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讯:]中国正在进行一场见死不救的大讨论和全民反思,与此同时欧洲大陆同样面临一场生死存亡的大辩论和大抉择,德法领导人及欧洲央行、欧盟、IMF领导人齐聚商讨在全面解决欧债危机的一些重大问题上的分歧,这不仅仅对欧元区和欧元,不仅仅对希腊及欧洲二线国家,更是对全球金融市场和全球经济的最后“救赎”。遗憾的是,希腊正在举行几十年来最大的全国罢工,默克尔面对国内巨大压力回旋余地很小,萨科齐只能干着急...
一次次给了金融市场希望,又一次次亲手毁掉投资者的希望,这就是欧元区领导人过去、现在乃至未来都在干的事。上周末G20财长会给欧元区国家下“最后通牒”,本以为七日后即本周末欧盟峰会上,一套欧元区债务危机的整体解决方案将震撼出炉,但也就是这短短几天,各种谣言与辟谣此起彼伏,令金融市场和欧元惊慌失措、无所适从,而造成这一切的根源在于德法之间的分歧和欧洲人不再有“牺牲小我,完成大我”的精神。
目前德法分歧的焦点在于EFSF的杠杆化。EFSF一直面临着火力不足的危险,因为一旦其他大国如西班牙和意大利同时需要紧急援助,已经介入希腊、葡萄牙与爱尔兰债务问题的EFSF很快就会耗尽其资金。
法国与德国都没有反对担保债券这一想法,但是如何在不要求各国继续投放资金的前提下提高EFSF的火力呢?
法国认为,应该通过把EFSF变成银行来实现这一目标。以银行的模式运行,EFSF就可以买下主权债务,并把债务当作抵押品来向欧洲央行借款。但是德国坚决反对紧急援助基金触碰欧洲央行的资金,因为这样会导致欧洲央行资产负债表增加更多风险。
另一妥协办法是让它来担保债券,在这一机制下,当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发行国债时,欧元区救助基金EFSF将向投资者承诺,如果这些债券违约造成的损失,其中有一部分将由EFSF来填补。英国卫报之前也报道说,“欧盟外交官”说,法德已经达成协议,将欧元区救助基金规模提高至2万亿欧元。让EFSF担保前20%的损失,救助基金规模因此可以翻五倍。但此后又有消息援引德国官员的话称,杠杆后的规模最高仅1万亿欧元。
德国提出EFSF应该尽可能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并保证纳税人的利益。尽管这一立场并没有否决EFSF向欧元区国家债券的投资者提供部分担保,但是分析师认为没有ECB的介入,这一措施效果不高。
希腊主权债持有者要负担的潜在损失,将会成为周末欧盟峰会上讨论的另一颇具争议的议题。德国坚持要私人债权人承担希腊债券50%-60%的减值,远高于之前协议的21%,此举也遭致法国和欧洲央行反对。
法国总统萨科齐急了,他表示“一场前所未有的金融危机将带领我们在未来几天内,作出非常非常重要的决定。”法国总统还补充强调,必须提高对危机紧迫性的意识:“允许破坏欧元将意味着承损害欧洲的风险。那些损害欧洲和欧元的人,要对欧洲大陆出现的矛盾和分化负责。”
法国总理François Fillon附和萨科齐的观点,称需要在周日欧盟峰会上达成一个迅速的突破,表示“如果我们不成功,欧洲将会有巨大的风险。”
法国方面的态度,与德国警告不要梦想周末会有终极解决方案的表态形成对比。德国财长Wolfgang Schaeuble称,预期10月23日会产生“决定性方案”是错误的;默克尔首席新闻发言人Steffen Seibert也表示,“梦想这个方案能解决一切问题不可能实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