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峻荣 短期快乐换长痛 还是阵痛过后迎新机?
2013/9/4 0:59:01
(作者系资深财经研究人)
读懂历史、明白今天、预测未来;继续接力近期本系列的逻辑过程:首先,在大盘的运行推演方面,在农历年最后一周的文章中,笔者清晰地推演行情将在2430附近见到高位,调整行情一直延续到现在仍没有结束的明确信号。其中,四月中旬提示有反弹;自五月中下旬的本系列第十三、十四篇多次提醒反弹接近结束并将出现快速凶狠的挖坑行情;六月初第十五期暗示不排除有短期击破1949的可能;六月底到八月初的系列文章中连续提示行情将有两轮反抽出现,目标将冲穿2100,但2150附近压力强大;近几周行情并没有完全按逻辑推演的方式开始二次探底,在自贸区概念和PMI数据回稳及T+0呼吁带动下依然围绕2100点附近进行震荡,越来越多投资者对短期后市充满信心。
但是,虽然调整行情迟迟不能开启,股指也未能站回2150以上;站在理性的角度看,目前的行情仍具有相当的戏剧化成分且一不小心就会让短期的快乐酝酿更大的风险。
从经济层面观察,经济数据中的最不稳定的预期性的PMI数据创出近期新高,许多人理解为经济开始马上回升;且不谈数据仅仅是小数点的波动及短期虚幻性(上周文章已经详细探讨),最令人担心的是,一旦经济在长期的调结构任务艰巨的背景下,过早地让过剩产能和地产泡沫再度升温,这将对未来的经济产生更大的隐患。同时,中国的经济咽喉要点在工业革命,借助全球化和人口红利及后进优势三大要素,中国经济实现多年的高速成长,但随着欧美制造业回流及人口红利的逐渐丧失及新科技浪潮的来临,本次的经济转型任重而道远,生养休息等待新机遇应是上策,但若盲目急进,那么“还有多少爱可以重来”?
再从股市现状观察,近期个股的疯狂让股民纠结不已。创业板成长性的投资炒作、题材股的一夜升天、乌龙指事件、T+O的急迫心情都在投资股市的潜在魅力和未来。虽然概念炒作前期是合理而且理性的,但在概念故事明朗并已经可以为估值合理定位的时候,纯粹的博傻套利游戏就显得有些违背理性了;大涨后大跌再大涨、总体股价没怎涨的游戏接二连三地发生,资金游击形式的左冲右突等等,将投资市场的生态变得狂躁而不安。若保持下去,短期的快乐是否也伴随着较大的风险?从技术层面看,这种类似于五月下旬的游戏行情会不会重演六月份的大跌呢?
任何事物都有他自身发展规律,如果选择了前者,继续疯狂或继续延续老的经济发展方式,那么只能顺其自然。但是,在没有做出最后的选择前,临界的位置往往也是风险聚集的地方,理性投资者有些时候错过未必是件坏事情,等趋势明朗了可能做得更好。当然,擅长与于火中取栗的投机客就另当别论了。笔者近期关注到一则新闻,“统计过去三年的私募投资收益,累积三年收益超过30%的仅仅占仍在存续的1300只产品的2.6%。(附:这是笔者的摘录片段,不知统计是否准确;同时关注到1300只是指存续的产品,那意味着已经清盘的产品就不算了;再者,30%收益是指三年的累积,而不是年平均数字。)”
时间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对的方向中做好远比把未知的事情做对更加容易。以上这番话仅仅是作为学术研究者的肤浅而卑劣的看法而已。
另外,从好的方面看,近期的盘面表现在某种意义而言有利于行情在最后一跌后将实现熊牛最终转折的逻辑推演。首先,近期冷门股哪怕是亏损大户的航运股和“僵尸”类的高速公路个股等超跌超低品种都有被资金关照过程,这对市场的重心稳定迎接转折有较大的意义。同时,深化改革为未来的行情注入了新的动力和串联起新的热点板块,有利于行情的发动体量。再者,部分事件有利于从制度上进行完善及提前排险,为日后的牛市清除可能的地雷。不是没有大行情,而是时机似乎还不是最恰当的时候。因此,在最重要的不确定性没有落地前笔者仍保持短期谨慎长期乐观的态度。
以上文字仅仅是笔者的个人幻想,《领先市场学》逻辑推演仅是对市场的可能性发展脉络进行客观的观察,出现失误甚至是错误是不可避免的,仅作为学术探讨之用; 也当作各位的茶余饭后谈笑之论资,欢迎拍砖。近期乌龙指事件和股指盘横不跌也为笔者对技术分析中波浪理论的数浪方式和理解更进一步。世间万象,学海无涯,共勉。
来源:投资快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