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外汇论坛 外兔财经

开启左侧

茶道,酒经(ZT)

 关闭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3-7-15 18:01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s://www.y2cn.com

半日茶乡的悠然

这个季节,品品新茶,就像清明踏青、冬至上坟一样,让杭州人觉得是一桩心头搁着该做的事儿。不过,千万别把念头往满街三步一岗、五步一哨的现炒铁锅子和门面中看、奇点异汤的高级茶楼那边飘。身为杭州人,喝茶,也要喝得能叨唠出点道道来,喝出山隐水迢间的那股子闲裕来。

  最好是自个儿开车去,旅游巴士也是不错的选择。车窗外一会儿开阔的茶园,一会儿浓密的山林,是调和品茶心情最当味的茶点。下车的时候,也许会有嘲弄的笑语在耳根响起:不就是龙井茶室嘛!连外地人也能按图索骥来的地方。暂且不露声色地带朋友先走一走龙井寺吧,毕竟里面还是有不错的风景和众多的古迹,还有一汪噱头的水潭,捡根树枝在里面捣一捣,就会出现一条弯弯曲曲极细的水线。

  这是一处热闹的所在。不过,出龙井寺,折向西,翻过几步陡坡你就会发现噪杂声似乎被风篁岭隔在了那一边,可能有茶贩还会孜孜不倦地缠着你,只需甩出几句地道的杭州话,很快她们就会讪讪而去。沿村道西行,房舍渐多,不时鸡鸣狗吠声,估是进了龙井村了。房前是一陇陇的茶园,屋后是碧绿绿的茶山,家家户户在门前架起炒茶锅,手起手落处,绿浪翻飞,茶香四逸。如果是在没有放晴的日子,再来点时断时续的小雨,隔着蒙蒙雾气,看环抱山村的茶山和溪边桥头高高竹竿上挑着的被细雨打湿的杏黄茶旗,那就更难得了。

  进村约莫一里许,有御茶室,折右首村道继行,会发现一路而来家家户户门前龙井村××号的门牌,不知什么时候换成了狮峰龙井××号,再走上一里多路,尽是考究的别墅小院,一路闻着的免费茶香正是从这里飘出来的。每家每户就是一院品茶的所在,支起凉篷,摆上桌椅,有绿树掩映,有鸟啼相闻。人不多,每家院子或两桌,或三桌,一壶绿茶,两三朋侣,歪着斜着,谈的是海阔天空的天,一任日影在漫山的茶园上慢慢移过。你也会觉得真是再没有比沉浸在山坳茶香里更能表现杭州人的优游了。

  村里的农民不是光只晓得种茶卖茶。从院里瞄得到门内厅堂的陈设,书幅对挂,颇有文化的样子。聊一聊,农民说起周遭的古迹竟也如数家珍,好像苏东坡、乾隆都是隔三岔五相往来的邻舍朋友。

  出小院,沿村道继续前行,直至走到一处幽静的山坳,眼见着三间农舍后,是遍野的茶山,没路了。手忙不停炒茶的老伯说,就是这后面了——先发现的是溪边一块三角形的茶地,是乾隆皇帝的“十八棵御茶”。据说乾隆是在这里勒缰下马,亲自在这地里采过几片茶叶,还带回去算是孝敬皇太后。茶地的对面,也就是农舍的屋后,附着苍苔的石壁下果然有一直径约三米的深潭,潭中立着一块山石,潭壁上方刻着“老龙井”,听刚才的老伯说,这还是苏东坡的手迹。泉水从潭侧山岩下流下,汇流到一个小石臼里,石臼水满就漫向水潭。潭水清洌寒碧,洗上一把脸,再坐上一会儿,就把走这段路出的汗全收了。十多米开外有一堵高墙,门楣上有“宋广福院”的字样,当年苏东坡就常来这里同辩才和尚谈天,谈得投机,还让辩才破了送客不过虎溪的规矩。后来这里供奉了北宋时期在杭当过太守的胡则,只是香火远没有永康方岩的胡公庙繁胜,如今只剩得一堵墙门,满地瓦砾。细寻下还能找到几块雕刻精细的石板石条。

  在旷地上盘亘了多时,总觉得庙后青青入眼的茶山深处有人声隐隐传来。循仅供一人上下的柴路上寻,茶园都修成了梯田,随着山势的起伏,一陇陇舒展着流畅的线条。而人声却始终不见。正当放弃时,头顶林木间的那方空隙里,遥见对面山坡三两采茶女头带草帽,腰系茶篓,轻声笑语,忙着采茶……

  回去的路上,竟然还有三四辆的士掉头下山,看来又是一拨杭州人来享用后半日山间茶乡的悠然了。     

[ Last edited by 小绿草 on 2003-7-16 at 01:06 PM ]
 楼主| 发表于 2003-7-15 18:04 | 显示全部楼层

友谊的敌人,是没有保持好距离——————下午茶

友谊是下午茶

    随着年龄的增长,就越来越看中与同性的友谊。

  感觉就像北方春季扬沙后的一场细雨,就像工余疲惫时轻啜的下午茶。

  没有轰轰烈烈,没有暧昧与纠缠不清。煲个电话粥,一同逛街购物,约会喝咖啡,说不出的舒畅与充实。

  因为,你知道,这个世上总会有双耳朵在随时准备聆听,无论是快乐,还是烦恼。

  去日本公干时,一个周日的下午在饭店酒吧里等人。邻桌是4位日本女性,装束优雅,亲昵地轻声细语。

  懂日语的朋友告诉我,她们是好友定时聚会,彼此倒倒苦水,说说女人之间的小秘密。

  全世界的女人都需要从同性的友谊中分享亲密和友好,从与女友的交往中得到一种精神的满足感。这种友情就好像一个充电器,补充营养,消除紧张和压力,使生活更加充满活力。

  友谊的敌人,是没有保持好距离。

  世上没有亲密无间的事,爱情没有,友情也没有。人人都有隐私,此时不想说,切忌刨根问底。朋友再要好,也没有义务向你交代自己的一切。若不懂得维持好这个距离,朋友就会被吓跑了。

  公司一位同事,便因交男友而与女友闹翻。

  女友理直气壮,所有细节自己都应有优先知情权,同事偏偏在现阶段不想将发展情节泄露。女友委屈,我什么都不瞒你,你却这么不够朋友。同事也烦恼,自己还理不清楚呢,实在不想再向别人解释什么。

  叔本华把人比作一群挤在一起相互取暖的豪猪,靠近了,彼此会刺到对方,离远了,又要挨冻。我想,能够在亲密和孤独之间找到一个适当的平衡点,这就是友谊吧。

  就像古人所说的:君子之交淡如水。     

[ Last edited by 小绿草 on 2003-7-17 at 12:50 PM ]
 楼主| 发表于 2003-7-15 18:06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你是男人,那就做茶一样的男人,一缕清香、一丝暖意。

    做茶一样的男人,就是做一种混杂着多种浓情和淡意的有味道的精品男人。

    10岁的男人要像海马宫茶,人性初显露,淡淡的青涩醇味,回味甘甜,似
茶又似淡淡的溪水。

    20岁的男人要像雨花茶,初识情怀,至真至纯,滋味清香而气色艳亮。有
男人不同于女人的美和媚。

    30岁男的人要像碧螺春,阅尽人生是一种去粗取精的过程,去除了浮躁又
保持了香味,具有了独特的风格。

    40岁的男人要像西湖龙井茶,简单中体现了完美,成熟中体现了高贵。而
这高贵是如此可以亲近,缭绕回旋中归于简单。

    50岁的男人要像冻顶茶,经历了岁月磨练,开始磨练岁月。事过万千,不
需过分真情自然涌出。

    60岁的男人要像白兰花茶,经自然调和,收日月精华,滋味浓厚。

    70岁的男人要像银针白毫,已经不必看见全人,只见其一点一滴,便可以
勾勒出全部风华,人性已飘荡其身形之外,与天地山水合一。

    过了70岁的男人要像寿眉,集众茶的甘香于一体,经历了性情爱欲而观止。
 楼主| 发表于 2003-7-15 18:19 | 显示全部楼层

老舍茶馆泡半天

老舍茶馆泡半天


    在前门著名的“老舍茶馆”,馆名以人民艺术家老舍的大名加上及其名剧《茶馆》组合而成,使原本平俗的茶楼,一下跃上了文雅的平台,戏迷茶友和老外游客每晚都可以来这里一边品茶,一边欣赏中国传统的曲艺、戏剧表演。茶馆东厅里的陈设京味十足,清一色的黑漆木桌,典雅的花格木窗,娇巧的碗盖茶,旗袍飘飘,茶馨袅袅,最是那古色古香的小戏台,演不尽《霸王别姬》,唱不完“京韵大鼓”,雅俗共赏,成为衔接新老北京的一扇难得的窗口。

    我爱茶也爱文学,每次进京都少不了在老舍茶馆来回渡步,久久不愿离去,记得有一年茶馆的领班还送给我几枚“老舍茶馆”的“企业拜年明信片”,让我珍藏到如今。然而这回老生花旦,曲艺民乐,却暂时引退了,让位给大大咧咧的世界杯。茶馆打出“老舍茶馆为中国队加油”的大红横幅,大屏幕电视象傻大哥一般,绷着一副舍我其谁的嘴脸,稳稳坐在古戏台的中央,只见绿茵场上,风起云涌,一时间碗茶为其而热腾,心鼓为其而鸣响,吆喝声声,拍案声声,叹息声声,惊叫声声。那西湖龙井、黄山毛峰,洞庭碧螺,安溪毛蟹,全成为润喉之汤解渴之水,骨碌碌直落肚肠。

    看罢球赛,不忍一下离去,我发现在东厅的入口处有一个小书架,杂志几本,画册几部,最厚的一部是取名《老舍》的大型摄影图文集,编者是老舍的子女舒乙等三人,由燕山出版社1997年出版的。我翻看着《老舍》,从老舍小时侯的照片,一直到那最后吞噬了老舍的灰暗而幽深的太平湖,老照片事无巨细按部就班地排列着。我是老舍作品的读者与观众,翻着这部厚重的图文影集,我想起自己曾在1999年写下过发行老舍百年纪念邮票的呼吁和内容建议。

    我写道:老舍不但是我国最著名的现代作家之一,而且享有“杰出的语言大师”和“人民艺术家”的美誉。由于他的作品多取材于城市下层居民的生活,对话中饱含北京口语的幽默与风趣,在几代中国老百姓中有着极为广泛的影响。如果老舍能上邮票,那将是继鲁迅、郭沫若、茅盾之后又一位邮票上的现代作家,且当之无愧。中国邮票上的现代作家的画面设计,基本上在作家的正面像、侧面像上做文章,与其他各界名人无异。其实作家是靠作品说话的,有一枚肖像或一圈头像就足已,即便是没有也无妨。如果让我来设计邮票上的老舍,那就四枚一套:在同一个老北京风格的牌楼框格中,逐一推出于是之主演的话剧《茶馆》、华三川线绘的连环画《龙须沟》、张丰毅和斯琴高娃领衔的电影《骆驼祥子》,以及名角荟萃的电视连续剧《四世同堂》;再好好地刻上一帧“老舍百年”的篆字方章逐一盖上。浓浓的京华情,淡淡的书卷味,营造出一方精品文化的氛围。如此还可一气创下新中国邮票的“四个第一”,既中国话剧、中国连环画、中国电影剧照、中国电视剧第一次登上新中国邮票!

    可惜人微言轻,无人搭理,至今令我耿耿于怀!老舍百岁过去了,还有105岁,还有110岁,春夏秋冬,我会不断地呼吁下去……游览老北京,不但有“老舍故居”,还有好多老舍作品里珍贵的故影与旧迹……

    我翻着《老舍》摄影图文集,想起了他老人家给《集邮》杂志1958年11期写的一篇短文——《我们的邮票》。全文只有二百来字,尽管可能是编辑盛邀之下的应景小文,但仍不乏爱意,留下了大作家对小邮票的眷眷之情。他说“我爱我们的邮票,因为花样很多。我们的一切都在跃进,邮票并没有落在后边。……我们的邮票放在一处即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小型展览,不仅是一些美丽的图案。我们的邮票美丽,而且有内容,有教育性。近来嗜好集邮的人越来越多了……”

    我突然眼睛一亮,在《老舍》里发现了老舍生前的两枚实寄封:前一枚是他年轻时实寄的,贴的是民国的“帆船”邮票,字迹也比较潦草。后一封是他于1966年3月1日寄往武汉某高校的,不但有封,封内还有信,是谈有关活报剧的问题。信封用毛笔书写,工整而娟秀,封上的落款是北京文联舒寄。“舒”就是老舍,他的原名是舒庆春。封的右上角端端正正贴的是“纪110·万隆会议”的第一枚“万隆会议会场外景”8分票,销的是“北京1966年3月1日”的邮政日戳。当时“纪110”已经发行了近一年,这邮票很可能是老舍事先的留存。想象着老舍书信和寄信的悠然,他兴许没有觉察到那“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政治气候,更没有料到几个月后那残酷的运动正张着血盆大口向他扑来!

    在西长安街,我曾经徘徊在北京文联的大院外,想到这可能是老舍存世的最后一枚实寄封,我凝视着,久久,久久……老舍茶馆,一泡半天,每次来都有不同的收获与心得,如果说今个儿的球赛是解渴的大碗茶,那么这书中日月则是一壶值得细细品味的苦茶……
发表于 2003-7-15 22:1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
发表于 2003-7-15 23:31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贴

好帖
发表于 2003-7-16 00:26 | 显示全部楼层

品香茶,炒外汇!

哈哈,人生蛮幸福的哦!
 楼主| 发表于 2003-7-16 12:57 | 显示全部楼层
Originally posted by longletao at 2003-7-15 09:34 PM:
翠花,上茶!!!

茶,上茶,上好茶,
座,请座,请上座.


清茶一杯,何不来点点心,好茶美点,何尝不是人生乐事.


长老好雅兴

西欧浪漫 麦子 靓仔3858 谢谢来喝茶 哈哈

[ Last edited by 小绿草 on 2003-7-16 at 01:03 PM ]
发表于 2003-7-16 13:36 | 显示全部楼层

帖子不错

茶我所欲也
咖啡我所欲也
酒我所欲也
我所欲者皆可得
吾熟求何?
发表于 2003-7-16 23:55 | 显示全部楼层
挺好的,小绿草,你的头像好象更可爱。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 Mobile Version|Archiver|关于我们 About Us|联系我们 Contact Us|Y2外汇论坛 外兔财经

GMT+8, 2024-3-28 22:40 , Processed in 0.111858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7.2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