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三秋 央行放水一点一滴 国债收益迟早“破五”
2013/11/30 3:43:14
央行周五公告称,10月共进行了两笔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SLO)操作,向市场投放流动性590亿元,这是央行创设SLO工具以来首次公布其操作明细。本周国债期货继续反弹,但专业人士预测年内国债仍有可能跌至新低。
10月末两次流动调节 7日回购“5%”或为启动底线
央行周五首次公布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SLO)操作明细,分别于10月28日和10月30日进行了两次期限为2日的SLO操作,金额分别为410亿元和180亿元,利率为4.5%,投放方向均为“投放流动性”。分析师指出,央行此举意在增加央行操作的透明性,稳定市场预期。
央行于年初创设了公开市场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SLO)和常设借贷便利(SLF),帮助央行对于流动性总量进行适时调节,防范系统性风险。据央行介绍,公开市场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作为公开市场常规操作的必要补充,以7天期内短期回购为主,遇节假日可适当延长操作期限。常备借贷便利的主要功能是满足金融机构期限较长的大额流动性需求。常备借贷便利的最长期限为3个月,目前以1至3个月期操作为主。
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影响市场流动性,进而最直接的就是影响债市的估值。与上月SLO操作相对应,10月28日和30日的国债期货均录得上涨。有专业人士认为,10月28日-30日恰逢月末资金紧张期,这三日的7日回购利率(131801)均超过了5%。由此猜想,7日回购利率升至5%以上时,或是央行启动SLO的条件之一。
多因素叠加引发债市危机 国债迟早“破五”
从6月起延续至今的债券熊市,在本周有减缓迹象。国债期货加权指数在上周三创出上市以来新低90.979后,本周大幅反弹至92.349,但比起上市当日的最高点94.842相比跌幅仍然可观。分析称,今年以来债市下跌的重要原因是央行为去杠杆推高资金成本,而银行等金融机构为转嫁成本转向投资高收益的同业资产。追求“高收益”令金融机构弃国债亲“非标”,同业投资大幅飙升,而债券投资大幅下降。也有部分专业人士认为,今年推出的“余额宝”等一系列新型货币基金引发了银行存款的数千亿大搬家,进而通过杠杆效应,大幅降低了银行的贷款额度,这也是引发债市流动性大幅紧缩的重要原因之一。
上周三,银行间市场10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续升至4.72%,再创2005年3月以来新高。而昨日最新的10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已经下跌至4.43%。有专家认为,对于“钱荒”,目前只是一个试炼。市场真正的考验来自于明年1月末的春节前,届时国债收益率可能会突破5%的近年高位。而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对于股市、债市而言都不是一个好消息。历史上,10年期国债超过5%的时期出现在2004年的9月,并持续到2005年初。当时对应的上证指数,正是处于“998”历史大底的形成之中。
来源:投资快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