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论坛 外兔财经

开启左侧

欧美急于抽身危机 卡扎菲此番恐在劫难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8-16 22: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https://www.y2cn.com
随着利比亚反对派对首都的黎波里形成合围之势,以及俄罗斯增强对利比亚的制裁,种种迹象似乎都在暗示,卡扎菲政权已经“时日不多”。

经过近6个月的炮火猛轰,利比亚卡扎菲政权依旧崩而不溃,这堪称欧美联合军事打击史上的一个奇迹。而且出现这一现象并不是因为卡扎菲军队战斗力顽强,而是由于美国根据需要控制战局节奏。

无论欧美国家如何鼓吹和掩饰,都遮盖不了发动对利比亚的军事打击的目的:寻求资本扩张以及本国利益。这个一手段对于历史学家来说太熟悉了,整个资本主义的发展史就是资本的血腥扩张史。

在经历了2008年的金融危机之后,西方国家经济陷入持续的萎靡之中,整个世界经济核心有自西方逐渐向东方(中国以及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倾斜的迹象。而在这两股势力发生强弱转换的同时,还有一股势力在崛起,这就是以中东北非为核心的阿拉伯世界。

因此为保持对全球的绝对优势,西方国家必须同时打响针对这两股势力的战役,于是,一场军事战一场金融战同时展开。通过针对中东北非的军事打击,树立西方的民主价值观,而且打击该区域势必推升全球通胀,造成各国(尤其是新兴市场国家)的输入型通胀“高烧不退”。

这一战略思想在西方内部得到确立,推动了欧美对利比亚的军事打击。但是,欧洲和美国之间以及欧洲内部同样也存在不同的利益诉求及矛盾冲突,因此战事一直缓慢推进。

先看欧美之间的矛盾,我们知道两者都是借贷消费的增长模式,而近来的欧美债务危机已经凸显出这一模式的弊端,为渡过眼下的危机,美国必须保证其铸币税收入的稳定,也就是保证美元地位的稳定。而欧元体系推出后,欧元正成为美元的最大挑战者,因此美国需要通过各种手段来打压欧元,比如渲染欧债危机等,而今再把欧洲牢牢绑在利比亚战车上,更能削减其实力。

而欧洲内部的矛盾则主要来自德国与法国之间,由于历史的原因,德法两国之间一直存在芥蒂,而且两大火车头都不甘做第二,尤其是法国,因此此次美国借打击利比亚之际挑唆法国牵头,实则是推动法国与德国争抢第一的位置,以便此后可能同法国之间达成一些协议。

眼下,欧美债务危机相继爆发,全球经济陷入二次衰退的阴霾当中,此时欧洲和美国都希望通过扩大出口来挽救经济,但前提是全球其他经济体具备吸纳其大量出口的能力。目前新兴市场饱受通胀之痛,中国又正寻求软着陆,因此眼光可能不得不转向中东北非这个阿拉伯世界。只有停止长期的战争,使得该地区及周边的经济从歇火重归启动,才有望增加对欧美的进口。

因此即便是美国继续撺掇,欧洲可能也急于从这个战事中解脱出来。而且,由于此前西方国家已经立下推翻卡扎菲政权的誓言,因此欧洲可能借退出之名逼迫美国参加到快速倒卡的军事行动之中。有了美国的强力介入,卡扎菲恐怕就真的在劫难逃,再难延续不倒翁的好运了。

当然,在这场大国博弈之中,也不能忽视了俄罗斯的势力范围。中东地区一直是前苏联的传统控制区,美国此前借反恐之名大举渗入中东北非地区,就是想拔出前苏联在这一地区的据点。此外,俄罗斯一向惯于玩手段,此前还大力反对打击利比亚的俄罗斯突然改变态度,宣布对增强对利比亚的制裁,可能也散发出某种信号。除了俄罗斯之外,中国最近似乎和利比亚反对派走得比较近。

而在利比亚内部,也散发着这样的讯息。来自利比亚的最新消息称,目前卡扎菲首次动用“飞毛腿”导弹射击利比亚反对派,有分析指出,卡扎菲此举可能显示其已经弹尽粮绝。

此外,卡扎菲政权前内政部长15日以度假为名,携带9名家人从突尼斯抵达埃及首都开罗。在局势如此紧张的情况下,“度假”一说自然被蒙上了厚重的“投诚”色彩。迄今已有数十名卡扎菲政府高官变节,其中包括前外交部长、前司法部长、驻开罗及阿拉伯联盟使节等。猢狲四下逃散,或许也暗示了利比亚卡扎菲政权这棵大树行将轰塌。
发表于 2011-8-17 06: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 Mobile Version|Archiver|关于我们 About Us|联系我们 Contact Us|Y2外汇论坛 外兔财经

GMT+8, 2025-7-15 00:18 , Processed in 0.033114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7.2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