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论坛 外兔财经

开启左侧

弹簧-2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0-24 11:57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s://www.y2cn.com
MAI 叔好
 楼主| 发表于 2013-10-24 16:37 | 显示全部楼层
图锐     年线难以支撑强劲反弹走势
(2013-10-24 11:55:11)

    1849点以来的震荡上扬行情,沪指至少有两条清晰的生命线可循,一条是相对而言变化较多却很好拿捏的,即是笔者强调过多次的,指数收复后就一直没再彻底跌破过,直到昨天打破此惯例的30日均线;另一条则是相对“隐性”但却其实非常平稳的,即1965-2029两个重要低点的连线,这条连线本来基本制定了市场初始反弹走势的斜率(包括引申的上升通道上轨也是靠其展开),不过9月9日的跳空大涨打破了固有的“上升楔形”看空状态,也就打破了原本的斜率。那主板“提速”的意义是什么呢?一是加速补涨,弥补6月份“挖坑”所带来的伤痛和遗憾,二是也希望能够再添一把柴,就此突破压制大盘许久的超强高点连线(或者视为两年线),不过由于前面说过的种种因素,最终双头阻击战还是未能取得坚决的胜利。

    本来空头已经在“哑火”面前束手无策了,不过“创业板就是想出货”给了其新的突破口,一旦下行趋势成立,“易跌难涨”的中国股市反而变得尴尬起来的一方是多头,港股昨天从上涨近两百点到下跌三百余点,今天又继续下跌近两百点,两天时间经历了“火冰大转身”,AH溢价指数用“H跟随A补跌”而不是“A跟随H补涨”来实现,充分地证明了做空趋势蔓延的严峻性。更戏剧化的是,大盘出现“破惯例”的下跌,似乎利空信息也创纪录地多了起来,外围的略微走低——欧股市场在连续九个交易日收高之后结束了这个超过三年以来的最长期涨势,主要区域指数均不同程度收跌,欧股指数全天交易中下跌了0.62%;美国股市周三收低,在昨日创新高后承压回调只是正常的涨跌波动而已,关键在于国内方面的情况。

    纯粹考虑利好的话,习|总表示将在三中全会上就全面深化改革作总体部署,可以视为改革红利进一步释放的信号,同时高层要求“以开放促开发”,全面提升西部开放型经济水平;中国提出要建设智慧城市的数量已有154座;浙江省政府印发浙江省主体功能区规划;温州金改民营银行试点方案已上报;福建版4万元投资出炉;河南省将启动郑州自贸区申报前期工作等地域信息可以算作些许提振。但许多的“外媒报道”绝对会冲淡正面信息的作用,诸如“外媒报道”中国央行将收紧货币供应,资金面将转紧(这可能与央行连续三次暂停公开市场操作有关);“外媒报道”房产税或将在全国铺开等等,仿佛一副替友邦着急,生怕中国股市把别国股市比下去的样子。不过“北京出台京7条,2年推7万套自住型商品房,非京籍家庭能买,自住商品房价低30%”的消息还是能够证实持续攀升的房价仍在刺激地方调控政策,地产股节后只风光了一天就重归萎靡,绝非巧合而是资金有意看淡之。

    受利空催化的影响,地产指数早盘低开一度探底1.5%左右,虽然昨天已经说过,“倒逼”的二八形势让其并没有大幅的跳水,但弱势形成至少给权重板块带来了不好的表率。早盘再加上银行股的第二日异动,似乎“金融地产”又是联袂都有表现,不过仔细看看会发现,银行股并非都在上涨,而且这次券商,保险等金融分支品种和银行股的走势差异已经较大,更不用提石油煤炭等迅速变脸者,上证50午盘收市时小跌0.2%,和综指情形基本相当,并且早盘一度探底至60日均线,可见全息三要素中“权重无力”的特征已经基本可以定性了。在创业板情况仍不稳定,尤其是上午还有“跳水”发生的情况下,指望八股迅速回归元气本就极难,此时二股仍然受制于诸多因素无法发挥,所谓的“强劲反弹”自然无从谈起。

    在基本确立均线系统被击穿,“双头阻击战”很可能就此失败的情况下,昨天笔者提出了相似走势“三连阴→两连阳→?连阴”模型,进而推断出今天如果“三连阴”丝毫不算特殊走势而是再正常不过的临摹,并且可以测算出今日沪指跌势中生命线(强弱分界线)在2171点左右(收评会给出详细推导过程),但由于有利空作祟,沪指早盘最低跌到了2167,虽然急匆匆地收回掩饰跌破年线的尴尬,但实际上心理防线已经被刺破难以挽回,这是从技术层面上看上半场走势“不达标”的一大原因。再看全息三要素的另外两个方面:量能无需多说,经历了一场洗劫过后资金的热度肯定大减无疑问(参考上周四的量能),而热点方面市场正在经历“老明星退潮,新明星难寻”的真空阵痛期,除了几只连续打点个股外,早盘涨停品种随机性很强,涨幅超过5%的个股也才52家,超3%的仅129家(且仍有10%跌停出现),个股的表现如此一般,何以看出反弹会表现得十分强劲呢?所以沪指年线多半只是延缓下跌的海绵带,几乎肯定不是调整的终点线,在当前利空云集,利好被掩的情况下,除非出现重大逆转,否则经历震荡后仍要做好2149点“前低”被刷新的准备,只有真正看到做空力量衰竭,热点涅槃重生的信号,才是可确认重新分批入场的时机。
 楼主| 发表于 2013-10-24 16:39 | 显示全部楼层
图锐      六月惊恐杀跌情景会否再现?
(2013-10-24 15:34:21)

    指数早盘总体先抑后扬,但“扬”的幅度比起“抑”而言实在有点不值得一提。结合笔者独创的“全息三要素”理论研判大盘强弱,我得出的结论是“年线难以支撑强劲反弹走势”,说得再详细一点是“沪指年线多半只是延缓下跌的海绵带,几乎肯定不是调整的终点线”,其实在说结论的时候,笔者并没有认定“沪综指年线今天就要失手”,实际上震荡几天之后再“久盘必跌”,依旧符合预期。不过多头的疲软看来是积弱难返了,午后力图爬升却又力不从心,空军稍作喘息之后再度掌控行情主导权,最终又是一天幅度不浅的小中阴线。彻底粉碎了某些想当然认定“指数的探底回升,在一定意义上可以看做是市场企稳,多头暂时获得喘息的一次胜利”的主观人士的观点。

    如此一来,主板别说短期内收复30日均线几乎不可能,就连一直倚仗的年线恐怕也得很快“Say Goodbye”远离了。观察更弱的深证成指可以发现:其从9月10日彻底站上半年线开始就发起了对年线的突击战,结果反反复复经历了四次攻势,年线总是得而复失最终还是难以拿下,而近期的放量三连阴已经宣告均线纠缠处成为了套牢筹码密集的“顶”而不是“底”(参考上周五收评《冲关碰壁下周进入双头阻击战》笔者关于顶和底的解释),若半年线再保不住则行情将彻底转熊。我们都还记得今年6月时的场景,6月6日沪指(以下未说明都以沪指为参照物)跌破30日均线,6月13日端午节后,股指以三连阴跳空向下的方式彻底失守年线,随后溃堤之势滚滚而来,市场呈现瀑布状恐慌暴挫之势直至1849点(政策安抚逐渐出炉)。现在同样是三连阴“跌破年线”,当初的惊恐陡峭杀跌情景,会否再现?

    通过昨收评和今午评的基本技术分析,我们已经知道一旦“双头”趋势不可阻挡,2149点基本会是空头的“囊中之位”,毕竟做空很容易就会形成恐慌心理的蔓延,就拿今天来说,跌幅榜上出现了环保,天津等周初活跃股,甚至走势长期落后于大盘没有太多表现的煤炭股,稍微蹦跶了两天,今天就无奈处于补跌的位置,可见强势股轮流调整已经使得资金持股周期急剧的缩短,根本不敢稳拿。我们还能看到,相比于2270点见顶以来的“造阳能力”而言,前几次两连阳平均宽度约为51点,而本次只有47点(2183到2230);前三次“三连阴→两连阳→?连阴”的相似回调走势中,第二组连阴跌幅均小于第一组,而本次第一组连阴幅度为59点(2242到2183),照此推算今日下跌不应跌破2230-59=2171点,这就是午评所说“指数生命线(强弱分界线)在2171点左右”的由来。最终结果表明:如今大盘造阳能力不及之前,阴线幅度倒是扩大了(今天沪综最低探到了2159点,大大超越了第一组连阴的跌幅,并且最终未能收复年线),可见市场已经有空军从“短线小便宜”逐渐过渡到“中线大主导”之势。以上从负面的角度分析,似乎六月份的杀跌情景再现并非“危言耸听”。

    本轮下跌中场景,和“六月飞雪”时的另一个相似点在于“钱紧”。说白了,六月股指之所以挖那么老深一个坑,就是两大直接原因——技术面破位后引发的连锁反应,以及前所未有“钱荒”引发的“钱慌”。如今资金紧不紧缺看什么?市场利率是最直观的数据。SHIBOR的连续大升让“紧缩”成为了事实,尽管这在我们眼里看起来有些毫无根据:中国经济有“过热”迹象吗?没有。中央通过半年多的巨大努力,好不容易才让中国经济露出曙光,呈现出些许回归主动性增长轨道的迹象。中国CPI水平“过高”吗?CPI确实出现了3.1%的增长,但如果剔除季节性因素和翘尾因素,核心CPI涨幅尚不足2%,这高吗?人民币升值压力不大吗?显然不是。最近一段时期人民币屡创新高。我还以为央行搞错了一大轮货币政策,现在应当变得聪明一些了,结果没有。比如,连续三次在银行间债市停止公开市场操作,这么大的事,任由市场胡猜乱想,一句话都不说。这到底是为什么?

    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必须“公开、透明”,不操作也得有不操作的“公开”方式。当市场紧缩预期有些“过火”的时候,央行完全可以进行一次10亿元的逆回购操作,并明确告诉市场央行不会允许货币市场利率大起大落,一切不适当的猜测也就平抑下去了。为什么不这样做?这就是央行的“职业病”,他们希望市场理解过度,希望显示自己的威严、权力,而无视“过火”的危害。现在,地方政府可能有些投资冲动,比如最近媒体报道四川出台“新版四万亿”投资计划,今天又有媒体说,各地第四季度大有冲刺GDP的迹象。所以中央银行此时收紧货币,也许是为了抑制政府投资冲动,这也是中央银行长期以来都在关注的动向。但应用紧缩货币的办法应对地方政府投资冲动,从来都没有好结果。因为政府投资对利率的敏感性极弱,所以央行为了抑制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往往让民间投资和中国主动性增长动力付出巨大代价。既然是地方政府投资冲动,那最有效的方式是让中央政府下达政令,通过进一步减弱GDP考核目标以达到抑制投资冲动的目的,把问题消化在政府系统内部。而不是地方政府“点火”,然后让市场去“灭火”,这不是严重的政策错位吗?所以,只会扼杀民间投资、扼杀中国主动性增长动力的货币政策,请你们也不要冲动。若放任“钱紧”继续下去,那无异于给那些“生怕找不到切入点”,异常“关心”中国股市冷热的外媒以口实,而与六月相似的微观情景,也未必不能在宏观情景类似的情况下发生。

    破位转弱已成事实,钱紧局面难以扭转,难道意味着十月底的行情又要和六月一样,只不过那时候是“六月雪”代表冤情,如今“十月霜”却是和节气契合了?也未必没有转机!我们光考虑到了几个相似点的“雷同”之处,却不想想是否还有更多的不同点?简单地说,如今多头所秉承的“战略意图”,和六月那个时点比,能完全一致么(由此恐怕杀跌再现就将化为空方的幻想)?IPO的推出(与改革)本身就是改革红利释放的重要一环,市场不可能久等下去,重要会议召开时点之前,不由得市场方面出现无法控制的恐慌...这些都是我们能够直接想到的事实(参见笔者博文《易涨难跌彻底揭示行情本质》,当时的本质现在也不会立马就变,只是行情需要迂回辗转罢了)。如果央行,乃至整个高层政策已经汲取了六月份“矫枉过正”的教训,意识到许多事情不能急功近利,更要考虑到整体承受度的话,那么如今又有什么理由要让这种教训再发生一次呢?就为了挖坑给低吸的人占便宜?逐利的资本市场从来就不会有主动如此的好事。

    若再从基本面角度看,现下和五,六月份也没有太多可比性。舆论总是在重点宣扬预测神准的程定华所说“四季度我国经济增长可能略低于三季度...四季度开始企业盈利增长开始放慢,周期性行业盈利放慢更为严重”的言论,却“忘了”程定华在中间的省略号那里还说了一句“四季度经济增长好于今年二季度”,也就是说,行情如果是经济的晴雨表的话,四季度走势多半没有三季度“震荡上行”这么好,但也不至于走成二季度之后“惊恐杀跌”那个样。最直接的例子就是汇丰银行今天公布的中国10月制造业PMI预览值,前终值为50.2,而这次初值为50.9,升至7个月新高,午微评时笔者说过,9月汇丰制造业PMI初值为51.2,但终值是50.2,足足低了一个百分点,说明50.9不足以得意忘形,但6月汇丰制造业PMI初值是多少?48.2!7月更是只有47.7,要比低的话,现在还能低过那时候吗?如果经济总体只是“增速放缓”但还没到“探底着陆”的格局,那市场有必要去杞人忧天得把恐慌放大到极致?

    有两个大“相似点”,但又有更多的不同之处,最大的不同在于如今政策导向不同,宏观前景相异,所以我们一方面肯定“如今的调整是中期级别的,2149点很难成为有效支撑,最终的目标很可能在2100点之下”,但另一方面笔者也反复强调:60季线(2155左右)之下空间有限,投资者可开始逢低介入,当然,这里应把握好节奏问题,可采取金字塔式模式建仓以逐步摊低成本回避风险。如今沪指才跌到2164,似乎考虑季线以下为时尚早,但未雨绸缪地认清楚未来的大时空动向,有助于在“战术谨慎”的同时明确“战略不悲观”。在热点没有新陈代谢完毕之前,策略上应以静养为主,但我们既然否决了“六月惊恐杀跌情景再现”说法,那大盘再向下反而应当做好更多“思路放积极”的准备。
 楼主| 发表于 2013-10-25 01:22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秋     央行连续抽水逾千亿 PMI靓数据难敌钱荒

2013/10/25 0:41:17

央行罕见地连续三次暂停逆回购,累计回笼资金逾千亿之巨。在资金压力下,股市、债市无视昨日公布的PMI利好同步向下。有交易员担忧,如果央行再不出手,6月份的“钱荒”情形或会再现。

两周央行回水逾千亿,谨慎应对或为热钱

据统计,本周三和周四公开市场有580亿元逆回购到期。但从上周四至今,央行仍未在公开市场开展任何操作。使得连续三次的逆回购滚动操作期望落空,最终导致近两周市场累计净回笼资金逾千亿元。再加上从本周开始,10月份传统性季度税务集中缴款期来临,预估将从商业银行抽取约3600亿元左右的流动性。这一短期因素与央行暂停逆回购叠加,二者共同发酵让银行间资金市场再现剧烈波动。对于资金情况最为敏感的银行间资金利率昨日再度大幅上升,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各期限均比前日有所上涨。其中上升最大的分别是2周期限的Shibor和1周期限的Shibor,分别较上日上升101.1点和68.8点 (1点为0.01%),最新报价分别为4.8820%和4.68%,显示机构对于月末的资金紧张已经有所预期。

市场人士表示,央行选择在此时暂停逆回购,与9月以来外汇占款显著回升及信贷增速仍处在高位有直接关系,央行上周三也明确表态认为“近期贷款增速还是相对较快,货币信贷扩张的压力仍较大”,所以,这是央行在变化的流动性现状下的相机抉择,紧平衡的调控思路仍十分清晰。昨日美元兑人民币汇率最低报6.0801,再次创下历史新低。而最新公布的9月份CPI为3.1%,也让管理层不得不采取措施防范通胀重来。

PMI持续利好难敌钱荒,逆回购盛宴或再临

值得注意的是,最新的宏观数据显示中国三季度经济继续保持稳定增长。昨日公布的汇丰PMI初值达到50.9,创下7个月新高。专家认为,这进一步证实了宏观经济触底反弹的迹象,A股当中的一些周期性行业有望迎来估值修复性行情。不过海通证券研报认为,10月汇丰数据显示制造业景气向好,就业指标也有所回暖,但反映供需状况的价格指标却明显走弱。值得注意的是,鉴于上月汇丰PMI初值51.2至最终值50.2出现大幅向下修正,应该再度谨慎对待对十月份的靓丽初值。面对钱荒,股市并没有给PMI好脸色看。昨日沪深两市低开低走,收市沪指下跌0.86%,位于年线之下;深市下跌0.31%。有最新传闻指证监会有意将IPO开闸和推出优先股同步进行,再度引发起市场的担心。

6月份钱荒,虽然股市债市均受到重挫,但当时高达30%的隔夜利率却让“逆回购”这个无风险投资品种开始为大众所熟悉。近期银行资金面紧张导致投放利率上升,已经被部分偏好无风险投资人士所关注。昨日1日逆回购利率最高升至10%,而9月末该利率最高曾经升至38%的水平。市场人士认为,根据以往数据10月份过后钱荒情况将会有所缓解。因为历史上11月和12月平均财政存款投放高达1.2万亿元,这个数字今年可能会更高。这部分资金的投入将会为市场带来流动性。

来源:投资快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0-25 01:24 | 显示全部楼层
陈序     流动性哪去了?

2013/10/25 0:42:59
(作者系财经评论人)

金融危机之后,总有人问,各国央行注入经济的那么多流动性“流”到哪里去了?我的回答是,不要急,让它“流”一会儿,总会看到的。现在,我们终于看到一部分结果了(意思是还不是全部)。当然,我说的不是星巴克咖啡的价格。

近来,全球房价出现一轮快速上涨。德国央行警告称,部分德国房地产市场被高估20%。德国,主要城市的住宅价格在过去三年上涨逾四分之一,而在此之前,德国实际住宅价格数十年来一直保持平稳甚至出现下跌。英国,伦敦大部分地区的平均房价与平均收入之比现已高于10倍。而且价格涨势还在加快,仅9月份一个月,伦敦房产的要价就上涨了10%。伦敦房地产市场的估值达到历史高点。美国,一些主要城市的房价正在飞速上涨。拉斯维加斯、洛杉矶、圣迭戈和旧金山等城市的房价较上年同期大涨了20%,甚至更多,而平均房价同比攀升了12%以上。即便是著名破产城市——底特律房价也同比上涨了17%。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的房价在金融危机期间就一直没有真正下跌过。2000年以来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的房价实质上已上涨了一倍左右,去除房租上涨的因素,房价分别上涨了75%和50%,以同期收入来衡量,房价上涨了五分之一至三分之一。

当然,我就不必详细说明中国市场基本不曾停止过的房价涨势了。中国70个大中城市9月份新建住宅均价再创纪录新高,大城市房价涨幅居前。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9月份70个大中城市住宅销售均价连续第九个月同比上涨,同比涨幅连续第八个月扩大。9月份70个城市中有69个城市的房价上涨,和8月份情况一致。9月份新建住宅均价环比小幅上涨。70个城市中有65个城市房价环比上涨。只有温州和桂林房价环比下跌,另外有三个城市为持平。8月份有66个城市房价环比上涨。《华尔街日报》计算显示,9月份70个大中城市平均房价同比上涨8.19%,8月份和7月份涨幅分别为7.48%和6.70%。9月份平均房价环比上涨0.67%,8月份环比涨幅为0.79%。北京、上海、深圳和广州等一线城市的房价继续稳步上涨。9月份这些城市的房价加速上涨:北京平均房价同比上涨16%,涨幅高于8月份的14.9%。广州房价上涨20%,8月份涨幅为18.8%。上海房价上涨17%,8月份涨幅为15.4%。深圳房价上涨19.7%,8月份涨幅为18.1%。

本轮全球房价反弹是因为全球经济复苏的同时,各国央行并没有回收其注入经 是充裕流动性。比如,欧洲央行短期内不会加息,使得德国家庭偿债成本较低。英国央行实施低息政策,英国家庭的利息支出占收入的比重不到6%,低于危机期间的10%。如果利率回升至4.5%,就算按历史标准衡量仍然较低,英国人的偿债成本也将升至数十年来的最高水平。

当前全球房价涨势意味着房地产泡沫再度开始形成。如果流动性和信贷环境发生大的变化,房价出现下跌,这一次德国和美国的情形相对较稳健。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德国家庭负债占GDP(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一直在下降,目前已降至60%以下,较欧元区平均水平低整整10%。而美国最近的房价反弹动力来自持有大量现金的境外买家。

真正值得注意的是澳大利亚、加拿大和中国内地。这三个经济体的房价受过高的杠杆支撑。一旦房价下跌,有可能导致经济全面受损。不过,相信我,这也可能使至少其中一个市场的房价更难出现急跌和深跌。

来源:投资快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0-25 01:26 | 显示全部楼层
应健中     年末的结账行情是否到来?

2013/10/25 0:42:47
(作者系知名财经评论人)

中国股市每年都似乎有一个惯例,就是临近年底了,市场会出现一个所谓的年底“结账行情”。所谓结账行情是指,每年的12月31日是一个做年度报告的时点,任何投资机构,在这个时点上都要资金“刀枪入库”,拆借的资金要还,要计算年底的资产净值,对委托的资产要计算盈利,要做利润分配,当然,投资机构要计算盈利留成,基金经理们和操盘手们最关注的是年底的红包。

临近年底,从资金面来看,也是一年中最热闹的时候,几乎所有的商业银行都要为当年的信贷计划完成与否做最后的冲刺,为完成年底的银行年末资金余额而到处拉钱,为到期贷款入库而不遗余力,年底的回购利率将会不断走高,资金拆借市场将会热闹非凡。正因为现在中国的财务会计制度以日历年作为年度准则,所以,每年底市场都会围绕着这个财务会计制度而忙碌,股市的年底结账行情就会产生。

为这个结账行情,市场的操作行为会发生变化,一般而言,操作行为偏于保守,有盈利的机构会以退为主,以免“煮熟的鸭子”飞走了,当然,这只是一般的状态,具体的操作取决于机构们自身的战绩如何。就今年而言,大盘波动的幅度并不大,全年上证指数最高点也就2444点,最低点1849点,现在的点位离年开盘指数2289点相距也不远,但今年的个股行情却是热闹非凡,创业板和中小板中的个股行情加上主板中的自贸概念股和重组股,其热闹程度不亚于6年前的大牛市行情,今年股市中赚钱的人赚得罐满钵满,而不赚钱的人照样原地踏步,但毕竟大盘指数还不太难看,赔大钱的人基本没有,这就决定了今年的年末结账行情与前几年会不太一样。今年抓住那些个股行情的机构实际上并不多,看看那些公募基金的净值就知道了,即便在这些小盘股上逮住机会也是在原先的股票配置上的凑巧,也并非是主动而为之,所以,公募基金的赢面并不大,而那些私募和理财机构也许主动出击的动作多一点,但这儿也有一个在总资金管理中所占权重的问题,如果一个管理20亿元规模的机构,只有2亿元资金做了这些热门股,取得了资金翻番的业绩,但对20亿元的总资产的贡献率还是不大。所以,今年的年底结账行情不太可能出现大规模套现的压力。

股市有一句这样的股谚:春播、夏耘、秋收、冬眠。这种季节性变化与农民种地的道理差不多。现在的节气已经过了寒露,接下来是霜降和立冬,冬藏的季节将要到了,每年的冬季股市都是低潮,这也跟机构们的年底结账行情多少有点关系。冬季的股市是修身养性的季节,心急的投资者会进行“冬播”,赶在春播前开始在股市中扫货,这种打提前量的做法在历年的股市中也都有成功的例子。但不管怎么样,相对于六年前的6124点,现在的大盘指数点位依然还在谷底,所以,今年年底的结账行情即便有,那也是在谷底中的回调,就长远的趋势而言,没有必要过度担忧,大盘后退一步,明年的行情,那就更加海阔天空了。
 楼主| 发表于 2013-10-25 01:29 | 显示全部楼层
梁志江     做多做空是是非标准?

2013/10/25 0:42:32
(作者系《投资快报》资深编辑)

在A股市场,做空头的名声是很不好的,因为以中小散户为主体的A股市场不但长期以来只能做多获利,而且即使有了股指期货这样的做空工具,一般中小投资者也很难用得上,所以,希望A股“永远向上”,甚至是“大干快上”成为普遍的心态,任何做空股票的因素最好是消灭干净。A股的股指期货已开设了三年多了,但希望把它关闭的言论仍有市场。近几年来,随着A股市场与国际金融市场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已有外资名正言顺地进入了A股,空头做空变成了做空中国!即做空就是用炒股票、炒期货等金融手段把中国经济打趴下,以至搞垮中国。可见,做空已不仅是投资行为了,而且还是赋予了政治意义,是非的标准了。

那么,是不是真的有人在做空中国呢?从国际的社会政治层面,的确有一股唱空、做空中国的势力,其代表作就是中国崩溃论。自有新中国以来,特别是1989年以来,中国崩溃论一直很有市场,其中一个名叫的章家敦美国华裔律师在2001年出了《中国即将崩溃》一书。当时此书成了畅销书,不过十年后,在2012年此书被美国《外交政策》杂志评为十个最糟糕的预测之一。与中国崩溃论相反,国际上看好中国发展的言论更为强大,国际货币基金在2011年预测五年后,即2016年中国大陆经济规模以购买力平价计算将超越美国。去年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发表报告预测,中国经济实力将在2030年超越美国。可见,国际上看多与看空中国意见并存。

回到金融投资层面,国际上看空做空中国并不是主流。在投资学的意义上看,做多与做空就是买入和卖出,没有卖出就没有买入,多空是并存的,没有是非之分,只有对行情判断的不同。从国际投行的研报看,无一例外都是看好中国经济及股市的长远发展,当然,也不是天天看好。每当他们唱空时,特别是A股不太顺的时候,这往往被看成是A股的打压力量。不过,无论不管国际投行怎样唱空、做空,最大的“罪名”不过是打压吸筹,或是在其他市场获利。哪说到底,他们最终还是做多,并不是真空头。那么,国际投行及国外的热钱会不会成为国际做空中国政治势力的帮凶呢?一般情况下不会,因为资本是为获利而来,投行不是“国企”,没有政府“补帖”,他们是不愿做赔本买卖的。不过,一旦宏观经济及金融市场出现重大风险之时,他们是会毫不犹豫加入空头阵营。因此,搞好国内的经济及金融证券市场的建设,保证国内的经济及金融证券市场的健康安全运行,才能趋利避害,甚至化害为利。

近日又有一位被称为死多头的市场人士说:“做空中国者在事实面前最终会缴械投降。”言语间感觉他信心还是不足,把投资行为与政治标准挂上了钩,似乎不做多就是政治错误!但据说,这位人士曾准确预测A股的历次大顶,包括六年前的6124点。想必那时他定会建议获利离场,这算不算是做空中国?再设想一下,如果现在是抄到了大底,当到达下一个大顶之时,这位仁兄是建议做多还是做空呢?

来源:投资快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0-25 01:34 | 显示全部楼层
投资快报     话题
2013/10/25 0:42:17
@广东电台财经广播:
中国10月汇丰制造业PMI预览值升至50.9 创7个月新高,数据向好。备受关注的北京市“自住型商品房”政策10月23日出台,俗称“京七条”,会不会拉开房地产行业调控的帷幕?
粉丝金句
股市捕快:
“京七条”只是前奏,三中全会后,将有更多相关政策出台,对房地产行业的调控亦会有方向性指导的。
粒粒皆辛苦-广州:
机构唔玩对冲,资金开始萎缩,股民信心不足。市道都系会继续疲软。
爵士2459:
主力资金大规模出逃,有迹象结朿这波反弹行情,小心保证金缩水。
 楼主| 发表于 2013-10-25 01:39 | 显示全部楼层
弱市来临 是等待还是抢一把

2013/10/25 0:51:21
对话股王

学会休息 等待机会

嘉宾: 信达证券 蒋翔

这波行情基本结束

主持人:你上次提到市场已经有了大的投资风险,是否这波行情已经结束?

蒋翔:可以说这波行情已经结束了,即使再有行情,也是下一波行情了。为什么这么说?我们回顾下这轮行情的发展:这波行情是由IPO暂停开始的,之后由于IPO消息的反复,行情也出现了反复,到8月后,行情出现了高潮,上海自贸区得到充分炒作、基于十八届三中全会可能会在简政放权、金融改革、资源价格改革、土地改革等方向有所突破的预期也已经充分炒作,市场对于政策红利反应的已经非常彻底了;创业板有500多点炒到1400点,个别龙头股票的涨幅将近10倍,可以说一波超级大行情了。IPO只是暂停,哪怕4季度不来,明年也会来,加上融资融券年底的平仓的需求和年底机构换仓和绝对收益的投资者兑现部分收益,总总理由放到一起,这波行情可以说基本结束了。

弱市操作要跟强势股

主持人:既然行情已经结束,跌势中要注意什么操作策略?

蒋翔:在跌势中股价的主体趋势是向下的。因此跌势中的主导策略应是控制仓位。做也是短线反弹,尽快平仓离场。千万不要以为股价出现反弹就会升到哪里去。能搏到一点短线差价就已经很不错了。台风来了,猪都会飞,有行情的时候就是赚多赚少,没有行情的时候想要逆势赚钱,这个非常困难。现在已经到了10月底,离12月只有一个月的时间了。在这个时间段,多看少动,学会适当的休息,也许会让你明年成为市场大赢家。18届3中全会召开后,会有实质性的市场没有发掘的题材出来,投资者如果愿意到时候花些时间,好好学习全会公报,在里面寻找国家政策的大机会,也比现在盲目介入要好。学会休息,等待机会,把握好大方向,不要幻想能把握每个机会。

主持人: 如果一定要做,选择什么样的股票?

蒋翔:如何操作弱市中的股票,广大投资者十分关注。我认为,在弱市中照样能赚到钱的前提就是要跟强势股票,不要随便抄底。6000点有低估的股票,1600点时也有高估的股票,关键就是你如何操作。操作弱市中的股票操作策略,简单说就是要么忍,要么“残忍”。意思就是说,在弱市中,一般的人都会选择择机出局,这个时候能在市场上运作的资金少之又少,所以反而容易发现标的。简单说就是寻找近期连续大幅上涨或者连续出现涨停板然后能缩量上涨,筹码锁定的股票,这样的股票看起来风险大,其实是风险与机遇并存的。这种操作的技巧就是第一要选择最强的品种;第二要控制仓位,不能全仓博;第三就是要设定好止损位,破位不要犹豫,立刻止损。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用更多的心思去发现强势股票,在强势股票回调时买入,而不是去在上涨时追进。还有就是看有实质性题材的股票,如最近盛大投资在二级市场买入新世界股份,成为第二大股东,向这样有实质题材的股票,等他们缩量回调的时候,适当关注,风险会相对较少。总之,在弱市中买入股票,最好是选择走势超强或者有实质题材的股票。

中期大反弹窗口正在关闭

嘉宾:微希

主持人:近期市场出现大幅震荡的走势。前期的人气龙头都出现了明显的调整。市场拐点是否已经出现?

微希:仅就短线而言,由于是龙头品种领跌大盘,基本可以确认短期头部明确了。而就中期而言,由于后面还有三中全会做为一个支点,市场继续出现反复震荡的可能性偏大。长线方面,我认为启于去年底的中期大反弹的窗口正在关闭,大反弹正在接近尾声,明年大盘的走势相当不乐观。

新一轮全球泡沫化的风险

主持人:我记得你七月份的时候,还对大盘还是相对乐观的。为何现在反而有迥然不同的判断?

微希:是的,本来我对今年的行情是充满期待的。在这里,我们不妨重新将个中逻辑捋一捋。之前,我一再强调翘翘板效应:即当经济扩张期结束时,股市与商品将出现此消彼涨的负相关结构。基于对商品大周期调整的判断,我预期今年股市将出现相对较强的表现。其实,美国股市近两年以来的强势周期正好与商品的回档周期——特别是农产品的回落周期相吻合,这恰恰恰反映着这种逻辑。然而,A股市场在大结构上并未体现出类似的相对强势。我认为,主要是主流导向的原因。美国前两次量化主要是投放流动性为主,中国也在持续扩张M2;因此,2011年之前,中美股市基本保持大周期上的同步波动。然而,中国股市与美国股市在2011年年底开始出现分化走势。究其原因,美国此后的所谓量化主要是调结构为主,人为地压低了长债利率水平,实际上是把全球的流动性往美国股市赶。热钱回流美国当然地对中国的资金面构成了压力,2011年底,中国银根紧张,中央被动地开始释放流动性。与美国不同的是,中国释放出来的流动性并没有流向股市,而是主要流向了楼市(中国楼市的金融属性很强)。股市虽然也有分了一小杯,但主要又流向了题材与概念;这是A股大盘欲振乏力的主要原因。现在的问题是,大宗商品的周期性回落,是全球金融市场低息环境的保障。一旦大宗商品,特别是农产品止跌回升,全球性的低息周期也可能戛然而止。我们回头来看次贷危机之后,世界各国的危机处理方式,就会发现,次贷危机并没有远离我们。美国一如继往地在以一种泡沫去对冲之前的泡沫。目前正利求用股市泡沫去冲淡此前地产泡沫的阴影。只要是泡沫,就是非理性的繁荣,最终都绕不开理性的回归。而我们观察美股表现,在经过一年多持续上升并完成阶段加速后,目前道琼斯指数与纳斯达克指数开始分化。这往往是一个泡沫式的行情接近顶部的信号。如果美股见顶,这就标志着量化宽松周期结束,全球性的资金紧缺周期开启。最典型的现象应该是市场化利率水平将持续上涨。这对于也深陷滞胀周斯的中国经济将构成严重打击。对股市也将形成双杀:一方面,上市公司的业绩会出现回落,而另一方面,由于市场化利率上抬,将导致整个市场的估值水平相应下调。

主板市盈率回到十倍以下并不意外

主持人:也就是说,主板出现十倍以下市盈率估值水平并不意外?

微希: 是的,因为市场合理的市盈率水平应该是由长期的市场化利率决定的。如果在接下来的时间里,通胀压力再度回归,压迫整个经济体,则市场化利率水平将再次上扬。而且,我相信这个概率很高,并且,这次市场化利率必然较2011年底的情况更高。美国股市历史上几次罕见的市盈率接近6倍的现象,都是由于长期利率阶段性严重抽高造成的。中国股市历史上还从没出现过类拟低的估值水准。没出现不代表不会出现。特别是目前推进中的利率市场过程,实际就是给予货币充分市场化的定价机制。可以想见,中国股价今后估值将走向理性,这是由利率市场化保证的。事实上,美国股市的估值标准的变化,就是由长期国债利率水平所左右。2008年之后美股的大涨,美股市盈率由15倍以下回升到接近30倍,实际上就是由于长期利率水平不断走低造成的。当然,反之,如果长期利率回升,美股调整压力必然巨大。中国股市以往对利率的反映不敏感,归根到底是因为中国的利率并非市场化利率,没有参考的价值。一旦利率市场化,则中国股市的估值必然与长期资本的成本相挂钩。近几年,中国金融领域的创新推进积极,利率市场化实际已在渗透到了经济的方方面面。我们之前提及的150018这种分级基金实质就客观地反映着市场化利率的变化。在实现利率市场化之后,中国股市的估值体系理所当然会有所改变。因此,再简单地用2005年、2008年的市净率与市盈率去判断市场是否是大底是不准确的。由于中国经济目前所经历的困境与美国上世纪20年代与70年代相似,因此,我相信明、后两年内中国股市出现罕见的估值洼地的可能性很大。主板市盈率回到十倍以下并不意外。

后市机会主要在于龙头品种的超跌反抽

主持人:你对后市还不是一般的悲观!

微希:道理其实也很简单,今年本来是一个相对宽松的时间窗口。如果市场是处于历史性筑底阶段的话,超级大蓝筹应该明显要强于大盘指数才合理。就如2003年一样。现实是,在宽松窗口期,大蓝筹疲态依旧,而题材股却沸反盈天。说明经济大周期的拐点并没有出现。后市必然是让人印象深刻地再次整体坠落。

主持人:一些中短线的机会有没有?

微希: 当然是有的,毕竟创业板本轮大涨持续时间前后长达一年有余。市场的参与度同,市场人气也容易汇集,这种市场热点的退潮必然也有一个过程,在相当长的时间会继续保持较大的弹性,吸引市场人气。因此,类似创业板、自贸区等强势龙头板块的龙头品种,短线超跌后,仍会出现较大的反抽空间,这可能就是未来几个月的机会所在。

来源:投资快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0-25 01:48 | 显示全部楼层
蔡英姿     拆息上升 考验半年线

2013/10/25 0:50:32

PO重启消息没有落实,也就只涨了周一一天,股指还是未能向上突破3年来的下降趋势线,转而向下。而且一下就是三连阴,把1849以来的上升趋势线和年线都打穿了。

一、两个消息左右大盘

1、随着税收缴款截至日临近,银行间资金一改前期缓和的状态,小型银行及农商行寻求资金拆入,大行资金借出也趋于谨慎。而央行继续暂停逆回购操作,令政策预期进一步偏谨慎。本周shibor利率全线上涨,各期限拆借利率都在4%以上。7天国债回购利率204007在周四也一度上摸4.70%。国债期货走势在10月份基本上也是在5天线压制下反复向下的,周四跌幅有所扩大。

2、上交所10月23日早间发布公告称,上交所发现华泰柏瑞300ETF融资余额已达该证券上市可流通市值的75.469%。依照规定,上交所将从10月23日起暂停该标的证券的融资买入,恢复时间将另行通知。——该消息被大家解读为:不能融资买入,只能融券卖出。

而且,市场人士还告知大家一条“利用300ETF融资融券套出资金”的门路:假设两融的信用帐户有市值2亿的股票,首先,利用信用账户同时融券卖出和融资买入5000万元的300ETF。然后,立刻利用融资买入的300ETF还券,了结融券合约。经过上述对冲,融券卖出300ETF得来的5000万元现金也就相当于自有资金了。该笔资金的投资不再受限于两融标的,可投资于任何股票,不过要直接在信用账户里投资。如果按60%的股票折算率和6折的融资保证金比例计算,2亿股票市值的信用帐户利用此方法可以融资2亿元。相比股权质押融资,300ETF融资融券套取资金更及时,一般当天还券,就能获得资金,而股权质押融资的资金到帐时间则需要一周左右。

多重支持位在这里聚集在所有的300ETF中,华泰柏瑞300ETF规模最大,流动性最好,所以华泰柏瑞300ETF的融资余额再一资触碰上限。

三、多重支持位在聚集

从这三天个股行情看,跌幅大的大都属于前期强势股。在周二的跌停潮中,网络传媒股股是重灾区,当天传媒指数昨日大跌7.96%,华谊兄弟(300027)、华谊嘉信(300071)、浙报传媒(600633)、顺网科技(300113)、百视通(600637)、光线传媒(300251)、乐视网(300104)等多达12只传媒股封死跌停板;共有32只传媒股跌幅超过5%。

资金面一紧张,跌的却是热门股,说明一个事实:就是追高题材股的资金有很多是运作来的,包括利用“利用300ETF融资融券”套现出来的。加上经过一年牛市,创业板平均市盈率60倍,这个好像是股市的“魔咒”,市盈率一靠近60倍,都会被聚焦为估值泡沫化。而在创业板2013年的牛市中,有280家创业板上市公司发生了重要股东(大股东、董监高以及持股比例在5%以上的股东)的股权变化,其中增持方向的仅为24家,减持方向的则达到了256家,减持金额高达268.95亿元,增持金额则仅为5.42亿元。

周三,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举行的第52期“经济每月谈”活动现场,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郑新立表示,十八届三中全会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可以用“回应期待,喜出望外,活力大增,股市飙升”16字概括。他还说::“股市可能会出现飙升的局面,现在有钱赶紧去买股票,三中全会之后肯定赚大钱。”

这个预言家准不准不知道,不过,如果回顾9月2270点下跌以来的行情,我们可以发现三连阴之后必有反弹,而且最近三个三连阴,都是发生在周二跌到周四,到周五就止跌。我们不知道这个规律还会不会继续,不过,9月9日那根大阳线留下的缺口是2139-2151点,现在半年线位于2140点,10周线在2164点,多重支持位在这里聚集。创业板指数也跌到10周线了,教育传媒部分个股短期快速下跌超过30%,所以,在没有利空消息情况下,周五反弹是可能。

来源:投资快报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 Mobile Version|Archiver|关于我们 About Us|联系我们 Contact Us|Y2外汇论坛 外兔财经

GMT+8, 2025-5-16 02:26 , Processed in 0.049692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7.2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