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论坛 外兔财经

开启左侧

如何构建自己的交易系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6-18 17: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https://www.y2cn.com
曾梦想仗剑走天涯,看一看世界的繁华。
交易系统,是投资者手中的剑!
很多投资者不知道如何构建自己的系统,或者没有完整的框架。好比一个剑客赤手空拳或捡个木棍就开始行走江湖,很容易被别的剑客搞死。
交易系统,其实是交易者给自己定的规则。交易从入场到出场,整个过程都按照规则完成。一套完整的交易系统,包含入场、出场、交易周期、仓位控制、止损、加仓减仓等因素。这里面任意一个因素都需要不断的测试调整,达到你认为的最优。
举个简单且理想化的例子
1.新手入市,学习技术面指标,发现521两根均线作为出入场依据,回测效果不错。开始依据这两根均线的金叉死叉做交易。
2.实测一段时间,发现总是赚多亏少,调整均线参数,或增加更多均线,或增加其它指标。
3.经过长时间的测试,发现当1334均线交叉,同时RSI指标处于中轴附近时,交易盈利最高。
出入场规则确立!
4.根据出入场规则做交易,止损设置在前高或前低。一段时间后发现,当扫了止损之后,趋势并没有反转。说明止损设置的不好。
5.优化止损。将止损设置在前高或前低上下方20个点,发现误碰现象明显减少,被扫损的交易也明显减少,盈利提高。
止损规则确立!
6.通过测试不同周期,发现半小时周期以下的交易,方向转变太快,很容易触碰止损。放弃半小时以下的周期。
7.通过不同周期对比测试,发现4小时级别的交易频率适中,趋势连贯性较好,容易盈利。
交易周期规则确定!
8.回顾自己交易记录,发现最多的时候连亏500点。1万美元做两手的情况下会爆仓。于是,最高只做1手。为了防止意外, 最高只做0.5手,保证自己可以承受2000点的回撤。
仓位控制规则确定!
9.测试倒金字塔加仓,发现越加仓风险越高;测试正金字塔加仓,发现入场时仓位过重风险高;测试直接满仓,发现......;测试均衡加仓,发现.......
10.经过一段时间测试,发现按照自己的做单方式,均衡加仓情况下收益最高。
加仓减仓规则确定!
11.测试.....
12......
到这一步,一个比较完善的交易系统就出来了。具体规则如下:
1.1334均线交叉,同时RSI指标处于中轴附近时入场或出场;
2.止损设置在前高或前低上下方20个点;
3.只做4小时周期;
4.1万美元最高持仓0.5手;
5.均衡加仓
6.......
有了系统,剩下的就是等信号出现后,入场或入场,加仓或减仓。每隔一段时间,复盘自己的交易,看是否盈利,研究哪里出了问题,做出调整后继续等待信号执行。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说交易是枯燥的。
由于一次完整的交易会同时用到多条规则,测试往往也是同时进行的。这就要求投资者具有更高的大局观和整体意识,知道是哪一条规则出了问题需要调整。每一个规则的确定,都需要大量的学习、复盘和测试。就像铸剑的过程,不断淬火打磨,越来越锋利!
如果交易者没有构建交易系统的想法,他们做交易往往是凭感觉。随意的出入场,随意的加仓减仓,随意的仓位控制。最直接的后果,就是不管单子是盈利还是亏损,都找不到原因。糊里糊涂的赚,糊里糊涂的亏。无法总结并针对性的做出调整,导致自己一直处于新手的水平。
即使交易者有构建交易系统的想法,也可能由于大局观与整体意识不足,不能准确的发现问题,导致进步缓慢。比如明明是重仓引起的心态问题,却不减轻仓位,反而不断调整自己的出入场策略,深陷亏损泥潭无法自拔。
整个系统中,出入场规则最重要,也最难确定。我个人用了将近5年的时间, 从最开始依靠指标,不断的换指标,调整指标变量;到后面依靠支撑阻力,画线;再到目前基本面与支撑阻力相结合的方法。不断调整,不断优化,直到自认为有效且实测盈利。当然,我算天资愚笨的,其它交易者可能更快的找到适合自己的出入场规则。
每个人性格不一样,经历不一样,最终构建出来的系统天差地别。超短线,日内短线,波段交易,趋势交易,用指标或用支撑阻力,加仓或不加仓,其实都无所谓。适合自己,并且可以从市场中赚到钱,就足够了。
所以,开始尝试构建自己的系统吧。将自己目前的规则列出来,复盘交易,查找问题,针对性的调整。对于还没有确定的规则,看书也好,找人咨询也好,尽快开始测试。最起码,出入场规则和仓位控制规则,是一定要有的。
在投资的世界里,每位交易者都应该有属于自己的那把剑!
星空投资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 Mobile Version|Archiver|关于我们 About Us|联系我们 Contact Us|Y2外汇论坛 外兔财经

GMT+8, 2024-9-23 08:27 , Processed in 0.039754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7.2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