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论坛 外兔财经

开启左侧

投资壁垒 美国应先自拆藩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5-6 14: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https://www.y2cn.com
[讯:]美国商务部长、准驻华大使骆家辉周三就针对中国政府近期关于审核及限制外商投资的提议作出警告称,中国政府正在违背其为海外企业提供更友好经济环境的承诺。在下周中美双边高层会谈举行前一周发表了上述言论,这也是他迄今对中国作出的最为严厉的批评之一,在展示其对华强硬态度的同时,也让我们闻到了中美新一轮经贸博弈的火药味。

而中国企业往往也会发现,美国对他们开了一扇“栅栏门”,并看到了门内伸出的欢迎的手臂,但要登堂入室却是障碍重重。华为屡次折戟美国大门之外就是个例子,而事实上美国大量网络通信、金融安全和投行却把握了中国市场的机会。美国指责中方树立投资壁垒,是否该反思---其对中国设置的壁垒也不少!

中国对外资不再友好?

美国商务部长骆家辉周三在美国智库伍德罗•威尔逊中心(Woodrow Wilson Center)发表讲话,指责中国政府不鼓励外商投资,目的是保护国内企业。他并承诺,若被确认出任下一任驻华大使,他将致力于消除这些障碍。

骆家辉还表示,美国仅在极个别案例中才出于国家安全考虑对中国投资予以阻扰,而美国在华企业并没有得到这种待遇,它们不断被排挤出整个产业之外,或者被迫放弃一些专属信息(propriety information),作为在华运营的条件。

骆家辉的言论主要针对中国政府近期关于审核及限制外商投资的提议作出警告,中国政府正在违背其为海外企业提供更友好经济环境的承诺。骆家辉指出,美国国内几乎不存在对中国及其他海外投资者进行限制的行业,但美国在华企业常常被排除在特定行业之外,或者被迫分享其技术以获得投资机会。

此前中国美国商会主席狄安华3日也称,中国国有企业才是美国的“最大威胁”。他说,在电动车、清洁能源和高铁等领域,中国制定了一系列管理措施,扶持本地企业。中国国企向全球扩张,现在不仅在中国国内、甚至在海外的商业竞争中,都可以击败美国企业。

除了中国政府采购对国企的偏袒,美方意见较大的是---中国政府对本土创新的支持。尽管中国在去年12月份的贸易谈判中同意取消针对外商投资目录中的美国企业的限制措施,但新发布的针对不同行业投资规定的草案远未能达到美方要求。另外美方还担心,中国审核外商投资的新制度是基于模糊的国家安全指标,并且包含可能被滥用的政策,这些政策允许竞争对手作出审核提议。

中国企业:我才是受害者!

事实上,多起案例表明,中国企业到美国进行投资的过程中,美国以安全审查为由拒绝了中国公司的赴美投资。美方设置的“不透明”的投资壁垒阻碍了中国企业对美正常投资,并损害了双方利益。

华为作为中国最成功的科技企业之一,在海外业务的拓展中却步履维艰,虽然在经过长期的努力后,已经在一些海外市场取得了不菲的成绩,但在美国市场,却始终被以国家安全之名阻挡在外。迫于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的巨大压力,华为刚刚在今年2月放弃收购美国三叶公司的技术资产。
 楼主| 发表于 2011-5-6 14:04 | 显示全部楼层
此前3年内,华为并购美国3com公司、美国摩托罗拉无线网络部门、美国2wire公司的行动也因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的阻挠而流产。

不仅仅是华为公司,最近数年内,中海油、鞍钢、西色国际投资有限公司、唐山曹妃甸投资公司等中国企业在美国的投资并购计划也均告失败,领域波及信息、能源、采矿、冶炼等。甚至连海尔这样的家电企业在收购美国企业的时候都被狙击,可见美国对中国企业的戴“有色眼镜”式的歧视有多严重。

再追溯到2009年11月 ,民生银行正在推进H股发行和在香港上市前夕,由于美国联合银行于11月6日被加州金融管理局关闭,导致其股东发生投资损失风险。民生银行对该行的累计投资折合约8.87亿元人民币,约占总股本的9.9%,是最大单一股东。据了解,在联合银行倒闭之际,民生银行提出了注资申请。但是因为收购的政治性太强,美国居然情愿让它倒了也不愿卖给中国人,最后在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协助下被华美银行收购。民生银行收购美国联合银行,双方都属于中小银行,民生也并不谋求取得控股地位,但仍有很多美国国会议员表示反对。

中国企业屡屡出师不利,既反映出美国的不自信,也显示出美国对中国仍持冷战思维。一方面,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中国企业纷纷到海外投资建厂,收购海外企业资产、技术、人才等,给欧美企业造成巨大的竞争压力。以“国家安全”为由拒绝中国企业的收购申请,反映出美国朝野上下对美国企业竞争不过中国同行的担忧。

其实,在中美两国企业的竞争中,美国企业在技术方面有很大优势,中国企业也正是看中了这一点。但很多美国人担心,如果不加限制,任由中国企业收购美国企业,长此以往,美国在技术上的优势也将消失。因此,设置投资壁垒成为美国政府保持技术优势和企业竞争力的本能反应。

另一方面,受惯性思维影响,很多美国人对中国政府和企业心存疑忌,认为中国的大型企业都由政府控制,甚至有军方背景。他们担心,通讯、基础设施、重工业等产业涉及国家安全,这些行业的重要企业一旦被中国企业收购,就会对中国政府俯首听命,从而对美国国家安全构成威胁。

臭名昭著的“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

中国企业在美国投资失败的前述著名案例均是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以“影响国家安全”为由实施干扰的“杰作”。该委员会是隶属于美国财政部、但跨部门运作的政府机构,运作详情一向不对外界披露,其成员构成复杂、审批过程隐秘,国家安全定义宽泛且随意。

不否认骆家辉前面说的,确实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很少展开正式全面调查。据统计,自721条款实施以来,截至2008年,其共接受通知的案件1997起,提交调查的案件仅61起,提交美国总统决定的案件更是凤毛麟角。但是,它对中国企业的兴趣却一直颇为浓厚。

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针对中国企业投资的审查程序极不透明,“影响国家安全”要么是其针对中国投资者实施投资保护主义的一个借口,要么就是“冷战思维”在作祟。
 楼主| 发表于 2011-5-6 14:05 | 显示全部楼层
就连前美国贸易代表巴尔舍夫斯基也承认,外国投资委员会是一个由法律、规章、政策和政治共同作用的领域,其行事受政治影响太大。

在去年5月举行的中美第二轮战略与经济对话上,美方曾承诺将修改其外国投资审查委员会规程,为双方投资者增强透明度和可预见性,但至今效果不明。

相比于美国,中国允许一大批美国信息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包括摩托罗拉、惠普、思科等,它们的产品和技术被广泛应用,包括被视为“信息神经”的通信网和互联网。还有在金融安全领域,有IBM;在网络通信领域,有思科;在办公系统方面,有微软… 无论那哪一个企业拿出来,都足以上升到国家安全层面。数据也显示,截至2010年末,美国对华投资实际投入逾600亿美元,而同期中国企业对美非金融类直接投资仅40多亿美元。

虽然不是那么愿意向中国企业开放实业部门投资,但美国却非常欢迎中国购买其各类债券。截至2010年12月底,中国持有美国国债达1.16万亿美元,加上机构债达到1.6万亿美元。美方惯于指责中国企业对美实业投资的政府背景,但对于购买债券却大大的不同了,这是典型的“双重标准”。

实际上,中国企业赴美投资的持续扩大可以促进美国目前十分担心的就业和中美贸易平衡问题的解决。而美国一味要求中方开放市场,保护知识产权,取消贸易补贴,同时对中国企业设置投资壁垒,不对中国开放市场和技术,导致中国企业在美投资无门,无助于解决双边贸易不平衡问题,也对美国经济复苏无益。

美国智库亚洲协会和基辛格中美关系研究所周三发布了一份起迄今止最为全面的中国对美直接投资的报告,报告显示2020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将高达1万至2万亿美元,可能给美国带来巨大经济利益。报告警告,如果美国在政治上宣扬恐华,会导致美国措施增加就业和投资的良机!

(桂强理 撰稿)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 Mobile Version|Archiver|关于我们 About Us|联系我们 Contact Us|Y2外汇论坛 外兔财经

GMT+8, 2024-6-26 14:29 , Processed in 0.053797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7.2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