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周(6月6日当周)中国将公布一系列宏观经济数据,其中5月通胀数据最为引人注目。受近期长江中下游地区旱情蔓延及缺电影响,市场普遍预计5月居民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同比涨幅将高达5.4%-5.5%,再创近三年来高位。
经济学家预期中值显示,中国5月CPI预计较上年同期上涨5.4%,追平3月创下的32个月高位,显示通胀依然“高烧”难退。同时,生产者物价指数(PPI)涨幅稍有回落但仍居高位,同比增幅料为6.5%。
在通胀形势日趋复杂,且市场对政策超调引发经济硬着陆担忧的情况下,上证综指5月累计下跌5.77%,创11个月来最大单月跌幅。分析人士指出,若届时统计局公布的CPI数值高于预期,将令央行进一步收紧货币政策的预期持续升温,资金面或再度告急,从而令市场进一步承压。
相反,若CPI低于预期,则有助于缓解市场对政策紧缩的担忧。同时,如果工业和消费等主要增长数据的明显超预期放缓,将令对政策超调的疑虑发酵,在此情况下,央行或将对后续政策持更加谨慎态度。
债市方面,5月下旬因企业所得税缴款等因素,导致资金面骤紧,市场回购利率大幅上行。近日虽震荡向下,但资金面恢复宽松尚需时日。6月公开市场有大量资金到期,且若外汇占款也保持高位,将持续给市场“输血”。如果通胀超越预期,让紧缩疑虑进一步弥漫,不排除回购利率进一步弹升的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