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正在让外企灰心我第一次听说有(外国)企业考虑完全撤离中国。它们之所以有这种想法,并非因为它们无法与本土对手竞争,而是因为它们厌倦了在一种无法预测的商业环境里苦苦挣扎——在这种商业环境中,它们失败的可能性似乎被人为地加大。
我还听说一些大型企业准备制定战略,将未来的部分投资撤出中国,转投其它亚洲国家——那里市场环境更加透明,也更容易预测,这意味着更为安全和稳妥的投资机遇。
由于这些企业群情激奋,欧盟和美国方面的政策制定者们也剑拔弩张。中国有可能面临这样的局面:经济陷入困境的西方国家政府将愈发大肆抨击中国政府的经济政策。
外国企业是中国潜在的重要盟友,而中国却有可能在最需要外国朋友的时候,疏远这些企业。正当外国企业可能与中国并肩反对保护主义的时候,它们的感受却正日渐恶化。外国企业在保持市场开放和贸易流动方面有着既定利益。它们本应向布鲁塞尔和国会山进言,支持自由贸易。而事实上,它们却在质问,为何中国企业集团可以自由进入外国市场,而在华外国企业却得不到同等待遇。它们在质问:为何吉利(Geely)能够收购沃尔沃(Volvo),而外国汽车制造商仍然必须要组建合资企业,才能在中国生产汽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