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论坛 外兔财经

开启左侧

弹簧-2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6 23:32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s://www.y2cn.com
中海油联手赫斯基 65亿美元合作开采深海燃气
大公财经11月16日讯 (记者李永青)据外电报道,中国首个深海天然气项目预料将在明年初投产,这个造价达65亿美元(约505.7亿港元)的项目,由和黄(00013)旗下赫斯基能源负责营运及佔49%权益,其馀权益由中海油(00883)持有。这个项目称荔湾项目,初期产量约为每天3亿立方呎,当第二块气田投产后产量将增至3.5亿立方英尺,第三块气田投产一年多后,将增至约5亿立方英尺,并料产量将在2015年达到顶峰,届时将佔内地天然气供应量约4%。

  报道指出,荔湾项目位于南中国海,在香港东南200英里,首批投产的将是位于4750英尺水深的九口钻井,开採出的天然气将流经两段49英里长的管道进入浅水平台,之后再经160英里长的管道运送至澳门与香港之间的沿海地区。这座重3万吨、中国自主设计的钻井平台矗立在水深为230英尺的海域,所耗钢材足以建造四座埃菲尔铁塔,并可承受30英尺高海浪、时速超过100英里的大风。

  同时,荔湾项目预期产出中,大部分以每百万英国热量单位11至13美元的价格出售给中国企业,较当前亚洲销售的液化天然气(LNG)现货市场价格低三分之一左右。

  产量超过澳洲进口量

  再者,预料该项目最终产量将达到中国国内天然气总供应量约4%,供气量有望超过目前来自澳洲的天然气进口量。中国政府计划到2020年使天然气在总体能源消费中的比重提高一倍至一成,从而摆脱对污染排放较为严重的煤炭的依赖,因为目前中国约三分之二的电力供应依靠煤炭。

  近年中海油一直在努力研发海上石油开採技术,去年斥资151亿美元(约1174.7亿港元)收购了加拿大尼克森公司,收购后令中海油获得尼克森在墨西哥湾使用的开採技术,墨西哥湾开採项目的水深远远超过荔湾项目,这些技术可用于未来的深水开发。同时,赫斯基能源和中海油亦与深水开採专业公司签署了荔湾项目协作合同,其中包括意大利的Saipem SpA。

  25海上区块交合资公司

  事实上,中国大力发展海上资源,上月中国政府将25个海上区块交由合资公司开发。现时英国石油公司和雪佛龙公司等外资企业已经在中国南部海域进行深水开採。据美国能源情报署估计,在南中国海的海床之下可能蕴藏?190万亿立方英尺天然气和110亿桶石油。但中海油毋须过分依靠外国合作伙伴之开採技术,因为该公司已经在巴西、西非和墨西哥湾地区投资了深水项目,具备丰富的开採经验。

  另一方面,中国努力利用陆上管道和油轮来满足日益增加的需求。中国的海上LNG进口主要来自卡塔尔和澳洲,去年增加20%,今年前9个月增加23%。同时,中国公司也计划从俄罗斯、北美和莫桑比克进口LNG。去年中国的陆上天然气产量仅增长6.7%至1070亿立方米。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8 09:57 | 显示全部楼层
11月18日盘前重大消息解读

2013/11/18 8:31:53

1.《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社会体制、文化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国防和军队改革进行了部署。这一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随着其方案的制定、改革具体项目的实施,对我国经济发展影响深远,将开启中国经济发展的新篇章。

2.《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首次将财政定位为“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分析人士表示,财税改革涉及公共资源配置体系与机制,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联动效应,财税改革将是未来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所在。“完善立法、明确事权、改革税制、稳定税负、透明预算”已明确勾勒出改革路线图,未来税制改革、中央与地方事权调整和预算管理体制改革将三路并进。

3.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主席、国资国企改革专家季晓南日前表示,深化国资国企改革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发挥资本市场助推器作用。目前大型国企上市后的增持或减持股份受到严格限制,不利于国企的公司股份制改革。下一步将抓紧拿出深化国企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路径图和时间表,在2020年之前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4.经过努力探索,承载光荣使命,沪深300指数期货于2010年4月16日上市。截至2013年11月15日,市场安全平稳运行867个交易日,顺利交割43个合约,累计开户16.31万户,累计成交3.70亿手,累计成交额达284.03万亿元,在全球股指期货中成交排名第五位。三年半来,股指期货市场健康成长,功能逐步发挥,成功嵌入资本市场。

5.“国企改革”路线图千呼万唤始出来。日前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明确国有资本继续控股经营的自然垄断行业改革内容、提高国有资本收益上缴公共财政占比更多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些超出此前市场预期的措施,使得中国各界看到国有企业改革的“红利”。

6.11月16日,由中央财经大学中国发展和改革研究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和《经济学家周报》主办,威海茂达投资有限公司承办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理论研讨会暨《发展和改革蓝皮书》(No.6)首发式”在北京举行。《发展和改革蓝皮书(No.6):中国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十年(2003~2013)》对行政性垄断与“玻璃门”,宏观调控体系与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政府职能与经济发展方式“两个转变”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进行经验总结,深层次地探究存在的问题,前瞻性地提出政策建议。

(投资快报、新浪财经)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8 10:26 | 显示全部楼层
11月18日个股利好消息精选
2013/11/18 8:50:39
股票名称 主力流入(万元) 核心情报
上海钢联(300226) 3913 拟设立网络支付公司
康 得 新(002450) 2466 推股权激励,暗示四季度业绩暴发
中农资源(600313) -755 拟以5690万元竞拍大股东所持锦绣华农55%股权,从而彻底解决同业竞争
(投资快报、上证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8 10:26 | 显示全部楼层
11月18日个股利好消息精选
2013/11/18 8:50:39
股票名称 主力流入(万元) 核心情报
上海钢联(300226) 3913 拟设立网络支付公司
康 得 新(002450) 2466 推股权激励,暗示四季度业绩暴发
中农资源(600313) -755 拟以5690万元竞拍大股东所持锦绣华农55%股权,从而彻底解决同业竞争
(投资快报、上证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8 10:31 | 显示全部楼层
11月18日早间私募内部传闻
2013/11/18 8:53:45
传闻:青青稞酒(002646)有重大资产注入事项5 ;
传闻:秦川发展(000837)机器人项目已申国家重大项目;
传闻:号百控股(600640)拟打造积分联盟,积分业务明年有望盈利;
传闻:华谊兄弟(300027)王中军透露《私人订制》植入广告超八千万。
(注:以上传闻均来自媒体公开信息,且未经证实)      (投资快报、私募网)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8 10:34 | 显示全部楼层
记者 高升     市场热切期待IPO注册制 炒“壳资源”风险增加

2013/11/18 0:25:28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日前全文公布,《决定》中明确提出,要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作为决定证券市场公司来源的基础性制度,审核制、注册制之间的取舍,无疑会对A股市场带来极为深远的影响。长期看,随着IPO市场化程度的逐步提高,股市“壳资源”的稀缺性会降低,脱离基本面的题材炒作风险大增。但分析人士认为,A股新股发行短期内仍不具备立即实施注册制的条件,后续IPO的重启,也很可能继续维持现有的审核制,而非立即发生重大政策转变。

“推进注册制发行”提法新颖

《决定》明确提出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这一前所未有的提法是资本市场践行市场化、法制化改革的重大方向,值得期待。

资料显示,注册制是在市场化程度较高的成熟股票市场所普遍采用的一种发行制度。相关的证券监管部门公布股票发行的必要条件,只要达到所公布条件要求的企业即可发行股票。企业为取得发行资格,需要通过监管部门的审核。监管部门审核主要集中在企业是否披露了所有投资者关注的信息,以及是否符合相关程序。

在注册制下,发行人(拟上市公司)的权利无需政府特别授权,这是注册制区别于核准制的重要特征。此外,注册制还有以信息披露为核心;审核机构只进行形式审查,不进行实质判断;强调事后监管等特点。

注册制实施的基础条件仍需逐步完善

业内人士认为,长远看,注册制肯定是股票发行体制市场化改革的大方向,但立即推出的现实条件还不具备,为稳定推进注册制,从不久以后的IPO开闸到正式推行注册制需要一个过渡期。

据分析,IPO注册制的成功实施,对一系列市场基础条件的要求都比较高。其中包括较为完善的法律法规、强有力的监管、发行人和承销商等中介机构有较强的自律能力、投资者需具备比较成熟的投资理念等等。

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大霄表示,推行注册制需要一些配套措施,除了新股发行制度改革,还需要有监管、信息披露、退市以及相关法制完善等方面的配套。在成熟市场中,退市企业数量与上市企业的数量相当,市场处于动态平衡状态中。李大霄强调,新股发行制度要实现三个平衡,一是投资者与融资者的利益平衡,二是融资速度与引资速度的平衡,三是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的平衡。

IPO重启节奏值得重视

2013已临近年底,“史上暂停时间最长的IPO”究竟何时重启,成了市场参与各方展开“竞猜”的热门话题。此前官方渠道给出的最新信息是:“IPO重启还没有时间表,IPO指导意见稿的发布与IPO实质性重启也并不同步”。

从二级市场上的投资人角度出发,不少机构投资者觉得“IPO重启的脚步肯定是越来越近了”。据记者了解,部分大型保险公司年底之前对市场持中性偏谨慎的态度,不太愿意过深介入市场,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可能的IPO重启。

但从另一个角度看,随着前一阶段大量强势股股价持续回调,市场泡沫得到洗礼,相关险资人士相信A股向下的风险有限,而在改革力度空前的大背景下,结构性的投资机会,仍将不断涌现。

来源:投资快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8 10:40 | 显示全部楼层
江南愤青     谈谈P2P金融

2013/11/18 0:26:34
(作者系资深市场人士)

第一,中国除了拍拍贷,没有P2P。

除了拍拍贷外,目前倒闭的和不倒闭的本质上都一样,说什么倒闭的是假P2P,不倒闭的才是真P2P,典型的结果论,他们的从P2P定义来看,都不属于P2P,全球来看,P2P的本质就只有一种,就是纯信息撮合匹配平台,所有提供了本金担保的所谓P2P模式,都是假的P2P,本质是金融机构。批了互联网外衣,且没有牌照的金融机构。

真正的P2P,是帮助有钱的人出借给借款人,帮助是核心。而我国的P2P做的事情是向投资人借钱,然后借给要钱的人。前者无风险,纯撮合匹配,后者担风险的情况下做撮合和匹配。这个区别决定了中国的P2P就是金融机构,他赚取的其实就是带风险的利差收入。

第二,P2P有生存的合理性,反映的是金融强管制下的金融压抑。

我国的P2P也在扮演推动金融改革的作用,他的背后其实是金融压抑下的必然性需求,有需求的人得不到服务,有供给的资金无处可去,两者交叉之下的行为,所以,在整体金融制度不改革的情况下,你打压掉了P2P,还必然会有别的模式出来,所以,P2P有其合理生存的逻辑,没必要否认。

我说中国的P2P是假P2P,并不是想说P2P不好,我只是给我国的P2P还原到他本来的面目中去,界定他的身份,确定他的属性,然后才能有讨论P2P的基础,这个定性基本上,就打掉了我国P2P走国外P2P发展路径的可能性,什么LENDINGCLUB、PROSPER也好,都跟我们的P2P没关系,因为中外差别很大。人家是平台,我们是金融机构。

定义为金融机构,就必须要纳入监管,因为金融机构的本质其实是扩杠杆,拿人家的钱放贷,他最终是要对大量投资人负责的,因此普遍上世界上所有的金融机构都面临着强监管,要求有一定的门槛的同时,还要求有核心资本约束,以保证社会公众的利益不受损失。P2P目前这种完全游离在监管之外,却又扮演了金融机构的角色,是不正常的情况,最终伤害的是P2P整个行业。

第三,没有监管下的P2P最大的问题是信息不透明带来的道德问题。

现在市面上还有很多很多的P2P,都尚未倒闭,他们是不是就一定没有现在大家所说的所谓假P2P的几个特征?一定没有高息承诺,一定没有单笔金额较大,就一定没有组团现象呢?这个问题除了平台运营者自己以外,是不可能有人知道这个问题的。

这种信息的极度不透明。是目前P2P最大的危机,随时都是个地雷都会引爆,而且无法自证,我们的P2P,从来未曾公开过任何形式的资产质量报告,即使有坏账率也都是自己报的,缺乏公信力。所有的P2P,在这种不透明的体系下,蕴含极大道德风险,而道德是最不可靠的东西,在商业利益面前,道德几乎不可抵挡,更何况,我们也无法有效进行道德评定,凭什么认定跑路的P2P的从业人员的道德就一定低于没有跑路的从业人员的道德呢?尤其是在事前,更无法衡量人的道德,人的道德往往被现实给击溃。

来源:投资快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8 10: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月下横笛     只要情永在

2013/11/18 0:26:23

大盘6月25日1849点以来,至今已有97个交易日,其间最高点为9月12日2270点,共计上升421点,升幅为22.77%,持续运行了58个交易日。其间,因权重指标股表现半死不活,导致大盘走势非常纠结,不过个股行情却精彩纷呈,创业板(科技股)更是大放异彩,创业板指升幅最高达58.69%——如从去年12月4日最低点开始计,更是高达144.96%,不可不谓是一次“很红很暴利”的行情!

但即便这样一次个股狂奔的大行情,依然有许多人抱怨赚不到钱,甚至还出现了巨亏,为何会如此呢?举个极端的例子,首席大牛股中青宝去年12月4日时最低曾跌至4.17元,随后在短短9个月时间里就暴涨至50.29元(复权)。许多人在这只股票四、五元时都避之不及,四、五十元时反倒趋之若鹜,抢着去买。殊不知它最高已暴涨了1106%,试问这样的牛股短期内再暴涨的几率究竟有多大?可笑的是,他们高价追涨后,还一脸无辜的样子,总是追问:“这么好的股票,为何就是不涨啊?”截止至上周二(11月12日),中青宝最深跌至26.81元,较最高价已暴跌了47%——对于那些高价追涨者来说,短短两个月时间就仿佛经历了一个大熊市。另一个极端例子就是昌九生化,这只股票从08年10月1664点时最低2.63元起步,到今年5月9日最高已升至40.60元,升幅高达1444%,远超中青宝,更搞笑的是,这样一只年年亏损的高价垃圾股,居然还成为了融资融券的标的,11月4日开始,它连续7个无量跌停,从跳水前的29.02元跌至上周三(11月13日)被强制停牌前的13.89元,不晓得其间会有多少赌徒因此被迫跳楼?

关于大盘的短线走势,我上周《中国股票市场会议负效应》一文已指出:“我们无需动用那么多的资源,只消花上个把小时,随便翻翻历年来党代会与两会前后的股市走势,大致也能得出大盘几乎‘逢会必跌’的结论。”并称:“以创业板指最终跌至半年线上下为标准来衡量大盘相应的短期止跌点应当是比较合适的,估计大盘最终可在2070点之上解决问题。鉴于本周11月11日~15日这个时段历年都不时会出现一些短中期拐点,因此,始自9月12日2270点的本次短期调整低点应能在本周出现,而且从‘中国股票市场会议负效应’这点出发,最可能会在11月12日三中全会结束之后。至于大盘的中线走势,并不会因短期走势的反复不定而有所改变。”实际上,创业板指最低点出现在上周一(11月11日)1191点,距其半年线1174点只有17点,基本上可算跌至半年线,而大盘的最低点则出现在上周四(11月14日)2078点,随后最高升至上周五(11月15日)2153点,刚好触及60天线后回落,以2135点报收,收出了一条长上影的中阳线。

许多分析人士上周末均宣称大盘下半周的强势反弹是由十八届三中全会重大利好所引发,其实,我们根本无需理会这些“消息派”人士事后诸葛亮的言论,毕竟大盘走好并非此时才发生之事,单从指数而言,6月25日1849点以后中期趋势就已转好,此后一直处于良性运行之中。至于9月12日2270点之后的回落,只是一次短期调整而已。

我不晓得大盘上周短期调整到位后,随后将直接向上,还是先升回年线2175点或更高的2230点,在12月10日之前再回落至2090点上下,弄出个“三条腿”的形态后,才继续向上,总之,只要“情”(行情)永在,就应当继续耐心地持股,不要总是无谓地疑神疑鬼,担心受怕——这也正是我上周“至于大盘的中线走势,并不会因短期走势的反复不定而有所改变”一话之意义所在。当然,目前这个中期高点暂时还无法确定,我之前所谈及的2856点(即2900点上下)只是最保守的一个估计而已,并不排除会出现3900点乃至4600点的可能性。

来源:投资快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8 10:48 | 显示全部楼层
蔡英姿     IPO注册制尚需法律配套

2013/11/18 0:26:14
(作者系知名财经评论人)

十八界三中全会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终于在周五晚上播发全文。共分十六项提60条改革要求,《决定》里与股市有关的文字主要有:扩大金融业对内对外开放,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多渠道推动股权融资,加快推进资本项目对外开放步伐,等等。

最吸引眼球的,莫过于“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

为了表达严谨,特意百度了一下“注册制”。

注册制——是指证券发行申请人依法将与证券发行有关的一切信息和资料公开, 制成法律文件,送交主管机构审查, 主管机构只负责审查发行申请人提供的信息和资料是否履行了信息披露义务的一种制度。

简单的理解就是:注册制就是只是到证监会登记一下,就可以上市。

如果真的这么简单的话,新股发行注册制实施的第一天,证监会门口不得排队几公里啊?

美国和日本是典型的采用注册制的国家。在美国市场发行人与中介机构需同时向美国证监会和交易所递交上市申请,同时获得两者的注册准许后方能上市。其中,美国证监会对招股说明书的全面性、准确性、真实性、及时性做形式审查,防止发行公司公开信息出现虚假、缺漏、错误或易使人产生误解的信息,发行人及证券的价值等实质问题不属于其审查范围。而交易所则对公司盈利指标有要求,不同交易所根据其上市门槛对发行人进行审查,交易所的审查要比美国证监会简单很多。

今年9月,阿里巴巴提出的“合伙人制度”不被香港证监会接受,认为会挑战香港市场“同股同权”的标准,从而暂缓首次公开发行股票(IPO)。

其实,纽约和伦敦都对阿里巴巴伸出了橄榄枝。美国上市这么简单,阿里巴巴为什么不去美国上市呢?

媒体这么说:出于尊严和自豪感,阿里巴巴并不愿向美国监管机构提交大量信息供其审查,阿里巴巴高管想通过仅在香港上市来表达其“文化观点”。——你信吗?

分析家说:阿里不愿意在美国上市,是因为担心美国市场的集体诉讼和信息披露财务审计的风险。

如果你不是仅仅看百度在美国多少钱,新浪多少钱的话,你还会看到中概股在美国屡屡被做空。

浑水和香橼可以凭研究报告,做空赚钱,说明美国有做空的土壤。

注册制的另一层意思:证监会不会帮你把关。企业好不好?应该值多少钱?投资者自己判断。但是,一旦企业在信息披露是违规,惩罚的严厉的。

最可怕的还是美国的集体诉讼制度(是指一或数名原告代表一类原告提起诉讼),“在中国公司遭遇到的公众投资者集体诉讼中,‘证券欺诈违法’是最集中的风险,理由大多是对外披露信息不真实、没有及时披露和虚假陈述经营业绩和规模。其中最大质疑是中国公司对中国的监管机构和美国证监会披露的信息不一致。”

因为有集体诉讼制度,所以美国有股市职业打假人,就是专门靠打证券市场集体诉讼而赚钱的律师事务所。

也就是说,注册制上市容易了,但是上市以后时时刻刻要注意法律风险。

注册制上市容易的另一面,是退市也是家常便饭。那样的话,上市公司的壳就不值钱了,现在大家喜欢赌重组的习惯就会消失。

中国A股的IPO已经暂停一年多了,已经审核过了的接近800家,即使明天就开启IPO,就他们排队上市也得一年时间吧。从核准制过渡至注册制,尚需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管条件、手段吧,一年时间够吗?能在2015年实施注册制就是最快的进度了。

另外,注册制的时候,证监会不把关了,上市公司的质量你放心吗?不放心的话,请买蓝筹股吧!从这点来看,核心意义是价值投资……

三中全会文件已经有很多解读了,整体而言,改革涉及范围之广、力度之大远超市场预期,当晚香港国企指数夜期大涨234点。

但是周末接触了一些投顾,周日股评也对现场股民做个调查,普遍心态都很谨慎,觉得涨个二三十点就差不多了,认为利好可以涨50点以上的只有两个。有的投顾还认为,利好面面俱到,没有重点,等于没多大作用。还有的说:我努力地在找60条里面的利好(意思他没看到利好)...

这里面有股指长期调整造成的思维惯性,也有对年底资金的担心,看空的还有对“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的担心。我个人认为,即使注册制是利空,也是一年以后的利空,这周先反映利好再说。

来源:投资快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8 10:52 | 显示全部楼层
投资快报     话题

2013/11/18 0:26:03
@广东电台财经广播:
肖钢称资本市场将迎来新一轮难得发展机遇,言论能否提振市场?央企红利上缴比例或提至30%,国企股是福是祸?

粉丝金句

eyolin仔仔:
改革与转型期,无“指数型牛市”,但有“性感型牛股”。三中全会“深化改革”主题。

温柔的暴力哥:
国企是福还是祸,始终避不过,首先不要忘记自己的性质,当与民争利过甚时就必然就要让利市场,出黎行就遇着要还。

时空自然顺其无限:
对右侧交易来讲,不能在早市一小时中介入,则前半个月的落袋为安就白做了。这就是牛市的风险。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 Mobile Version|Archiver|关于我们 About Us|联系我们 Contact Us|Y2外汇论坛 外兔财经

GMT+8, 2025-5-13 21:45 , Processed in 0.052174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7.2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