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逆向发展的欧元及其风险
统一的货币往往是在统一的市场(包括商品、产品、劳动力和资金市场,下同)、统一的财政和统一的政权前提下自然产生的。但是欧元却是在一个名义上完全不统一的市场、财政和政权下,但实际上又部分统一的市场,部分统一的财政及有协调的政权下产生的。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从煤钢协定到共同市场,欧盟区内60%的贸易是在区内交易的;但是欧元区的商品市场仍然是不统一的。由于各国社会福利制度和文化、语言的差别,欧洲劳动力的流动性非常低,欧洲经济共同体从80年代开始放宽资本流动的约束,但欧盟区内的资本市场仍然是分隔的,资本在欧元区内流动仍然有很多约束,45家股票市场的存在即是一个证明。在五项趋同原则下,欧元区12国的基本财政状况比较相近,但欧元区仍然没有统一的会计系统,没有统一的税收和工资系统,没有统一的财政制度;欧元区新的央行的货币政策也只是在维持物价稳定上是统一的,利率政策是协调式的;更没有统一的联邦政府。欧元11国要依靠欧元去推动市场、财政和政权的统一。欧元区希望通过欧元的推出来进一步增强市场透明度,更进一步促进区内的贸易、金融、投资和劳动力往来,从而增强欧洲在世界市场中的地位;欧元区希望通过欧元的实施消除汇率风险、降低货币兑换成本,进一步扩大对外贸易;欧元区希望通过欧元的实施减少交易成本,避免汇兑风险,促进企业兼并和重组,增强资源的最优配置以增强企业竞争力;欧元区希望通过欧元的实施形成世界最大的债券市场和第二大股票市场:欧元区希望通过欧元的实施以进一步控制各国公共财政支出,削减政府预算,改革税制,由此创造低通胀、低利率的宏观环境以有利于欧盟经济的稳定增长。
“先经济、后政治”是贯穿欧洲合作的主线。《马约》提出了欧洲政治和经货联盟的目标,并把建立货币联盟作为建立政治联盟的基础。欧元作为欧洲经济合作的最高阶段,欧元区希望通过欧元的实施增进欧洲人休戚与共的感情,增强他们的欧洲意识,以极大地推进欧洲政治一体化进程。11个欧盟成员国放弃了已使用数百年之久的、作为国家重要经济象征的本国货币,取而代之以“欧元”,这种经济主权的转让,本身就意味着政治主权的转让。欧元启动之后,欧元区内的居民将使用同一种货币,大大方便了区内的交易活动和人员流动,国与国之间的交往更加频繁,由此增加欧洲大家庭意识。再有,为了维持欧元的稳定运行,欧元区各国必须进一步加强政治合作。在实行统一的货币政策之后,必须要求政府的其他经济政策如财政政策、社会福利政策等更紧密的协调。欧洲联合正是在成员国一步步地主权让渡后,获得质的飞跃, 渐渐向合众国的目标靠近。欧元区希望通过欧元的实施向欧盟区外扩张。欧元希望在非洲的法郎区正式取代法国法郎,成为区域的基准货币;欧元希望地中海国家为准备2010年启动与欧盟的自由贸易区中使欧元将尽快用作发票通货;欧元希望中欧、东欧和巴尔干地区那些钉住马克或一揽子货币(其中马克占很大份额)的国家转向欧元,欧元希望部分中东、北非的货币也将率先与欧元挂钩,而以色列、土耳其和摩洛哥已经扩大了欧元在其外汇储备中的比重,并且后两个国家还表达了加入欧盟的意愿。亚洲1997年货币危机的冲击,使亚洲货币与美元和日元的关系已并始弱化,日元已不可能成为该地区的目标货币,在储备多样化的历程中,欧盟希望欧元的弹性会增加。
在这个过程中,欧元对内会遇到欧元区内增长和平衡的矛盾及由此而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矛盾、社会福利政策的矛盾、失业和就业的矛盾等等,归根到底是国家主权和欧元统一的矛盾。欧元对外会遇到和美元的矛盾,与美国、俄罗斯的政治经济矛盾等。欧元区的实力和全球金融动荡决定了在长期中欧元对全球金融的震动和影响是巨大的和理念的,欧元的逆向发展过程决定了在短期中欧元对全球金融的影响是渐进的,而欧元的金融风险是实际的。
1.欧元汇率波动的风险
1999年1月1日,欧元启动。随即欧元与各成员国货币间永久汇率确定,欧元兑美元的开盘汇率为1欧元兑1.1665美元。随后几天,欧元兑美元的汇率一路上扬,一度升到1欧元兑1.184美元,又跌到1.145再回到1.167,进入2月份以后,欧元几乎是一路走跌,2月23日跌至1欧元兑1.096美元,3月10日为1.0939。欧元在头70天的汇率波动有投机的影响,有清算系统运作困难的影响,有国际金融市场对全球特别是拉美经济的关注,但它显示了欧元的不稳定性,在欧元开始实施的头一、二年内,欧元波动的可能性很大。归根到底,这是和欧元逆向统一市场和财政的困难相连的。
2.欧元利率变动的风险
由于欧洲各国通货膨胀得到控制,欧元短期利率将会在2.5%-3.5%左右波动。但以欧元计价的长期债券利率由于经济、政治等多方面的影响而不会很快统一起来,虽然目前已取得明显进展,如10年期利率已接近法国OAT与德国国库券的利率水平,但是由于欧元11国的金融资产不一,对利率的敏感性不一,长期利率协调尚有待观察,不排除有大规模的投机和由此带来的波动,美国长期资本管理公司在欧洲债券上的投机即是一例。
3.欧元可能加剧国际汇市的波动
市场和欧洲央行对经济问题的看法存在偏差,比如消除国家差别的办法,干预汇率的国际合作等。由于市场对欧洲央行政策操作的理解差别,可能导致欧元汇率的波动性较大。另外,在一些国家不首批加入欧元区的情况下,由于欧洲第二汇率机制(ERM)的存在,汇率的波动性更大。就以往的实证记录来看,ERM的允许波幅越小,美元汇率波动性越大。1979-1992年ERM为狭小波幅,美元有效汇率波动度为9%;1992年英、意退出ERM,美元波动度下降;1993年ERM扩大波动幅度之后,美元有效汇率波动度降至7%。由此看来,欧元的面世会把美元汇率波动度扯到80年代那样波动较大的水平。多数人认为欧元/美元汇率波动性将大于马克/美元汇率波动性,理由在于未来的欧洲央行将着力于通货稳定而不是汇率问题。
4.欧元可能失败的风险
欧元的地位,不仅要靠统一的货币政策,而且也需统一的财政政策来支持,特别是要按马约的要求来控制财政赤字。解决高失业率问题,又需要各种统一的社会政策、收人政策来支持,最后也要求财政政策支持。
当前欧盟国家较好的经济形势为欧元的启动提供了良机,但欧元失败的可能性仍然存在。欧洲央行开始执行统一货币政策、固定利率、固定汇率,但由于各国有着不同的社会保障体系、不同的金融资产结构,一个货币政策对12个国家的效果不同,内部争议和政治波动不可避免。欧元的未来将取决于货币统一与经济政策协调之间的平衡,德国与法国之间平衡以及欧元与美元之间的平衡。欧盟各国政府虽每年均有财政政策的协调,但“协调”没有硬性约束力。今后,欧盟各国之间的经济问题,如经济发展不平衡、结构性差异等,都会直接或间接地通过各国有关政策跟欧洲统一货币政策之间的矛盾表现出来,形成对统一货币政策的某种压力。这意味着:欧元区经济的发展,将日益要求有统一的财政政策、社会政策等等,最后要求政治一体化。过去货币联盟失败都是因为缺少政治联盟,遇到危机时,各国政府免不了各自为政,最后导致货币联盟的垮台,如斯堪的那维亚国家在1873年成立的货币联盟,法国、比利时、意大利、瑞士与希腊在1865年成立的拉丁货币联盟,坦桑尼亚、肯尼亚与乌干达在1967年实施的共同先令区,这些货币联盟都由于政治上的不统一而很快失败,而欧盟现在缺少的恰恰是政治联盟。美国投机家乔治·索罗斯坚持认为,欧元在实施之后将很快消失。他认为欧元能否成功取决于各国政府能否逐步将各自的预算政策统一起来。这就意味着各国要在劳动力市场和社会补贴方面进行重大改变,而这样做很可能引起民愤。
1997年6月通过的《稳定与增长公约》为维持欧元币值的稳定,规定欧元区成员国政府的财政赤字不得超过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3%,否则将被处以高额罚款。不过,由于欧洲央行的强硬态度,这一规定已使法德身陷尴尬的境地。一方面,欧洲央行现行的利率水平不能够为两国疲弱的经济提供足够的刺激;另一方面,继续依赖财政赤字拉动经济又面临着《稳定和增长公约》的限制。更关键的是,法德两国的财政赤字都已连续两年超过《稳定和增长公约》规定的标准,现在两国再次对该公约发难,使欧元区中一向遵守该公约的小国们深感不平。
刚刚在本月初接任欧盟轮值主席国的意大利财长崔蒙迪表示:我们相信《稳定和增长公约》的内容符合其规定的目标,公约的运用也具有足够的弹性,没有必要对公约的内容进行修改。
荷兰财长查姆说得更直接,他表示,法国政府两年未能将政府预算赤字限制在GDP的3%以下,实际上已经从不遵守公约的行为中捞到了相当的好处。此外,西班牙、比利时和希腊财长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
德国与欧洲央行、法国和《稳定和增长公约》之间产生了不小的摩擦,所有的问题都没有解决的迹象。在欧元诞生的同时,欧洲央行与高赤字国家之间矛盾的种子就已经埋下,再加上欧元区各国之间的政治和经济隔阂,欧元的道路似乎注定不会平坦。最近发生的一切更使人们相信,虽然已经经历了四年半时间的考验,但欧元要面临的真正考验可能才刚刚开始。
美国前联邦储备委员会成员劳伦斯·林赛曾直接了当地讲:“目前影响欧元构成或对美元挑战的最大障碍,是在这种新货币启动的同时没有在政治上取得发言权。在这方面,欧元确实是个奇怪的动物——它身躯庞大,有十一条腿,却没有脑袋”。这段话虽有几分戏谑,却不乏真谛。
我个人也同样认为,即使有了统一货币和统一货币政策,还需要有统一的财政政策及其它政策,需要有统一的欧洲政府。在这之前,欧元还难以真正成为可以跟美元分庭抗礼的世界货币。欧元走向世界货币宝座的路还有很长一段要走!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