音再度出现,也成为美国政府在对华谈判中索取更多好处的借口。
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其任期内的前两年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而其过激的政策也为其带来了不利后果,在前两年所取得的成就已经被去年底共和党在参众两院的收获所抵消。奥巴马在国内有所作为的空间已经被限制,他发现,相对于国内事务来说,国际事务将更方便其施展拳脚。
分析人士指出,能否在第一任期内正确处理与中国的关系,对于奥巴马总统的连选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如果他在中国问题上过于软弱,那么他一定会被共和党打败;但是如果他过于强硬而不能正确处理与中国的关系,那么也一定会被打败。对他来说,最重要的是找到合适的切入点来改善与中国的关系。
出访议程:紧凑而务实
中美经济关系一直受到两国摩擦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