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自私惹出全球貨幣戰
李耀華
從日本貶值日圓開始,全球貨幣戰爭的序幕便揭開,首先是亞洲各地爭相推低本國貨幣,以提高出口貨品競爭力,繼而歐元區、英國和俄羅斯等有跡象加入混戰。英國財政大臣歐思邦在周三「衝口而出」,要求英央行加大寬鬆措施。言下之意,其實是希望英鎊加快貶值,以刺激當地疲弱經濟。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所以能在大選中取得壓倒性勝利,全因他在競選時強調會迫日本央行推行量化寬鬆,致力把日圓匯價壓低。結果,在他上台不足兩個月,日圓兌美元由去年10月中,即安倍還未發表競選宣言前的79水平,大幅貶值至周二的94水平,累計貶值近兩成。不少企業,例如日本最大汽車製造商豐田等,今年盈利繼續看好,而最新統計亦顯示,日本經濟經過連續兩季收縮後,今季將會回復正增長。這些利好消息,大部分是與日圓大幅貶值有關。
不過,日本宣布貶值日圓後,迅即惹來全球多國的不滿,最先表示亦要貶值的是歐元區。行將離任的歐元集團主席容克早前表示,歐元匯率過高將會損害貨幣一體化的利益。希臘財政部長斯圖納拉斯昨日亦警告,歐元目前的匯價過高,令人憂慮。歐元兌美元在本月升至14個月高位,曾升破1.367水平,兌日圓更升至3年高位,令區內出口商的海外競爭力大減。
近期,在國際經濟場合上,日本成為眾矢之的,先後有德國總理默克爾、經濟合作及發展組織秘書長葛利亞、韓國央行行長金仲秀、加拿大財長費拉遜和俄羅斯央行副行長烏柳卡耶夫,批評日圓貶值。日本的回應卻妙得很:無意發動貨幣戰爭,只想消除通縮,刺激經濟。有點兒「傲視旁人,唯己獨尊」。
眼見日圓貶幅日大,日本對各國的抗議充耳不聞,各地央行索性跟隨日本貶值貨幣。首先是韓國、台灣等東南亞地區,韓圜兌美元已從1月中的1055水平,大幅回落至1091附近;台幣兌美元亦從1月初的28.95,回軟至近日的29.6水平。反映亞洲地區貨幣的亞元指數,從1月中的高位118.83,回落至117.89水平。
貶值浪潮甚至擴散至歐洲和澳洲。俄羅斯是其中一個最初警告日圓貶值會引發貨幣戰爭的市場,俄羅斯央行副行長烏柳卡耶夫曾誓言俄羅斯不會跟風貶值貨幣,但面對全球貨幣貶值潮乍現,早前亦唯有打倒昨日的我,宣布推低盧布。爭相貶值的貨幣還包括澳元和英鎊等,前者從1月初的1.0594水平,跌至近日的低位1.032水平,為近3個月來最低。英鎊的貶值幅度更大,從1月初的1.61,一直跌至早前最低的1.5644水平。
英國去年第四季的經濟按季收縮0.3%,若今季再錄負增長,便會陷入衰退。英國自從首相卡梅倫上台後,大力推動削減赤字方案,所以英政府依靠中央銀行推行量化寬鬆刺激經濟,可是多輪量化寬鬆後,仍無顯著成效,而且曾經催谷消費開支的奧運熱潮又過去,英國財政大臣歐思邦唯有效法安倍政府,向央行施壓,要求央行委員像日本央行加推量寬,一則可以為經濟注入新流動性;二則可以令英鎊貶值,增加出口競爭力,以抵銷國內消費開支的下跌。
日本讓日圓貶值後,效益顯著,各央行看在眼裡,相信未來將會有更多地區加入貶值貨幣行列,全球勢必掀起全面貨幣戰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