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讯:]美国商务部长、准驻华大使骆家辉周三就针对中国政府近期关于审核及限制外商投资的提议作出警告称,中国政府正在违背其为海外企业提供更友好经济环境的承诺。在下周中美双边高层会谈举行前一周发表了上述言论,这也是他迄今对中国作出的最为严厉的批评之一,在展示其对华强硬态度的同时,也让我们闻到了中美新一轮经贸博弈的火药味。
而中国企业往往也会发现,美国对他们开了一扇“栅栏门”,并看到了门内伸出的欢迎的手臂,但要登堂入室却是障碍重重。华为屡次折戟美国大门之外就是个例子,而事实上美国大量网络通信、金融安全和投行却把握了中国市场的机会。美国指责中方树立投资壁垒,是否该反思---其对中国设置的壁垒也不少!
中国对外资不再友好?
美国商务部长骆家辉周三在美国智库伍德罗•威尔逊中心(Woodrow Wilson Center)发表讲话,指责中国政府不鼓励外商投资,目的是保护国内企业。他并承诺,若被确认出任下一任驻华大使,他将致力于消除这些障碍。
骆家辉还表示,美国仅在极个别案例中才出于国家安全考虑对中国投资予以阻扰,而美国在华企业并没有得到这种待遇,它们不断被排挤出整个产业之外,或者被迫放弃一些专属信息(propriety information),作为在华运营的条件。
骆家辉的言论主要针对中国政府近期关于审核及限制外商投资的提议作出警告,中国政府正在违背其为海外企业提供更友好经济环境的承诺。骆家辉指出,美国国内几乎不存在对中国及其他海外投资者进行限制的行业,但美国在华企业常常被排除在特定行业之外,或者被迫分享其技术以获得投资机会。
此前中国美国商会主席狄安华3日也称,中国国有企业才是美国的“最大威胁”。他说,在电动车、清洁能源和高铁等领域,中国制定了一系列管理措施,扶持本地企业。中国国企向全球扩张,现在不仅在中国国内、甚至在海外的商业竞争中,都可以击败美国企业。
除了中国政府采购对国企的偏袒,美方意见较大的是---中国政府对本土创新的支持。尽管中国在去年12月份的贸易谈判中同意取消针对外商投资目录中的美国企业的限制措施,但新发布的针对不同行业投资规定的草案远未能达到美方要求。另外美方还担心,中国审核外商投资的新制度是基于模糊的国家安全指标,并且包含可能被滥用的政策,这些政策允许竞争对手作出审核提议。
中国企业:我才是受害者!
事实上,多起案例表明,中国企业到美国进行投资的过程中,美国以安全审查为由拒绝了中国公司的赴美投资。美方设置的“不透明”的投资壁垒阻碍了中国企业对美正常投资,并损害了双方利益。
华为作为中国最成功的科技企业之一,在海外业务的拓展中却步履维艰,虽然在经过长期的努力后,已经在一些海外市场取得了不菲的成绩,但在美国市场,却始终被以国家安全之名阻挡在外。迫于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的巨大压力,华为刚刚在今年2月放弃收购美国三叶公司的技术资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