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2月1日讯 综合海外媒体报道,在中共七常委出席的2014年新年团拜会上,习李讲话各司其职,各有侧重。习 近 平负责送祝福和慰问,李克强则对刚刚过去的2013年进行总结,以"2013年是很不平凡的一年"定好基调。在执政的完整第一年中,新班子大抵做了三件大事。
作风:壮士断腕 刮骨疗伤
之所以将作风放在蛇年三大变化的第一位,既是对其基础性地位的重申,也变相说明2013年作风建设确实发生了质的变化。具体而言,在习之前,历任领导人也会在作风方面下大力气,倡议从中央政治局做起,正人先正己。但是大多停留在喊口号、走过场阶段,动真格甚少。待到习掌权后的2013年,不管是八项规定,还是整风运动,都不再是走过场,而且不仅动了真格,甚至是壮士断腕、刮骨疗伤。
习在新年前夕调研内蒙古,再次为领导干部敲响警钟,"坚持抓严、认真抓实、切实抓长上下功夫",提出的要求是"讲修养、讲道德、讲廉耻","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为轰轰烈烈了一整年的反四风和整风运动画上了一个暂时的句号。而不管是敲响的警钟还是提出的要求,一个大前提是"广大党员干部要有优良的工作作风"。
十八大后不足20天,习即通过中央政治局会议出台了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规定出台后,习率先垂范,七常委参观《复兴之路》轻车简从,不封路,第一次外访时也是低调出行。据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2014年1月8日发布的,截至2013年12月底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汇总表,八项规定实施后,各地及中央和国家机关查处违反案例共计24,521起,处理30,420人,给予党纪政纪处分7,692人。其中,仅2013年12月,查处违反八项规定精神问题就多达3,387起,处理3,847人,给予党纪政纪处分1,269人。
紧随"八项规定"之后,以"六项禁令"和反"四风"为核心的整风运动,以及自2013年6月18日启动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让"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大扫除再上一个台阶。尤其是习亲自坐镇河北批斗会,不仅时间上持续了罕见的四个半天专门会议,更可由此推断出高层此轮大扫除是在走过场还是动真格,以及习下猛药震百官的诚意。
为期一年的第一轮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已经结束,接下来的"第二季",习提出的要求是"坚持高起点开局、高标准展开、高质量推进"。
高起点开局已经历历在目,官不聊生沸反盈天。高标准展开后,高档会所关张歇业,公众最为关切的"三公"经费支出、跑官要官、会员卡腐败、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以及领导 干部办公用房、住房、配车、秘书配备、公务接待、警卫、福利、休假等工作生活待遇标准等都有了制度保障。高质量推进的第一阶段检验标准"合格",第二阶段的推进则要看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第二季"如何排兵布阵。
反腐:苍蝇和老虎一起打
次于作风,各方总结出的三大变化之二是反腐。腐败问题不解决,可能亡国亡党早已被中共最高领导人反复强调。习 近 平的反腐也在遵循着既定的"游戏规则",一边严声厉色发出警告一边采取行动以儆效尤。变化在于,2013年习王联手进行的打老虎抓苍蝇行动,不仅雷厉风行,以至于公众不禁感叹"每天都有官员落马",而且敢于打破常规。这在胡温执政的十年里,是不可想象的。
2013年,反腐动作不可谓不频密,官员的级别也一次次越过公众预期。据统计,2013年涉嫌违纪违法的中央直接管理干部已结案处理和正在立案检查的共有31人,17名副省级以上的高官落马,拍死的苍蝇更是不可胜数。在反腐过程中,中纪委也创造了多项被媒体反复评介的话题,比如一天通报了七名官员落马的消息,落马官员最后一次露面到被查最快仅一天。凡此种种,皆说明反腐规模和力度是空前的,是在量变的积累后发生着质的变化。
轰轰烈烈的反腐少不了提振民心的口号,习式反腐语录在2013年从来没有缺位过。如"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反腐","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等。有分析人士认为,这体现了习式反腐的几个特点:一是反腐与反特权联在一起;二是惩治贪官同时也寻求治本措施;三是既打“苍蝇”也打“老虎”。
互联网:大辩论时代的"成长阵痛"
与反腐类似,同样亡党亡国的声音,也在决定未来五年意识形态走向的全国宣传会议中被喉舌媒体解析出来,"一个政权的瓦解往往是从思想领域开始的,政治动荡、政权更迭可能在一夜之间发生,但思想演化是个长期过程。思想防线一旦被攻破了,其他防线很难守住。"以思想防线的一"攻"一"守"为主线,舆论之热潮,观点之交锋,左右之激辩,在互联网场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突出和显眼。这也是蛇年第三个变化的关键所在。
就发展阶段而言,比较以往,中国的确进入到一个各种观点急剧膨胀的关键年份。尤其是随着网络的大发展、大繁荣,争论和观点交锋从现实走向虚拟,从街头走向网络人肉。每个人都可以鼠标轻轻一点,就很快地实现观点的表达。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国进入了大辩论前的头脑风暴酝酿期,各种观点的碰撞交流也呈现空前活跃之态势。或者可以说,官方对场面失控的担忧和民间对舆论收紧的不满,是大辩论时代必经的"成长阵痛",是绕不过的坎儿。在这样的舆论背景下,不再以左右作为舆论标杆或将是最好的选择。对当局如此,对民众亦如此。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