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论坛 外兔财经

开启左侧

弹簧-2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5-24 07:23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s://www.y2cn.com
谢谢
 楼主| 发表于 2014-5-27 10:45 | 显示全部楼层
美元能忍人民币多久?
2014-05-26 20:44:52

面对人民币,美元深深感到了威胁,种种迹象表明它将拥有与之分庭抗礼的能力。 

  未来总有一天中国经济会有接近甚至超越美国的影响力。

  俄罗斯总统普京出访中国首日,中俄银行签署非美元清算协议,这两家银行分别是俄罗斯第二大银行VTB和中国银行,双方将投资银行、银行间贷款、贸易融资和资本市场交易中以本国货币交易。这意味着两家银行在未来的交易中,将不再需要使用美元。

  近年来,多国正在逐步达成共识,逐步降低美元在贸易、投资等领域的支付结算及储备中的比例,以消除美元化及货币错配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减少美元发行泛滥的危害。中俄继续扩大两国本币结算意味着两个大国朝着这一方向又迈出坚实一步。

  面对逐步走上世界舞台的人民币,美元深深感到了威胁,这种竞争力还有很大潜在增长空间的币种,种种迹象表明它将拥有与之分庭抗礼的能力。

  伴随着中国人民币国际化,市场上人民币的使用范围正在逐渐扩大,各人民币跨境业务和离岸人民币清算中心也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

  中国人民银行网站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3月, 境外机构和个人持有境内人民币金融资产总额为3.56万亿元, 较2013年年末的2.88万亿上升6827亿元。其中持有股票3192.87亿元、债券5123.49亿元、贷款7468.43亿元以及存款19839.82亿元。

  这是央行首次向外界公布境外投资者持有人民币资产的情况。而在一季度人民币贬值的大环境下,境外机构和个人持有境内人民币金融资产依然呈膨胀之势。

  “伴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跨境资金的流通渠道更加畅通。”瑞银证券财富管理首席中国投资策略师高挺近日表示, “尽管一季度人民币出现短期大幅波动,但海外机构投资人并不认为人民币会持续贬值,并长期看好人民币汇率。”

  美盛旗下西方资产管理公司投资组合经理人Desmond Soon也指出,海外中央银行持有人民币储备的需求正在稳步增加,因为人民币越来越多地被用于贸易结算当中。

  不过,面对盛开的人民币,有分析称,人民币仍远远未能挑战美元的地位,更遑论取代美元。

  康乃尔大学戴森学院教授斯瓦尔-普拉萨德撰文指出,伦敦及法兰克福等全球主要金融中心都迫切希望开展人民币业务,中国无疑已在国际贸易及金融领域起到重要作用。外界最近臆测,中国的经济总量或将快赶上美国,进一步提高了他国对人民币业务的兴趣,也促使许多人认为人民币不久将主导全球。

  然而,文章指出,人民币挑战美元缺乏一个因素:全球对中国的信任。为了实现货币主导地位,中国需要经济等实力。而美元在这方面有很大的优势。

  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情况尤其明显。尽管美国金融市场几近崩溃、公债水平大幅上涨,美联储被迫推出大规模货币扩张政策以支撑经济,但相对于其它大多数货币,美元仍然走强。

  这是因为在全球经济动荡时期,各地投资者为寻求避风港而购入美国国债。尽管美国国债收益低,但全球投资者如今持有美国国债逾5.7万亿美元,此外还有大量其它美元资产。自从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美元占全球外汇储备的份额也一直保持稳定。

  当然,伴随着人民币的国际化和上海自贸区金库的筹建,中国对贵金属市场的影响也将越来越大,未来总有一天中国经济会有接近甚至超越美国的影响力。
 楼主| 发表于 2014-5-28 10:39 | 显示全部楼层
九鼎投资再现神奇:850元天价股瞬间变1元股
2014-05-28 07:15:44

  新三板向来就是一个诞生“神奇”的市场。在这个市场中,最为神奇的要数九鼎投资,挂牌前神秘的“PE工厂”身份、令人惊叹的 “1转190”分配方案、850元的成交天价,无不被市场津津乐道。

  而昨日下午,九鼎投资的“神奇”色彩愈加浓重,公司股票成交价格“神奇”地从一个多小时前的800元跌至1元,前后股价差距,犹如从天上到地下。

  日内成交价从800元跌至1元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连续数日,九鼎投资的“天价”买卖在市场上赚足了眼球,最高每股850元的价格,甚至可以“藐视”A股第一高价股贵州茅台(600519,收盘价153.2元)。就在市场开始着手研究新三板第一高价股成色的时候,九鼎投资最新的“1元交易”再度令人瞠目结舌。

  据股转系统数据显示,5月27日共计有12家公司有成交记录,合计成交金额为4770.39万元,其中九鼎投资的交易就完成了4606.1万元,是当之无愧的主角。具体来看,昨日九鼎投资共计完成了5笔交易,时间均在午后,分别为13时08分、13时16分、13时19分、14时51分和14时59分,完成换手量分别为3万股、3.5万股、8000股、1000股和1万股。

  尤为引人关注的是交易价格。交易数据显示,在13时之后的交易中,按时间排序,前两笔交易的成交价均为610元/股,这一价格与此前九鼎投资挂牌同时完成的定增价一致;而后一笔的成交价为800元/股,接近九鼎投资挂牌以来的最高价(每股850元,在5月23日完成)。最令人吃惊的是在14时之后的2笔交易,两者成交价格“神奇”地从此前800元/股直接变成1元/股,总共1.1万股的成交金额也仅为1.1万元,前后股价天壤之别。

  据股转系统显示,这两笔1元/股的交易,卖方席位均为华福证券龙岩中山路营业部,而接盘方也均为华福证券上杭北环路营业部,上述的诸多买卖均为协议转让。根据《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股票转让细则(试行)》,采取协议转让方式的股票,以当日最后30分钟转让时间的成交量加权平均价为当日收盘价,也因此昨日九鼎投资的收盘价为1元。

  九鼎投资:系两股东自主投资行为

  对于上述“蹦极”般的成交价,一位接近九鼎投资的人士告诉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股转系统方面其实对这两笔异常交易已有所察觉,并曾致电过公司,应该会在不久之后就有相关情况的进行公告披露。由于是协议转让,1元/股的交易者有转手的可能,而据其了解,九鼎投资高管方面应该没有减持的,交易的操作者是通过定增来的原LP的可能性大。

  另一方面,《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昨日也尝试多次联系股转系统方面,但最终未能联系上相关的负责人。

  昨日晚间,九鼎投资在股转系统上发布公告称,在异动交易之后,公司对截至2014年5月27日收盘,在中登公司北京分公司登记在册的全体股东以及公司在任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及其关联方等做了核实,发现上述两笔“1元交易”转让方均为刘根东,受让方均为蓝学洲,两人均非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亦非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但两人均是公司股东。

  公开信息显示,在九鼎投资挂牌新三板的同时,曾向131名新股东进行过定增,定增价610元/股,而上述的刘根东和蓝学洲都在其中,两者分别获1.7万股和2.3万股,此次发行股份的对价并非现金而是公司所管理的基金的份额,换言之,刘根东和蓝学洲原来的身份均为九鼎投资旗下基金的LP。

  九鼎投资表示,经公司董事会对相关情况进行核实,上述两次交易的转受让双方之间不存在关联关系,同时经向主办券商咨询及向股票交易双方问询,上述两次交易均系公司两名自然人股东之间的自主投资行为。在股票异常波动期间,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没有买卖公司股票。

  “1转190”分配方案获通过

  另外,《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还注意到,九鼎投资针对2013年的分配方案,近日,已完成股东大会的投票,100%通过了以4月27日1829.8万股的总股本为基数,以资本公积金向全体股东每1股转增190.28股,转增后公司的总股本将由1829.8万股增加到35亿股。

  此前即便以最高850元/股的价格成交的买方,在分配方案实施之后,其持股成本将变为4.44元/股,而以610元/股的其他定增股东的持股成本,也会随之降至3.19元/股,兑现了定增股通过转增低于10元/股的承诺。
 楼主| 发表于 2014-5-28 13:39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外汇市场(含股市市场),自称得上为人老师者,我先不究其人品及手段如何,
我只问一亊,就是在资本市场赚过大钱未?及现赚了多少 钱在手中否?先答我这一条,过了这一关才有资格为人师,
否则自已尚穷过鬼,还凭什么去教人赚大钱?
特别是那种游戏人间的口氣------随意买什么?随意卖什么?这种害人口头语必会受天之重罚,就算你曾不断去做万件好心亊,就此一言就令你受天重罚而获恶报了,我巳再三苦心诚心向你们讲了一次又一次,好回头了,这近年之经历,也应醒了,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  难的是一辈子做真好亊,不做坏亊,那才是很难很难得的呀!!!
 楼主| 发表于 2014-5-28 13:4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在y2瞬间有13年了,前一半我误信了随意这种轻狂,我吃过点亏,我悟了,我不想有人再中这种毒,

近这5-6年,我因远离了这种无知的随意, 也许亦是命运之荫,生意 汇市 股市皆有点成绩,收获来于认真之中!
 楼主| 发表于 2014-5-28 14:33 | 显示全部楼层
非一次了!
发表于 2014-5-28 16:55 | 显示全部楼层
读节奏 跟主势
发表于 2014-5-28 17:35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有经历过再怎样苦苦告诫是无用的,只有经历过才会明白,就像理论说的再好没实践过一样无用
仓位管理,积少成多,不要只追求盈利更要追求稳定盈利
 楼主| 发表于 2014-5-29 09:20 | 显示全部楼层
5年成倍增长 马来西亚真是完美退休养老国?

  只要拥有70万元人民币的存款,就可以赴海外养老?根据马来西亚的“第二家园计划”,只要符合条件,三个月内可办好一切手续,马上自由出入马来西亚,开始自己的退休生活。这个被《国际生活》杂志(International Living)评选为全球最佳养老天堂第三名的国家,自2002年开放“第二家园移民计划”以来已经吸引了4826名中国公民参与这一计划,占全球所有移民马来西亚人口的20%以上。

  近5年来,前往马来西亚养老的中国人更是成倍增长,其中参与这一计划的中国公民在2013年达到1238名,在2010年,这个数字仅为154名,三年内增长近10倍。但也有退休人士坦言,海外养老经济门槛高,此外没有医疗保障仍是最大的障碍。

  蓝天、白云、沙滩、温暖海风,这一切都是北京人老周选择赴马养老的主要原因,在全世界考察了一圈后,老周把自己的养老居所定在了马来西亚的滨海城市槟城,在他看来海外养老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复杂。

  住一年降压药减半

  对一直受心血管病困扰的老周来讲,在马来西亚槟城“养老”的时光是异常美好的。

  今年已经62岁的老周,之前一直在北京生活,担任了8年的教师后,在北京外企干了22年,一直到60岁退休。他告诉记者,也许是北京日益严重的空气污染问题,才让他坚定了离京养老的念头。

  退休之后,老周一直在寻找一个“养老”之地,“美国、加拿大、欧洲等许多国家我都去考察过。”老周坦言,这些国家虽然不错,但是太冷了,对于他这种常年受心血管慢性病困扰的老人来讲,可以说太不“安全”了。此外,欧美国家当地的生活成本及医疗成本让他打消了去那里养老的念头,“成本太高了,除非你在那儿有工作,有固定收入,有养老金,不然那里消费水平不是一般人能够承受的。”

  老周认为,既然是养老当然是要舒舒服服的,本来就是想着在辛苦了大半辈子之后享受一下生活,哪里会去一边养老一边打工?

  随后,老周把目光锁定到了东南亚地区,首选就是马来西亚。在一番考察之后,他认为马来西亚是最适合他养老的地方,于是在2013年参与了MM2H(“第二家园计划”).

  老周告诉记者, 选择马来西亚最主要的吸引力之一就是气候很好,尤其是对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士特别合适,以他本人情况为例,他在国内服用降压药十多年了,每天需要服用80毫克的“代文”两颗,来槟城数月后血压达到:60~65/100 ,因此他现在每天只服用1颗代文,“实际上不服也是可以的”。

  少了疾病困扰,老周的心情自然好了起来。他表示,在槟城生活了近一年,语言基本不是问题。“在槟城早些年买一个70平方米的公寓不过四五十万元人民币,背山望海,相对于北京的楼价而言,居住成本也不算高。”一个月花在饮食、医疗、生活等方面的成本都略低于国内,这对于老周而言也没什么压力。

  医疗保险是必备之物

  海外养老,医疗保险是一个必备条件,作为“第二家园计划”的申请要求,申请人必须拥有马来西亚的保险机构发出的医疗保险,因为加入“第二家园计划”的海外移民者并不能免费享用马来西亚的公立医疗资源,所以需要依靠商业医疗保险为病患买单。

  由于老周患有慢性疾病,所以他对于医疗保险的问题特别关注。经过他的考察,马来西亚有两家最大的医疗保险公司,第一大的是大东方(GREAT EASTERN )保险公司,这家公司的最高受理年龄是65岁生日之前;另一家是AIA, 这家公司的最高受理年龄是69岁生日之前,所以在最高年龄之前办理医疗保险是没有问题的。

  据老周介绍,马来西亚的商业医疗保险价格与国内的商业医疗保险差不多,每人每年约10000~12000元人民币,但是他们提供的条件比许多国内保险公司提供的服务要好得多。由于马来西亚只有常住人口约3000万左右,因此相对于中国而言,人均医疗资源相对丰富很多,即使真的碰到高昂的大宗医疗费用,“现在从马来西亚回中国机票非常便宜而且也很方便,如果你在国内有医疗保险,不想买这儿医疗保险也可回国看医生。”

  对于在马来西亚养老是否会担心作为移民存在的安全风险,老周觉得“无需担心”。他解释说,他所居住的槟城是马来西亚治安最好的城市之一,这里以华人居多,大家安居乐业相安无事。该州的州长林冠英亦为马来西亚籍华人,所以华人不必过于担心治安问题。

  此外,槟城几乎所有的重要商业和服务均掌握在华人手中,因此生活方面几乎没有语言障碍。例如华人银行和医院比比皆是。“槟城华人的普通话说得很好,而且各服务部门和商店都有华人,所以沟通没问题。”

  近四成移民者是银发族

  “现在,几乎所有来马来西亚养老的老人,都是通过办理MM2H(”第二家园计划 “)来到马来西亚,从2002年至2013年全球通过这一计划移民马来西亚的总人数达到23870人,其中50岁以上的移民者为9118人,约占38%。”马来西亚旅游文化部第二家园计划项目公共关系主任诺汉斯(Norhanis Muhamad Nor)告诉记者。除了中国,日本、孟加拉国、英国也是选择移民马来西亚人数较多的国家。

  在吉隆坡长期帮助国外人士办理“第二家园计划”中介钱聪明告诉记者,除了银发族另外一类移民者主要是为了子女读书或者购房置业。

  钱聪明说,MM2H马来西亚—我的第二家园提供给海外家庭或者个人希望能在马来西亚长期居住的一个长达十年并可延期的计划,允许海外人士多次出入马来西亚的一个特别签证。成功申请者可以带着他们的配偶和孩子以及一位佣人长期生活在马来西亚。

  钱聪明告诉记者,这些老年人通过申请“第二家园”来到马来西亚多数是为了健康。由于这里的语言环境、生活水平等与国内相差不大,而且自然环境非常好,全年温差变化不大,对于有着慢性疾病的老年人来说,在马来西亚养老,不但生活能够过得很舒适,而且身体也会逐渐变得好起来。

  “在华人较多的城市,如槟城、马六甲等地生活的马来西亚人也多是华人,语言没有问题。”钱先生表示,所以中国人来马来西亚养老,并不会有远离故土的感觉,而且便利的交通条件,也令老人们不会与子女分隔难以相聚,“两三个小时的飞机,就能从广州飞到马来西亚。”

  而办理的条件则相对宽松,年龄50岁以上的老人,只需要定期存款十五万马吉令特(约29.1万元人民币)就可以办理了,而且一年之后,还可以取出五万马吉令特用于买房子或支付医疗费用或孩子的教育费,“相对于欧美和澳大利亚等国家,马来西亚的这一计划对于很多人而言,大大降低了移民海外的门槛。”

  马来西亚真是完美退休养老国?

  在马来西亚旅游和文化部第二家园计划公共关系主任诺汉斯看来,低门槛是这一计划日益吸引海外移民人士参与的主要原因,实际上这一计划从1996年就开始实施,到了2002年,马来西亚政府决定把“银发族项目”正式更名为“马来西亚第二家园计划项目”,诺汉斯告诉记者,加入这一计划的移民者可拥有马来西亚身份证,自由进出马来西亚,可随意居住在马来西亚;父母与子女也可以随意前往;而马来西亚绿卡在世界许多国家是可以免签证的。而最让中国移民者看重的是,在马来西亚购置房产可以获得永久地契,而且第二家园申请者还可以获得银行高达八成的房产按揭贷款,可贷款到70岁。

  拥有这么多便利条件,还被评为世界排名第三的退休养老国度,但仍有不少在马来西亚居住的老人觉得有不如意之处。

  在吉隆坡居住了10年的陈伯祖籍福建,在他看来马来西亚也并非完美的养老天堂,作为“第二家园计划”的必要条件,移民者需要提供每月收入超过1万元马吉令特(差不多2万元人民币)的证明,“作为一个退休的老人家,怎么可能有这么多收入?”在陈伯看来,很多过来养老的人都还算得上是中国的有产人士,把国内的房子租出去,靠租金和退休金来维持在马来西亚的退休生活,“一般的工薪阶层要在马来西亚养老还是很吃力的!”

  此外,陈伯提到,马来西亚的公共设施很少考虑到行动不变的残疾人,更何况是老人家,尤其是公共交通并不算很发达,一个老人如果想外出,无论是交通、公共设备、便利设施都差强人意,陈伯说,很多马来西亚的养老院条件都很一般,甚至比不上国内的养老院,服务人员又多是来自菲律宾的廉价劳工,几乎不会华语,对于来自中国的老人,如果生活不能自理,在马来西亚住养老院非常不理想,加上医疗费用高,所以所谓养老,只适合那些能够自理、身体较好又有一定经济基础的退休人士。

  “我觉得真正理想的养老国家应该包括如何照顾老人衰老后服务设施,并非是有钱就足够的。总不能老人健康的时候你就欢迎他们来,等他老了失去健康后你就让他”滚“回祖国去吧?”

  记者观察

  “条件”不同 “生活”不同

  门槛低、消费低,为何中国老人并没有“蜂拥”而至?钱先生坦言,由于每个人“条件”不同,在马来西亚的养老生活也各不相同。

  “有钱一些的可能直接买别墅、住海边,没有钱的只能住在市中心的公寓。”钱先生说。在吉隆坡的茨厂街,是当地著名的“唐人街”。在这里每天都迎来着各地的游客,餐馆是吉隆坡华人的聚集地。在一些不大显眼的小巷子里,经常会看到一些老字号的小餐馆,中午时会有些老年人来这里吃饭。一位小餐馆的老板告诉记者,尽管位于市中心,但这里条件较为杂乱,来自中国的老人如果选择住在这里多数经济条件一般。

  而在其他区来养老的老人,则会购买较为高档的公寓,帮助自己的子女带孩子,完全是“老人+小孩”的搭配方式。

  记者随后走访了位于吉隆坡的西南部的满家乐区(Mont Kiara),这是吉隆坡近年来新兴的富人区,这里近年来开发了很多楼盘,其中不少就是专门针对老人养老开发的楼盘。其中一座大型社区的销售人员王先生告诉记者,他们楼盘专门有40~60平方米的小户型单位,一共有200多套,均价也在1万元/平方米左右,目前已经全部售完,“其中大概有一半以上的购买者来自中国内地。”

  在吉隆坡开了20年出租车的陈先生告诉记者,从去年开始,来吉隆坡看房子的中国人越来越多,他曾经搭过一位50多岁的广州人,陪他看了三天房子,最后终于在满家乐区一个高级社区内落定,“一个月内总能接到几个这样专门来看楼的中国人,他们回去口口相传,有些一下飞机就直接打我的电话。”

  实际上,住在不同地区消费水平截然不同。以医疗为例,记者随便走进一家位于满家乐区的私人医院,医院前台告诉记者,选择在私立诊所看病的预约费为“100马币”,药费还需另计。看一次感冒大约需要花费400元人民币,而在茨厂街的中医诊所看一次感冒的费用大概在50元人民币左右。

  所以,钱先生告诉记者,如果在马来西亚看病,一定要购买保险。陈司机也坦言,在马来西亚,如果没钱去私立医院看病做手术的老人,就只能去公立医院排号做手术,但很可能是“人都已经死了,号还没有排到。”
 楼主| 发表于 2014-5-29 12:03 | 显示全部楼层
信达证券:盘子太大炒不动是谬论 蓝筹盈利更强

  太阳下面没有新鲜事。纵向的历史分析和横向的客观比较常常能给投资者带来不同于流行思维的认识。
  蓝筹市值占比并未提高
  在当前的A股市场,最流行的逻辑之一,莫过于“盘子太大炒不动”。许多投资者也用这个理由看空蓝筹股。确实,这个理由形象生动又便于理解:在炒瓜子的时候,放一块砖头进去肯定不太好炒。但问题是,股票市场并不是铁锅,炒股也不是炒瓜子。
  如果说“盘子太大炒不动”是一条必然的真理,那么一个现象可以非常轻松对它进行反驳:为什么全国的房地产市场反而炒得动?这个多达几十万亿的资本市场的估值现在已经达到50倍,甚至更高的房价/房租比例,远高于国际公认的7倍的泡沫警戒线。如果说蓝筹股盘子太大所以“炒不动”,为什么房地产就“炒得动”?往远了说,2000年的科技股泡沫、2007年的原油泡沫、2011年的黄金泡沫,它们也是因为盘子小所以才好炒的吗?
  而更超出流行认识的是,事实上,当前的蓝筹股市值占A股总市值的比值,并不比七八年前牛市时高多少。也就是说,仅仅是“盘子太大”这个逻辑是不牢固的。
  我们把A股的上市公司按市值大小排行,然后分成10组。如果以总市值来看,当前市值最大的一组股票占整个市场的比值是61.2%,不含银行地产的数值是52.7%。而在2007年5月29日,即“5·30”行情以前,这个数值是68.3%。如果说“5·30”以后的疯狂是由蓝筹股带动的,我们现在又凭什么认为蓝筹股“盘子太大炒不动”呢?即使是再往前看,在2005年6月,即上一个熊市的底部,市值最大的10%的股票,占整个市场的总市值比也达到了56.9%。
  如果考虑到蓝筹股中,国资的成分更多、交易的意愿更低这个事实,当前蓝筹股占市场的比例就更低。以Wind计算的A股自由流动市值(不含交易意向弱的股份)来看,当前市值最大的10%的股票占总市场的比值是48.8%,和2007年5月29日的43.5%、2005年6月30日的44.1%并没有太大的区别。
  蓝筹股并非总被低估
  那么,蓝筹股的盈利能力是否更差?事实恰恰相反。
  以净资产收益率(RoE)来看,当前市值最大的10%的股票的整体RoE是15.2%。即使去除了银行以后也达到11.9%,继续去除地产以后仍然达到11.7%。而在计算了所有股票口径下的市值大小排名在10%到70%之间的6个象限、70%以后的3个象限的股票,RoE平均值分别只有6.9%、-2.4%。在统计了从1995年至今的关键时间点的状况后也可以发现,这种蓝筹股盈利能力更强的现象,几乎从来没有改变过。
  那么,历史上的A股结构中,是不是蓝筹股一直被低估呢?历史数据证明,A股历史上蓝筹股并不总是被低估。事实上,在2009年以前,这种低估非常罕见。
  还是把所有股票按市值大小分成10组,而考虑到小公司的RoE更低,我们这里用市净率(PB)进行比对。市值最大的1组当前的PB估值是1.3倍。即使在去除银行、去除银行地产以后的估值也只有1.63、1.64倍,和剩下9组股票估值的平均值的比值(让我们把这个比值称为合理值)分别是53%、67%和66%。而在历史上,1995年底的合理值为119%,2001年6月科技股和小公司泛滥时的合理值也只有76%,2005年6月熊市底部时的合理值是112%,2007年5月29日、2007年10月大泡沫顶点、2008年10月熊市底部、2009年7月反弹顶部的合理值则分别是68%、148%、128%、84%,无一不高于现在。而且,其中数值高于100%,即意味着蓝筹股更贵的情况,也比比皆是。
  可以看到,现在的蓝筹股有更强的盈利能力(即使是在排除了银行和地产以外)、更低的估值,并没有显著扩大的市值比例(更大的市值也并不意味着更差的投资价值),我们难道能在股票市场中找到相对这种投资机会更有价值的资产储值手段吗?以更低的估值买入更优质的资产,永远是投资的不二法门。而错误解读了历史和客观现象的流行思维,恰恰创造了这种难得遇见的投资机会。(.证.券.时.报.网)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 Mobile Version|Archiver|关于我们 About Us|联系我们 Contact Us|Y2外汇论坛 外兔财经

GMT+8, 2025-5-5 22:44 , Processed in 0.048096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7.2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