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少川 多空临近摊牌 时时警惕惊险惊奇
2013/8/22 2:51:57
麦论讲盘
一般股民见面第一句话会问“今天是涨还是跌”?如果还有第二句会问:“涨多少点?”只要是涨通常会说:“不错呀!”一旦听到下跌,会有低落兼叹息:“啊!又跌了。”
虽问的是涨跌,其实在意的是涨;不管是涨或跌,问的都是价格,从来不会第一句话问:“今天成交量是多少?”分析价的因素会更被看重,一般都不会在意成交量变化,偏偏成交量的重要性更大于价格,但被多数人忽略,这是多数人输钱的原因。
所有分析者都会认为成交量很重要,但真正精于分析成交量者却很少。多数人听过“量价八阵图”,看涨的是“量价齐扬、量增价涨、量稳价涨、量缩价跌”,看跌的有“量小价跌、量稳价跌、量增价跌、量大价跌”。八种分类简单划分绝对不够。事后套上这些名词解释大致上可以,用到实处远远不够,量与价的分析不是在事后分析,是用在当下操作。
用在讲解为何发生几乎可以说得头头是道,如果直接用到当下的操作都无法解释;以为价格很重要,结果根本抓不住价格变化,常常是看涨时买到了,股价下跌;看跌时卖出后,股价却上涨。总是颠倒,为何如此?因为判断与操作是另回事,最重要是:过度重视价格而没有量的基础。
重视量潮趋势分析价格操作应用次之
成交量分析不是谈每一天成交量的增增减减,均量线周期设定才是重点。虽然谈的是量,但要应用在价格上。均量线及均价线的趋势方向才是最重要的应用基础,可惜多数分析以价格为主,量的应用分析反成为配角,多数时候是无关紧要,量也只是用在讲而已,不会放在第一位。
量潮趋势分析才是根本,从量的基础再回到价格应用才会如鱼得水,如果先看价再看量是本末倒置,容易犯错。周三的上证指数成交金额只有728亿元,多数的分析会认为量缩价涨,上涨的第三种现象。从单日的条件推演是如此,如果放到趋势来看根本不是,因为量潮趋势是下跌,周三的缩量后造成10、20、60、120日均量线全部下跌,说明量不足是最大的隐忧。
量的演变只有增量上涨与缩量下跌两种,目前属于量潮趋势下跌中的修整阶段,所有修整最后会再回归原来的趋势,一旦缩量表示承接力道不足,此时会需要调低价格空间促使量潮的压缩与换手。但多数用多头思维解读,认为缩量是筹码的稳定,也是做空力量不足,以为缩量表示后面还要再上涨,殊不知原来以为是上涨中的第三种特征,倒过来变成下跌的第二种特征量稳价跌,今日的小红反倒成量价背离的显示。
关键量潮趋势使用搭配均价趋势演绎
当然有时候价格会领先量潮上涨,但因为没有成交量作为后盾,即使真的强势拉高也涨幅不大、难以延续、不会持久,其中最重要是回归到60日均价线的解读,目前还在2081点,在还没有降低到2073点以前,区域空间的争夺还没有达到多多方有利的阶段。
原来的修整量后再压缩是逼使上方套牢者认赔杀出的手段,因为不愿意杀低形成横向整理,拉长时间超过40天后,虽然多方对抗能力增强,但也说明后面即使上涨,量潮也无法形成持续的滚动,空间也不容易打开。
无法从目前850亿元基础放大到1100亿元以上,始终维持在20、60、120天周期的均量线形成来回拉锯,看起来似乎要涨却涨不上去,总是发现推升不易,后继无力,但始终不愿意下跌,拉长时间会逼使多空摊牌。一旦将平均成本拉长周期超过60天,将所有操作陷入高风险的危险阶段,所有人的成本趋于一致时,无法拉开纠缠就会陷入随时杀跌的“推倒重来”,否则会很难再玩下去,因为分不出胜负只剩下拖延时间。
未来两周内将是多空摊牌的重要时机,一般会有三种演变:
1、采取横向再修整震荡波动运行,此时个股会胡乱炒作,会涨的涨得一塌糊涂,不会涨的始终不动如钟;
2、试图采取向上突破,瞬间上冲后因为量潮跟不上,瞬间再度跌回来,所有努力白费只有重新再来,形成多几次的修复,久而久之演变成“久盘不涨必跌”,这样也不利多方的后市发展;
3、一不做二不休,干脆来一次大开大阖大炒作,先快速杀低洗尽短线浮筹后再急速拉高回到原来的基础,属于刻意创造一次多杀多后的杀跌机会,然后才开始拉高上涨,重点在于这一跌会跌破那个点位?
时间周期运行进入第9周,涵盖周期有10周,两周内多空必须要有一次摊牌,不管是好是坏?是驴是马?总是要做一次了结。进入最重要的摊牌时刻,随时都有让市场惊讶的状况发生。此时此刻属于暴风雨前的宁静,之后将是险情横生,似乎到处都在拉警报,充满了惊奇又惊险的变化,剃刀边缘险过剃头,将是一次赴汤蹈火之旅,多一些心理准备才不会被吓晕昏倒。
作者简介:
作者本名陈少川,笔名麦克,匿名笑笑人生,祖籍广东省潮安县,1960年生于马来西亚,80年赴台求学,83年毕业,87年开始接触期货,于89年转战台湾股票市场,视证券投资行业当成终身事业,专研至今超过25年。
来源:投资快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