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經濟形勢日差
趙令彬
月前的意大利選情傳遞了反收緊、反歐洲及反建制的「三反」訊息,其實反收緊的民情在歐豬國之間十分普遍,而即使在英法等國亦頗具影響力。難怪歐盟主席巴羅佐對意國選情作出回應時,呼籲其他國家不要放棄收緊政策,希望能阻止傳感(contagion)以防產生骨牌效應。
例如葡萄牙GDP自2009年起,除2010年有近1.5%增長外,其他年份都有2至3%的負增長,今年亦估計要負增2%。雖然在收緊下財赤對GDP比例已由2009年的約一成降至約5%,但人民怨氣日高。去年中歐盟已容許葡國延遲一年達致預定的削赤目標,最近在野的社會黨又去信歐盟,要求重訂協議以放寬收緊力度。關鍵在於人民的承受力,收緊政策必帶來痛苦,只有挺過一段緊日子後情況才會好起來。成功調整的經濟(如東歐一些國家),都經歷過這個痛苦的階段。可惜按現時形勢看,歐豬國卻未必都能挺過,特別是若意大利放棄收緊將會起示範作用,引致連串的相似行動。
目前歐洲的收緊及調整正進入第三個年頭,情況將日趨差劣,故社會及政治抗拒力度會日大,矛盾也日趨尖銳。成敗或就在這一兩年內決定,可惜前景卻不容樂觀。此外,在這時期若有歐豬國出事,救援難度也更大而成本更高。去年末季按年計歐元區GDP下跌0.9%,乃連續四季的同比增長下跌。據歐盟委員會的最新估計,歐元區GDP今年將跌0.3%,乃繼去年跌0.5%後,歷史上首次出現的連續兩年收縮。這已確認該區已進入衰退,到明年才可望回復增長1.4%(是否過分樂觀?)失業形勢更差,將由去年的歷史高位11.4%水平,在今年再升至12.2%,明年仍將高企於12.1%。
收緊已在壓低歐元區財赤,對GDP比例已由2011年的4.2%降至去年的3.5%,今年預料可再降至2.8%,從而進入3%的警戒上限內。意大利的財赤比率亦有下降,2007至2011年均在3%之上,去年已降至1%之下,今年還預計有約0.5%的盈餘。但減赤進展未必一帆風順,因可能陷入收緊與衰退的惡性互動中:收緊可造成衰退,衰退又令削赤更難達標和財政惡化,故又要強化收緊而形成惡性循環,政治矛盾亦必隨之升溫。
此問題正是最近穆迪調降英國主權信用評級(由3A回落)的主要原因。穆迪列出三點疑慮,一是近五年來增長緩慢,現時的GDP仍比海嘯前低逾3%。二是經濟呆滯令政府的削赤政策更難達標。三是在上述情況下,英國將更無力應對新的危機及衰退。無論如何,新一輪財經危機將要掃過歐洲,而且將波及本已脆弱的金融體系,穆迪調降英國評級已為此發出了警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