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理爭端的又一範式
【記者隋曉姣北京六日電】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副所長董漫遠今天對大公報表示,中印雙方經過友好協商、和平談判妥善解決了「帳篷對峙」的局面,說明雙方都以中印關係的大局為重,本著對兩國關係歷史、現狀、未來負責的精神,以政治和外交談判這種正確方向解決了對峙。這為發展中國家類似爭端的解決樹立了一個範式,證明和平談判是解決國與國之間矛盾紛爭的唯一有效途徑。
董漫遠說,中印邊界存在爭議是客觀事實,這是西方對印度殖民統治和對中國西藏地區歷史上的侵略造成的惡果。也是1959年至1962年印度企圖依據所謂「麥克馬洪線」對中國提出無理領土要求,蓄意挑起武裝衝突導致的中印邊境戰爭的歷史產物──中印雙方在邊境地區存在實際控制線,而沒有劃定的邊界。
帳篷對峙是「技術性」原因
董漫遠指出,中方多次提出通過和平談判方式解決中印邊界的劃界問題,中印之間亦就邊界問題展開過15輪談判,就如何通過談判方式解決邊界問題達成原則性共識,使中印邊境地區基本維持和平、安寧、穩定,應該說,兩國的溝通渠道是通暢的,雙方都有意願繼續通過和平談判的方式解決問題。
他指出,「帳篷對峙」的發生實際是一個「技術性」原因,4月15日新疆軍區某團為改善官兵巡邏條件,在中印邊境西段新疆和田縣東方實控線一側搭建帳篷,需要強調的是,中國邊防部隊沒有越過實際控制線。「此事引發印度過度敏感反應,印軍和印度警察局近距離在我軍帳篷面前安營紮寨,與我形成帳篷對峙達20天。印度媒體大肆炒作,污衊中國入侵印度領土,渲染必有一戰,印度主要反對黨向印度總理辛格施壓,鼓噪中國即將對印入侵,要求政府強硬應對。」
不排除印方再挑起小摩擦
分析「帳篷對峙」得以和平解決的原因,董漫遠指出,印度最大和最根本的戰略需求是發展經濟、壯大綜合國力,躍升為世界性的戰略力量,為此印度需要與包括中國在內的大國和周邊國家搞好關係,構建並且提升全方位的合作關係,需要對有助於印度快速發展和國際地位提升的因素加以借重。
他表示,在處理「帳篷對峙」問題上,印度執政黨還是能著眼於中印合作的大局和美好前景做出了正確選擇,這與中國一貫主張的以和平談判的方式解決中印邊界爭端形成了脗合。相信下一步中印雙方會就中印邊境問題的解決進一步展開接觸談判。
董漫遠還指出,不排除中印雙方今後可能會爆發「不是中方原因引起的」小摩擦,但即使出現也完全可控,因為中印在維持邊境地區和平穩定,互相構建彼此信任、防止誤判方面已有一整套完備的機制和協定,因此不會影響兩國關係全面深化合作的大局、大趨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