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小索 于 2010-12-30 16:21 编辑  
 
◆1994年是个投资者应该铭记在心的年份。因为在这一年,债券市场曾受到一场突如其来且非常猛烈的抛盘打击。这场风波始于美国和日本债市,后来又或多或少的扩散到所有发达国家市场。实际上,当年的情况(在1994年的1至9月份,3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跃升150多个基点,达到7.75%。其直接原因是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Federal Reserve, 简称Fed)宣布加息。当时美国经济在经历1991年的衰退后已经复苏,于是Fed开始收紧货币政策。但据国际清算银行(Bank for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s)在事后一年公布的分析报告称,尽管通货膨胀和官方利率预期的变化对美国债市或许是有一定影响,但这并不是债市出现大范围抛售的真正原因。相反的是,这场大范围抛售似乎在更大程度上源于债市自身,并非宏观经济因素所致。当时不管各国宏观经济情况如何,各主要债市的振荡幅度都扩大到了10至20个百分点。)与眼下(主要发达国家的主权债券纷纷遭遇抛售。自今年夏末以来,3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一度飙升100多个基点,只不过此后稍有回落。相比而言,过去四个月国债遭受的抛售甚至比1994年更为严重,收益率的升幅达30%,而1994年也不过25%。其他国家的国债也受到牵连,收益率也出现大幅波动。英国、德国甚至日本国债的收益率均大幅上升。这一次,直接原因似乎又源自于美国。Fed自夏季以来不断放话要实施第二轮定量宽松措施,令外界对美国经济有望复苏的预期增强,从而导致一场相对意义上的利率正常化。)有着蹊跷的相似之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