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论坛 外兔财经

开启左侧

苏轼之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8-11 14: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https://www.y2cn.com
(转帖自“西山赤子”的新浪博客)



    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前几天在讲苏轼,最后一讲是苏轼之死。其中有苏轼临终时说的一些话。对这些话如何理解,值得商榷。

    为了更好说明,这里把苏轼临终时的一些情况写在下面。

    苏轼临终时有僧人惟琳和好友钱世雄在旁。

    七月十八日,(临终前十天)苏轼把三个儿子叫到床前说:“我平生未尝为恶,自信不会进地狱。你们不要哭泣。”(吾生无恶,死必不堕,慎无哭泣以怛化。)

    七月二十五日,苏轼不能起床,康复绝念,他的好友,僧人惟琳方丈从杭州赶来,劝他念佛经,以期病能转好。他以笔答之,“与君皆丙子,各已三万日,一日一千偈,电往乃能诘,大患缘有身,无身则无疾,平生笑摩什,神咒真浪出。” 惟琳问神咒何指,他索笔写道,“昔鸠摩罗什病极,出西域神咒,三番令弟子诵以免难,不及事而终。”

    七月二十八日,呼吸困难,惟琳凑近他的耳朵大声说,“不要忘记去西天的事,”(端明宜勿忘)苏轼说。“西方是有的,但此中不应用力。”(西方不无,但个里著力不得) 钱世雄在旁大声说,“你平时信佛,现在更要用力!”(固先生平时履践,今此更须著力。)苏轼声音已很微弱,他说:“著力即差。”语绝而逝。

    就以上的事实,很多人认为,苏轼对佛教半信半疑。百家讲坛则以为,苏轼认为,佛事是虚无缥缈的,他更加注重现实。他们的依据是,苏轼临终时的一句话:“著力即差。” 百家讲坛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是:用力就错了,什么也得不到,佛事是虚无缥缈的,苏轼对佛教是半信半疑的。

    这种理解是大错特错了。

    苏轼临终时说的话:“著力即差。”是“此中不应用力。用力就错了”的意思,”这在佛理上是一种极高的境界。它不是表明,苏轼对佛教是半信半疑的。而是证明,苏轼到了清净无念的地步。

   佛教讲究,内心清净,不著一相,不立一念。‘西方’,便是一相,‘用力要去’,便立一念。“著力即差。”的境界,正是不立一念的境界。也是不著一相的境界。稍微有点佛学知识的人都知道,这种境界的得来是极不容易的。

    相,就是客观存在。客观存在处于不断的变动之中,这是所有相的本质。不著一相,就是不执著任何一相。而是要站在本质的境界看问题。这个境界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既不执著任何一相,而又包含所有相。本质和现象互相依存,成为一体。这是佛家哲学的核心。

    不著一相,是个人对外部世界的反映,不立一念,是个人内心清净,没有任何念头。也是不著一相的意思。

    有人会问,没有念头,怎么去做事?佛教认为,人人都有佛性,又叫自性,经过修持,自性现前。比如,要去帮助别人,并不是先想:我该去帮助人了,而是见到需要帮助的人,就出手帮助,不加思索,本性使然。

    不立一念,对外是顺其自然。对内是心地清净。苏轼临终时的内心世界,正是一个清净的世界,所以才能说出,“著力即差”的话来。这种清净的内心世界,不是任何一个临终时的人都能有的。

    惟琳听到苏轼说最后一句话后,如果不是得道高僧,也许还要着急,但他选择了沉默。只有钱世雄不能理解,还在大声嘱咐。

    其实,苏轼在说,‘吾生无恶,死必不堕。’,‘西方不无,但个里著力不得。’时,就已经表明他对佛学的信仰和修持程度。百家讲坛也说,‘苏轼在佛学上有很高的造诣。’但在后边却否定了前边的结论,说苏轼认为佛界是虚无缥缈的,苏轼更加注重现实。

    把佛界和现实对立起来,这也是一个错误。

    认为佛界是虚无缥缈的,西方极乐世界是虚无缥缈的,这是一种误解。佛家认为,心净而国土净,心净了,到处是极乐世界。到处是佛土。这样说来,佛界如何是虚无缥缈的,佛界是很现实的。苏轼既然在佛学上有很高的造诣,自然不会把佛界和现实世界分开。

    佛家认为,佛信众生活在在现实世界里,他们的修持,也是在现实世界里。他们不管是做官的还是一介平民,都应该努力修持自己,同时为大众谋利益,无保留的帮助众生。苏轼做到了。

    认为苏轼对佛教半信半疑,古来就有。《宋稗类钞》卷六《伤逝》引李秃翁曰:‘西方不无,便是疑信之间,若真信有西方,正好著力,如何谓著力不得也。’《苏轼传》的作者林语堂,也持此观点。然而,他们都错了。这种观点,没有反映苏轼临终时的内心真实。对苏轼的评介也走向偏颇。


    苏轼临终时的一些话语和事件,也许有些人还有疑问。比如,苏轼说的:“吾生无恶,死必不堕,慎无哭泣以怛化。(怛daˊ)”的详细意义是什么?又比如,‘鸠摩罗什’是怎么回事?还比如惟琳为什么劝苏轼说,“端明宜勿忘”? 对这几个问题的解释,会牵涉到许多佛理教义,占用较大篇幅。况且,这些解释对说明苏轼临终时的心理状况,帮助不大,如有兴趣,可参阅佛家经典:《般若波罗密多心经》,《金刚经》,《六祖坛经》。此处就不赘述了。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春有百花秋有月,
夏有凉风冬有雪;
发表于 2013-8-23 15:19 | 显示全部楼层
反正苏轼都死了怎么说都行啊
发表于 2013-8-23 15:19 | 显示全部楼层
反正苏轼都死了怎么说都行啊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 Mobile Version|Archiver|关于我们 About Us|联系我们 Contact Us|Y2外汇论坛 外兔财经

GMT+8, 2024-4-24 16:50 , Processed in 0.052473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7.2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