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讯:]10年来,博鳌亚洲论坛在凝聚亚洲共识、传播亚洲声音、促进亚洲合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已经成为全球具有重要影响的经济论坛之一。博鳌亚洲论坛之所以能够不断成长,得益于亚洲快速发展,也见证和推动了这一历史进程。展望未来,亚洲需相互包容,实现区域内部的持续高增长,并在全球议题上发出“一个声音”。【专题:博鳌亚洲论坛2011年年会】
博鳌十年 见证亚洲成长
博鳌亚洲论坛创立初衷,部分是因为痛感缺少一个专注于亚洲的全球论坛,亚洲人在国际经济事务中的声音过于弱小。97\98年亚洲金融风暴的教训表明,亚洲经济与全球经济紧密相连,当危机来临时,亚洲无法独善其身。
博鳌这十年走来,亚洲正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源,全球都在重新审视亚洲在世界地缘政治结构中的战略位置,都在重新评估亚洲在全球经济格局中的“权重”,世界经济和政治中心“东移”已是不争事实。08年金融危机后西方的没落,更是加快了这一趋势。
正是在这一历史机遇下,博鳌论坛正被广泛认可为全球探讨亚洲问题的首选平台和探讨新兴市场国家问题的主要平台之一。随着亚洲经济实力的上升,每年出席年会的1500多名亚洲和世界各国领导人和工商界领袖在博鳌发表的思想、观点,已成为影响亚洲和世界经济的重要力量。
而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亚洲论坛的视野不应也不能局限于亚洲一隅。博鳌论坛已成为一个高度开放性的全球论坛,参会代表不局限于亚洲,讨论的议题不局限于亚洲,但宗旨只有一个——“为了亚洲”。
中国给力 让世界聆听亚洲声音
十年来,中国深化同亚洲国家的睦邻友好,广泛参与区域合作,同几乎所有亚洲国家建立起不同形式的伙伴关系,成为多个亚洲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和最大出口市场。2010年,中国同亚洲国家贸易额达到9,316亿美元,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涵盖了19亿人口,成为发展中国家自由贸易区的典范。中国同亚洲和世界联系的广度和深度,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发挥了重要的建设性作用。
虽然论坛自身定位为非官方组织,但中国政府也在动用自身力量,提升其影响力。此轮金砖国家领导人聚首海南三亚,四位外国元首(俄罗斯、巴西、南非、西班牙)中,有三位是为参加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三次会晤而来,并受邀参与博鳌亚洲论坛本届年会。中国借力金砖峰会,将博鳌论坛不仅仅局限于亚洲的盛会,更是囊括了广大新兴经济体甚至非洲等,良苦用心可想而知。
分歧犹在 亚洲各国应相互“包容”
应理性看到,亚洲各国在政治体制、文化等方面的近似度,以及民众之间的彼此了解和信任,都远没有达到欧洲或北美的程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