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华财讯]自进入6月份以来到目前8月初的这两个月中,国际环境和市场都正在悄然发生改变。年初以来市场的焦点欧债危机近期正在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取而代之的便是美国经济复苏步伐的放缓以及美联储超宽松货币政策恐将超出市场的预期延续更长时间,再伴随着暴涨暴跌后必有暴跌暴涨相随,国际市场走势也正在发生转变。以美股为代表的全球股市正在近两个月中逐渐出现止跌回升势头,而汇市则呈现美元单边大幅下挫及非美货币止跌回升走势,这无疑是市场风险情绪正在近期发生转变的一个信号,同时投资者也重回经济基本面,开始重新审视全球各大经济体的复苏情况。
而就在这同一时间段,国际社会的另一个舆论焦点即中国和人民币汇率问题也正在发生着改变。由于受到此前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而在08年7月份重新锁定美元的人民币汇率在2010年6月19日开始发生改变,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将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这意味着中国央行将开始放弃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人民币汇率实际盯住美元的立场,并开始逐步推进适合本国发展的汇率机制,而不一味将人民币同美元绑在一条船上,受此影响,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在随后两周连续上涨,不过进一步的升幅有限。
随后,美国财政部在7月9日也很配合的再次拒绝将中国正式列为汇率操纵国,尽管有关于人民币汇率仍然严重低估的声音不绝于耳,不过随着适逢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五周年之际,中国意外批准IMF首次发布该组织有关于中国的年度经济评估报告,这一举动配合此前的再度推进人民币汇改声明,无疑正暗示着中国对于人民币汇率政策的改变,同时也意味着汇改五周年的这个时间点或将成为一个进入新时期的里程碑。
对于此前央行宣布的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及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一度引发了各界较大的争议,特别有声音表示,增强汇率弹性,将损害出口行业,导致失业增加,也可能存在热钱流入的风险,同时市场也对此次央行推进汇改的动机也心存疑虑。但随后央行批准IMF可以发布对于中国的评估报告,显示其在经过了近两年的挂钩美元汇率政策后再度推进汇改的决心,特别央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易纲及副行长胡晓炼均高度肯定汇率机制改革选择了准确的时机,而批准IMF发布中国评估报告的举动更像是在昭告各界,中国已经开始着手实施新的人民币汇率政策,不会再去刻意阻止某些国际机构对于中国汇率政策的评头论足。
自07年以来,中国一直拒绝IMF对于中国的经济评估,因为该报告几乎必将中国汇率提上议程,并在无形中施压中国政府关于人民币汇率问题,而西方发达国家更是借此将矛头直指中国,尽管各自的政治战略目的不同,对此中国只能一抗再抗。而此次IMF首次获许发布对中国的经济评估报告,这充分反映了中国政府在6月退出盯住美元汇率制之后,对外政策的进一步转变,因与其与之“顽抗”,还不如在适当的时候根据自己的长远规划顺便打开外界想要中国打开的“大门”,因为长远来看这扇“大门”是早晚要开启的,只是时间点的不同将会对国家长远的发展带来不同的影响,而且即便在打开后也并不一定会按照外界想要看到的路线去走,而这正体现出了国与国之间的博弈。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在有条件有目的性的“合作”中发展远比在强硬“对抗”中求生更为明智,特别目前各主要经济体在刚刚走出二战后最为严重的衰退后复苏势头仍然偏弱的背景下,脆弱的全球经济还需要中国经济的带动,债务缠身、失业率高企的发达国家更是需要中国政府的配合,再加上国家自我发展的需要及长期路线的规划,政府便选择了这个时间点开始改变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