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團錦簇的博鰲亞洲論壇廣場
記者張曉陽攝
如果沒有博鰲亞洲論壇,很難想像這個僅1萬人口、偏隅一方的海濱小鎮,能成為數百家中外媒體長槍短炮瞄準的焦點;而如果沒有中國的國際影響力和經濟輻射力的日益提升,也很難想像,一個原本只強調民間色彩、經濟色彩的論壇活動,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國家元首和國際組織負責人撥冗參會,並逐漸改變國際經濟外交基調,創造出一種多邊外交新模式。不可否認,以時下之經濟格局來看,中國經濟的一點風吹草動隨時可能在世界掀起波瀾,而中國政府所制定的經濟發展宏觀框架,也對世界經濟的走向具有標識作用。更何況,本次博鰲亞洲論壇年會,是在新一屆中國領導人全面接班並正式履責的背景下召開的,參會代表及各國媒體顯然都想借此「摸摸底」,從中感受「中國脈動」,了解「中國態度」,「嗅出」新一屆中國政府的發展思路和政策走向。不僅如此,不少國家還想從「中國機遇」中分得一杯羹。統計顯示,2012年中國與周邊國家貿易額達到1.2萬億美元,中國對亞洲經濟發展增長率的貢獻率超過50%。這一數據表明,在本輪國際金融危機中,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為其他國家提供了擺脫危機急需的出口市場和投資目的地,成為推動世界經濟觸底回暖的重要引擎。正是得益於中國經濟保持較快發展,亞洲和其他地區的政府領導人、企業高管均願意來到博鰲,廣交朋友,廣結善緣,為自己國家和企業的發展尋找機遇。瘀然,中國的魅力絕不僅僅在於能夠帶動周邊國家「奔小康」,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大國,它在地區事務和多邊外交領域的話語權也日見吃重。3月下旬,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剛剛成功進行了一次跨越亞、歐、非的外交開局之行,全方位展現中國的外交思路,影響十分深遠。此次又將在博鰲這個美麗的風情小鎮迎接四方賓客,與國際友人共同探討亞洲區域內外合作發展等共同命題。外界認為,隨著中國越來越成為引領地區形勢的「壓艙石」和風向標,中國的態度將對一些合作方案的成功產生重大影響。可以說,國際輿論對於博鰲論壇的熱切關注,正是緣於對「中國聲音」的高度重視,緣於對中國在國際社會扮演更重要角色的美好期待。希望在未來幾天裡,博鰲亞洲論壇能更好地向世界展現中國的自信包容、獨特的國際視野,更生動地詮釋「中國夢」的廣闊內涵,真正成為各界群策群力的絕佳平台,通過深度思考探討,碰撞出新思路、新方法,為世界之前行指引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