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债只是角力无需过虑
周一,A股市场在地方债信心受挫、动车重大事故以及外围美债违约风险上升等多重复杂因素交织影响下,放量大幅下挫。针对牵动大盘下跌的若干利空因素及其影响的持久性,记者采访了数位处于投资一线的资深人士,希望其对市场脉络的详细剖析能为您的投资思路带来助益。
美债吸引机构眼球 动车事故仅是短期冲击
记者:周一市场走势不佳,您觉得当前的市场有什么值得引起重视的风险点吗?美债、高铁还是地方债?
奕金安投资管理公司(阳光私募)董事总经理、投资总监靳奕女士:市场目前对美国国债的关注程度比较高。客观讲,如果谈判达不成妥协,真的发生违约的话,美国经济的融资成本会上升,情况是相当糟糕的。但实际的情况是,美国目前的情况仍然在各方掌控之中,谈判最终应会达成妥协。从国内的层面看,如果把动车事故归为下跌的一个原因,那么其影响应该主要集中于与高铁相关行业的股票,其对整体市场的冲击和影响是暂时的。
我们认为地方债问题完全在政府的控制范围之内,无论从我国政府债务相对于GDP的水平,还是财政、税收的增长,目前地方债的问题显然可控。未来,陆续还会有债务延期的个案出现,但相关各方会寻求妥善的解决之道,中央、地方和银行各自承担一定的责任,并不会演变为大的系统性风险。但中国依靠过度投资进而拉动经济的发展模式需要改变,否则这种低效率的资源配置过程会产生问题。
南京某跨境对冲基金负责人肖先生:动车事故对市场的影响是短暂的。美债的问题实际上是全球再平衡当中的一环。上一个十年,美国宽松的货币政策与中国2003-2007年的经济繁荣密切相关,而在当前全球经济“再平衡”的背景下,美元资产的安全性也遭到怀疑,国际宏观层面的因素对中国经济发展而言确实不是太好。
中线乐观与谨慎并存 关注结构性机会
记者:对于A股市场的中期走向和投资机会,各位持怎样的观点?
靳奕:实事求是地说,诸如地方债一类的问题会在经济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得到解决,我们对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很有信心。我们不太做具体时机和点位的判断,但我们从来不担心缺乏投资机会。从经济发展模式的层面看,我们认为诸如消费、娱乐、医疗保健等服务性行业未来具有相当可观的发展空间。但需要澄清一点,我所说的医疗保健服务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医药制造和销售,我认为中国的医疗体系的运行模式需要深刻转变,医生的责任是给人看病,而不是以销售药物为工作动力。
肖:考虑到现在较高的利率水平,当前A股的股价并不算便宜(注:肖先生的投资逻辑很大程度上来源于西方的价值投资模型,“不便宜”某种程度上是不太乐观的代名词)。
国内首批券商策略师、现为深圳私募资深操盘手的张先生:目前A股无论内部还是外部环境都比较复杂。坦白讲,我们对欧美的债务危机究竟最终会如何演变并没有十足的把握,心里并不是很有底。从国内的层面看,我们觉得地方投融资平台确实不健康,动车事故这样的短期因素也会加剧投资人的焦虑情绪。但令人矛盾的是,从宏观政策的层面看,今年下半年到明年上半年会是一个黄金期。我们倾向于认为,由于公司治理方面的缺失,目前市场中很多看似便宜的股票其估值缺乏可对比的参照系,不可轻言价值低估。如果一定要把握投资机会,我们会遵循右侧交易,等市场环境明朗后再行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