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论坛 外兔财经

开启左侧

弹簧-2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4-8-11 10:51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s://www.y2cn.com
“二八”切换为时尚早

2014-08-10 08:57:57

  随着交通银行等金融股以及有色等周期股的大涨,股市出现了久违了的量价齐涨的行情。从近几周情况看,以沪市为代表的大盘蓝筹股明显地活跃起来。相反,创业板和中小板股票则明显回落。由此,无论是股市分析师,还是许多投资者,都认为大盘蓝筹股将带领股市走出一波大的行情,更有人认为,沉寂已久的股市将出现反转。同时,近几年来以创业板为代表的题材股的牛市,将切换为大盘蓝筹股唱主角的行情。“二八”是否会切换?“二”的大盘蓝筹股,真的代替中小盘股,在股市中发出牛气?笔者觉得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应该分析一下此次大盘蓝筹股发威的根源。
  从专家和分析师分析看,大盘蓝筹股之所以发威大涨,无外乎是几个原因。第一,沪港通10月份启动;第二,购房政策松绑;第三,货币政策宽松;第四,7月汇丰PMI终值由上月50.7升至51.7,创出18个月的新高;第五,五大央企宣布进行国资改革试点。很显然,这些因素,确实是大盘蓝筹股走强的原因。而且,随着沪港通开通,以及中国经济触底回升,大盘蓝筹股有理由可以看高一线。
  但进一步分析,沪港通开通,真的能够为中国股市带来增量资金,甚至于能够撬动十几万亿市值的大盘蓝筹股?对此,笔者不敢想像。许多人说,A+H股存在着巨大差异,所以存在着套利空间。但是,请不要忘记沪港市场的基础是不一样的。如资金来源,如投资理念和股市文化,如监管模式等等。另外,A+H股的盘子也有差异。最后,不要忘记的是,沪港通每天有一定的额度限制。所以,期待开通以后有大批资金进来买大盘蓝筹股的投资者,很可能会发现是一场空。相反,由于港股比较规范和透明,监管比较严,更能吸引内地稳健的投资者。所以,资金也有可能流到香港市场。又例如,二三线城市购房松绑,但松绑就能让房地产上市公司业绩转好吗?我觉得未必。首先,我们看到现在各地的房产积压非常严重,就算松绑能够带来比较大的买方,但还是以消化积压存量房为主。其次,近几年房产调控,但房产仍然没有停止涨价步伐。统计资料显示,近十年来,平均房价每年上涨7%以上,由此,现在的房价,大多数普通老百姓是买不起的。松绑难以带来更多的消费。另外,近期央行通过定向降准,由此造成了货币一定的宽松。但货币政策很明确,是把资金定向投入到农村等民生保障、经济结构调整企业以及新兴行业和中小企业。如果说给股市带来了什么,我觉得还是比较有限的。最后,对于汇丰PMI回升,我觉得不能光看一个月,还得看未来几个月,才能确定是否经济真的触底回升了。
  从以上分析看出,几大利好大盘蓝筹股的因素,虽然给股市带来了正能量,但毕竟还是暂时的,短暂的刺激,并不代表大盘蓝筹股的春天已经到来了。更重要的是,能够连续支撑大盘蓝筹股走出持续性行情的资金,是个最大的问题,如今这个市场,如果每天没有2000亿到3000亿的增量资金,大盘蓝筹股是根本走不出波澜壮阔的大牛行情的。所以,现在谈“二八”切换,为时尚早。
 楼主| 发表于 2014-8-11 10:53 | 显示全部楼层
冲高之后莫冲动

2014-08-10 08:57:00

  7月末,A股市场出现久违的大幅上涨态势,盘中几度回调均被多头强力拉回,但其中累积的调整压力日益沉重,周线级别的下跌随时会发生,早跌晚跌早晚会跌,投资者不可不防。
  笔者认为,未来一周只有两种走法、一种结果(沪深300指数)。第一种走法,高档盘旋沿着5日线反复震荡,甚至再过一次2380点的高点再下来;第二种走法,直接进入到7月18日上涨以来的调整波。不管是哪一种走法,早跌晚跌都会跌,而调整的目标预计会落在2260~2275点之间。
  从技术角度看,主要有几点理由:1、8月4日出现中阳为高档卖出信号;2、8月5日出现量价与指标双重背离卖出信号;3、8月4日收盘和季线乖离达9%,容易出现大回调;4、时间波的部分,8月6日为7月18日上涨以来的第13天,6月19日上涨以来的第34天,时间也不利于多方。
  笔者认为,时、空、量、价、线,同步出现转折卖出信号,下周A股出现一波调整的可能性极大,投资者周初应适当控制仓位。不过,沪深300指数中期攻势仍未结束,预计在调整到目标位2260~2275点一带,将构成较好的买点。投资者可考虑在沪深300指数2375点上方分批卖空,2275点以下分批买多。
 楼主| 发表于 2014-8-11 10:53 | 显示全部楼层
冲高之后莫冲动

2014-08-10 08:57:00

  7月末,A股市场出现久违的大幅上涨态势,盘中几度回调均被多头强力拉回,但其中累积的调整压力日益沉重,周线级别的下跌随时会发生,早跌晚跌早晚会跌,投资者不可不防。
  笔者认为,未来一周只有两种走法、
一种结果(沪深300指数)。
第一种走法,高档盘旋沿着5日线反复震荡,甚至再过一次2380点的高点再下来;
第二种走法,直接进入到7月18日上涨以来的调整波。不管是哪一种走法,早跌晚跌都会跌,而调整的目标预计会落在2260~2275点之间。
  从技术角度看,主要有几点理由:
1、8月4日出现中阳为高档卖出信号;
2、8月5日出现量价与指标双重背离卖出信号;
3、8月4日收盘和季线乖离达9%,容易出现大回调;
4、时间波的部分,8月6日为7月18日上涨以来的第13天,6月19日上涨以来的第34天,时间也不利于多方。
  笔者认为,时、空、量、价、线,同步出现转折卖出信号,下周A股出现一波调整的可能性极大,投资者周初应适当控制仓位。不过,沪深300指数中期攻势仍未结束,预计在调整到目标位2260~2275点一带,将构成较好的买点。投资者可考虑在沪深300指数2375点上方分批卖空,2275点以下分批买多。
 楼主| 发表于 2014-8-11 10:58 | 显示全部楼层
ETF优缺点:满仓操作 涨时凶跌时狠

2014-08-11 10:46:13

  7月以来,A股市场成功上演了翻身戏码,上证综指上涨7.13%,创出19个月新高。上证180指数更是上涨7 .87%,领先其它主要指数。
  工银瑞信基金相关人士表示,E TF相对股票和主动管理的基金而言,优势非常明显。分散投资,E TF跟踪一揽子证券,通常在十几到几百只,非系统性风险小,大大降低了个股风险事件对于投资人相对集中持股的风险。和指数基金一样,跟踪指数的运作模式既是E TF的优点,也是它不可避免的缺点。由于E TF 完全复制相对应的指数走势,上涨行情时涨得高,下跌时也跌得狠。在下跌过程中,E TF最易受伤,满仓运作无可避免。
  涨姿势
  ETF是啥?怎么买卖
  什么是ET F?用专业术语,它是交易所指数基金(Exchange-TraderFund),简单点说就是像股票一样在交易所交易的基金。比如易方达深证 100ETF,它在深交所上市,跟股票一样,有交易代码,对应的标的是一揽子股票,即深圳100指数的成分股。
  在购买方式上,投资者可以通过两种方式申购,既可以按照当天的基金净值向基金管理者购买,也可以在证券市场上直接从其他投资者那里购买,购买的价格由买卖双方共同决定,这个价格往往与基金当时的净值有一定差距,这个就和买卖普通股票一样,最小购买单位为1手(100个基金份额).
  投资者需要注意的是,ETF的申购是以组合证券(所谓一揽子股票)换取相应的基金份额,赎回则是以基金份额换取相应的组合证券。购买ETF基金需要开设A股市场的股票或者基金账户。例如买卖上证50ETF基金的投资者需具有上海证券交易所A股账户或基金账户(通称为证券账户),进行上证50ETF申购、赎回操作的投资者需具有上海证券交易所A股账户。这些账户都可以在买卖ETF的证券营业部当场开立。
  ETF这种特殊的交易形式,集合了封闭式基金和开放式基金的优点,但是在大规模推出之后,ETF基金流动性不足,制约了它的发展。6月,国内ET F份额出现急速膨胀,ET F基金规模增长49.97亿份。不过进入7月以来,国内ETF份额开始萎缩,一个月内减少了20.29亿份,8月第一周份额就缩减了9.63亿份。不过,近3个月,ETF基金份额净申购达到20.04亿份。
 楼主| 发表于 2014-8-11 10:58 | 显示全部楼层
ETF优缺点:满仓操作 涨时凶跌时狠

2014-08-11 10:46:13

  7月以来,A股市场成功上演了翻身戏码,上证综指上涨7.13%,创出19个月新高。上证180指数更是上涨7 .87%,领先其它主要指数。
  工银瑞信基金相关人士表示,E TF相对股票和主动管理的基金而言,优势非常明显。分散投资,E TF跟踪一揽子证券,通常在十几到几百只,非系统性风险小,大大降低了个股风险事件对于投资人相对集中持股的风险。和指数基金一样,跟踪指数的运作模式既是E TF的优点,也是它不可避免的缺点。由于E TF 完全复制相对应的指数走势,上涨行情时涨得高,下跌时也跌得狠。在下跌过程中,E TF最易受伤,满仓运作无可避免。
  涨姿势
  ETF是啥?怎么买卖
  什么是ET F?用专业术语,它是交易所指数基金(Exchange-TraderFund),简单点说就是像股票一样在交易所交易的基金。比如易方达深证 100ETF,它在深交所上市,跟股票一样,有交易代码,对应的标的是一揽子股票,即深圳100指数的成分股。
  在购买方式上,投资者可以通过两种方式申购,既可以按照当天的基金净值向基金管理者购买,也可以在证券市场上直接从其他投资者那里购买,购买的价格由买卖双方共同决定,这个价格往往与基金当时的净值有一定差距,这个就和买卖普通股票一样,最小购买单位为1手(100个基金份额).
  投资者需要注意的是,ETF的申购是以组合证券(所谓一揽子股票)换取相应的基金份额,赎回则是以基金份额换取相应的组合证券。购买ETF基金需要开设A股市场的股票或者基金账户。例如买卖上证50ETF基金的投资者需具有上海证券交易所A股账户或基金账户(通称为证券账户),进行上证50ETF申购、赎回操作的投资者需具有上海证券交易所A股账户。这些账户都可以在买卖ETF的证券营业部当场开立。
  ETF这种特殊的交易形式,集合了封闭式基金和开放式基金的优点,但是在大规模推出之后,ETF基金流动性不足,制约了它的发展。6月,国内ET F份额出现急速膨胀,ET F基金规模增长49.97亿份。不过进入7月以来,国内ETF份额开始萎缩,一个月内减少了20.29亿份,8月第一周份额就缩减了9.63亿份。不过,近3个月,ETF基金份额净申购达到20.04亿份。
 楼主| 发表于 2014-8-11 11:02 | 显示全部楼层
央视曝名牌手机网上甩卖骗局:付了款不发货

2014-08-11 10:59:42

  名牌手机网上甩卖 “馅饼”还是“陷阱”?
  俗话说的好:便宜没好货,好货不便宜。这不,福建泉州一位消费者日前就因为便宜,在网上订了一款名牌手机。不料,她一直等,对方就是不发货,到最后,干脆连人也不见了。当地警方介入一调查,原来对方所谓的名牌手机,所谓的便宜,统统都是一场骗局。
  据央视财经《第一时间》报道,黄小姐是福建泉州惠安人,今年6月中,她上网时,发现某个知名的qq空间在推销苹果手机。市场价要4000多的手机,在这里只要2000多。
  黄小姐通过网站上留下QQ号与对方取得联系,对方介绍说,他们是厂家的正规代理商。为了取信黄小姐,对方还发了很多其他人购买手机的凭证、照片等资料。随后,黄小姐到银行转了2200元到对方提供的账号,并把转账单据拍成照片发了过去。收到钱款后不久,对方就发了一张发货单据过来,称货已经在路上了。然而,黄小姐却迟迟没有收到心仪的手机。感觉上当的黄小姐马上到附近的派出所报警。警方介入调查后,发现所谓的低价完全就是一场骗局。骗子的作案手法相当专业,被骗的远不止黄小姐一人。通过一个多月的跟踪调查, 8月1日晚上,民警在泉州市区某酒店将犯罪嫌疑人庄某和曾某抓获归案。随后又在曾某家中查获作案用的电脑、手机、银行卡等物品,并冻结赃款44.9万元。
  贪念过重网络达人成网络骗子
  据警方介绍,这两个嫌疑人,从今年4月底开始在网络上设局诈骗,在短短的3个月时间,就骗了一百多人、近50万元,被骗的人遍及全国各地。那么,他们是用了什么手法?使得那么多人都心甘情愿地把钱汇出去呢。据了解,95年出生的嫌疑人庄某和曾某两人自小就是好朋友,都是福建泉州本地人。由于沉迷于网络游戏,高二就一起辍学了。随后,他们学会了以玩游戏卖装备、推广网络广告赚钱。几年下来,曾某经营的多个QQ空间都积累了大量的粉丝。其中一个带粉丝的QQ号码一次就卖得了17万元。然而,网络上的钱来得快,也去得快,曾某等人并不满足于这点收入。今年4月,他们开始设局骗人。其中,曾某负责经营维护QQ空间的人气,并在空间贴出了卖手机的广告。庄某则负责沟通联络。当有人通过QQ来询问时,庄某就以低价吸引对方。对方上钩时,他们就用假的发货单据来骗对方。第二天,庄某又会以手机被海关扣押为由,再次索取1000元的通关费。如果受害者质疑,庄某和曾某就直接玩消失,把对方的QQ拉黑。通过这样方式,曾某和庄某平均一天可以赚得1万多元。不过,钱来得快了,他们的心理也会悄悄打鼓。不料,这次黄小姐的购物经历让他们的担心变成了现实。目前,警方以涉嫌诈骗将二人刑事拘留,案件也在进一步调查中。
 楼主| 发表于 2014-8-11 11:44 | 显示全部楼层
俄罗斯反制裁考验欧洲:欧元区向左 英国向右

2014-08-11 11:14:16

  8月7日,正当欧洲央行与英国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的委员们准备动身前往其各自总部,开始就2014年下半年欧洲货币政策给出方向时,来自俄罗斯的反制裁方案却突袭了他们的预定计划。
  当天,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表示,针对那些制裁莫斯科的国家,俄罗斯将实施大范围的食品进口禁令,并正在考虑对欧美航空公司采取更广泛的报复性措施。之前,因乌克兰危机欧洲启动的对俄罗斯的全面制裁已经将其经济推向了欧洲央行行长德拉吉口中的“疲弱”复苏状态,如今俄罗斯的反制裁则很有可能会进一步颠覆这种已经“疲弱”的复苏。如何应对由乌克兰危机引发的溢出风险,欧洲货币政策的制定者们给出了不同的答案。
  英国央行掌握主动
  8月7日,在收到俄罗斯反制裁消息3个小时后,英国央行率先给出了他们回应——以不变应万变。
  英国央行公布的8月货币政策会议决议显示,维持当前购买资产3750亿英镑的QE规模不变,基准利率仍为0.5%。
  英国央行之所以可以保持如此冷静的态度,除因此次俄罗斯针对食品和农产品的反制裁方案对其利益涉及较小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即英国经济目前的良好运转,使得英国央行在货币政策上拥有更多的主动权。据英国国家统计局给出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第二季度英国GDP年化增长为3.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英国将是今年经济增长最快的发达国家。
  鉴于英国经济的良好态势,从今年6月起,英国央行货币政策的讨论方向就已经由宽松转向了适度收缩。继7月利率会议英国央行行长卡尼首次明确表示“利率需要在未来几个月内开始上涨”后,如何“渐进并有限地”上调利率就已经成为了英国央行讨论的重点。而此刻来自俄罗斯的反制裁则有可能进一步坚定英国央行的加息决心。“俄罗斯方面正在计划的针对能源出口方面的禁令有可能会抬升英国的通胀,而这很可能会进一步加剧目前英国央行内部日渐浓厚的鹰派氛围。”杰富瑞国际公司驻伦敦资深欧洲经济学家亚历山德拉维奇说。目前英国的通胀率为1.9%,还略低于英国央行2%的通胀目标,这也是英国央行仍能继续维持当前宽松政策的一个主要原因。但英国央行货币委员会的9名成员在加息问题上的立场已经开始分化。分析师普遍预计,在8月的议息会议上应该会有1-2名委员投票支持加息。而这一答案则会在8月20日公布的英国央行货币政策会议纪要中给出。上次货币政策委员会中出现赞成加息的投票还是在2006年5月,而此后仅仅3个月英国央行就做出了加息决定。如果按照历史规律,那么英国央行将有可能最早于今年年底加息。而路透社在征询了55位分析师的意见后却给出了另一个加息窗口——2015年2月。“未来几年英国货币政策收紧的过程将会是缓慢的,没人会质疑这一点。”接受调查的德国商业银行策略分析师彼得·迪克森说。
  然而无论最终选择在哪一个时间窗口进行加息,握有更大主动权的英国央行都有可能成为全球主要央行中最先开启“右转灯”的央行。
  欧洲央行被动应对
  当有些人已经在收拾行李踏上归途之际,另一些人却还在犹豫是否要迈出重要的第一步。
  同样是在8月7日召开货币会议,同样是做出了维持利率政策保持不变,相较于英国央行的主动应对,欧洲央行的决议透露出的似乎更多是被动与无奈。
  早在欧洲央行召开议息会议的前一天,一系列疲软的经济数据被公之于众。其中欧元区主要经济体意大利的再度衰退和德国的工厂订单大幅下滑又一次让欧洲央行实施货币政策的时间和空间受到挤压。意大利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继上季度GDP收缩0.1%后,意大利经济第二季度GDP收缩幅度为0.2%。连续两个季度的经济收缩也意味着意大利又一次陷入到了衰退当中,而这也是意大利自2008年以来第三次衰退。同一天,德国经济部公布的工厂订单数据显示,德国6月季调后制造业订单月率暴跌3.2%,创下2011年9月以来最大跌幅。德国经济部表示,地缘整治带来的风险将有可能进一步导致德国制造业订单继续保持“沉默”。而同样的“沉默”也很有可能会反映在德国二季度GDP的停滞上。
  相较于经济的脆弱复苏,欧元区所面临的通缩陷阱带给德拉吉的刺激则更为激烈。最新数据显示,7月欧元区通胀年率降至0.4%,创下2009年10月以来最低点。在过去的11个月中,欧元区的通胀率始终低于1%,德拉吉却希望能把物价增长幅度稳定在2%左右。
  为了将欧洲经济从通缩边缘挽救回来,今年6月德拉吉一次性开放了他的武器库,推出了包括负存款利率、定向长期再融资操作(TLTRO)以及计划中的QE.
  按照德拉吉的理想,他将循序渐进地使用这三个武器。通过TLTRO计划,自今年9月起欧洲央行将向银行业注入至多1万亿欧元的廉价长期贷款。德拉吉本想借助TLRTO计划为一直处于风口浪尖的量化宽松政策争取更多的讨论时间。然而突然而至的俄罗斯反制裁决议却正在打乱德拉吉的节奏。“俄罗斯和乌克兰带来的地缘政治风险对于欧元区的影响甚于其它地区。”在欧洲央行货币政策会议后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德拉吉面色沉重地说,“一旦地缘政治风险异常突出,未来两到三个季度经济增速恐怕会更低,这一点相当清晰。”
  令人遗憾的是,面对俄罗斯的突然袭击,德拉吉不仅无法提供新的“武器”予以应对,甚至对于那些已经握在手中的“武器”,他也并不完拥有“开火权”。
  虽然在记者会上多次警告地缘政治风险会给欧元区经济带来巨大威胁,但是对于何时启动QE,德拉吉并未给出明确的时间表。德拉吉能用的仍是他最擅长的“口头承诺”。“管委会一致同意在必要时将使用包括QE在内的非常规工具。”德拉吉说。“如果现在都不是必要时间,那么一旦俄罗斯对于欧元区的反制裁生效,欧元区经济再次步入下滑区间,那么一切工具都有可能成为没必要的。”德国商业银行驻法兰克福首席经济学家约克·格里默说。
  德拉吉未必不知道时间的紧迫性,然而即使是身为欧洲央行行长,德拉吉手握的也只不过是欧洲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所拥有决定权的二十三分之一。而对于总部设在法兰克福的欧洲央行而言,德国人的意见也必须重视,就在此次欧洲央行议息会议召开之前,一条关于德拉吉有可能提前结束任期,将由一直对QE持反对态度的德国央行行长魏德曼接任欧洲央行行长的消息更是让欧洲央行未来政策走向变得扑朔迷离。在内困外扰之下,欧洲央行的货币政策愈显被动。
  市场早已敏锐地察觉到了这种被动,在俄罗斯公布反制裁方案后,欧洲股市跌至近4个月来的最低水平,欧元兑美元跌至自去年11月以来的最低点。
  在英国和美国正在逐渐迈入提高利率防止通货膨胀的门槛时,地缘政治的风险却有可能将欧洲央行绊倒在通缩的陷阱中。
 楼主| 发表于 2014-8-11 11:44 | 显示全部楼层
俄罗斯反制裁考验欧洲:欧元区向左 英国向右

2014-08-11 11:14:16

  8月7日,正当欧洲央行与英国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的委员们准备动身前往其各自总部,开始就2014年下半年欧洲货币政策给出方向时,来自俄罗斯的反制裁方案却突袭了他们的预定计划。
  当天,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表示,针对那些制裁莫斯科的国家,俄罗斯将实施大范围的食品进口禁令,并正在考虑对欧美航空公司采取更广泛的报复性措施。之前,因乌克兰危机欧洲启动的对俄罗斯的全面制裁已经将其经济推向了欧洲央行行长德拉吉口中的“疲弱”复苏状态,如今俄罗斯的反制裁则很有可能会进一步颠覆这种已经“疲弱”的复苏。如何应对由乌克兰危机引发的溢出风险,欧洲货币政策的制定者们给出了不同的答案。
  英国央行掌握主动
  8月7日,在收到俄罗斯反制裁消息3个小时后,英国央行率先给出了他们回应——以不变应万变。
  英国央行公布的8月货币政策会议决议显示,维持当前购买资产3750亿英镑的QE规模不变,基准利率仍为0.5%。
  英国央行之所以可以保持如此冷静的态度,除因此次俄罗斯针对食品和农产品的反制裁方案对其利益涉及较小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即英国经济目前的良好运转,使得英国央行在货币政策上拥有更多的主动权。据英国国家统计局给出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第二季度英国GDP年化增长为3.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英国将是今年经济增长最快的发达国家。
  鉴于英国经济的良好态势,从今年6月起,英国央行货币政策的讨论方向就已经由宽松转向了适度收缩。继7月利率会议英国央行行长卡尼首次明确表示“利率需要在未来几个月内开始上涨”后,如何“渐进并有限地”上调利率就已经成为了英国央行讨论的重点。而此刻来自俄罗斯的反制裁则有可能进一步坚定英国央行的加息决心。“俄罗斯方面正在计划的针对能源出口方面的禁令有可能会抬升英国的通胀,而这很可能会进一步加剧目前英国央行内部日渐浓厚的鹰派氛围。”杰富瑞国际公司驻伦敦资深欧洲经济学家亚历山德拉维奇说。目前英国的通胀率为1.9%,还略低于英国央行2%的通胀目标,这也是英国央行仍能继续维持当前宽松政策的一个主要原因。但英国央行货币委员会的9名成员在加息问题上的立场已经开始分化。分析师普遍预计,在8月的议息会议上应该会有1-2名委员投票支持加息。而这一答案则会在8月20日公布的英国央行货币政策会议纪要中给出。上次货币政策委员会中出现赞成加息的投票还是在2006年5月,而此后仅仅3个月英国央行就做出了加息决定。如果按照历史规律,那么英国央行将有可能最早于今年年底加息。而路透社在征询了55位分析师的意见后却给出了另一个加息窗口——2015年2月。“未来几年英国货币政策收紧的过程将会是缓慢的,没人会质疑这一点。”接受调查的德国商业银行策略分析师彼得·迪克森说。
  然而无论最终选择在哪一个时间窗口进行加息,握有更大主动权的英国央行都有可能成为全球主要央行中最先开启“右转灯”的央行。
  欧洲央行被动应对
  当有些人已经在收拾行李踏上归途之际,另一些人却还在犹豫是否要迈出重要的第一步。
  同样是在8月7日召开货币会议,同样是做出了维持利率政策保持不变,相较于英国央行的主动应对,欧洲央行的决议透露出的似乎更多是被动与无奈。
  早在欧洲央行召开议息会议的前一天,一系列疲软的经济数据被公之于众。其中欧元区主要经济体意大利的再度衰退和德国的工厂订单大幅下滑又一次让欧洲央行实施货币政策的时间和空间受到挤压。意大利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继上季度GDP收缩0.1%后,意大利经济第二季度GDP收缩幅度为0.2%。连续两个季度的经济收缩也意味着意大利又一次陷入到了衰退当中,而这也是意大利自2008年以来第三次衰退。同一天,德国经济部公布的工厂订单数据显示,德国6月季调后制造业订单月率暴跌3.2%,创下2011年9月以来最大跌幅。德国经济部表示,地缘整治带来的风险将有可能进一步导致德国制造业订单继续保持“沉默”。而同样的“沉默”也很有可能会反映在德国二季度GDP的停滞上。
  相较于经济的脆弱复苏,欧元区所面临的通缩陷阱带给德拉吉的刺激则更为激烈。最新数据显示,7月欧元区通胀年率降至0.4%,创下2009年10月以来最低点。在过去的11个月中,欧元区的通胀率始终低于1%,德拉吉却希望能把物价增长幅度稳定在2%左右。
  为了将欧洲经济从通缩边缘挽救回来,今年6月德拉吉一次性开放了他的武器库,推出了包括负存款利率、定向长期再融资操作(TLTRO)以及计划中的QE.
  按照德拉吉的理想,他将循序渐进地使用这三个武器。通过TLTRO计划,自今年9月起欧洲央行将向银行业注入至多1万亿欧元的廉价长期贷款。德拉吉本想借助TLRTO计划为一直处于风口浪尖的量化宽松政策争取更多的讨论时间。然而突然而至的俄罗斯反制裁决议却正在打乱德拉吉的节奏。“俄罗斯和乌克兰带来的地缘政治风险对于欧元区的影响甚于其它地区。”在欧洲央行货币政策会议后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德拉吉面色沉重地说,“一旦地缘政治风险异常突出,未来两到三个季度经济增速恐怕会更低,这一点相当清晰。”
  令人遗憾的是,面对俄罗斯的突然袭击,德拉吉不仅无法提供新的“武器”予以应对,甚至对于那些已经握在手中的“武器”,他也并不完拥有“开火权”。
  虽然在记者会上多次警告地缘政治风险会给欧元区经济带来巨大威胁,但是对于何时启动QE,德拉吉并未给出明确的时间表。德拉吉能用的仍是他最擅长的“口头承诺”。“管委会一致同意在必要时将使用包括QE在内的非常规工具。”德拉吉说。“如果现在都不是必要时间,那么一旦俄罗斯对于欧元区的反制裁生效,欧元区经济再次步入下滑区间,那么一切工具都有可能成为没必要的。”德国商业银行驻法兰克福首席经济学家约克·格里默说。
  德拉吉未必不知道时间的紧迫性,然而即使是身为欧洲央行行长,德拉吉手握的也只不过是欧洲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所拥有决定权的二十三分之一。而对于总部设在法兰克福的欧洲央行而言,德国人的意见也必须重视,就在此次欧洲央行议息会议召开之前,一条关于德拉吉有可能提前结束任期,将由一直对QE持反对态度的德国央行行长魏德曼接任欧洲央行行长的消息更是让欧洲央行未来政策走向变得扑朔迷离。在内困外扰之下,欧洲央行的货币政策愈显被动。
  市场早已敏锐地察觉到了这种被动,在俄罗斯公布反制裁方案后,欧洲股市跌至近4个月来的最低水平,欧元兑美元跌至自去年11月以来的最低点。
  在英国和美国正在逐渐迈入提高利率防止通货膨胀的门槛时,地缘政治的风险却有可能将欧洲央行绊倒在通缩的陷阱中。
 楼主| 发表于 2014-8-11 13:33 | 显示全部楼层
A股应该学港股

2014-08-11 13:30:12

  随着沪港通逐步引入长期资金,蓝筹股成为名副其实的蓝筹股(红利率至少高于目前的理财产品利率),人们期待着,“台股化”的A股能否逐渐向“港股化”演变呢?
  惨痛的昆山爆炸案引发了舆论对台资企业的关注。昆山就在上海的隔壁,上海人都知道昆山有个台资开发区。作为台商投资大陆时间最早、项目最多、规模最大的区域之一,昆山已吸引台资企业4100多家,投资总额超500亿美元,占苏州的半壁江山、江苏的四分之一、全国的九分之一。
  由实体经济说到资本市场。其实,A股市场的启蒙老师也是台湾股市:我们最早的股票操作系统钱龙来自中国台湾地区(现在还在用);亿万股民耳熟能详的“看图说话”,是台湾股票大师在讲座中教授的;连我们的许多监管措施,例如上市公司公众股东需1000人以上,上市前需有一年辅导期,等等,也是从台湾学来的。正因为A股几乎脱胎于台股,其走势、属性和股权文化也深深地烙上了台股的印记,集中表现为牛短熊长,短线炒作成风。
  简单回顾一下台股历史。1985年7月台湾加权指数从636点启动,至1990年2月12日,创下12682.41点的历史新高(市场市盈率近80倍)。然而才8个月时间,即到1990年10月12日,就跌到2485点,跌幅高达80%,这同A股从6100点(市场市盈率60倍)跌到1600点,才花了一年时间,何其相似乃尔!如今,24年过去了,台指再也没有上到过万点。过去的24年中,台股根本没有大牛市,甚至连长期慢牛都不存在,只有阶段和局部的小牛市,而一年内震幅往往会达到50%?60%。据说,台湾的很多年轻人已不知股票为何物。
  台湾股市的表现同台湾经济的发展模式有关。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发达国家在高油价冲击下启动转型,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向东亚四小龙转移,拥有劳动力成本优势的台湾不失时机地承接了这一转型,经济迅速起飞。80年代中后期,出口导向经济弊端显现,台湾对美贸易顺差过度膨胀,新台币升值,最终引发经济泡沫。正是从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开始,台资大量来到中国大陆,类似昆山的台资开发区也是自此繁荣起来的。此时的昆山,相当于80年代的台湾,对劳工的保护还不够,估计也同80年代的台湾差不多。实体经济如此,资本市场亦然,A股自2007年以来的7年熊市,同台股1990年泡沫破灭后一落千丈,似异曲而同工。
  24年的A股市场经历了种种变革,但“牛短熊长,短线炒作成风”的本性没变。如今,又一个变革——沪港通即将到来。沪港通的意义可以说上千条万条,例如,引外资入市,加快人民币国际化,等等,但与此同时,随着沪港通的临近,会不会改变一下A股的属性,逐渐向“牛长熊短,中长期投资为主”过渡呢?
  有统计资料显示,从1969年恒生指数首次发布(基期日100点),到2008年40年中,港股确实是牛长熊短:牛市长度平均为4.15年,平均涨幅541%;熊市长度平均为1.24年,平均跌幅62%;而从2008年金融危机恒指11000点至今,也已上涨126%,也算是个不小的牛市了。
  港股之所以牛长熊短,一是市场市盈率总体波动不大,过去10年间,恒指多半在10倍到20倍之间,一旦低于10倍就会迅速反弹;二是市场拥有一批红利率较高的股票,且红利不纳税;三是大型机构投资者居多。虽然目前A股和港股估值差不多(A/H溢价指数93.3,说明A股还打了9.3折),但A股红利要缴税,据证监会近期的统计,基金、保险 、社保、QFII(含RQFII)持股市值比例分别为4.73%、1.85%、1.22%、1.32%,即合计不足10%。随着沪港通逐步引入长期资金,蓝筹股成为名副其实的蓝筹股(红利率至少高于目前的理财产品利率),人们期待着,“台股化”的A股能否逐渐向“港股化”演变呢?
 楼主| 发表于 2014-8-11 13:33 | 显示全部楼层
A股应该学港股

2014-08-11 13:30:12

  随着沪港通逐步引入长期资金,蓝筹股成为名副其实的蓝筹股(红利率至少高于目前的理财产品利率),人们期待着,“台股化”的A股能否逐渐向“港股化”演变呢?
  惨痛的昆山爆炸案引发了舆论对台资企业的关注。昆山就在上海的隔壁,上海人都知道昆山有个台资开发区。作为台商投资大陆时间最早、项目最多、规模最大的区域之一,昆山已吸引台资企业4100多家,投资总额超500亿美元,占苏州的半壁江山、江苏的四分之一、全国的九分之一。
  由实体经济说到资本市场。其实,A股市场的启蒙老师也是台湾股市:我们最早的股票操作系统钱龙来自中国台湾地区(现在还在用);亿万股民耳熟能详的“看图说话”,是台湾股票大师在讲座中教授的;连我们的许多监管措施,例如上市公司公众股东需1000人以上,上市前需有一年辅导期,等等,也是从台湾学来的。正因为A股几乎脱胎于台股,其走势、属性和股权文化也深深地烙上了台股的印记,集中表现为牛短熊长,短线炒作成风。
  简单回顾一下台股历史。1985年7月台湾加权指数从636点启动,至1990年2月12日,创下12682.41点的历史新高(市场市盈率近80倍)。然而才8个月时间,即到1990年10月12日,就跌到2485点,跌幅高达80%,这同A股从6100点(市场市盈率60倍)跌到1600点,才花了一年时间,何其相似乃尔!如今,24年过去了,台指再也没有上到过万点。过去的24年中,台股根本没有大牛市,甚至连长期慢牛都不存在,只有阶段和局部的小牛市,而一年内震幅往往会达到50%?60%。据说,台湾的很多年轻人已不知股票为何物。
  台湾股市的表现同台湾经济的发展模式有关。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发达国家在高油价冲击下启动转型,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向东亚四小龙转移,拥有劳动力成本优势的台湾不失时机地承接了这一转型,经济迅速起飞。80年代中后期,出口导向经济弊端显现,台湾对美贸易顺差过度膨胀,新台币升值,最终引发经济泡沫。正是从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开始,台资大量来到中国大陆,类似昆山的台资开发区也是自此繁荣起来的。此时的昆山,相当于80年代的台湾,对劳工的保护还不够,估计也同80年代的台湾差不多。实体经济如此,资本市场亦然,A股自2007年以来的7年熊市,同台股1990年泡沫破灭后一落千丈,似异曲而同工。
  24年的A股市场经历了种种变革,但“牛短熊长,短线炒作成风”的本性没变。如今,又一个变革——沪港通即将到来。沪港通的意义可以说上千条万条,例如,引外资入市,加快人民币国际化,等等,但与此同时,随着沪港通的临近,会不会改变一下A股的属性,逐渐向“牛长熊短,中长期投资为主”过渡呢?
  有统计资料显示,从1969年恒生指数首次发布(基期日100点),到2008年40年中,港股确实是牛长熊短:牛市长度平均为4.15年,平均涨幅541%;熊市长度平均为1.24年,平均跌幅62%;而从2008年金融危机恒指11000点至今,也已上涨126%,也算是个不小的牛市了。
  港股之所以牛长熊短,一是市场市盈率总体波动不大,过去10年间,恒指多半在10倍到20倍之间,一旦低于10倍就会迅速反弹;二是市场拥有一批红利率较高的股票,且红利不纳税;三是大型机构投资者居多。虽然目前A股和港股估值差不多(A/H溢价指数93.3,说明A股还打了9.3折),但A股红利要缴税,据证监会近期的统计,基金、保险 、社保、QFII(含RQFII)持股市值比例分别为4.73%、1.85%、1.22%、1.32%,即合计不足10%。随着沪港通逐步引入长期资金,蓝筹股成为名副其实的蓝筹股(红利率至少高于目前的理财产品利率),人们期待着,“台股化”的A股能否逐渐向“港股化”演变呢?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 Mobile Version|Archiver|关于我们 About Us|联系我们 Contact Us|Y2外汇论坛 外兔财经

GMT+8, 2025-4-30 20:58 , Processed in 0.046688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7.2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