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评级机构——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近期频繁出击,连续下调英美法日等主要经济体的信用评级。有分析人士认为,在评级领域被三大评级机构垄断的背景下,大公国际“站出来”有利于中国国家金融话语权的建立。
大公国际频频出击
6月2日,大公国际宣布将日本的本、外币国家信用级别从AA 、AA下调至A+、AA。不过,大公表示,考虑到未来一年内日本经济将出现温和复苏趋势及日本政府发行国债融资的能力不会出现显著恶化,大公认为日本本币和外币国家信用评级展望为稳定。
这并不是大公国际第一次拿大国“开刀”。此前一天,大公国际宣布将法国本、外币国家信用等级列入负面观察名单,并将密切跟踪法国中央政府偿债能力的变化,及时做出级别调整。5月27日,大公还将英国本、外币国家信用等级从AA下调至A+。鉴于政府财政状况可能进一步恶化,大公国际对未来1-2年英国本外币信用评级的展望均为负面。
更早一些时候,大公国际将美国本、外币国家信用等级由AA调降至A+,展望均为负面。
而继下调英美法日四国信用评级之后,昨日,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宣布将希腊的本、外币国家信用级别从BB下调至CCC,信用展望为负面。
有分析认为,就目前这几大经济体的表现而言,适当下调评级是合理的。大公国际表示,发达债务国家的信用风险日益演化为世界经济发展的破坏力量。“美国实际偿债能力崩溃所导致的国家偿债意愿下降趋势不会改变,必然持续其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这将使世界信用战争升级。”
不过,大公绝非只唱衰的“黑乌鸦”。日前,大公国际上调智利的国家信用等级,偿债能力展望为稳定。据了解,2010年7月11日和10月20日,大公国际先后共发布2010年59个典型国家和地区的信用等级,今年至今也已发布11个国家的信用评级。
抢夺中国评级“话语权”
对于大公国际的频频出击,各界看法不一。有人认为是公司的自我炒作,以提高知名度,抢占市场份额;亦有人叫好,称目前是中国评级机构主动出击的时候了,并认为大公国际“站出来”有利于国家金融话语权的建立。
广东金融学院副院长陆磊认为,大公国际对美英法日等国下调信用评级的做法有一定法理。“因为还看不到财政可持续性的好转,尤其是欧元区国家经济下行趋势明显。”陆磊表示,发达债务国家都开始不同程度地采取财政紧缩政策,由此导致的公共支出呈负增长将拖累发达国家经济恢复的速度。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宗良表示,虽然目前大公的影响力不及三大国际评级机构,但作为中国本土评级机构发出声音有一定积极意义。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欧元之父”蒙代尔5月13日在中国出席活动时就建议,“中国应该发展自己的信用评级机构。”
据了解,目前占据国际信用评级体系话语权的主要是标准普尔、穆迪、惠誉三大评级机构。前两者均为美国公司,而后者归法国FimalacSA所有,也是是唯一的欧资国际评级机构,其总部设在纽约和伦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