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论坛 外兔财经

开启左侧

弹簧-2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2 10:46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s://www.y2cn.com
12月12日个股利好消息精选
2013/12/12 8:38:58
股票名称 主力流入(万元) 核心情报
华润三九(000999) -184 重组承诺将到期,多家机构调研关注
恒泰艾普(300157) 246 全资孙公司西油国际与关联方加拿大安泰瑞达成合作意向
九阳股份(002242) 2794 11日五家机构席位买入8699万元,占当日成交总额的19.92%。10日也有两家机构席位合计买入2290万元
(投资快报、上证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2 10:48 | 显示全部楼层
12月12日早间私募内部传闻
2013/12/12 8:47:37
传闻:好想你(002582)有私募正逐步买入;
传闻:中兴通讯(000063)入选前海第二批试点拟扶持项目名单;
传闻:中国船舶(600150)子公司中船澄西手持造船订单约14亿美元;
传闻:复旦复华(600624)复旦学者研发世界首个可拉伸线状超级电容器。
(注:以上传闻均来自媒体公开信息,且未经证实)     (投资快报、私募网)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2 10: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阴跌不足为虑 3板块望为“双12”添彩
2013/12/12 8:51:28
大盘在连续缠绵了4个交易日后终于迎来变盘,多头倒戈,空头发威,年线再临挑战。虽然两市股指在横盘多日后选择的方向为向下破位,令K线形态显得不甚乐观;但是从盘面特征细细品来,似乎两市后市料也并非凄凉。
  从盘面特征看,跌幅超过5%的个股比前期减少,意味着做空力量并不强大。更为重要的是,虽然大盘下跌幅度较大,不过以创业板为首的前期领跌力量却逆势上涨,说明在蓝筹股受到打压的同时,中小盘股遭遇资金吸筹,存量资金继续玩起“跷跷板”游戏,结构性行情延续的可能性更加确定。
  从消息面来说,随着近期正在召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会议期间市场通常不会释放重大利空以及利好的消息,从而构成一段时间消息面的真空期。这样就导致市场短期来讲暂时不会具有较重大的系统性风险。实际上,从宏观环境来看,经济增速继续低位运行已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从资金面来说,央行本周停止了逆回购,这是七个月以来的第一次,在年末资金紧张时期停止逆回购也会给市场带来一定的担忧。但这些都并没有大幅超过市场预期,因此,两市后市或再度选择继续震荡、局部活跃的“老基调”。
  从消息面及预期来看,今日或有三大板块有望为购物第二季“双12”添把火。首先,“双12”电商料再度兴高采烈,且随着新年的临近,传统消费旺季来临,抗通胀的酿酒、大消费概念迎来布局机会。
  其次,高送转股将由前期的预期炒作进入到年报披露的实质性操作,那些股价尚未大炒且符合“三高”的小盘股,待调整更是介入良机。
再次依然是“会议概念”。中央会议淡化增长着重改革,且广东4万亿国资重组大潮可期,国企改革概念跌下来就是抄底良机,三大会议所涉及的城镇化和生态农业概念也值得继续关注。
(中国证券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2 10:53 | 显示全部楼层
记者 余以墨     冷锋突袭有人忧有人喜 广州股民一餐2元备战明年

2013/12/12 0:21:52

挺过了IPO即将重新开闸的消息,A股刚被股民期许为韧性十足、牛市在望时,又给人当头泼了一头冷水,沪指昨日大跌1.49%艰难守住2200点关口。虽然“逢会必跌”、盘久必跌是不少人的口头禅,但从市场情绪看,昨日大盘下跌明显出乎意料。就在不少投资者陷入迷茫时,也有人依然充满乐观。一位广州股民昨日就在股吧表示,自己每天只吃两块钱的包子,省钱备战期望中的“跨年行情”。

沪指大跌1.49%令人迷茫

沪深两市昨日早盘大幅低开,其后延续弱势窄幅震荡走低,沪指下午盘中一度跌破2200重要关口位。金融、保险、证券、建材、上海等板块走势低迷拖累大盘,互联网、农林牧渔、信息安全等板块表现相对活跃。截至收盘,沪指报2204.17点,跌33.32点,深成指报8409.80点,跌144.37点,创业板报1244.51点,涨12.59点。

盘面上看,银行、保险、券商等金融股成为砸盘主力,前日大涨的上海板块大幅回调,建材、造纸、地产、煤炭、铁路基建等板块也是造成大盘急跌的主力之一。此外,创业板早盘强势,一度涨近2%,午后大盘加速下跌,创业板也加入跳水行列,涨幅进一步收窄带动了大盘的下挫。

虽然不少人将这猝不及防的大跌解读为逢会必跌、盘久必跌,但这些调侃性的解释只能概括现象,未能揭秘本质,不少投资者不禁有点迷茫。

对于此次大跌,业内获得较多认可的原因解释有三:首先,年末钱紧现象持续存在,资金面不容乐观导致大盘后继无力。其次,国际市场担心美联储随时有可能缩减QE规模,一旦规模缩减,新兴市场的资金流向就会发生比较大的变化,影响股市。最后,IPO重启给市场带来的现金分流压力和投资心理压力不容忽视。

机构期许经济工作会议红利

昨日大跌引发迷茫,但仍有不少机构态度乐观。巨丰投资认为,当前市场依然处于改革的红利释放期,诸如自贸区扩围等相关政策,仍将不时给市场带来活跃度,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后,市场持续低迷的状态有望被打破。

巨丰投资还表示,11月重要经济数据公布之后,中央如何定调明年的经济增速将会影响市场。长期来看,由于《意见》中的系列改革有利于资本市场健康发展,而未来优先股制度的完善也有望吸引长期资金入市,投资者对未来行情仍可谨慎乐观。

一位资深股评家也表示,明年两会将于春季召开,改革红利效应将逐步显现;在更大的格局上,市场化改革大幕开启,未来经济转型发展需股市尽一分力,如满足融资要求、盘活存量资金、社保养老金保值增值等,因此相关配套改革措施如平衡市场利益格局、引资入市等将持续推进,均可为行情提供长期的支撑。

广州一股民每顿2元存钱备战“跨年行情”

大盘震荡不安,投资者该向哪边走?一位广州的股民用实际行动给出了自己的答案。这位80后投资者昨日在股吧表示,自己收入属“中产”水平,为了存钱备战12月中下旬的“跨年行情”,他每天花费在餐饮的预算只有两元。

“中午公司饭堂提供免费午餐,晚上花两块钱买三个包子,喝自己烧的免费白开水,能省则省。”此外,这位股民还表示,自己虽然有车,但是为了节约路费,他打算暂时将爱车锁在车库,每天选择乘坐公交车上下班。“有公车坚决不坐地铁,因为广州的地铁比公交车贵。”

而这一切的节衣缩食,都是为了自己期望中的“跨年行情”。这位股民表示,依照自己数年的炒股经验,12月底到次年元月初,A股市场都会出现一波行情:“我打算12月15日开始陆续加仓,期待2013年最后捞一笔置办年货。”

来源:投资快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2 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马忠普     经济体制改革的攻坚难点在哪

2013/12/12 0:23:50
(作者系财经评论人)

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从计划体制中开始的,政府经济权力下放是伴随市场经济的形成过程不断扩大的。这种渐进式体制改革适应了市场经济早期国情,维护了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实际上政府集中财力办大事,政府搭台唱戏也是早期中国经济增长为什么比印度、巴西快很多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但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辩证法告诉人们,伴随政府对资源,特别是土地资源的支配作用太大。权利、资本和资源的结合也是滋生腐败,形成垄断的重要根源。从上到下,层层形成了许多具有双重品格的官员,一方面为发展经济展示才华,另一方面利用体制缺陷,贪婪的攫取个人财富。铁道部,中石油的案例,许多基层腐败都很能说明这个问题。很显然,腐败问题的严重性同这种政府对资源、社会财富的支配权存在制度上的联系。土地财政、中国房地产市场积累的许多问题都与政府直接支配资源有关。

中国改革难题积累多年。地方土地财政不断扩大,盲目投资的债务已经突破20万亿,贫富差距也继续扩大。中国房地产价格是越改越失控。按住房收入比计算中国房价是全球最高的。有媒体报道政府从房地产拿走的价值已经达到75%。而这沉重的负担也同样会转嫁到需要购房的普通百姓身上。这个已经被权利和利益格局严重扭曲的房地产市场是今天房地产市场陷入困境的根源。按普通毛坯房房建设成本2000-3000元计算,许多百姓买得起。恰恰是权利和利益格局的力量把百姓推上了高价商品房的道路。因此,普通百姓根本买不起的房价不符合社会主义道路的原则。而实现百姓安居作为房地产市场改革真正目标,受到各种既得利益集团的制约,直到最近才被真正提出来,但是其百姓安居目标、政策力度之弱,更期待着改革的深入。中央电视媒体调查中国民众对“三中全会”期待的住有所居公平正义已经成为民生第一要求。但如果不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土地财政,农民工安居问题如何解决,政府解决百姓安居的千秋功业如何实现。特别是随着中国经济发展阶段必然出现增速放缓,这个体制上的问题已经成为阻碍社会经济健康发展和实现社会公平的阻力。其负面效应越来越大。这也是为什么这几年改革的呼声越来越强的根本原因。

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走到今天这个阶段,多数传统行业过剩经济形态已经形成。这些行业的投资发展回落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增速回落的重要原因。同时加快中西部经济发展、改善民生,百姓安居巨大潜在需求又呼唤改革释放动力。如果所谓的宁肯放缓经济增长速度也不出台经济刺激政策,而要集中精力,加大改革,放任经济回落,即会招到既得利益集团的抵制,也会因经济回落,企业经营困难,民生诉求得不到解决而激化社会矛盾。这种休克式激进改革是不可取的。但是这绝不是说可以放缓中国改革的步伐。而是要兼顾改革与经济稳定的内在动力联系和辩证关系。把握好深化改革与经济稳定运行的黄金平衡点。让改革不断释放潜在需求和经济发展的动力。

来源:投资快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2 11:02 | 显示全部楼层
周俊生     从“复星系” 谣言事件透视股市做空文化

2013/12/12 0:23:37

股票市场每天都有新的事情发生,但是有一件发生在20天前的事情,尽管已经时过境迁,却仍可回味咀嚼一番。11月22日上午,上海上市公司复星集团旗下在沪港A、H股市场上分别上市的3只股票一同出现巨量抛盘,在天量抛单压迫之下,复星医药A股在短短10分钟内即触及跌停,在这同时,复星医药H股也开始大幅度跳水,盘中最高跌幅达到12.89%。另一只单独在H股市场上市的复星国际也跟随一同下跌。

“复星系”股票出现的这一波跳水行情,是因为受到了一条谣言的影响。在此前一天晚间有传闻在网上声称,复星集团董事长、上海首富郭广昌被有关方面限制出境。22日中午,面对3只股票的突然跳水,复星集团以召开电话会议的形式对此作出了澄清,直斥这一消息为恶意做空者制造的谣言,并表示将采取一切法律手段对谣言一查到底。但至当天收盘,“复星系”3只股票与上一交易日相比较,仍然损失了近70亿元人民币的市值。

在此事件之后,郭广昌已经率团到欧洲进行商务谈判,用事实粉碎了有关其限制出境的谣言,“复星系”股票也随A股和港股大盘走势回到了基本正常的轨道,尽管其股票在此后又出现了下跌,但复星集团已表示与谣言无关。因此,由一个谣言引起的这一场风波,实际上已经基本翻过。但是,这起事件仍然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思考价值。

事实上,在我国A股市场上,类似的谣言经常出现,有些人因为炒股失利,为了让自己的不满情绪宣泄,也会利用网络散布一些关于某个股票的谣言,但证监会很少对此进行专门的立案调查,一般都是由涉事公司向市场作出澄清就可以了,此次复星集团也是依据这样的路径。监管部门面对市场谣言不作为的态度也许是不足取的,但是如果要求其对每一条谣言都必须一查到底,事实上也是不可能的。迄今为止,我们看到的唯一一例因股价暴跌而引起证监会查谣的监管行动,是去年8月针对中信证券暴跌而进行的追查,这一次证监会花费了很大精力,居然把谣言的始作俑者挖了出来。但是,调查结果却显示,3个谣言制造者的造谣行为与买卖中信证券股票的资金没有关系,与中信证券股票的暴跌也没有直接关系。因此,证监会并没有对造谣者作出任何处理。

A股市场在20多年来的发展过程中,已经形成了自己的股市文化,这种文化就是在投资习惯上喜好做多而厌恶做空。在这样的一个市场环境里,做多成了一件充满“政治正确”色彩的事,即使做多者存在某种与市场法规不符的行为,也能够得到谅解,而做空则很容易成为千夫所指。但是,市场行情不可能无止境地上升,每一次股价下跌,带给投资者的就是财富的损失,市场监管部门也为此背负着沉重的压力。最近几年,由于全球金融危机的肆虐和国内经济增速的减缓,再加上A股市场政策面上需要利用股市的融资机制来为企业融资提供通道,因此A股市场行情上升面临很大阻力,市场熊气弥漫。在此情况下,在A股市场上建立起做空机制就显得十分必要。做空机制的建立,可以使市场的多空双方建立起一种平衡关系,投资者只要操作得好,在股价下跌行情中照样能够实现盈利。

但是,做空机制的建立会给市场带来什么样的变化,A股市场的投资者、上市公司和监管部门,对此是否有足够的心理准备了呢?目前来看还不能作出一个完全肯定的答复。说起做空,我们可以很自然地想起中国概念股在美国市场的遭遇。众多中概股在美国市场由于遭遇著名的做空机构浑水的狙击而出现重挫,浑水在我国市场舆论上因此而被涂抹上了一层“别有用心”的油彩,不仅涉事公司奋起反击,国内的监管部门虽然管不到中概股的事,但也多次表示了欢迎受到委屈的中概股回归A股市场的态度。

这种有所区别的试点也证明了到目前为止,管理部门对于做空的出现还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

如果将做空作为一种正确的市场交易手段来看待,如何区分正常的做空与谣言扰市行为?如何像保护做多者合法权益一样保护做空者合法权益?如何对待未来A股市场上可能出现的浑水这样的做空机构?所有的这些问题,都是上市公司和监管部门无法回避的重大问题。

来源:投资快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2 11:06 | 显示全部楼层
投资快报     话题

2013/12/12 0:22:25

@广东电台财经广播: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淡化增长,最大亮点是改革。结合近期包括地方资产证券化和国企改革;国资委或建立三类国资管理平台;中央新型城镇化工作会议即将揭晓相关规划;新股发行消息等等,不难看出改革在进行时,会否对市场有所引领?

粉丝金句

云风飞杨-1:
1)俩交易所明争暗斗,至IPO的细则非常不明朗,有可能冲击上海的蓝筹股。
2)当月的期指平均开仓点位在2350左右,下周就是结算周,面临很大的平仓压力。

清远邹生:
当月期指盘中刚好打到5周线附近,这里有机会探出短期底,下半周止跌回升。只要5周均线没有有效跌破前,都不言趋势扭转!

广州钟生zrs: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管理层将提出2014年经济工作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政策出台前,短线大盘继续横盘震荡整理是理所当然的。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2 11:18 | 显示全部楼层
张德良     四方向找价值成长投资拐点

2013/12/12 0:29:33
站在2008年以来的牛市长周期看,主板正在接过继中小板(2008-2010)、创业板(2012-2013)之后的牛市接力第三棒。牛市前二棒已走过5年,乐观预期第三棒至少也会有2-3年的时间。

安信证券 张德良

主板正在接力牛市接力第三棒

投资快报:近期各大券商都在召开年度投资策略会,到现在为止,大部分都是很好明年的A股,牛市声音也多了。你怎么看呢?

张德良:券商研究机构的策略观点,这几年都希望有标新立异了,因为竞争大,不像早期大家专注于研究,现在也要打出品牌才行,否则,别人根本不会看你的报告,更谈不上投票。2014年的策略观点,给我印象最深刻确实是牛市观点。因为跟自己的有共鸣,我是乐观的。每个投资者都一样,当看到别人的观点与自己所想的类同,往往会更感兴趣。但投资不同,如果大部分都是这个观点的时候,可能就要考虑是否要用相反理论了。股市投资,真的很怪,思路既不能过于偏左,也不能过于偏右。

我是乐观的,此前讲很过很多次。立论的基础就是对我国新一轮改革有信心,对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有信心。如果这个前提变化,结论也变了。

投资快报:就是说牛市始于中小板创业板的行情会持续下去?

张德良:牛市以创新高为标准。现在回头来看,改革开放30年经济高速增长的是中国“经济第一季”,用股市语言来表达,2007年6124点就是经济第一季度的高峰,也是传统经济增长模式的尽头位置。紧随而来的是2008年1664点,就是传统经济泡沫退潮时的谷底。谷底之后,A股悄然步入新一轮牛市大周期,这也是A股牛市第二季的起点。2008-2013年间出现一轮隐藏的牛市,以牛市局部表现为特征,先是中小板创历史新高,随后是创业板创历史新高,投资主线围绕战略新兴产业,特别是移动互联网产业而展开。现在,随着创业板的见顶,IPO新制度、优先股试点等一系列市场化建设,单纯的成长故事再次退潮,但A股的牛市进程并未结束,投资主线将由讲故事重新回到业绩(盈利),当前正处于这一过渡期,随着新蓝筹的逐步浮出水面,上证指数将由长期弱势逐步转向持续强势。站在2008年以来的牛市长周期看,主板正在接过继中小板(2008-2010)、创业板(2012-2013)之后的牛市接力第三棒。牛市前二棒已走过5年,乐观预期第三棒至少也会有2-3年的时间。

找业绩拐点仍然是关键

投资快报:短期上证指数的波动似乎很怪异,欲涨还跌,无所适从。特别是周三突然之间大幅杀跌,原因也是不很清楚。

张德良:这一段时间,受IPO冲击的影响,创业板大幅杀跌。同时,主板受优先股、国资改革等预期则开始有所转强。但这种转强还是缺乏底气的。加上近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召开,大家对接下来的经济增长速度抱谨慎态度。上证指数在突破500日均线之后,连续横盘5天而不能再上台阶,就应验了久盘必跌了股市老话了。不过,这种无所适从还是正常的,毕竟现在是从成长故事逐步向价值成长过渡的时间,而且又是年末资金面较为紧张,一下子要让大市值股有表现,时机并不成熟。我认为,大盘还是会一步步改变原有长期弱势下行格局。

即使是2014年,也还不是主板牛市的高峰,整体上还是启动回暖期,如指数涨至2400-2600点区间都算不错了,再进一步向上拓展空间,还需要绝对业绩的支持。

我觉得,2014年能够依靠绝对业绩增长来支持股价上涨的行业或品种还不会太多,大多数属于出现增长拐点。因此,我们在投资选择上,要寻找业绩拐点仍然是关键。

投资快报:成长投资拐点的选择是很困难的,但对股市投资来说,这种投资的股价弹性最大。我们还是很想听听你在这方面的建议或方法。

张德良:确实,拐点投资是富于吸引力的。我觉得,在估值指标上,关键指标除了市盈率、市净率以外,还要着重考虑市销率(业务收入/总市值)。在当前较低的估值水平位置上,一旦出现业务量或毛利率上升拐点,其投资弹性就会迅速强化并持续。可喜的是,当前沪深300成份股市盈率水平不到10倍,这是一个富于吸引力的位置,而且低估值区域酝酿震荡了将近二年左右。

一旦成长拐点出现,接下来的股价弹性很大的。前一段时间里,大家也对这种股价弹性有所感受,像上海自贸区概念下的一批上海本地老股,如外高桥等,能够在短期内实现创历史新高,这样的弹性,肯定大大超出我们普通人的预期。还有更早一些的,像信息安全国家战略出台后,像中国软件这样的老股,也是一个多月时间里股价创出历史新高。从上涨速度上看,下半年主板的价值成长投资主题,股价弹性还大于创业板和中小板。这点值得我们高度重视。

四个方向寻找潜力股

投资快报:非常有道理。那么,你认为站在稍长一些时间看,可以关注哪几个方向呢?

张德良:这也是2014年的核心投资主题了。概括起来,我认为有四个方向是最有潜力的:

首先是互联网市场、资本市场大发展所带来的效率提升或业务增长。互联网正在颠覆传统行业,冲击最大,机会最大,像券商保险、电商、物流以及文化传媒,重塑、再造过程必然诞生新蓝筹。我们也注意到,像苏宁云商、中信证券、中国平安、电广传媒等都在主动应对挑战。家电业也在全面互联网化,智慧化家电已呈趋势,像青岛海尔、格力电器、四川长虹、TCL等都在积极行动。品牌服饰、酒类食品也在电商浪潮中可能找到新的突破口。值得一提的是银行股,相对于券商保险行业尽是“利多”不同,银行所面对似乎全是“利空”,像互联网金融,利率市场化,不良债务等,但挑战过后,可以相信银行股中间一定会有强者。

其次是国有资产并购整合,并购带来的效率提升,即毛利率上升,看好央企的整合,除了几大军工资产证券化以外,也要关注垄断管制型的石油石化、电力电网、铁路运输等领域的机会。当然,上海、广东等地的国资改革有望率先突破,体制结构相近,改革突破程度估计也会相似,股市反应也会类似,如上汽集团-广汽集团;上海电气-海格通信;友谊股份-广州友谊;白云山-上海医药;申能股份-粤电力,新华传媒-省广股份等。此外,我认为大型房地产企业也会这一轮国资改革中实现转型升级,像万科社区金融概念就是一个信号,关注有文化产业基因的华侨城、保利地产等。

三是由投资拉动的需求上升,比较明显增量投资领域包括4G、高铁、电网、海工、航空,还有就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建设,涉及农业、医药健康服务等行业。核心公司包括中兴通讯、烽火通信、中海油服、国电南瑞、中航电子、中国南车、中国北车、中国铁建、中国建筑等。

最后一个就是产能过剩行业,会因产能收缩带来的成长拐点。在这一投资视角上,笔者认为最容易突破的是高污染行业,如水泥、造纸、农用化工、化学原料药等,准入门槛的抬升,相关的行业龙头企业会直接受益,像海螺水泥,晨鸣纸业,万华化学,浙江龙盛,金发科技,恒瑞医药,海正药业、威远生化等。

来源:投资快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2 11:22 | 显示全部楼层
陈少川     四种指数两种状况 强弱分明涨跌互见

2013/12/12 0:29:06

麦论解盘

近期使用技术指标分析大盘看到周三下跌应该会庆幸指标很准,说明技术指标操作还是有其使用价值,其实不尽然。周三的下跌只是趋势顺势调整的自然演变,指标形态显示的也只是一次修正调整的演绎,不是阶段趋势的改变。

周三上证指数跌33.33点,四个“3”有点特殊,跌幅1.49%,收盘2204点,正好落在20日均线上方,最低2193点没有跌破60日均线。沪深300指数收盘2412点,低于60日均线2415点,主要是因为扣减9月9日2440点,造成“扣高而助跌”。两个指数因为空间运行幅度不同难免会有差异,沪深300指数稍微弱一点,也是近期股指没有强涨的原因。

对比中小板指数,近三天的走势与沪指贴近,拉长比较上周演变出现明显高低强弱度不同走势,中小板弱化的压低态势比较明显,尤其是周二高点5064未触及60日均价线5068点,周三季线开始助跌,加上收盘5003点低于40日均线5007点,至此下跌的动作开始散发,是周四最大隐忧。

创业板周三上涨1.02%看起来似乎较强,但比较这八天走势最重要的关键还是在12月3日的弱化下跌,虽有周一较强的上涨但还是没有化解上方压力,连10日均价线1258点都无法越过,要回到月线1274点难道加大,此时的弱化再下跌明显,即使没有任何促使下跌的状况发生,该指数也难有上涨期待。

比较四个指数的20KD及MACD指标,中小板与创业板的形态显示非常脆弱,随时都有较大的变化发生,对周四影响深远;上证指数与沪深300指数形成高位向下交叉,此形态会抑制操作的积极性,在心理上会有迟疑、滞后、顾虑、观望的产生,这是目前盘面最矛盾之处。

指标操作准或不准 关键在于时间周期

使用指标操作必须注意形态的滞后性,同时要偏重在指标的倾向性启示,不能将指标作为必然结果推演演绎与解读。

所有使用指标者都知道,指标应用有两个“事后验证总是证明很准”、“感觉良好”,一是使用指标对过去已知结果回溯验证,都可以轻易解读当时涨跌变化缘由,完全没有疑虑,最重要是结果已经确认,但是对后面未发生的状况如何推演解读?无法准确认定说明;

二是,所有指标虽然有显示作用以及倾向性,但也有一日之间改变的“转折”现象,在“盘中演绎过程中没有办法确认”,所以认定为指标落后收盘及滞后。这个情况在每一个依据指标操作者而言,是无法避免会发生的错误,往往事后回头看,原来还真的如此,但在盘中跳动过程如何进行决策?几乎拿不定主意,因为题牵涉到心理层面变化因素,不同人有不同的情况难以说清楚,常常是“明明应该这样操作,结果偏偏做反了”。

指标被解读为“不准不能使用”,其实不然,因为必须先解读指标本身的趋势问题后才可以贴近指标解读,否则就容易犯错。市场通常习惯使用9KD指标,但它无法正确反映盘面的真正状态,例如上证指数在11月29日出现9KD指标在80°向下交叉,其前面形成K值两个高点拉长6天后才交叉,是背离吗?当然不能解读为“背离”,因为关键不是9KD,而是区域平衡构成的成本拉近关系,价格形成纠结,一时也会纷乱不清。

更因为12月3日拉高上涨后,9KD再度向上交叉,再到6日又向下交叉在80°下方,形成这一次的高低位“真背离”。比对今天的下跌指标真的“很准”,其实不然,因为无法真实反应形态的转变,最重要是长期趋势的上涨造成指标处于修整状态,而不是助跌状态,也因使用时间周期不合理无法解读其演变。

再度修整回测支撑 垫高成本再度加码

设定“双保险指标”条件观察沪指与沪深300指数的变化,有几个差异如下:

1、两个指标出现向下交叉,表示价格会进行调整,但在20、40、60日均线形成助涨下,它们可以维持高位修整而不跌,不表示如此的形态就一定会跌。当然也可以再下跌,周四就是关键,主要在2197点及颈线2183点是否跌破后形成较大助跌?原来小跌形态修整后可以再上涨,也可以在这个结构中加大幅度下跌而改变原来的区域修整;

2、最重要关键在于均量与均价趋势的助涨,可以在最重要关键时刻出现一次强势拉高而改变,尤其是在一日之间指数强势拉高越过最高收盘2251点,或是突破2260点后立马改变,即一夕之间重新回到指数的高位,属于原来“垫高成本”后的“再度”加码拉抬操作手法的应用,来回结果完全两样。

到底会偏向那种倾向呢?只要缩量压低下跌空间有限,如此会造成盘面瞬间产生一次明显改变,最后关键还是要回到成交量来演绎与解读。对比9月9日后四天的成交量,多方采取缩量回测筹码的稳定与锁定效果,也意谓多方俱有随时反击再拉高的动作与能力。最好的时间在下周一变动,也可以因为到下周一前发动或不发动。

此时要更重视个股的操作机会,同时也要注意大盘权重股在关键时刻的作用,因为在9月9日那个阶段就是用它们发动,始作俑者,正所谓“解铃还需系铃人”,这一刻还是要看它们的动向决定,周四是关键演变,其中牵涉到整体操作思路的应用与把握,关系到周K线的战略部署与年底收官前的结构,拭目以待。

作者简介:

作者本名陈少川,笔名麦克,匿名笑笑人生,祖籍广东省潮安县,1960年生于马来西亚,80年赴台求学,83年毕业,87年开始接触期货,于89年转战台湾股票市场,视证券投资行业当成终身事业,专研至今超过25年。
来源:投资快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2 11:39 | 显示全部楼层
叶弘     指数往上 个股行情弱化但也酝酿机会

2013/12/11 0:45:17

6月25号,上证指数急挫至1849点后出现反弹,上证指数摸高至2270点,上证指数最大涨幅22.7%。在相同的时间段,深市创业板指数从6月25号的903点, 一路上涨至1423点,创业板指数涨幅57.5%。

在政策突然提出重启IPO之后,创业板指数急挫,而上证指数稳步向上。目前在2240点一线蓄势,直逼2270点的前期高位。

偏好技术分析的朋友,此刻津津乐道于上证能否突破2270点的高位,似乎一旦突破,后市大盘将以再上台阶为目标。

上证指数向上推进的同时,也出现了明显的问题:一是沪深两市的成交资金明显跟不上。二是盘中的个股活跃程度日益弱化,赚指数不赚钱,成为投资者心理焦虑。

为什么会这样?

大盘蓝筹股股价被长期低估,也逐步得到了市场的认同,一些中长线资金明显有提前潜入的迹象。但短期看,制约行情发展的政策面没有松动。流动性不足,是抑制市场重启大盘股行情的主因。

以前我们在分析中国股市特点,总认为中国股市是资金推动型,是炒作型,是投机型,而不是价值投资型。现在看,资金推动股市天经地义,并非只有中国,全球股市大同小异。最典型的就是美国政府为刺激经济增长,推出持续宽松的货币政策,成全美国股市在经济仍然低迷的背景下,却走出了创造历史新高的大牛市。

中国经济仍然保持持续、平衡、稳定发展,也是市场共识。但中国股市主板市场却持续熊市。与美国股市作比较的最大区别,就是政府的货币政策,就是流动性问题。就是政府主导下的政策价值取向,是否形成资金推动股市的格局。

今年股市整体偏弱,但沪市也相继出现过煤炭、券商、银行、保险、“两桶油”等板块的突发性上涨,也多次引发市场产生市场热点转换,甚至牛市可能来临的幻觉,但行情大多短暂,昙花一现。大盘蓝筹型股票上涨,暗合了市场对牛市行情的心理期盼,但结果总是分流了资金,又因资金供给不足,蓝筹行情重回沉寂,又回归漫长的等待。

中国股市属政策型,而非技术型。政策主导行情方向。是牛市还是熊市,由政策导向所决定。很多时候,所谓的技术分析预测股市,只是自欺欺人。这话可能让很多人反感。这次上证指数震荡向上的背景是,重启IPO重挫了创业板。一些人以为大盘价值蓝筹股有了机会。因为它们被低估。其实这又是错觉,熊市背景,盘中热点并非非此即彼。市场选择低价题材与小盘成长,主要还是以概念性炒作为主,而非价值判断后的选择,也属无奈之举。谁都知道,题材炒作就是短线波段炒作,真假难辨。但受制于流动性,现有的市场能量,只能在低价题材与小盘成长中作波段式博弈。现有资金,对大盘低价、绩优、蓝筹型股票推不动,也买不起。这不是投资与投机的问题,而是长期以股市为生的人们自救谋生,救变图存的问题。不做股票的人,无法理解在股市中谋生之艰辛。

我的观点基本不变:只要货币政策不松动,政策面没有给出实质性的利好,我认为低价题材与小盘成长,仍会是熊市行情中永恒的波段热点。

年底了,资金总体吃紧。这时候幻想大盘股启动行情,仍属纸上谈兵。上证大盘即使突破2270点的高点,也只是给偏好技术分析的人们带来些许精神慰藉,而非真正赚钱的机会。想过没有,为何在大盘出现动荡之际,象“两桶油”这类股票总会挺身而出?现在,随指数上涨,低价题材与小盘成长陷入震荡与分化。成交清淡但上证指数在上涨,指数涨了但盘中可炒作的波段机会却日益弱化。上涨只是表面繁荣,内在激情却在趋冷,着急上火,焦虑不安的情绪也在漫延,这种上涨能持续多久?

能涨的是好股票,能跌的也应看到它们的机会。创业板急挫,可能也酝酿着新的机会。经这么一跌,那些小盘成长,股价偏低,股价仍在发行价以下,净资产、公积金较高的中小板和创业板股票,我仍然看好它们。

来源:投资快报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 Mobile Version|Archiver|关于我们 About Us|联系我们 Contact Us|Y2外汇论坛 外兔财经

GMT+8, 2025-5-10 15:50 , Processed in 0.061498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7.2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