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论坛 外兔财经

开启左侧

70年代的人看过来!

 关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5-26 17: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https://www.y2cn.com
咱那时的电视剧(70年代生)

  家里买电视是我小学三四年级的时候,也就是87年前后。那时沈阳好象一共才三个台:中央,辽宁,还有一个可能是沈阳台,我记的不大清了,反正电视台特别少。但感觉那时的节目却很丰富,呵呵,当然是和半导体相比了。先是《霍元甲》,接着是《陈真》、《霍东阁》,还有《再向虎山行》、《十三妹》,《一剪梅》,《冰点》,《昨夜星辰》。。。

  小学时代最有名电视剧的是两部——《上海滩》和《射雕英雄传》。

  《上海滩》播映时端的是万人空巷,一时间好象每个沈阳小伙脖子上都多了一条白围脖,也不管是什么季节了,黑色的风衣也随处可见。我记得很清楚,当时我是五年级,我们班最高最能打架的那个也围一条白围脖上学来,据传是他在外校的“对象”给他织的,嘿嘿,可真是砸倒一片人呀。同学之间也不正经叫名了,都是“X哥”,“阿X”什么的,遇上谁名字里有个“文”或“力”,嘿,可就抖喽,“文哥”,“阿力”,这称呼现在想起来都觉得有一股子豪气。

  《射雕英雄传》可以说影响了和我一般大的很多人的——至少是一个阶段的——人生。我从那个时候开始接触金庸的作品,从看他的小说到到看他的散文,史评,时论。他绝对称得上一个文学家。

  对于我们这些出生于七十年代的人来说,没有什么比那部电视剧更具影响力的了。翁美龄就是黄蓉,谁也替代不了。

  那时我们一下课,操场就成擂台了,一百多个靖哥哥在那练“降龙十八掌”,三十多个洪七公拿着根棒子到处乱窜,甚至还有七八个欧阳克摇着扇子去撩蓉儿。。。班里还出现好几本《九阴真经》,都是用演算本的纸撕下来长条,来回折叠成古书的样子。我还记得头几句:“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是故虚胜实,不足胜有余。。。”

  等我上了中学,对武打片的兴趣就不那么浓,开始喜欢看《义不容情》、《流氓大亨》一类的港片了。那时的家长和老师大多不许我们看电视,尤其是港台的。其实我们最早的伦理意识有很大一部分就是从港台电视剧里学来的。反观现在国产电视剧,模仿港台,打打闹闹的那套学来了;发人深省,启人心扉的倒没有了。
 楼主| 发表于 2004-5-26 17:52 | 显示全部楼层

七十年代电视连续剧音乐

万里长城永不倒 霍元甲 [港]           
大号是中华 陈真 [港]           
好小子 霍东阁 [港]
万水千山总是情 万水千山总是情 [港]
上海滩 上海滩 [港]           
人在旅途 人在旅途 [新加坡]
我是一条小青龙 小龙人 [大陆]           
好爸爸坏爸爸 好爸爸坏爸爸 [大陆]
 楼主| 发表于 2004-5-26 17:54 | 显示全部楼层

生于七十年代的悲哀和尴尬

  尴尬一:好不容易考上大学,却发现不仅国家不包分配,而且连本科文凭都不值钱了。
  尴尬二:千辛万苦进了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正赶上人家下岗,新人又怎么了!

  尴尬三:97年,全国取消福利分房,那个时候七十年代出生的人刚刚参加工作。

  尴尬四:小时候教育要做个诚实的孩子,成年后却不得不抽假烟、喝假酒、说假话,上了拿假文凭人的当,在假发票上签了字,最糟心的是,看场足球,都是假球。

  尴尬五:计划经济的教育绝对抹杀个性,谁要和别人不一样,不仅老师不答应,同学也不放过。然而时过境迁,社会却需要有个性的青年一代,素质教育嘛!

  尴尬六:一看到现在的高考心里就堵得慌,又是警察开道又是休息室伺候,真是今非昔比!此外,当年无人过问的成长的烦恼,如今成为正儿八经的事放在学生的身上,而那时严加制止的早恋追星,现在也很宽容地“正确引导“了。

  尴尬七:美好的生活属于谁呢?二十年前,“属于我,属于你,属于八十年代的新一辈“,二十年后,1980的初生牛犊不怕虎,谁都没把七十年出生的人放在眼里。

  尴尬八:七十年代出生的人在六十年代人眼里是叛逆的一代,而在八十年人眼里,他们和四五六十年代人一样,统统落伍了;出生在一个讲理想的年代,却不得不生活在一个重现实的年代,是这一代人最大的尴尬。

  生于七十年代,是最后一拨这样的人:

  最后一拨对这样一句话耳熟能详的人——“为革命——保护视力,眼保健操——开始……“;

  是最后一拨男女生明明互有好感,却故作嫌恶状,在课桌上刻三八线的人;

  是最后一拨在小时候写作文时,言必称——“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或“ 改革的春风……“之类的人;

  是最后一拨学校开会一冷场有事没事就开唱“没有花香,没有树高“

  是最后一拨这样的女孩子——春风越吹越暖,明明早就心痒难搔,却硬着头皮按兵不动,互相观望,最后都快放暑假了,实在熬不住了,才约好第二天同时穿裙子,谁说话不算数谁是小狗;

  是最后一拨在接受计算机启蒙教育时,还见识过BASIC语言的人; 是最后一拨有过小时候要到别人家看电视,死活赖着不肯回家,被爸妈打的经验的人;

  是最后一拨过六一节还必须找齐了白衬衫、蓝长裤的人;   

  是最后一拨和泥巴、过家家、弹弹子、拍画片,背着军用水壶,揣着茶叶蛋春游的人;

  是最后一拨在小学劳动课上还去打扫厕所、捉苍蝇老鼠的人;

  是最后一拨对五讲四美三热爱倒背如流,但始终也没搞清楚什么时候才能练成四有新人的人;

  是最后一拨告诉自己,要有理想有信念,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走在路上看见方格子地砖想着跳房子,跳橡皮筋的时候唱“我爱北京天安门“,每个月存5元指望小学毕业去看天安门的人;

  是最后一拨看过黑白小人书《岳飞》,《丁丁历险记》,《烈火金刚》,《七剑下天山》的人;

  是最后一拨享受过最纯最动人的日本动画片,到八十岁仍能张口就来一段《铁臂阿童木》主题歌,到九十岁仍记得《森林大帝》里的小狮子LEO、花仙子和李嘉文、咪咪、来福、娜娜小姐、蓝精灵和格格巫、龙子太郎、一休和小叶子、新佑卫门,自认为曾看到过最好的动画片的人;

  也是最后一拨享受过品质最佳的国产动画片的人——《九色鹿》我们看一回感动一回,《天书奇谭》让我们第一次明白了狐狸精是什么东东、《大闹天宫》让我们初具审美情趣,《没头脑和不高兴》寓教于乐,《大林和小林》够曲折,《哪吒闹海》豪气冲天。

  是最后一拨当年在看了《排球女将》后,逢中日排球赛就紧张万分,生怕日本队真练成了睛空霹雳、流星赶月,抢走中国女排的五连冠的人;

  是最后一拨看全了山口百慧的《血疑》系列,天天查看自己手臂上有无红点、担心自己也得白血病的人;(呀,怎么尽是日货,不好意思,不过,当年的哈日族可真比现下的心境纯明多了。)

  是最后一拨有幸目睹过香港无线的诸多武侠剧的人——当时是小学的年纪吧,再小一点的就看不懂了。看《射雕》里的翁美玲让我们把早逝的她奉若神明,《绝代双骄》又让我们成了梁朝伟的终身影迷。那个时期的金剧和古剧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是最后一拨还曾为费翔意乱情迷,深深同情他白白地担了大兴安岭火灾罪责的现在还算是年轻人的人;

  是最后一拨在中学毕业时都要含着眼泪唱小虎队的《骊歌》中的“南风又轻轻地吹送,相聚的光阴匆匆……“和《再见》中的“请相信我们明天一定会再见,就像白云离不开蓝天……“的人。

  22岁的时候,你毕业了,你第一份工作的薪水是1500块,转正以后变成2000块。工资总花得一分钱不剩,盼着发薪的日子。过了一年你跳槽了,工资变成3000块,你穿的衣服开始变贵了,吃的东西开始变好了,不过有一样没有变,工资还是花得一分钱不剩。这时候你谈恋爱了,你为了交女朋友,一个月要向朋友借1000块,她还是嫌你钱少,把你揣了。好不容易找个邻家女孩,感情甚好,学会了生活,一个月居然能存1000块,没想到在你憧憬未来的时候,她家里人不同意,把你们拆了。于是你发奋图强,终于工资涨到了6000块,变成白领,开始泡酒吧,追美女,给人家100块的小费。某一天,在街上碰见甩你的前女友,很奇怪自己当初怎么会看上她,她是那么的没品味。

  30岁的时候,你有了10万块存款,不过你觉得很疲惫,想找个地方,可以踏实地睡。于是你结婚了,存款变成了贷款,每月还要还上4000块,不过你和妻子的工资加起来有1万块,你一点都不觉得累。一晃几年过去,你还清了贷款还存了5万块,你的孩子也长到六岁,你不希望他重复你的生活,于是想送他到外国,可是人家一张嘴就是20万,你心里暗骂“这帮黑心的老外“。愿望虽好,没钱也是白费,你的孩子还是在国内,一直长到22岁。

  60岁的时候,你退休了,儿子要结婚,向你要了40万块,你没嫌多,反到觉得花在自己儿子身上,比送给老外实在。过了一年又一年,你对数字不再敏感除了自己的年龄。有时候你躺在床上还在想,我怎么还这么结实,是因为我补了钙还是上帝希望我健在。
 楼主| 发表于 2004-5-26 17:55 | 显示全部楼层

生于70年代的江湖

  70年代出生的兄弟们,还记得我们的江湖吗?如果你干过这些事,那大家就都是江湖儿女了:   

  1. 在黄军用书包的带子上,用钢笔写着粗体的“笑傲江湖”。

  2. 班上的老大在中学的门口经营着一张台球桌。

  3. 男生都学小马哥叼着火柴棒。

  4. 至少有3个以上的朋友,喜欢穿黄大档裤,穿白板鞋,他们每天都苦练李小龙的格斗技术。

  5. 晚自习下课后,学校门外的角落里总有香烟头的若明若暗在闪烁,你的心里扑通扑通在跳动,中午休息时若的那位会不会也是混的?

  6. 至少每个学期有3个以上的朋友(大多数是练格斗的几位)被人海扁过,你也至少3次参加过复仇行动,虽然这些复仇行动大多数都在谈判中解决了。

  7. 以前练格斗的兄弟,至少有一个现在在证券公司或着IT行业过着滋润的日子。他们现在的体形基本上都很差。

  8. 从初中开始就有兄弟为抢女朋友反目。

  9. 学校教导处对江湖儿女们的排名,经常因为一次大规模的考试作弊或者校外斗殴而刷新。

  10. 你的酒量是从高中开始练起的,父母经常出差的同学家里是主要的训练场。

  11. 最英勇的事是和兄弟们一齐教训过社会上的混混。

  12. 撬过班主任宿舍的们,进去偷被没收的小说,然后顺便搬走了学校刚发给他的一筐苹果。

  13. 班上的小白鼠考上大学后发现,学校的江湖儿女们也纷纷自费上了大学, 而且他们在学校里更受女生欢迎。

  …………
 楼主| 发表于 2004-5-26 17:55 | 显示全部楼层

童年时光十大经典零食

  1.烤红薯 香喷喷,甜丝丝,好吃看得见。2毛钱一斤。只是吃多了会打屁。蠢人俗称“勺货”

  2.爆米花 一个老头扛着一口葫芦一样的黑锅,走街串巷。将米变成白白的爆米花。是那时最受欢迎的魔术师!   

  3.搅糖稀 两根冰棒棍,加一团明黄色的糖稀.1毛钱一团.搅一搅,拉一拉,又好吃又好玩。只是现在看来不太卫生.   

  4.棉花糖 最不可思议的小吃.5分钱一团.一勺勺的糖进去,一团团棉花出来.棉花能吃,还是甜的!天哪,这可能是我少年时代, 最想往的一种东西.   

  5.果丹皮 很多人都是吃它长大的.非常成功的一种山楂制品,能让20年后的人们念念不忘.1毛钱一根.   

  6.酸梅粉 不用我说了吧,地球人都知道!   

  7,冰棍 真的是"冰"棍,除了冰就是棍子,绝对货真价实! 5分一根. 以致于将后来的5毛一根的"娃娃头"惊为天人.   

  8.老鼠屎 这个嘛,跟上面的正好相反,貌似而神非,一粒一粒黑褐色,象极小号的感冒胶囊.每粒两三毫米左右.味道嘛,好像酸酸甜甜的.现在可能只有想自杀的人才会误服.   

  9.泡泡糖 长长的一条,用红一半白一半的纸包着,上面有一个小姑娘吹泡泡.在"大大"出世以前的绝对"大哥大".我们用的都是它!   

  10.无花果 一个小小的白色袋子,上边印着"无花果"三个字.里面装得就是那酸酸的甜甜的干干的无花果了.很长一段时间困惑于无花果到底什么样子,这细细的干干的丝,一点也不象花,就更不象果啦.可为什么叫无花果呢?
 楼主| 发表于 2004-5-26 17:56 | 显示全部楼层

童年时光十大经典玩物

  注意:此玩物是真玩物,非指人也.这种"活玩具"应该比神奇宝贝要好玩的多吧……

  1.挖蚯蚓 一把家里的挖煤铲,成就了一个侦探.沿着臭水沟的岸边,翘着屁股仔细寻找,一旦发现一粒一粒堆成的蚯蚓屎,毫不犹豫的挖下去,任它有通天本领,也难以遁行.在被射了一身臭水后,终于明白了,蚯蚓不仅吃泥,而且还喝水!!    

  2.捉蚂蚱 蚂蚱估计是人们最痛恨的昆虫之一,所以结束它生命的手段虽然残忍而且多样,也不算太过分.通常是绑上线头让它瞎飞一起,玩腻了就往往凌迟处死,大解八块.倒霉的若遇上些馋猫,恐怕就难逃火劫了,按现在的观点蚂蚱可是高蛋白.再或者家里有喂鸡的,可怜的害虫就被剁卜剁卜,成了鸡肚冤魂了.

  3.养蚕蚕 可能是漂亮MM们唯一喜欢接触的昆虫幼虫,真是"一白遮三丑"呀.不过光洁细嫩的肌肤也是备受宠爱的原因之一.而且养蚕应该算是最色利双收的爱好了,难怪大人小孩都喜欢养.    

  4.捕蜻蜓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蜻蜓不仅是益虫,帮我们吃蚊子,而且被赋予了无穷的诗意.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捉一两只来看看,修长的躯体,舒展的四翅,是直升机最初的灵感.可以近乎360度旋转的脑袋,两只大大的复眼,让人惊叹物种的神奇.

  5.捉知了 知了除了每年夏天吵的人睡不着教之外,还是有一点点作用的.那就是将脖子上的精肉奉献出来,稍稍表达一下对人类叨扰的歉意.    

  6.逮天牛 一种死硬到底的昆虫,生命力极强.一般刑罚对其无效,弄不好反被它咬一口.所以一般处以火刑或者用胶水将其凝固.是不是很可怕,别惹我呀    

  7.捕螳螂 对它的态度是又敬又畏,通常是不请自来,然后恭送出门."静如处子,动如脱兔"用来形容螳螂最恰当不过.优雅修长的身段,威风凛凛的大刀,颇有一代宗师的气度.难怪螳螂拳在江湖亦有一席之地.

  8.捞螃蟹 只有将贪婪和细心很好的结合在一起的人才会捉到它.实在是很难捉.

  9.钓龙虾 似足了钓鱼的模样,却没钓鱼的风雅.如果你瞧瞧网上那些"大瞎",你就知道为什么了.

  10.烧蚂蚁 人类发明了放大镜会怎样?蚂蚁会死的很悲惨!自从我学会了使用放大镜,90%的时间它没有被用来看书,而是将一束束死光投向可怜的蚂蚁.一个光点,一股青烟,一声爆响,一点臭味,一个蚂蚁就消失了。现在想来“天真的残忍最可怕”是有道理的。不过它们的血并没有白流,我明白了为什么蚂蚁和泥土被烧焦后有同样的臭味--因为它们都含有蛋白质!向这些无名的蚂蚁表示抱歉和感谢。
 楼主| 发表于 2004-5-26 17:56 | 显示全部楼层

童年时光十大经典游戏

  1.打弹珠 即打玻璃珠.玩的人各出数枚,输者将丧失对玻璃珠的所有权.玩法通常是"出纲"或"打老虎洞".在地上划线为界,谁的玻璃珠被打出去就输,叫"出纲";或在地上挖出五个坑,谁先打完五个洞,就变老虎,然后打着谁,就把谁的玻璃珠吃掉,这叫"打老虎洞".是不是有点象高尔夫? "-"通常一颗五花小珠2分,一颗透明大珠5分,水平不够只有靠个大来凑了,最原始的动量定理就是这时候学的。    

  2.拍洋画 与弹珠同样疯狂的游戏,买一张16开大的上面印着各式各样小人的硬纸,有西游记的,有变形金刚的,有三国演义的...将它们一小张一小张的剪下,可以按图案内容比大小(一般越稀少的图案越大);也可以比看谁能将洋画拍翻背.总之,常胜将军手里总是握着厚厚一摞脏乎乎的画片,但当时可是得意的不得了噢!    

  3.滚铁圈 在一二年级时还玩的比较多,后来慢慢失传了.可能是因为没事背着个大鉄圈比较傻气吧    

  4.丢沙包 打仗扔石头的变种.要三个人玩,非常训练敏捷性.中间的人若被沙包打着算白打,直到能用手抓住"打手"扔过来的沙包,才能"刑满释放".有点象棒球中"投手"和"捕手"之间的耍心眼,斗志斗勇.    

  5.跳房子 最廉价的游戏,只要一支粉笔,一块石头就可以玩.在地上画出一摞大大小小的格子,然后按照格子的单双,一边前进,一边要把石块踢到正确的格子里,出界或者跳错了格子都算失败.锻炼脚的控制力.

  6.跳皮筋 本来是不想把皮筋列进来的,但下课时,校园里的绊马索实在颇为壮观,所以"小马过河""马兰花"们也应占有她们的一席之地.    

  7.抓棋子 与跳房子相对应,抓棋子讲究的是眼疾手快,四颗军棋子和一个乒乓球.先扔一下球,把棋子撒下去,然后赶快接球,再扔,将所有的棋子翻成正面朝上,接球再扔,将所有棋子横立起来,接球再扔,将所有棋子竖立起来......一旦接不到球,或是把棋子碰翻了,都算输.这是我见过的难度最大的一种游戏,但很有意思.    

  8.打乒乓 那时排球太贵,足球没风气.不像乒乓只要有块水泥台就可以玩,所以我们这一代的乒乓球水平都不差.

  9.踢毽子 花样繁多的脚上功夫.当然也可拿本书用手打,嘴里还嚷"桥,外,别,背"什么的动作指令.当年不知有多少课本葬身与该游戏下.想来应该是老师最痛恨的一种游戏吧;P

  10.撞拐子 最具男子气概的战斗.曾经有一个膝盖摆在我面前,可是我撞不倒他,人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与此.如果上天让我再来一次,我会选择从旁边撞!
 楼主| 发表于 2004-5-26 17:57 | 显示全部楼层

七十年代的另类玩法

  谁说玩法的另类只属于现代?七十年代的孩子有七十年代的玩法。  

  登山露营时下正流行吧?我们徒手登山、点一堆篝火夜宿野人谷的时候,现在郑重其事地穿上厚厚的防化服似的登山服、背着叮叮当当全套登山工具的年轻人正牙牙学语呢!  

  射击运动是现在时髦青年假日休闲的新玩法,拿着射击枪瞄了半天还射脱了靶,遥想当年我们一块橡皮筋、一只Y形的树枝制成的弹弓打得满天的麻雀见了我们便成为惊“弓”之鸟,满天乱飞。  

  生于七十年代的孩子,全是游戏DIY的高手:  

  私人拥有枪械在我国是不合法的,但花花绿绿满天飞的军事杂志的畅销,却让人窥见男人们骨子里对冷兵器难以遏制的膜拜。我记得邻家的小哥哥那时就已经拥有了自已动手制作的一支私人手枪:一条拧成枪状的粗壮铁丝,有扳机、有准星,火柴棍就是子弹。一扣扳机,弹射出去的火柴摩擦受热被点燃,拖着一条长长的烟落到五米开外,挺象那么一回事的。  

  现代的女人们爱美,把呼拉圈套到腰上使劲扭摆,试图减下哪怕那么一点点的赘肉。而小时候的我们则把那个圈立在地上,另外制作一个带轱辘铁棒,把有轱辘的一头套在铁圈上,推动铁圈前进。谁的铁圈跑得远,谁的推进动作更顺畅,往往就引来一片叫好声。两个圈圈,一个套一个立,套的那个虽说也鼓吹其中游戏的快乐,然而负担着减肥的厚重职责,玩也玩得变味了。立的那个虽然从来没有机构为了销售利润关注过它,广告过它,然而它却因为有着单纯游戏的快乐能在当年的孩子中风糜不衰。  

  现在的孩子玩砣螺需要花钱去买,当年的我们却擅长就地取此。先是找个头硕大、干瘪的茶籽,中间插上火柴棍做脚,一只茶籽砣螺就这样被制出来了。拼砣螺的孩子们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夹住火柴棍一拧,顺势抛到地上,茶籽砣螺站稳了脚,飞快地转动起来。制作一个好的茶籽砣螺谁要时间和运气,在上千个茶籽里你要有眼光挑出那个最具有平衡感和优美外观的那个。所以最终谁的砣螺转得时间最长,谁就是这群人中的老大。那种被人由衷崇拜的滋味与花钱买来的塑料砣螺优美地转上一万次的感觉截然不同。  

  游戏是孩子的天性,七十年代出生的孩子,物质生活虽然不够丰富,但是我们自寻开心的能力和因为游戏而带来的满足与幸福同样是无可比拟的。这同样再次印证了那句老话:幸福感与物质的多寡无关!
 楼主| 发表于 2004-5-26 17:57 | 显示全部楼层

七十年代生人的个人历史

  2002年了,生于七十年代的这拨人,最大的三十二,最小的二十三。做为最早出生于七十年代的人随手间记下从小到大的一些事情。要不,再过几年,恐怕会忘记。
  
  知道红小兵、“四人帮”,参加过宋庆龄的追悼会、刘少奇的平反大会,往墙上刷过“抓纲治国、以粮为纲”的标语,同学里不只一个叫国庆、卫星、捍东的。(七十年代后期出生的当然不会经历这些,他们刚上小学时候没什么大的政治事件,通常是用粉笔在墙上写:“某某是傻瓜。”)
  
  用过粮票布票油票豆腐票,拎着瓶子打过酱油。
  
  收藏有二十本以上的小人书,看过五遍以上《少林寺》。
  
  记得《大西洋底来的人》、《尼尔斯骑鹅旅行记》,唱过“七大马力十大神力啦啦啦铁臂阿童木”。七十年代末期出生的小时候记得的是花仙子、蓝精灵。
  
  推铁圈、吃小豆冰棍、看过五分钱一场电影。用泥巴做过炮楼,学着小兵张嘎点燃。用废笤帚玩过火把,自己生火,烤过土豆地瓜。拍四角,集烟纸,缠炮线,用铁丝、皮筋做纸弹枪,拿报纸做风筝。
  
  城里出生的家中兄弟姐妹一般二到三人,农村的稍多。大的不爱带着小的玩儿,小的总爱粘着大的,经常看到大的撒着欢跑,小的在屁股后面哇哇哭。(七十年代末期大多已是独生子女,没有这待遇。)
  
  睡过抗震棚。
  
  帮老爸买过冬储菜,在地上挖过坑埋过萝卜。
  
  作文里用得最多的词是“改革大潮席卷神州”。后来多改成“拾金不昧”、“助人为乐”类。
  
  男孩玩对拐、粮店、打山救火,女孩子跳皮筋、抓羊拐(各地略有差异),男孩女孩一般不在一起玩儿。
  
  喜欢过程琳的《酒干倘卖无》、张行的《迟到》、朱晓琳《那一年我十七岁》。后来是费翔和齐秦。
  
  看港台录像、玩电子游戏、跳霹雳舞、听摇滚音乐,都痴迷过。腰里别随身听,西装和太阳镜上留着商标。
  
  听过对越自卫反击战英模报告,热泪盈眶、热血沸腾。(七十年代末的大多听的是劳模的报告。)
  
  不管是否传阅过,至少知道手抄本的《少女之心》、《曼娜回忆录》。在学校被老师或同学搜过书包,查有没有手抄本。
  
  用铁锹或板砖打过架,后来改用匕首和马刀,最不济也要装着家里的旧菜刀。打架以恫吓为主,人数上占优时是非打不可的。谁要进过看守所或审查站,彻底成了没人敢惹的主儿。
  
  在课桌上刻“三八线”及书法(个别人擅长彩绘)。
  
  谈恋爱好象比哥哥姐姐们容易。
  
  学过女排的“拼搏精神”,在笔记本上写过:“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帮父母排队抢购过冰箱彩电洗衣机包括日常生活用品,因为怕涨价。
  
  看过《寡妇村》,学会了说“少儿不宜”。
  
  让港台和日本电视连续剧迷住过,喜欢过翁美玲、山口百惠、霍元甲和许文强。
  
  小学打乒乓球,初中打排球,高中打篮球,大学踢足球。
  
  读过金庸古龙三毛席慕容北岛汪国真王朔钱钟书张爱玲,最后还是发现小时候的连环画印象最深。
  
  在深圳、海南、广州、珠海打过工,或在其他地方有过类似的打工经历。
  
  结婚时使用车队并且录像,男穿西装、女穿婚纱,一般都在饭馆餐厅酒店请客,多数人结婚后就和父母分开住。(七十年代末出生的,此时大多还在谈恋爱或者准备谈恋爱。)
  
  生了男孩喜上眉梢,生了女孩也好也好。
  
  干过传销、卖过保险,至少是自己的亲戚朋友中有人从事过这一活动。
  
  不大为长工资或下岗之类的事烦心,常常为不能找到更好的赚钱方式而苦恼。
  
  中英谈判成功的时候还觉得很遥远,一转眼香港已经回归。
  
  传闻过“一九九九世纪大劫难”,并平稳地度过了世纪末的最后一天。
发表于 2004-5-26 17:59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 Mobile Version|Archiver|关于我们 About Us|联系我们 Contact Us|Y2外汇论坛 外兔财经

GMT+8, 2024-5-3 09:42 , Processed in 0.055185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7.2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