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论坛 外兔财经

开启左侧

89岁“高龄” 《读者文摘》还能走多远?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7-21 12: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https://www.y2cn.com
[讯:]在60多岁的美国人眼中,猫王音乐、西部电影、牛仔裤、长款卡迪拉克敞篷老爷车,还有一本《读者文摘》,是美国上世纪50年代流行文化的象征。曾有这样一个故事,总统尼克松在第一次竞选失败后,读了《读者文摘》中的文章,重新获得了信心,在第二次竞选中取得了成功。这个故事本身就如同《读者文摘》一样,温情而励志。

曾经的“心灵鸡汤”

时至今日,经营着超过90本不同杂志的美国销量最大杂志《读者文摘》出版商——读者文摘联合公司,又将自己挂牌出售了,且不排除分拆或部分求售的可能。这已经是此杂志在过去5年内第三次换东家。89岁的《读者文摘》,还有力气继续飞行吗?

金融危机以来,许多曾长伴美国人生活的知名平面媒体纷纷寻求新出路。现在,《读者文摘》再次加入了这个名单。2009年,在负债高达22亿美元之后,《读者文摘》申请破产保护,并决定以股权抵债权,逐渐交出控制权给债权人。

一战期间,华莱士(Dewitt Wallace)在一次战役中受伤。在医院休养期间,华莱士阅读了大量书籍,他意识到,人们可能没有时间去看那么多文章,从而萌发了把这些文章摘录及浓缩后出版的念头。这便是《读者文摘》诞生的契机,1922年《读者文摘》正式出版。

华莱士这样定位这本杂志:以非常广阔的媒介形式,致力于丰富各种年龄与文化层次的人们的生活,使他们受到教育,并得到娱乐。历任主编始终坚持将杂志的风格核心定位在关心“邻家小人物”的生存和需求上。

2006年《读者文摘》初次易主,时任主编伯纳(Mary Berner)认为转型后的《读者文摘》也应该依然是一本“能供整个家庭一起阅读”的刊物。“我们关注善和幸福。在某种意义上,我们确实在走一条没有人走过的孤独道路上,但这也正是我们的独特之处。”

然而,看起来最终这种坚守的独特并没有让《读者文摘》成为孤胆英雄。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冲着《读者文摘》而去的投资商们可能一个比一个后悔。这次,它以10亿美元出售,而最有吸引力的资产之一,是读者文摘联合公司于2006年以6,600万美元收购的烹饪网站Allrecipes.com,该网站有望吸引一批数字媒体公司的目光。

《读者文摘》之殇

我们已经能够深切的感受到媒介技术革命带来的市场重新洗牌,以发达著称的美国出版业每年的产出占文化产业的比重不可抑制的下降着,《查令十字街84号》里爱书人浪漫的故事再难重现。去年被1美元抛售给加州音响器材大亨哈曼(SidneyHarman)的《新闻周刊》已唱出挽歌,“报纸将死”,杂志亦难存活。

除了媒介本身的多元化,大众的阅读趣味也有着显而易见的变化。在很多人眼中,《读者文摘》是用持久的、人性的东西打败时尚的、热点的东西。然而,温情脉脉的回忆终究无法抵挡阅读习惯改变的大势。

主流媒体对“冲突”和“事故”的过分报道已经慢慢冲淡了人们的传统家庭价值观,也让人们忽视倡导此类价值观的杂志。但现在的问题是,对很多媒体来说,不去报道“恶性”的案件、“暴力”的场景,就没有卖点。在一个公众挑战刺激的年代,《读者文摘》的风格如同一杯寡淡的茶,再也引不起读者阅读的兴趣了。

而就《读者文摘》本身而言,它也在渐渐失去自己那些隽永的色彩。著名的编辑三问“它可以被引述吗?它实用吗?有恒久的趣味吗?”如若拿来对照今天的《读者文摘》,很显然是无法令人满意的。

这些年来,这本杂志越来越像一本妇女健康杂志,而不再着眼于整个家庭。它也不再刊登那些它的创办者最初所指出的,具有不朽的价值和兴趣的文章。“它已经没有DNA了,尽管我感觉它们还在尽力保留自己的DNA。”媒体研究专家这样说。

老读者在流失,新读者群却无法培养,这份在哪儿都会得到老奶奶钟爱的杂志、这份浓缩的精品、短篇袖珍阅读的先驱,像其他被人们担忧的纸媒一样为生存而挣扎着,随时面临出局的可能。尽管在过去的89年中,它曾经那么辉煌。

在新技术时代找到切合公众需求的表达形式,这不仅仅是对《读者文摘》的期望。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 Mobile Version|Archiver|关于我们 About Us|联系我们 Contact Us|Y2外汇论坛 外兔财经

GMT+8, 2025-7-9 17:06 , Processed in 0.047202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7.2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