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论坛 外兔财经

开启左侧

欧元大家谈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0-3-13 17:49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s://www.y2cn.com


    禅是一种生命学说。

    禅的宗旨在于建立一个行为参照系和构设一种人生境界。它体现为个体伦常日用的心态体验,表露着随顺自然、一切皆真的人格理想。它是一种全新的生活态度和生命意识。

    禅有时也认为外在的现象世界虚空而内在的精神本质真实,实际上它关系的并非是物质与精神究竟何为本质的问题,而是一种人的自我解脱以及这种解脱的实际体验,是这种实际体验下所感受到的人生宇宙的终极真理。禅以为“真如”是宇宙的实体,世界的本源,是万有之中的真善美。人们一旦能与真如相契,就能消除尘念、烦恼,达到绝对自由的生命境界。禅并不去探求宇宙的本体秩序和自然的客观法则,而全力使人的本性与“真如佛性”的冥然契合。真如佛性的内蕴也并非是对宇宙自然的针对和解说,主要在探索和建构一种理想人格,指示出一个与人生密切结合的理想境界。铃木大拙就认为:“从伦理观点来说,我们可以把禅看作一种旨在重建我们性格的熏陶”。

    禅以为佛心不二,凡圣第一。“即心即佛,上至诸佛,下至蠢动僦灵,皆有佛性,同一心体。”自性即佛,崇高的佛性就在人的自性之中,佛性就成为人心中的一种本性。禅并不把人生看作虚幻,并不把个体本性看作荒诞,反而肯定它们的存在,只是要求一种“我与万物合而为一”的人格观念。

    佛性,亦意译如来性、觉性、如来藏。原指佛陀本性,后来就发展为众生觉悟之因,众生成佛的可能性。这是中国佛教界对佛性的最一般的理解。禅主张“人人皆有佛性”,《坛经》认为:“但识众生,即能成佛,若不识众生,觅佛万劫不得见也。……离众生无佛心。”强调了佛性人人本有,在成佛面前人人平等。但因一切众生,无始至今,为杀盗淫妄,愚痴贪,迷却自性,像“日月常明,只为云盖覆,上明下暗,不能了见日月星辰”。所以虽有佛性,皆不能见。

    禅以为众生虽然在迷,但本性不失,如月在水,不曾失却,只要灭诸妄念,离诸系缚,即可出凡入圣,由染转净。禅主张众生虽生活于现实世界中,但不要执著于物,“不于境上生心”,不生贪生,不被五光十色的尘世现象引诱迷惑,经常保持清净的心态,无羁无缚地处身于人世,就可与道相应,获得解脱。《坛经》云:“于一切法不取不舍,即见性成佛道。”禅宗把拥有这一人生境界称为“无念”。禅宗法门“从上以来,顿渐皆立无念为宗”。拥有这一胸襟的人,尽管在表面上与平常人并无两样,但他在与外界接触时,能不受外物的迷惑,身处污浊尘世心却一尘不染。像黄檗云:“但终日吃饭,未咬着一粒米;终日行,未曾踏着一片地”。云门文偃也说:“终日说事,未曾挂着唇齿,未曾道着一字;终日着衣吃饭,未曾触着一粒米,挂着一缕丝”。

    修禅对于外境不能心有所染,凡夫所以不能成佛,就是因心有执著,而不能自见本性,要由凡转圣,首先要破除妄执,无心于物,无意于事,一切修行,自在无为。修行只在于息除诸缘,莫生妄想,一切放下,于相而离相,于念而无念,亦即“无修之修”。禅要求人们在平常日用中无所执著。禅宗语录有一则公案说:“有源律师来问(大珠禅师):和尚修道,还用功否?师曰:用功。曰:如何用功?师曰:饥来吃饭,困来即眠。曰:一切人总如是,同师用功否?师曰:不同。问:何故不同?师曰:他吃饭时不肯吃饭,百种须索,睡时不肯睡,千般计较,所以不同也。”禅门中人的修行生活,无异于平常人的生活,只是“终日不离一切事,不被诸境惑,方名自在人”。禅就是以“见一切法,心不染著”的实践方法,来成就一种“绝学无为闲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的自在人格。这样禅宗既反对于境上生心,执著于外物,又强调安时而处顺,保持意识的通用无滞,自由自在。做事而不沾滞于事,这就是过水而脚不湿的修行原则。

    禅注重个体的直觉体验和自性灵照,它不离现实生活,在日常经验中就可以获“悟”。所以它是在感性自身中获得超越,既超越而又不离感性生活。《黄檗语录》说:“语默动静,一切声色,尽是佛事。何处觅佛?不可更头上安头,嘴上安嘴”。修道生活就是百姓日用的平常事,“如何是道?泉云:平常心是道”。所谓千峰寒色,雨滴岩花,皆能指示心要,妙悟禅机。目睹烟林,而谈妙义;云台宝网,而尽演圆音。翠红鳞甲,普现色身三昧,霞峰雾,同转根本警告-不要发布违法的信息。六祖慧能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神会也说:“若在世间即有佛,若无世间即无佛”。慧海一再强调解脱不离世间:“非离世间而求解脱”。都在主张人生的价值就在于现实的人生实处,而不在任何超验的世界,破除了世间与出世间的界限,把二者打成一片,提倡实践中的禅,反对“磨砖作镜”的盲修瞎炼,主张道由心悟,肯定只要自识本心,在行住坐卧世间日用中即可悟道成佛。禅以为佛法遍一切处,所谓翠竹法身,黄花般若,“运水搬柴无非佛事”,这就是“触类是道”。禅追求一种本自天然、自由自在的修行生活,“道流,佛法无用功处,只是平常无事,屙屎送尿,着衣吃饭,困来即卧”。不是在日用平常行事处,别有用功,别有修行。《文益禅师语录》云:“举昔有老僧住庵,于门上书心字,于窗上书心字,于壁上书心字。师云:门上但书门字,窗上但书窗字,壁上但书壁字。”禅所追求的就是一个“本源自性天真佛”,追求的是一个“父母未生时”的本来面目,也就是生活和生命的原色。要行即行,要坐即坐,只要随顺自然,依心而行,就可以使“此本来面目现,本地风光露。一道清虚,便是自己放身舍命,安闲无为,快乐之地”。禅的这种纯任自然,不加造作的修行生活,从入世中见到出世,在现实人生中成就正觉,所谓“不离世间成就出世间道”。所以禅所追求的是一种“一不积财,二不积怨,行也方便,睡也安然”的自然人生,成就的是一种“憎爱不关心,长伸两腿卧”的无为境界。

    禅面对青山绿水,在有形的物与无形的心之间苦苦参究,其中心在于探究人生宇宙的本色,确立人在宇宙中的地位,从而形成一种超然物外,人与自然合一的生活意识和人生态度。尽管禅宗宗旨仍在使人从尘世苦海中解脱出来,而达到“见性成佛”的绝对自由的生命境界。但禅宗并不一般地否弃人的生命存在,它追求的最高理想并不是某种人格神,而是一种纯任自然的理想人格。禅认为真如遍在,这种属于宇宙生活巨流的意识充盈于万物之中,在自然之中就可以感受到息息搏动、充盈饱满的生命活力。禅宗在修行中表现出格外放旷自然的洒脱态度,把对宇宙人生的体悟就放在生命本身之中。所以禅尤其注重在日用生活之中求得启示,从大自然的陶冶欣赏中获取超悟,而追求一种自然适意、浑然天成的闲适情调。《五灯会元》卷四有这样的记载:“雪峰因入山采得一枝木,其形似蛇,于背上题曰:‘本自天然,不假雕琢’。寄与师。师曰:本色住山人,且无刀斧痕。’”这充分表达了禅所追求的性自天然、不加刀斧的自然生命情调。百丈怀海曾作诗曰:“放出沩山水牯中,无人坚执鼻绳头。绿杨芳草春风岸,高卧横眠得自由。”“幸为福田衣(袈裟)下僧,乾坤赢得一闲人。有缘即住无缘去,一任清风送白云。”这里展现的同样是一种自由自在、纯任自然的适意生活。禅正是在对宇宙、自然的静默观照中,领略着人生的哲理和生命的真谛,并把这一份宁静恬淡溶入心灵深处,从而形成个体之心与自然、宇宙的交流与和谐。青源惟信所说的:“老僧三十年前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得个休歇处,依然是见山是山,见水是水。”未参禅,山水是外在于人的;既参禅后,山水与万物化合,山水便不再是山水;待禅悟后,马生命意识融入山水之中,把山水化在自己生命里面,山才真正是山,水才真正是水。一旦领悟了自然为自然,它便成为生活之一部分,自然不再是与我们人生漠不相关的陌生者。禅借助艺术的观点来美化人生,要求对整体人生采取审美观照态度,不计利害、是非、功过,忘乎物我、主客、人己,从而让自我与整个宇宙合为一体,在这一审美境界里,尘世的思虑、外在的自然与其说是被抛弃,还不如说是得到了升华。

  不难发现,在禅学中,生命的意识本真更显现着勃勃生机,自然万物更感到亲切默契。它所指向的绝对自由的境界,乃是一个至善至美的生活图景。在这里,人之自性与宇宙之心冥然合一,生命本体与宇宙本体、生命情调和宇宙意识融化在一起。它向人们展示的却是一个随顺自然、一切皆真、宁静致远而又生机活泼的自由境界;是一幅幅无拘无束、物我相融的生命画面。这就是禅肯定生命自由、顺乎人性自然所表达的天机活泼、自由和谐的人生情趣和生命意识。禅的宗旨在于确立生命的价值就在现实的人生,禅的使命在于顺应生命的本然,为人生探寻和创造一种现实的意义:觉悟的人生。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追随市场,落袋为安,诸行无常,诸法无我。
 楼主| 发表于 2010-3-13 18:03 | 显示全部楼层
个性签名修改为:两眼不看贴外事,一心只修自家功。
欧元之星 发表于 2010-2-28 10:59


自我表扬:个性签名修改以来,除偶尔潜水性地关注少数几个值得重点关注的帖子以外(ID:wu2198、yaoyue和月月有余),对外无一回复。很欣赏yaoyue的一句话:时间是最好的检验工具,一切良莠都逃避不了时间的沉淀。
追随市场,落袋为安,诸行无常,诸法无我。
 楼主| 发表于 2010-3-13 20:08 | 显示全部楼层
友情提示:盲目交易者由于自身心识的浑浊模糊,犹如焦距没有调整好的相机一般,根本没有办法对市场或真理,拍下明确清晰的影像,长期肤浅地滞留于事物的表相而浑然不曾自觉,自始至终沉迷于多方、空方、支撑、阻力、指标、形态、线条、数据、事件等等这些虚妄表相的研究与探讨,他们压根从来就不去理解并且始终无法理解市场到底在干什么以及市场究竟为什么会这样干,他们一直强迫自己接受那些虚妄不实的意识产物,然后又作茧自缚地卡死在那些虚妄的意识概念里面而浑然不自觉,自始至终充其量只能算作一个徘徊在金融交易门外的技术爱好者。

他们对待后市的行情预估不管在文字上表述得貌似何等专业和完美,究其本质而言因其自身始终无法真正入道并且缺乏深厚扎实的成功根基,往往对于后市行情的预估问问他们自己的内心其实都是模糊不定的,既感觉好像要涨,又恐怕好像会跌,正如隔靴搔痒一样,始终无法从根本上抓住问题的要点和实质。虽然从短期来看,他们的交易账户或许也会有一定的盈利,但是从长期来看,一切良莠终归都逃避不了时间的沉淀。
追随市场,落袋为安,诸行无常,诸法无我。
 楼主| 发表于 2010-3-14 02:50 | 显示全部楼层
8.jpg
追随市场,落袋为安,诸行无常,诸法无我。
 楼主| 发表于 2010-3-14 02:56 | 显示全部楼层
见果知因    知因达果
追随市场,落袋为安,诸行无常,诸法无我。
 楼主| 发表于 2010-3-14 03:04 | 显示全部楼层
每日一句:信奉外在的世俗法则,就等于伫立在街灯下,只有在灯光照耀的范围内是明亮的。但皈依宗教的人,像手上提灯笼,他一直往前走,光芒就一直在他的前方。
追随市场,落袋为安,诸行无常,诸法无我。
 楼主| 发表于 2010-3-14 03:18 | 显示全部楼层
投资小常识:技术分析是一切?
        
    技术分析是辅助,而不是你获利的保证,这句话或许会让很多苦心研究技术分析的人大失所望,但却是一个不得不承认的事实;技术分析只是帮助你找出市场最适合交易价格的工具,而不是告诉你该买或该卖的工具,如果你在苦心研究技术分析的同时,没有找出一套属于市场上的获利可能,就好像就算给了你一份全世界最准的汇市分析报告,你也未必能够因此而赚钱的道理一样,没有自己的交易系统或方式,不懂的如何去善用杠杆,那么就算你再懂技术分析,你分析的再准,都无助于你在交易因为在交易的过程中,会因为你的杠杆使用、交易方式、执行能力、资金规划、交易错误的比例等等因素,都会让你去怀疑透过技术分析来交易的可行性,最终技术分析的意义将荡然无存。

    技术分析只是帮助你找出市场适当的交易价格,就好像你在做买卖时,透过市场调查找出值得入货和值得出货的价格道理一样,大多数懂得技术分析的交易者,在许多交易的过程里,只是把市场价格波动所演出的一场戏看完,根本无助于交易获利;如果你要成功的运用技术分析,请你先能够设计出一套,适合你的技术分析的交易系统,然后真诚的相信他,确切的执行他,否则你就算技术分析的再好,顶多就只能写写个汇评而已,无法成为真正成功的交易者,要记得,盖棺才能论定,成败才能决定谁是英雄;事实上在我的交易生涯里,我曾遇过很多在商场上很成功的人,他们同样在交易市场上也获得成功,但是他们对技术分析并不是那么专精,只是因为他们懂得如何买卖。
追随市场,落袋为安,诸行无常,诸法无我。
 楼主| 发表于 2010-3-14 09:53 | 显示全部楼层
听经闻法:第七部——《禅》。

    主讲:慧律法师

    时间:1990年5月14日—15日

    地点:新加坡

    免费影音资料下载:台湾高雄文殊讲堂网站

    禅是佛教禅宗“禅那”的简称,巴利语Jhāna 的音译。梵语是 Dhyāna。也有译为“弃恶”或“功德丛林”者。其意译为“思维修”或“静虑”。是佛教禅宗的一种修持方法,其中有祖师禅与佛祖禅的区别。言思维修是依因立名,意指一心思维研修为因,得以定心,故谓之思维修。言静虑者是依体立名。其禅那之体,寂静而具审虑之用者,故谓之静虑。静即定,虑即慧,定慧均等之妙体曰“禅那”。也就是佛家一般讲的参禅。虚灵宁静,把外缘(外在事物)都摒弃掉,不受其影响;把神收回来,使精神返观自身(非肉身)即是“禅”。
  
    少林十八罗汉潘国静曰,禅乃悟也,静也。即“悟”“静”生慧。禅是无,禅是有,禅是实,禅是虚,禅是天地万物!
  
    此外,“禅”还是广东省佛山市的简称。佛山的名字来源于唐代,当时有位克什米尔来的僧人在佛山这个地方结草庐讲佛经,带来三尊佛像。后来人们在他讲经的土山上挖出这三尊佛像,因此得名。佛山的城区名字叫禅城。
  
    有人问大龙智洪禅师:“什么是微妙的禅?”

  智洪禅师回答:“风送水声来枕畔,月移山影到窗前。”

  空中,梧桐落叶飘零;眼前,萧瑟秋花凝霜。一位秀才问赵州禅师:“此情此景,如何感悟人生?”

  赵州禅师淡淡地说:“不雨花犹落,无风絮自飞。”

  投子大同禅师与嵇山章禅师在室外品茶。大同禅师指着茶杯中倒映的青山绿树、蓝天白云说:“森罗万象,都在里边。”

  章禅师将茶水泼在地上,然后问:“森罗万象,在什么地方?”

  大同禅师说:“可惜了一杯茶。”

  这就是禅,禅者的态度,禅者的智慧。

  一位禅僧向赵州请教:“怎样参禅才能开悟?”

  百岁高龄的老赵州像是有什么急事,匆匆忙忙站立起来,边向外边走去边说:“对不起,我现在不能告诉你,因为我内急。”

  刚走到门口,赵州忽然又停止了脚步,扭头对禅僧说:“你看,老僧一把年纪了,又被人称为古佛,可是,撒尿这么一点小事,还必须亲自去,无法找到任何人代替。”

  禅僧恍然大悟:禅是一种境界,一种体验,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禅的感悟,是别人无法替代的——想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必须自己亲口尝一尝。

  什么是禅?凡是对佛教有研究的人都知道,这个题目严格说来是有问题的,因为禅是不能讲的。禅的境界是言语道断,心行处灭,是与思维言说的层次不同的;但是,「妙高顶上,不可言传;第二峰头,略容话会」。为了把禅的境界介绍给大家,不得已,仍然要藉言语来说明。

  「禅」可以开拓我们的心灵,启发人们的智能,引导我们进入更超脱的自由世界。禅合乎真善美的条件;虽然不容易谈,可是要知道什么是禅,那我们就不能不尽力弄清楚。
追随市场,落袋为安,诸行无常,诸法无我。
 楼主| 发表于 2010-3-14 09:54 | 显示全部楼层
追随市场,落袋为安,诸行无常,诸法无我。
 楼主| 发表于 2010-3-14 10:28 | 显示全部楼层
听经闻法:第七部——《禅》。

    主讲:慧律法师

    时间:1990年5月14日—15日

    地点:新加 ...
欧元之星 发表于 2010-3-14 09:53


一个悟道之人与一个外道之人,无论彼此如何交流总是隔着一层迷雾。因为外道之人总是用意识里面的观念在推测,永远落入能所对立的思想。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追随市场,落袋为安,诸行无常,诸法无我。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 Mobile Version|Archiver|关于我们 About Us|联系我们 Contact Us|Y2外汇论坛 外兔财经

GMT+8, 2025-4-23 02:53 , Processed in 0.039680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7.2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