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论坛 外兔财经

开启左侧

[讨论]谈谈欧盟和欧元(6)欧元还需要经受时间和实践的检验

 关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3-7-27 22: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https://www.y2cn.com
6。欧元还需要经受时间和实践的检验

欧元启动时,代表了一个以共同货币为纽带的地区集团。当时这个集团拥有近3亿的人口,比美国人口大约多几千万。这个集因占世界国内生产总值的19.4%,占国际贸易总额的18.6%。而美国占世界国内生产总值的19.6%,略高于欧元集团;美国占国际贸易总额的16.6%,明显略低于欧元集团。至于日本,在世界国内生产总值中只占到7.7%,在国际贸易总额中占到8.2%,均明显低于欧元集团。在当今世界内,有可能或有能力成为一种可以跟美元分庭抗礼的货币唯有欧元。

然而,说能够成为或可能成为,并不是说欧元一启动就立即产生轰动,就立即成为国际经济活动中与美无分庭抗礼的另一种世界货币:也不是说,作为一种地区性货币或新的世界货币,任何时候都须保持“坚挺”,其实美元也不时有“坚”有“软”。欧元之所以目前表现得比较“虚弱”,是有一些当前的或短期的因素决定。例如,(1)美国的影响;(2)欧元启动,涉及到经济活动各个方面,各种操作、运转中需要有一个“磨合”、“调整”过程;(3)欧元区以外各国但都采取比较审慎的态度,逐步增加国际储备中的欧元比重,没有出现大量欧元取代美元的抛售美元风潮。欧元国家还努力说服日本、巴西、中国及其它亚洲国家尽可能多增加欧元的储备,但要有巨大的增加则须一个过程。

此外,欧盟经济相对封闭,从经济规模上和对外开放程度上看,欧盟的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的22%,而美国为25%,美国高于欧盟。美国的货物和服务进口占起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高达15%,而欧盟从其区外的进口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仅为10.4%,也就是说同样的经济增长速度对世界经济的拉动作用欧盟仅为美国的60%,欧盟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明显小于美国。


欧盟难以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火车头

2000年下半年以后,美国经济急剧降温,充当了十年世界经济引擎的美国在进入新千年后难以再主导世界经济;在衰退的边缘上徘徊了十多年的日本经济未来一段时期难以有很大作为。面对出现萎缩的美国市场和欲振乏力的日本经济,人们希望欧盟能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新动力,但由于欧盟经济难以摆脱美国经济的影响,其经济增长速度远低于美国,再加上其经济相对封闭,欧盟对担当世界经济增长火车头的重任将力不从心,世界经济放慢已定局。

2000年以后,美国经济在持续近十年快速增长后明显放慢步伐,徘徊了约12年的日本经济依然走不出低谷。面对出现萎缩的美国市场和欲振乏力的日本经济,人们的目光自然转向欧洲,希望欧盟能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新动力。那么,欧盟能否担此重任?根据其经济发展势头欧盟难以胜任。

一.        美国经济急剧降温,短期内难以再主导世界经济

美国、日本和欧盟历来是世界经济的领头羊。但自1992年泡沫经济破灭以后,日本经济进入了萧条时期,其间经历了1996年9月的短暂景气回升,但1997年4月提高消费税的政策使经济再度陷入衰退。1997年7月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使日本经济雪上加霜,陷入严重的危机之中,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日本政府先后推出了10个财政经济对策,实行减税措施,扩大财政支出,使政府债务超过国内生产总值1.3倍,财政赤字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5%,短期利率水平已接近零,但日本经济仍难以好转,从1992年到2000年,日本国内总产值年均仅增长1%。由于日本政府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已没有多大的回旋余地,未来一段时间,日本经济难有很大的作为。

欧盟经济体制相对僵化,强大的工会势力和过大的国家福利导致了高税收和高失业,对市场的管制和对一些部门的保护使投资低下。同时,90年代初,为满足《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规定的经济趋同标准,各国政府采取了紧缩的财政政策从而抑制了国内需求,欧盟经济长期处于徘徊状态,1991-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2%。尽管从1999年下半年起,欧盟经济出现转机,开始加速发展,2000年经济增长率达到3.4%,但和美国90年代后期的发展相比依然相形见绌。

相对于日本经济的衰退和欧盟经济的滞后,美国经济独树一帜成为90年代全球经济增长的引擎。90年代的十年里,美国在高科技的推动下,新经济蓬勃发展,经济连年繁荣,国内生产总值年增长率为3.3%,特别是1997-2000年,每年的经济增长速度都超过4%,吸纳了全球一半以上的新增出口,使亚洲和拉美国家迅速摆脱了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防止了世界性的经济危机的发生。

但是,从2000年下半年起,美国经济开始减慢,高科技企业利润减少导致股市暴跌,消费者和企业信心大幅下滑,会议委员会编制的消费者信心指数连续下跌,其中消费者对近期经济前景预测指数去年甚至降到了通常在衰退前才能见到的水平。消费开支和企业投资疲软导致商品积压增加,制造商们被迫大幅削减产量和裁减员工。尽管美联储和布什政府在刺激经济方面有较大的回旋余地,美国政府存在大量的预算盈余为布什政府实施大规模减税提供了条件,今年的全面减税计划将实施,但美国经济减缓已成定局。

二.        欧盟对美国经济的减慢没有免疫力

美国经济减慢会通过贸易、资本流动和汇率、在美国的欧资企业经营以及金融市场传染等四个渠道影响全球乃至欧盟的经济。

从贸易方面看,美国一直在国际市场上占最重要的地位,其进口额占全球贸易的25%左右。美国经济减缓,其进口必然萎缩,从而影响全球贸易的发展,但对各个地区的影响程度不尽一致。日本、拉美、东南亚国家受影响较大,日本对美出口占其总出口的三分之一;拉美、东南亚的经济严重依赖对美出口,特别是电子产品有一半以上出口美国,根据高盛公司的估计,1997年以来,东南亚经济一半的增长来自对美出口的拉动。欧盟对美国的贸易只占其贸易总额的8%左右,相对于日本、拉美、东南亚国家来说受影响较小,但若美国的进口出现类似于1990年下半年和1991年上半年下降20%左右的情况,将直接影响世界经济下降1.3个百分点,其中欧盟下降0.5个百分点。

从资本流动和汇率看,美企业信心下滑、股市下跌和利润减少,会限制企业的投融资能力,企业兼并活动会大大减少,流入美国的资金会减慢甚至出现中断,如果美国的巨额经常项目赤字得不到外来资金的弥补,美元兑欧元和日元就会贬值;同时美元币值也会随短期利率的调低而下降。若欧元兑美元的汇率上升,欧盟的经济会受较大的影响。

从金融市场看,现在世界各国的股市都在随华尔街的波动而波动。美国股市下跌,欧洲股市也难有起色。尽管欧盟股市市值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仅为50%,不到美国的一半,且股票主要有法人持有,个人持股量不大,相应的财富效应很小,但股市不振不可避免地会影响欧盟投资者和消费者的信心。

美经济减缓也会影响在美国的欧洲企业的经营业绩。过去十年,美国经济的繁荣和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经济发展吸引了大量欧洲企业在美国投资,1997年以来,欧洲兼并美国企业的金额高达2400亿美元;1999年,欧洲对美国的直接投资占美国利用外资总额2900亿美元的70%,在美国的欧洲企业销售额高达10000亿美元以上。美国经济的放慢无疑会减少欧洲公司在美国的经营利润,从而影响其国内母公司的业绩。

因此,美欧经济互为依存,相互影响,尽管美国打一个喷嚏,欧洲就会患感冒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但欧盟对美国经济减缓的影响没有免疫力,当美国经济繁荣时,欧盟经济更容易发展,如果美国经济减慢或发生衰退,会严重拖累世界其他国家经济,欧盟抗冲击的能力势必大打折扣。

三、欧盟经济的增长率较低,难以承担拉动世界经济的重任

自1999年下半年以来,由于欧盟各国加快了经济改革和结构调整的步伐、欧洲中央银行实行了有利于经济增长的货币政策、美国经济发展迅速以及欧元大幅贬值带动欧盟出口增长加快等原因,欧盟克服了1997-1998世界性金融危机的影响,经济呈现快速增长的势头,2000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4%,十年来首次超过3%。经济增长步伐的加快也使得就业稳步增加,到2000年12月份欧盟的失业率降至8.4%,使长期困扰欧盟的就业问题得到了缓解。但由于欧元疲软和国际石油价格的上涨带来的成本推动型物价上涨给欧盟的价格稳定造成一定的影响,整个欧盟的通货膨胀率上升2.1%,其中欧元区上升2.3%,高于欧洲中央银行确定的2%的中期警戒目标。未来欧盟经济增长仍有很多有利因素,首先,欧盟的经济结构调整和改革将继续发挥作用,欧盟的生产能力会不断提高,新经济的发展步伐会不断加快。其次,欧盟各成员国实行积极财政政策,今年整个欧盟的减税幅度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1%。再次,就业形势的不断好转会使消费保持稳定增长。第四,欧盟股市的财富效应很小,不会象美国那样,因股市崩溃、财富缩水而突然出现经济大幅减慢的情况。

然而,欧盟经济面临的挑战依然是严峻的,经济体制相对僵化诱发的失业严重、投资不振和新经济发展滞后依然困扰着欧盟经济,其宏观调控能力亦待加强。首先,欧盟新经济发展依然落后,从传统的工业化进程和形成的经济结构看,欧盟和美国同属于发达地区,区别不明显。但以电脑、通讯、网络和金融化了高新技术产业等所谓新经济方面,欧盟落后于美国。1999年,信息技术产业增加值在美国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8%,欧盟只有4.8%,对信息技术的支出美国为6350亿美元,日本为3000亿美元,欧盟仅为2500亿美元。1995-2000年,美国经济新增加部分的三分之一由新经济创造,相比之下,欧盟只有六分之一,欧盟经济没有出现类似于美国劳动生产率大幅增长的现象。经合组织和欧洲中央银行的估计表明,欧盟的长期经济增长率难以维持在2%以上。其次,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困难。欧元的诞生意味着欧元区各国的货币政策由欧央行统一实施,但欧元区没有统一的财政部,财政政策由12国各自掌控,因此12国政府必须密切协调经济和财政政策。但12国的发展水平不完全同步,政策实施也不一致,甚至出现偏差,统一货币政策也意味着各成员国只能利用财政政策作为其调控经济的主要手段,这就导致各国政府倾向于采用扩张性财政政策支持本国经济发展。爱尔兰就由于今年的税收和政府开支计划与欧盟总体要求不符,受到欧盟委员会和欧央行的批评。同时,目前欧元区的通货膨胀率仍达到2.3%,高于欧央行确定的2%的中期警戒目标,各成员国的宽松的财政政策对物价上升的影响如何有待进一步观察,以稳定物价为首要目标的欧央行在降息上会采取谨慎的态度,欧盟的宏观经济政策很可能出现松财政、紧货币的组合,成员国实行积极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刺激作用将在很大程度上被货币紧缩政策抵消。实际上,欧盟经济在2000年年中达到最高增速后就开始放慢,2001年以后欧盟一直在承接这一减缓趋势发展。尽管欧盟经济不会像美国那样迅速降温。欧元区三大经济区德国、法国和意大利的政策制定者的估计更为谨慎,这样的经济增长速度难以支撑世界其他地区的经济增长。

从中长期看,欧元的前景看好。不仅欧元成为了12国唯一的合法货币,而且贸易结算的地区将扩大、除欧盟国家外,与欧盟有密切贸易关系的中东欧国家、非洲14个法朗区国家、地中海沿岸国家、东南亚国家也将全部或相当部分使用欧元。“储备多元化”将使得许多国家增加欧元储备,预计到2020年欧元和美元将各占世界各国外汇储备的40%左右,而欧元启动前,美元独占57%,德国马克占12.8%,日元占4.9%。可能是相信欧元的前景看好,英国首相布莱尔宣布要为英国加入欧元计划进行准备,英镑将结束它700年的历史。

尽管前景看好,但荆棘尚多,欧洲中央银行在它的报告中曾说.“从许多方面说,欧元启动时具有很有利的条件。与此同时,欧元区面临着许多结构性的挑战,,其中,最突出的就是高失业率问题。这是80年代末以来一直困扰着西欧国家的难题。许多经济学家认为,欧洲高失业率问题是个结构性问题。欧洲中央银行在报告中也认为欧元面临的首要问题是离失业率问题,并说“这个问题主要源于结构方面的问题,主要是由欧元区的劳动力市场和商品市场缺乏灵活性造成的”,“恰当的政策应是为增加灵活性而进行结构性经济改革”。显然,这种结构性经济改革是一项长期性任务,需要各国通力合作,通过多项政策协调、配合来实现。这个问题,将继续威胁着欧洲经济和欧元地位。
********************** 偶然进来看看,有机会就玩一把。 神经战战场上,要学会放松 **********************
 楼主| 发表于 2003-7-27 22:59 | 显示全部楼层
欧盟本身也在面临的困境和挑战

纵观欧盟曲折发展的历程,可以看出,欧洲一体化进程是不可能一帆风顺的。欧盟在扩大、欧元的实施、机构改革以及共同防务问题上都存在着难以回避的棘手问题。正如英国《卫报》一篇文章指出:"今天,欧盟的希望和现实之间的差距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大。"

欧盟扩大;困难重重

欧盟扩大是欧盟为适应全球多极化发展、壮大自己的经济实力和政治影响而采取的一项政治决策。然而,扩大并不只是成员国数量的简单增加,更意味着欧盟与新成员国双方都要经过一段痛苦的调整、磨合、最终融合于一体化的过程。

扩大对欧盟最直接的挑战是财政负担加重。正在进行入盟谈判的12个国家的人口数占目前欧洲人口总数的30%,但他们的国民生产总值却只占全欧总值的7%,与欧盟原成员国在经济上存在很大的差距。为使新成员国能够适应和赶上一化的发展,不致拖累一体化的进程,这种经济差距必须在其正式入盟前和过渡期内大幅度减少乃至基本接近。缩减经济差距固然主要是靠新成员国自身的努力,但欧盟的经济财政支持也是必不可少的。实际上,东、南欧各国纷纷要求加入欧盟,本就有利用欧盟的经济援助摆脱本国经济困境、加快本国经济结构调整的目的。

相对于扩大后欧盟势必成倍增加的预算支出,欧盟的预算收入却是有限的。迄今为止,欧盟那些富裕的国家已为希腊、爱尔兰、葡萄牙、西班牙的经济发展提供过不少经费,未来10年的扩大进程还会要求原成员国为新入盟的国家提供大量的经费。这对前几年为达到经货联盟的趋同指标实行紧缩政策而受到高财政赤字、高失业率困扰的国家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正因为此,各成员国都强调希望保持目前欧盟的经费支出水平,这必然导致欧盟由于财政紧张而使许多政策的实施处于十分尴尬的境地。

长期以来,欧盟所达成的一体化安排总是每一个成员国都愿意且能够接受的,这是因为初期一体化层次较低,且成员国间有更多的共同之处。但随着一体化的深化发展,预计在未来10到15年内,欧盟成员国将可能扩大到28至30个,成员国数量增多,他们之间在一体化接受程度上和承受能力上的差距拉大,难以强求一致。因此,欧盟要适应扩大的挑战,唯一的途径是分层次、分阶段地接纳新成员,内圈以完全信奉欧元和单一市场为基础,外圈是认可欧盟的政治支柱_共同外交政策、完全的民主和人权。但这种想法的困难之处在于外圈的国家不希望在10_20年的时间里充当所谓的二等成员,而圈内的国家又担心欧盟无节制的扩大会削弱他们为之奋斗了多年的一致性。

于是,无庸置疑,"到目前为止,欧盟的扩大是欧盟面临的最大挑战。如果操作失误,它可能引起经济上的一场灾难,管理上的一场噩梦。确实,它可能轻而易举地摧毁欧盟。"

冷战后的欧洲局势呈现出新的特征,持续的核对峙虽已结束,但是局部性冲突与动荡却变得异常频繁。这种变化对欧盟的外交政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能形成共同的立场,还得有对地区性危机采取行动的能力。经济一体化为实现欧盟政治一体化创造了有利条件。欧盟的经济实力与美国不相上下,但由于其成员国在重大国际问题上往往各行其是,因而欧盟作为一个整体的政治影响远远小于其在经济领域的影响,被称为"跛足巨人"。

从资源和人口方面看,欧洲应足以同美国的防务能力相抗衡,甚至可以取代美国。然而,不管是海湾危机、中东欧冲突、还是科索沃战争,一场场的危机过后,欧盟还得转向美国寻求援助。也正因此,欧盟常常被讥讽为经济巨人,政治侏儒"。20多年的欧盟政治合作已远不能适应世界形势发展变化的需要,科索沃战争后,欧盟更加迫切地感到需要制定共同的防务政策,并建立独立的欧洲防务力量,以便在军事上逐步摆脱对美国的依赖。2001年11月,欧盟各国国防部长布鲁塞尔会议做出正式决定,于2003年以前建成一支6万人的欧洲快速反应部队,在政治一体化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然而,到目前为止,欧盟绝不会也没有能力拥有自己完全独立的防御力量。在军事领域,每当欧洲发生事端,欧盟总是难以形成合力,无法发挥主导作用,只能主要依靠大西洋彼岸的美国。欧盟政治一体化进程中的困境,主要在于以下几方面:

首先,如何最大限度地实现民族国家的主权和利益,仍是各国考虑的首要问题,这是欧盟实现其"政治大国"战略的一个最大障碍。各国利益不同,在涉及国家根本利益的问题上,无论大国、小国,谁也不会主动做出让步。各国仍把主权看得高于一切,其中欧洲的防务开支是美国的60%以上,但收效只有它的10%。

其次,各国在欧盟未来发展模式上的(也即对欧盟主导权)争论。欧盟对未来发展一直有两种设想,一是将欧盟发展成为一个较为松散的"国家联盟"(邦联);另一种设想便是要实现欧洲一体化的最终目标,成为"一个联邦制的国家联盟"。德国外长菲舍尔在2001年5月提出的建立"核心欧洲"的设想便属于后者。实际上,不论是"核心欧洲",还是此后出现的"双速欧洲"、"强化合作"的发展模式,都是素有"欧洲建设双发动机"之称的法国和德国提倡的一种欧洲建设模式。它主张在欧盟内成立一个由部分成员国组成的"核心欧洲",他们可以在政治和经济一体化道路上走得更快一些,作为推进欧洲一体化的发动机。同时,这个"核心"是开放的,一旦条件和时机成熟,欧盟其它成员国也可以加入。"核心欧洲"论在欧盟成员国内引起强烈反响。"核心欧洲"的发展模式受到英国、丹麦、西班牙等欧盟成员国的反对,这些国家担心这种发展模式将造成欧盟成员国之间的不平等,使欧洲一分为二",同时由某些国家主导欧洲建设。英国政府发言人曾表示,菲舍尔的建议不代表欧盟大多数成员国的立场,英国不欣赏"这个可能导致两种发展速度的欧洲体系"。

最后,美国不会坐视欧洲一体化的长足发展。欧洲的稳定和经济增长固然符合美国的利益,但美国绝不愿意失去它在欧洲事务中的主导地位,更不愿意看到欧洲变成一个独立于美国之外的全球性的政治对手。用基辛格的话来说就是:美国不会无条件地支持任何一种形式的统一 。因此,虽然美国表示希望欧洲分担更多的义务和责任,没有对欧盟防务计划表示公开反对,但可以想见,美国绝不会从内心欢迎这一计划。美国的利益决定其不可能放弃对北约的领导权,更不会放弃对欧洲独立防务的干预,这是欧洲独立防务计划难以逾越的障碍。。如果真如一位北约官员所说:"允许这一部队在不牵涉北约的危机事态中任意使用北约的军事资产"。那就意味着,欧盟只能把它新建立的军事力量作为北约的一部分,且只在北约决定不采取行动的情况下,才在北约保护伞之外的事态发展中发挥作用。可见,欧盟并不能真正独立于北约之外拥有自己的武装部队,实际上并没有减少对美国的依赖程度。而如果欧盟不能拥有自己独立的外交和防务,也就称不上真正的政治一体化。由此可见,欧盟要把自己建为"政治大国"仍然任重道远,需要经过一个相当长的过渡时期。
********************** 偶然进来看看,有机会就玩一把。 神经战战场上,要学会放松 **********************
 楼主| 发表于 2003-7-27 23:01 | 显示全部楼层
欧洲经济货币联盟和欧元的前景

货币联盟是指使用一种具有计价单位、交换媒介和价值储藏三大职能的货币的地理区域。欧洲经济货币联盟的建立和欧元的诞生是一个历史性的创举。世界上还从未出现过独立国家放弃本国货币组成基于同一个货币当局领导下的使用同一货币的货币联盟,同时,各国在政治上保持各自的独立性,根据自己的国情制定除货币政策外的经济政策并通过磋商、谈判等协调各国的经济政策。

欧洲经济货币联盟将给欧盟乃至世界经济领域的各个方面带来深刻地变化。它不仅影响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经济稳定和经济增长,而且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商品、资本和劳动力的市场体系,并改变欧盟的经济与政治格局。同时,欧元的启动也是国际金融领域自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以来最重要的历史事件。

但欧洲经济货币联盟和欧元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也面临诸多挑战,欧洲经济货币联盟能否重蹈历史上失败的货币联盟的覆辙,人们正拭目以待。

一.        欧洲经济货币联盟的建设的三大阶段

从1958年《罗马条约》确定建立欧洲共同市场到2002年1月1日欧元正式进入流通领域,欧元从理想成为现实。

1、欧盟经济一体化建设

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血与火的洗礼,西欧各国认识到使用武力谋求国家利益和统一欧洲是行不通的,受到战争重创的欧洲国家也不可能依靠本国的力量恢复经济并在国际舞台上发挥重大作用,欧洲只有联合起来才能复兴和繁荣。

1951年4月,法国、德国、意大利等六国成立了煤钢共同体;1957年3月在罗马签署成立欧洲共同体和欧洲原子弹共同体条约,简称《罗马条约》,确定建立欧洲共同市场的目标,促进欧洲繁荣和欧洲人民的团结,1967年三个共同体合并,统称为欧洲共同体。1963年形成共同农业政策,1968年7月实现关税同盟,取消成员国之间的贸易限制和关税,统一对外关税税率。1986年2月,签署《单一欧洲文件》,对《罗马条约》进行修改,明确提出最迟在1993年初建立统一大市场,实现商品、服务、资本、人员四大自由流动。随着统一市场的建成,完善欧洲内部市场的最后一个重大障碍就是各国不同货币的存在,一体化的发展不得不进入货币领域。1989年4月《德罗尔报告》提出分三阶段建立欧洲经济货币联盟。1992年2月《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简称《马约》)生效,提出建立欧洲联盟的三大内容,并称欧洲联盟的三大支柱,即建立经济货币联盟、实行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建立司法和内务合作机制。

1.        欧洲经济货币联盟的建设

《马约》规定经济货币联盟分三阶段完成,1990年7月1日,进入经济货币联盟第一阶段,目标是取消成员国外汇管制,促进资本流通,缩小汇率浮动幅度,加强经济和货币政策的协调。

1994年1月1日,经济货币联盟进入第二阶段,其主要任务是确定各国对欧洲货币单位的汇率,成立欧洲中央银行的前身欧洲金融管理局;建立经济政策协调和监督机制,促进成员国实现经济趋同。《马约》为加入经济货币联盟的国家规定了5项趋同标准:通货膨胀率不能超过最低三个国家平均率的1.5个百分点;长期利率不能超过通货膨胀率最低的三个国家的平均利率的2个百分点;汇率必须在前两年的时间里保持在汇率机制允许的范围内;政府预算赤字不能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3%;公共债务不能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60%。

1995年12月,欧洲单一货币取名为欧元(EURO),并定于1999年1月1日正式启动。1997年,确定了欧洲中央银行以及欧洲中央银行系统的框架。1998年5月,奥地利、比利时、芬兰、法国、德国、爱尔兰、意大利、卢森堡、荷兰、葡萄牙和西班牙11国加入欧元区。

1999年1月1日,欧洲经济货币联盟进入第三阶段,确定欧元区成员国本国货币兑欧元的永久汇率,欧元成为欧元区的法定统一货币,成员国之间中央银行货币交换按照固定汇率进行,成员国以欧元为单位发行国债。2000年6月,希腊加入欧元区,成为第12个成员国。2002年1月1日,欧元现金正式进入流通,2002年2月28日,成员国货币全面退出流通领域。

二.        欧洲经济货币联盟和欧元面临四大挑战

自欧洲经济货币联盟和欧元诞生以后,对它的前途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发现欧洲经济货币联盟存在一系列的弱点和缺陷。

1、财政政策的挑战

《马约》对各国的债务和财政赤字的数量规定了严格的标准,但由于财政政策由成员国各自掌控,协调困难,这会产生两大问题。一是成员国难以应对非对称性冲击。所谓非对称性冲击是指某一特定国家或部门受到经济冲击(诸如战争、自然灾害、贸易条件恶化、金融危机、石油危机等)时,由于这种冲击带来的不利经济影响与其他国家或部门不同步,即不对称,需要特殊的经济政策进行调节。如果受到非对称冲击的国家与其他国家未组成货币联盟,那么可以使用货币政策如汇率和利率政策、财政政策等加以调节。在组成货币联盟的情况下,由于失去货币政策手段,财政政策措施又受到限制,这一特定国家或部门便会出现严重经济问题。二是成员国政府出现顺周期财政政策行为和倾向。按照凯恩斯的经济理论,财政政策应是反周期的,经济繁荣时,实施紧缩财政政策,防止经济过热;经济萧条时,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刺激经济增长,从而保持经济的稳定发展。但在欧洲经济货币联盟内,经济繁荣时,对公共支出和减税没有任何限制措施,而在经济衰退时,《马约》又强迫各国政府减少财政支出和增加税收,以满足财政赤字不超过国内生产总值3%的要求。这和凯恩斯的反周期财政政策是背道而驰的。

2、货币政策的挑战

在货币政策方面,存在四大问题。一是最后贷款人的问题。在一个主权国家内,中央银行承担最后贷款人的角色,有责任最后保证国家支付体系的流动性,国家的资源总存量是货币的实物基础和最后担保。名义上,欧元区的最后贷款人是欧洲中央银行,但《马约》并没有赋予欧洲中央银行行使最后贷款人的权利,即使欧洲中央银行被欧元区国家授权来承担这个责任,也由于自有资本(各成员国按比例纳缴500亿欧元)及其储备太少而不可能担此重任。实际上,欧元区没有真正的最后贷款人,一旦出现流动性危机,最后贷款人的缺位就会弱化欧元。二是金融监管问题。欧元区缺乏统一的中央当局对金融体系实施监管,《马约》规定了欧洲中央银行有一定的监管职能,但最主要的监管权力由各国的中央银行承担。这意味着一旦发生欧元区范围内的金融危机,解决问题将是很困难的,欧元区的金融体系的稳定性难以得到根本保证。三是货币政策权分割。按照《马约》的规定,欧洲中央银行独立执行货币政策,但汇率机制由欧盟财政部长理事会决定。四是欧洲中央银行和欧元区的货币政策决策缺乏透明度。

3、最优货币区理论的挑战

最优货币区理论是罗伯特·蒙代尔1961年提出的,由于对此理论的贡献,他于1999年获诺贝尔经济奖。按照最优货币区的理论,最优货币区应有以下几个标准,(1)劳动力和资本的流动性:跨国劳动力和资本的高度流动性会可减少使用汇率作为恢复竞争力和消除国际收支不平衡的调整工具。如果劳动力能从高失业地区流向低失业地区,那么工资和其他成本就会趋同,资本的自由流动可减少通过汇率调整相对成本和价格的必要性。如果劳动力和资本不流动,相对价格的变化将是调整国际收支平衡的唯一手段,那么,浮动汇率比固定汇率和货币联盟更有效。(2)经济开放度和经济规模:一国的经济开放度越高而且规模越小,那末固定汇率就越有效,这个国家就越倾向于加入货币联盟。(3)价格和工资的灵活性:如果价格和工资灵活,那么相对价格的调节可通过市场顺利实现,减少汇率调整的必要。(4)产业结构相似:拥有相同生产结构的国家,并且多样性程度高,外部冲击会具有对称的影响。(5)如果成员国实现了财政一体化,那末财政转移支付能够替代利率和汇率等货币政策抵消非对称冲击的影响。

欧洲的劳动力市场僵化,劳动力流动受到语言、文化、社会保障体系差异等诸多因素的限制。欧盟的财政收入只占欧盟国内生产总值的1.3%左右,2001年的收入仅为900亿欧元,而且400亿欧元用于共同农业政策,360多亿欧元用于结构基金,财政转移支付能力十分有限。显然,欧元区并不符合作为最优货币区的条件,大量实证分析也显示目前的欧元区不是一个最优货币区,至少和美国相比的确如此。单一货币带来的低成本和贸易创造的收益在很大程度上被放弃本国货币主权产生的经济调整成本所抵消,甚至得不偿失。

4、政治合法的挑战

传统上,欧洲人把自己的国家作为最基本的政治实体,认同自己的国家和代表各自国家的国旗、国歌、货币等国家象征。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各国形成了自己的历史、语言、文化和政治传统,国家的边界往往就是语言边界,同一国家不同语言区的矛盾十分尖锐,比利时就是典型代表。单一货币的超国家和泛欧洲特征在欧洲人中始终存在疑虑。实际上,经济货币联盟和围绕执行该联盟所设置的各项制度如欧洲中央银行、欧元、稳定与增长公约等始终没能纳入一个被广泛接受的欧洲一体化的政治框架内。

政治的合法性招致人们对经济货币联盟和欧元的批评。高失业率、经济增长缓慢成为民粹主义者攻击欧元的借口;指责“外国”决策者干预和操纵国内事务是随时可用和永远有效的政治武器;近两年,面对石油价格上涨和世界经济衰退,一些国家提出要给予更多的财政转移支付,要求修改《马约》中有关债务、赤字、物价目标的条款。
********************** 偶然进来看看,有机会就玩一把。 神经战战场上,要学会放松 **********************
 楼主| 发表于 2003-7-27 23:01 | 显示全部楼层
三、货币联盟的历史教训

1、政治统一和货币联盟

在过去的200年中,世界上出现了很多货币联盟。从政治性质上看,可分为政治统一下的货币联盟和主权国家间的货币联盟。从货币管理体制上看,可分为集中型货币联盟和分散型货币联盟,前者是指货币联盟形成统一的货币当局,即是中央银行;后者指几个货币当局并存,但相互协调。把政治性质和货币管理性质结合起来,货币联盟可分为三大类:

(1)政治独立的集中型货币联盟。政治上独立的国家通常是集中型货币联盟,如历史上德国、意大利、瑞士,先完成政治统一,再实现货币联盟,后实行统一货币。再比如美国,全国被划分为12个联邦储备地区,每个地区都可发行美元纸币,但这些纸币按1:1永远可兑换。历史上,货币联盟往往是政治一体化的结果。一旦政治上实现联合,产生一个独立的国家,货币联盟就会随之产生。政治一体化瓦解,货币联盟随之解体,前苏联、捷克斯洛法克、南联盟都是如此。

(2)主权国家分散型货币联盟。1865-1926年,由法国、意大利、比利时、瑞士组成的拉丁货币联盟,以及1872-1931年由丹麦、瑞典和挪威三国组成的斯堪的纳维亚货币联盟,是世界上两个最著名的主权独立国家分散型货币联盟,由于没有独立的中央银行,各国保留自己的铸币权力,政策协调困难,最后以失败告终。

(3)主权国家集中型货币联盟。主权国家可以加入集中型货币联盟,欧元启动前的法国法朗区,比利时和卢森堡货币联盟,以及实行美元化的地区都可以看作主权国家集中型货币联盟,目前的欧洲经济货币联盟也是此类。由于没有实现政治一体化,联盟内某个国家发生战争、自然灾害、经济危机等外部或内部冲击时,难以采取诸如财政、货币、汇率等政策应对,往往使联盟解体,最近,阿根廷就被迫放弃了比索和美元的联系汇率制度。在这类联盟中,只有比利时和卢森堡经济货币联盟运作的较为顺畅。

2、货币联盟和财政一体化

从财政管理体制看,各国的财政体制也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集中型财政;另一类是联邦型财政,即分散型财政。但这两种类型并没有严格的界限。传统上,欧洲议会制国家的货币和财政体制都是集中型的。然而,货币一体化也存在于财政分散型国家中,美国、加拿大、瑞士等国家,其货币政策由中央银行集中决定,财政政策分散在各联邦主体内。

分散型财政体系和集中型货币体系是可以相容的,只有货币政策和货币供给决策是决策者独立决定,不同的财政司法权不会直接影响货币的供给。实际上,把货币主权转让给中央当局比把财政主权转让要容易的多,历史上把不同宗教、文化、民族的地区统一起来的一个办法就是让各地区掌握财政大权,实行财政联邦制。

3、货币联盟的几个结论

从分析历史上的货币联盟可以得出以下几个结论,这些结论有助于解释欧洲经济货币联盟的前景。

(1)成功的货币联盟通常依赖于政治的统一。政治上的联合可以由一个国家主导建立或者若干国家基于共同利益而建立。政治联合的意愿是货币一体化最主要的动力。

(2)集中型货币联盟相对于分散型货币联盟会更持久。

(3)财政的集中程度不是决定货币联盟能否持久的决定因素。只要货币政策集中控制,货币联盟就不必然需要财政一体化。但财政一体化能促进经济稳定,维持政治团结,从而提高货币联盟的持久性。

(4)不管汇率制度如何安排,任何一个国家或国家集团总会经历宏观经济的各种冲击、经济周期,甚至经济危机。没有简单的、能自动防止各种问题的货币体系保证各国免于各种经济冲击。

四、欧洲经济货币联盟的前景

目前的欧洲经济货币联盟是主权国家货币集中型、财政分散型的货币联盟,从分析历史上的货币联盟得出的结论看,欧盟的政治能否实现一体化是未来欧盟经济货币联盟和欧元成功的关键,没有政治上的统一,欧洲经济货币联盟很难战胜其面临的挑战。

从财政政策面临的挑战看,在欧元区,没有人知道财政政策应如何制定和如何协调,财政体系的建设和政策制定是一个试错和不断学习的过程。现在的财政分散决策可以使各国能用更加适当的方式应对货币集中管理所带来的各种负面影响,创造性的实验财政政策的协调方法。货币政策的弱点和财政政策一样可通过不断学习的过程来纠正,由于传统的中央银行的经验可以指导欧洲中央银行的工作,对货币政策的挑战相对于财政政策的挑战更易对付。

最优货币区理论有利于指导欧元区如何更好地建设经济货币联盟,但这一理论的预测能力是很弱的。最优货币区理论的缺点在于缺乏对政治和历史的认知,忽视了货币联盟对政治和独立国家的路径依赖。理论上,最优货币区可以不考虑国界而划定,然而,国界一旦划定却是长期不变的。从短期看,货币联盟的创建和解体都不是最优货币区理论的结果,欧洲经济货币联盟和欧元的诞生完全是欧洲一体化的结果,是政治意愿。因此,最优货币区理论不适用于预测欧洲经济货币联盟的未来,相反,最优货币区理论可以帮助欧洲通过不断的改革成为一个最优货币区。

货币联盟的历史证明了政治联盟带来了货币联盟,并保证货币联盟的成功运行。这意味着欧洲经济货币联盟能否成功主要依赖于成员国的政治意愿,欧洲政治的前景就是欧洲经济货币联盟的未来。欧洲的经济联合道路已走了50年,成员国已成分认识到政治统一的重要性,为此,欧盟正在加紧在共同安全、对外政策、内政和司法方面合作,并在一些领域已取得了很大进展。但目前,欧盟的政治建设依然是政府间的合作,由于各国的发展水平不完全同步,利益不完全一致,在政策上时有不同声音。而经济发展缓慢和失业率居高不下导致反移民、反经济货币联盟的极右势力不断抬头。欧洲真正形成“联邦政府”或是“主权国家联合体”还有走漫漫长路。在欧洲流行的“一体化的自行车理论”的比喻极其形象:欧洲的一体化就象在崎岖泥泞的山路上骑自行车,要想自行车不倒,就必须不停地蹬,但又不能蹬的太快,快了也要翻车。

尽管,欧洲经济货币联盟的成员国地位是永久性的,一旦加入就没有权力退出,但只要成员国仍旧维持政治独立,经济货币联盟解体风险就依然存在,因为一国政府为自身的最大利益最终可能重新选择货币自主。因此,欧洲人不能保证欧洲货币联盟在实践中是不可逆的,只要欧洲政治上还不统一,围绕着欧洲经济货币联盟和欧元命运的争论将永不会停止。


一种货币的坚软与否,通常主要取决于经济实力、国际收支、对外形象和货币信誉度诸因素,欧元在这方面的优势从中长期来看决不比美国弱。判断一种货币的强弱不能仅仅限在汇率,欧元作为国际货币的世界地位和国际影响,在其出台的初期已逐步日益显示出来。欧元启动后英国工党政府和舆论已逐渐明显向欧元靠拢,布莱尔首相已于2月23日正式在下院宣布,英国为加入欧元而准备了“全国转换计划”,这是英国决定加人欧元区的政治信号。据英国《每日电汛报》发表的民意调查,有80%的英国人认为,英国加人欧元是不可避免的,无论赞成还是反对,英国迟早也得加入。丹麦、瑞典、瑞士等国也增强了对欧元的信任,积极准备加入欧元区,希腊跟上更不待言。由此可见,欧元区的范围将等同于欧盟只是时间问题。至于中东欧和地中海众多国家,以及许多非洲国家将会把本国货币与欧元挂钩,这已是明摆的发展趋势。从中长期发展趋势看,欧元作为半个世纪以来第一个能向美元霸权地位挑战的一种国际货币几乎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人们还可以从欧元启动后所出现的巨大国际反响,进一步理解欧元的国际影响力。日本加速日元国际化步伐,提出建立美欧日三极货币框架的倡议,尤其是在拉美(南方共同市场表现最突出)、东盟、东亚、东非、甚至北美,都纷纷提出加强地区货币合作,推动走向地区货币一体化,促进探索建立新的汇率机制等等,这从一个侧面可以看到欧元启动及其正常运行,对于正在酝酿的国际货币体系改革起到稳定的积极的作用,有利于推动国际货币多元化,有利于国际货币体系走向相对平衡、制约和稳定。同时,欧元的诞生及其国际影响,也将有利于化解和缓和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和蔓延。

一个新的国际货币的被确认和建立信誉,需要相当的时间和考验。杜伊森贝赫行长在欧元启动前就说过,“一种新货币要在国际上赢得信任,真正成为作保值手段的储备货币需要数十年的时间。”欧元要成为一种强势的稳定的货币,正在经受严峻的时间考验。
********************** 偶然进来看看,有机会就玩一把。 神经战战场上,要学会放松 **********************
 楼主| 发表于 2003-7-27 23:02 | 显示全部楼层
逆向发展的欧元及其风险

  统一的货币往往是在统一的市场(包括商品、产品、劳动力和资金市场,下同)、统一的财政和统一的政权前提下自然产生的。但是欧元却是在一个名义上完全不统一的市场、财政和政权下,但实际上又部分统一的市场,部分统一的财政及有协调的政权下产生的。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从煤钢协定到共同市场,欧盟区内60%的贸易是在区内交易的;但是欧元区的商品市场仍然是不统一的。由于各国社会福利制度和文化、语言的差别,欧洲劳动力的流动性非常低,欧洲经济共同体从80年代开始放宽资本流动的约束,但欧盟区内的资本市场仍然是分隔的,资本在欧元区内流动仍然有很多约束,45家股票市场的存在即是一个证明。在五项趋同原则下,欧元区12国的基本财政状况比较相近,但欧元区仍然没有统一的会计系统,没有统一的税收和工资系统,没有统一的财政制度;欧元区新的央行的货币政策也只是在维持物价稳定上是统一的,利率政策是协调式的;更没有统一的联邦政府。欧元11国要依靠欧元去推动市场、财政和政权的统一。欧元区希望通过欧元的推出来进一步增强市场透明度,更进一步促进区内的贸易、金融、投资和劳动力往来,从而增强欧洲在世界市场中的地位;欧元区希望通过欧元的实施消除汇率风险、降低货币兑换成本,进一步扩大对外贸易;欧元区希望通过欧元的实施减少交易成本,避免汇兑风险,促进企业兼并和重组,增强资源的最优配置以增强企业竞争力;欧元区希望通过欧元的实施形成世界最大的债券市场和第二大股票市场:欧元区希望通过欧元的实施以进一步控制各国公共财政支出,削减政府预算,改革税制,由此创造低通胀、低利率的宏观环境以有利于欧盟经济的稳定增长。

  “先经济、后政治”是贯穿欧洲合作的主线。《马约》提出了欧洲政治和经货联盟的目标,并把建立货币联盟作为建立政治联盟的基础。欧元作为欧洲经济合作的最高阶段,欧元区希望通过欧元的实施增进欧洲人休戚与共的感情,增强他们的欧洲意识,以极大地推进欧洲政治一体化进程。11个欧盟成员国放弃了已使用数百年之久的、作为国家重要经济象征的本国货币,取而代之以“欧元”,这种经济主权的转让,本身就意味着政治主权的转让。欧元启动之后,欧元区内的居民将使用同一种货币,大大方便了区内的交易活动和人员流动,国与国之间的交往更加频繁,由此增加欧洲大家庭意识。再有,为了维持欧元的稳定运行,欧元区各国必须进一步加强政治合作。在实行统一的货币政策之后,必须要求政府的其他经济政策如财政政策、社会福利政策等更紧密的协调。欧洲联合正是在成员国一步步地主权让渡后,获得质的飞跃, 渐渐向合众国的目标靠近。欧元区希望通过欧元的实施向欧盟区外扩张。欧元希望在非洲的法郎区正式取代法国法郎,成为区域的基准货币;欧元希望地中海国家为准备2010年启动与欧盟的自由贸易区中使欧元将尽快用作发票通货;欧元希望中欧、东欧和巴尔干地区那些钉住马克或一揽子货币(其中马克占很大份额)的国家转向欧元,欧元希望部分中东、北非的货币也将率先与欧元挂钩,而以色列、土耳其和摩洛哥已经扩大了欧元在其外汇储备中的比重,并且后两个国家还表达了加入欧盟的意愿。亚洲1997年货币危机的冲击,使亚洲货币与美元和日元的关系已并始弱化,日元已不可能成为该地区的目标货币,在储备多样化的历程中,欧盟希望欧元的弹性会增加。

  在这个过程中,欧元对内会遇到欧元区内增长和平衡的矛盾及由此而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矛盾、社会福利政策的矛盾、失业和就业的矛盾等等,归根到底是国家主权和欧元统一的矛盾。欧元对外会遇到和美元的矛盾,与美国、俄罗斯的政治经济矛盾等。欧元区的实力和全球金融动荡决定了在长期中欧元对全球金融的震动和影响是巨大的和理念的,欧元的逆向发展过程决定了在短期中欧元对全球金融的影响是渐进的,而欧元的金融风险是实际的。

  1.欧元汇率波动的风险

  1999年1月1日,欧元启动。随即欧元与各成员国货币间永久汇率确定,欧元兑美元的开盘汇率为1欧元兑1.1665美元。随后几天,欧元兑美元的汇率一路上扬,一度升到1欧元兑1.184美元,又跌到1.145再回到1.167,进入2月份以后,欧元几乎是一路走跌,2月23日跌至1欧元兑1.096美元,3月10日为1.0939。欧元在头70天的汇率波动有投机的影响,有清算系统运作困难的影响,有国际金融市场对全球特别是拉美经济的关注,但它显示了欧元的不稳定性,在欧元开始实施的头一、二年内,欧元波动的可能性很大。归根到底,这是和欧元逆向统一市场和财政的困难相连的。

  2.欧元利率变动的风险

  由于欧洲各国通货膨胀得到控制,欧元短期利率将会在2.5%-3.5%左右波动。但以欧元计价的长期债券利率由于经济、政治等多方面的影响而不会很快统一起来,虽然目前已取得明显进展,如10年期利率已接近法国OAT与德国国库券的利率水平,但是由于欧元11国的金融资产不一,对利率的敏感性不一,长期利率协调尚有待观察,不排除有大规模的投机和由此带来的波动,美国长期资本管理公司在欧洲债券上的投机即是一例。

  3.欧元可能加剧国际汇市的波动

  市场和欧洲央行对经济问题的看法存在偏差,比如消除国家差别的办法,干预汇率的国际合作等。由于市场对欧洲央行政策操作的理解差别,可能导致欧元汇率的波动性较大。另外,在一些国家不首批加入欧元区的情况下,由于欧洲第二汇率机制(ERM)的存在,汇率的波动性更大。就以往的实证记录来看,ERM的允许波幅越小,美元汇率波动性越大。1979-1992年ERM为狭小波幅,美元有效汇率波动度为9%;1992年英、意退出ERM,美元波动度下降;1993年ERM扩大波动幅度之后,美元有效汇率波动度降至7%。由此看来,欧元的面世会把美元汇率波动度扯到80年代那样波动较大的水平。多数人认为欧元/美元汇率波动性将大于马克/美元汇率波动性,理由在于未来的欧洲央行将着力于通货稳定而不是汇率问题。

  4.欧元可能失败的风险

欧元的地位,不仅要靠统一的货币政策,而且也需统一的财政政策来支持,特别是要按马约的要求来控制财政赤字。解决高失业率问题,又需要各种统一的社会政策、收人政策来支持,最后也要求财政政策支持。

  当前欧盟国家较好的经济形势为欧元的启动提供了良机,但欧元失败的可能性仍然存在。欧洲央行开始执行统一货币政策、固定利率、固定汇率,但由于各国有着不同的社会保障体系、不同的金融资产结构,一个货币政策对12个国家的效果不同,内部争议和政治波动不可避免。欧元的未来将取决于货币统一与经济政策协调之间的平衡,德国与法国之间平衡以及欧元与美元之间的平衡。欧盟各国政府虽每年均有财政政策的协调,但“协调”没有硬性约束力。今后,欧盟各国之间的经济问题,如经济发展不平衡、结构性差异等,都会直接或间接地通过各国有关政策跟欧洲统一货币政策之间的矛盾表现出来,形成对统一货币政策的某种压力。这意味着:欧元区经济的发展,将日益要求有统一的财政政策、社会政策等等,最后要求政治一体化。过去货币联盟失败都是因为缺少政治联盟,遇到危机时,各国政府免不了各自为政,最后导致货币联盟的垮台,如斯堪的那维亚国家在1873年成立的货币联盟,法国、比利时、意大利、瑞士与希腊在1865年成立的拉丁货币联盟,坦桑尼亚、肯尼亚与乌干达在1967年实施的共同先令区,这些货币联盟都由于政治上的不统一而很快失败,而欧盟现在缺少的恰恰是政治联盟。美国投机家乔治·索罗斯坚持认为,欧元在实施之后将很快消失。他认为欧元能否成功取决于各国政府能否逐步将各自的预算政策统一起来。这就意味着各国要在劳动力市场和社会补贴方面进行重大改变,而这样做很可能引起民愤。

1997年6月通过的《稳定与增长公约》为维持欧元币值的稳定,规定欧元区成员国政府的财政赤字不得超过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3%,否则将被处以高额罚款。不过,由于欧洲央行的强硬态度,这一规定已使法德身陷尴尬的境地。一方面,欧洲央行现行的利率水平不能够为两国疲弱的经济提供足够的刺激;另一方面,继续依赖财政赤字拉动经济又面临着《稳定和增长公约》的限制。更关键的是,法德两国的财政赤字都已连续两年超过《稳定和增长公约》规定的标准,现在两国再次对该公约发难,使欧元区中一向遵守该公约的小国们深感不平。

刚刚在本月初接任欧盟轮值主席国的意大利财长崔蒙迪表示:我们相信《稳定和增长公约》的内容符合其规定的目标,公约的运用也具有足够的弹性,没有必要对公约的内容进行修改。

荷兰财长查姆说得更直接,他表示,法国政府两年未能将政府预算赤字限制在GDP的3%以下,实际上已经从不遵守公约的行为中捞到了相当的好处。此外,西班牙、比利时和希腊财长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

德国与欧洲央行、法国和《稳定和增长公约》之间产生了不小的摩擦,所有的问题都没有解决的迹象。在欧元诞生的同时,欧洲央行与高赤字国家之间矛盾的种子就已经埋下,再加上欧元区各国之间的政治和经济隔阂,欧元的道路似乎注定不会平坦。最近发生的一切更使人们相信,虽然已经经历了四年半时间的考验,但欧元要面临的真正考验可能才刚刚开始。

美国前联邦储备委员会成员劳伦斯·林赛曾直接了当地讲:“目前影响欧元构成或对美元挑战的最大障碍,是在这种新货币启动的同时没有在政治上取得发言权。在这方面,欧元确实是个奇怪的动物——它身躯庞大,有十一条腿,却没有脑袋”。这段话虽有几分戏谑,却不乏真谛。

我个人也同样认为,即使有了统一货币和统一货币政策,还需要有统一的财政政策及其它政策,需要有统一的欧洲政府。在这之前,欧元还难以真正成为可以跟美元分庭抗礼的世界货币。欧元走向世界货币宝座的路还有很长一段要走!
********************** 偶然进来看看,有机会就玩一把。 神经战战场上,要学会放松 **********************
发表于 2003-7-28 01:30 | 显示全部楼层
建议把原作者的名字放上,如果不是你的作品。

建议所有对欧元感兴趣的汇友, 认真读一读,思考一下。 尽管文中的观点不是新颖的,但作者加以系统的收集, 轨纳和分析,是不多见的。 内中也有丰富的货币知识。 前面的历史和来源, 以及背景, 已经贴出过。 这是后半部分。
发表于 2003-7-28 10:54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长了知识
发表于 2003-7-28 11:02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厉害的“新手”,哪“跳槽”来的......
发表于 2003-7-28 11:19 | 显示全部楼层

Jmonstr 兄;

是浙坛的 j兄吗? 如是真的太好了,我一直想将您的日本--日元,美国--美元,及欧元等文章推介给大家,
但因未获您同意,现您能无私的贴出来,我再次谢谢您,您能否先将开头的那部份也贴出来?令全文
更齐整,更易让大众引纳,又谢。
[今次美元一文您忘了用邮件给我一份了,近日又出外旅行吧?]
发表于 2003-7-28 11:34 | 显示全部楼层
收益非浅,作为新手非常需要这些知识!谢谢!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 Mobile Version|Archiver|关于我们 About Us|联系我们 Contact Us|Y2外汇论坛 外兔财经

GMT+8, 2024-4-24 05:07 , Processed in 0.051958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7.2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