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stora 于 2013-10-26 15:10 编辑
经过一周多的尝试,以表格的方式来体现各级走势的定性,梳理出来就是节奏,比文字表达更为直观清晰。
具体的定义经过逐步实验,重新来定义,目前接近确定。
一、趋势定义为3种
1.主导趋势:服务於操作为定义,不机械在周期上做定义。可能是小时图、或分钟图等周期,具体以当时节奏为准。如果在5分钟图表中展开行情,当时就以这一周期为主导趋势。
2.操作趋势(原“小趋势”):相对於“主导趋势”来定义,辅助於主导趋势,但直接应用於操作。如果主导趋势有足够规模,他的调整或调整的尾端(启动)就需要用到这一级别的定性来服务操作。
3.大趋势:想对於“主导趋势”来定义, 这一级别可能是小时图、也可能是更大周期,但并不是绝对大,而是相对大。 定义这一级别主要为未来方向性预期、服务於“主导”趋势操作,正确判断及处理推动、驱动、调整的行情的性质。
二、走势定义为3种:
1.推动(原“趋势”),最显著强劲前进部分,多为整个波段中间部分
2.驱动(原“调整”范畴)),与整体走势同向,但并不显著的前进部分或震荡上扬或下跌,多为波段的后半部分或尾端
3.调整,与整体走势相反的修正,包括:回调或反弹、横向震荡整理(平台,三角形),也适用於趋势的启动部分(整个波段的前段)。之前有个“反转”的定义,但我认为这种过於主观的判断会导致操作上的误导,所以将这一过程归入调整范畴,可以尝试这种有望反转的行情、但不会提前预期甚至定性。
三、操作定性
经过精简,只保留顺势和反势2项。实时走势中存在无势的情况,这不是操作的时机,不作为定性。
1.顺势,与市场的前进方向相同,最为可靠的操作方式
2.反势,与市场的前进方向相反,应用於足够规模的调整初期(如回撤或反弹)或驱动尾端,但绝不应用於推动市场,否则为“逆势”。
四、定位(初级目标)
定位,这里只做推动与驱动定位,不涉及调整位置。只做设置初级目标位,不设置终极目标位(最低达成目标,一但完成、再根据实时状态延续,这样做的目的还是不僵化思路、在确定的情况下仍保存足够的灵活性)
五、定向
原本有定向一栏,以“B、S、X”表示,但经过考虑发现为多余。在操作记录中,单子就是临时方向(不会有人看着正向而操作反向),同时配合走势定性,大方向就出来了。只有不操作的人才谈论方向,所以忽略这一选项。
六、综合起来以上就是定性、定向、定位的量化操作,作为个人的操作系统雏形来尝试运作(另有技术分析系统—环境评估,在其之前位置)。在实践过程中再来发现和弥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