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姿 IPO注册制尚需法律配套
2013/11/18 0:26:14
(作者系知名财经评论人)
十八界三中全会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终于在周五晚上播发全文。共分十六项提60条改革要求,《决定》里与股市有关的文字主要有:扩大金融业对内对外开放,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多渠道推动股权融资,加快推进资本项目对外开放步伐,等等。
最吸引眼球的,莫过于“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
为了表达严谨,特意百度了一下“注册制”。
注册制——是指证券发行申请人依法将与证券发行有关的一切信息和资料公开, 制成法律文件,送交主管机构审查, 主管机构只负责审查发行申请人提供的信息和资料是否履行了信息披露义务的一种制度。
简单的理解就是:注册制就是只是到证监会登记一下,就可以上市。
如果真的这么简单的话,新股发行注册制实施的第一天,证监会门口不得排队几公里啊?
美国和日本是典型的采用注册制的国家。在美国市场发行人与中介机构需同时向美国证监会和交易所递交上市申请,同时获得两者的注册准许后方能上市。其中,美国证监会对招股说明书的全面性、准确性、真实性、及时性做形式审查,防止发行公司公开信息出现虚假、缺漏、错误或易使人产生误解的信息,发行人及证券的价值等实质问题不属于其审查范围。而交易所则对公司盈利指标有要求,不同交易所根据其上市门槛对发行人进行审查,交易所的审查要比美国证监会简单很多。
今年9月,阿里巴巴提出的“合伙人制度”不被香港证监会接受,认为会挑战香港市场“同股同权”的标准,从而暂缓首次公开发行股票(IPO)。
其实,纽约和伦敦都对阿里巴巴伸出了橄榄枝。美国上市这么简单,阿里巴巴为什么不去美国上市呢?
媒体这么说:出于尊严和自豪感,阿里巴巴并不愿向美国监管机构提交大量信息供其审查,阿里巴巴高管想通过仅在香港上市来表达其“文化观点”。——你信吗?
分析家说:阿里不愿意在美国上市,是因为担心美国市场的集体诉讼和信息披露财务审计的风险。
如果你不是仅仅看百度在美国多少钱,新浪多少钱的话,你还会看到中概股在美国屡屡被做空。
浑水和香橼可以凭研究报告,做空赚钱,说明美国有做空的土壤。
注册制的另一层意思:证监会不会帮你把关。企业好不好?应该值多少钱?投资者自己判断。但是,一旦企业在信息披露是违规,惩罚的严厉的。
最可怕的还是美国的集体诉讼制度(是指一或数名原告代表一类原告提起诉讼),“在中国公司遭遇到的公众投资者集体诉讼中,‘证券欺诈违法’是最集中的风险,理由大多是对外披露信息不真实、没有及时披露和虚假陈述经营业绩和规模。其中最大质疑是中国公司对中国的监管机构和美国证监会披露的信息不一致。”
因为有集体诉讼制度,所以美国有股市职业打假人,就是专门靠打证券市场集体诉讼而赚钱的律师事务所。
也就是说,注册制上市容易了,但是上市以后时时刻刻要注意法律风险。
注册制上市容易的另一面,是退市也是家常便饭。那样的话,上市公司的壳就不值钱了,现在大家喜欢赌重组的习惯就会消失。
中国A股的IPO已经暂停一年多了,已经审核过了的接近800家,即使明天就开启IPO,就他们排队上市也得一年时间吧。从核准制过渡至注册制,尚需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管条件、手段吧,一年时间够吗?能在2015年实施注册制就是最快的进度了。
另外,注册制的时候,证监会不把关了,上市公司的质量你放心吗?不放心的话,请买蓝筹股吧!从这点来看,核心意义是价值投资……
三中全会文件已经有很多解读了,整体而言,改革涉及范围之广、力度之大远超市场预期,当晚香港国企指数夜期大涨234点。
但是周末接触了一些投顾,周日股评也对现场股民做个调查,普遍心态都很谨慎,觉得涨个二三十点就差不多了,认为利好可以涨50点以上的只有两个。有的投顾还认为,利好面面俱到,没有重点,等于没多大作用。还有的说:我努力地在找60条里面的利好(意思他没看到利好)...
这里面有股指长期调整造成的思维惯性,也有对年底资金的担心,看空的还有对“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的担心。我个人认为,即使注册制是利空,也是一年以后的利空,这周先反映利好再说。
来源:投资快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