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Originally posted by sharkeater at 2003-10-3 09:54 AM:
说得很有道理,能不能请详细解说一下? 谢谢!
感谢鲨版主的问题。借此机会从图形方面给大家作些解释:
论坛中的读者对于蝶形图已经有了一些感性认识。但是还需要多看几遍和几十遍才行.特别要带着问题去观察.同时要比较5日图和4小时图.如果说,当5日图出现了小型的局部的两类过程的转换时我们没有看到"提前的征兆",那么4小时图中有没有什么迹象?我在26日的5日蝶形图中提出了"底部向上反转的迹象",时隔1日就得到验证.我之所以能这样看,就是从3套蝶形图中训练出来的"知识".读者可以对3套图做出统计,较大型平稳过程出现后,能维持多长?转折一般发生在什么形态下(日和4小时的实际线与预测线)?平稳过程下,较大型或较清晰的收敛点能够基本通过的百分比?较大型非平稳过程出现后,能维持多长?转折一般发生在什么形态下(日和4小时的实际线与预测线)?变化空间有多少?这些工作完成后,读者就会心中有数了(信心).
用现象型的观点来看,实际线与预测线之间的关系,在蝶形图中已经变成一个活动的整体了!建议读者在对待它们时一定要活用.比如,当非平稳过程发生时,原来的收敛点就不再成立了,但是它们可以作为"反向"指标来确认这个非平稳过程,于是就打开了相应的变化空间(非平稳过程向平稳过程的转化也是如此).在我看来,确认一个过程的结束而另一个过程的开始,其征兆是有规律可寻的,后面的空间也是巨大的.我的网站"上证指数5日蝶形图",看一下9月30日的图中下部有一个看图方法的说明:讲了实际线与预测线的关系(近期的图中我也经常做出这类说明).请读者自己先琢磨一下.
未来是不可预测的,但是机会是可以把握的.更准确的提法是:趋势下的机会是可以把握的.蝶形图以及其它现象型产品给人们提供了这种趋势下的机会(在实际线与预测线的相互构造中,可以认识到趋势和它下面的机会).
读者面临的问题,可以概括成2个.一是对于蝶形图这类产品的理解问题,二是操作心理和时机把握问题.第二个问题虽然与第一个问题有关,但是也涉及到读者对于预测预报同实际操作的关系把握上(制定计划).在制定计划这个范畴内,我即不赞成"处处可测,处处可操作",也不赞成制定一个唯一的、绝对的、确定性的操作计划。虽然我们不能在蝶形图中找到
“是”、“非”、“上”、“下”、“转折”这样的指令,但是至少,蝶形图可以帮助我们制定出各种相对的、在不确定性领域当中具备可操作性的计划来。
顺便说明一下。因为笔者事务繁重,回贴和发新贴往往不够及时。敬请读者见谅。我会逐步改进的。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