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论坛 外兔财经

开启左侧

美国有个重要谎言需要掩盖(转贴)

 关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3-7-4 07: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https://www.y2cn.com
这两天,缚来宾又回来了。而且和老言之流混在一起,又开始对伊拉克战争,中东问题唱起赞美美国“善良动机”(老言语)了。为什么缚来宾和老言要喋喋不休地粉饰美国侵略伊拉克的罪恶行径,掩盖美国的战争目的呢?这样一个似乎已经超出大家视线的问题总不断被缚来宾、老言提起呢?美国对伊拉克的战争目的究竟有什么必须缚来宾不断的进行打扮呢?老道经过细心研究,发现因为布什政府确实最害怕人们认识到美国的软肋——必须保持石油美元的强势地位,因此要不惜一切代价控制中东的真面目。真相和真理是美国的敌人,因此也是缚来宾,老言之流的敌人。
这使老道想起一段著名的话:“如果你撒一个大谎并且不断重复,人们最终会相信它。但是,……真理是谎言致命的敌人。也正因为如此,真理是这个国家机器致命的敌人。” (约瑟夫-戈培尔)。

在英国下院开始对布莱尔发动侵伊战争的谎言开始追究,在美国民主党开始指责小布什欺骗议会和人民时,确实又到了“不断重复”谎言的时候了。关键时刻方显出做奴才的忠心,事情紧急就顾不得一切了。于是,缚来宾虽然被老道剥掉皮以后,在强国论坛沉寂了一个月,还是义不容辞地回来了,来为美国的“致命的敌人”战斗了。

于是,老道也不得不将真相继续给大家解释。

首先,我们必须注意这样几个有联系的事实(要点:时间):

2000年,酝酿多年的欧元出笼了。经过开始的疲软(美元/欧元:100/80),在2001年初开始坚挺,到2003年上半年对美元升值了25%。

在美元贬值的前两个月,2000年11月,伊拉克决定将石油交易从美元转换基准改为欧元转换基准。后来又将在联合国的100亿美元外汇储备改为欧元。早在2000年上半年萨达姆宣布这个决定时,《自由欧洲之声》记者莱克纳盖尔就认为“这样的政治宣言将使伊拉克付出很大的代价”。美国一个宏观经济学家在2001年就直言不讳地说:“当萨达姆在2000年底转向欧元时,他的命运就决定了。”

同时命运险些不济还有委内瑞拉的查韦斯总统,因为在伊拉克将石油美元转换为石油欧元后不久,2001年年初,他们的外交官就公开散布消息,说委内瑞拉将改用欧元作为石油货币标准。并且实际进行了欧元储备。于是2002年4月的“军事政变”就事先给了这个冒失的总统一个教训。这次军事政变的“美国背景”全世界都看得清清楚楚,连美国自己也暗示是他们干的,查韦斯也不至于糊涂到视而不见的地步。于是石油欧元并没有在委内瑞拉实行。

我们还必须注意到这样几个未来的问题:

到2004年,欧洲将出现一个4.5亿人口,GDP接近美国的庞大的欧元区。用欧元消费石油的人口将超过美国60%。用欧元消费的国家石油消费将超过美国33%。

欧元贸易区的其他商品和服务的交易已经大于美国,而且随着欧元区的扩大,将把美国甩在后面很远。同时,欧元区的贸易平衡政策使欧元区的经常性项目下的贸易逆差很小。这与美国巨大的贸易赤字相比处于很有利的地位。

我们还必须注意到几个新现象:

新的消息是,另一个“邪恶轴心国”,石油输出国组织伊朗,最近决定也要将欧元做石油基准货币。而且在2002年,已经将中央银行的大部分外汇储备换为欧元。伊朗议会发展委员会成员穆罕默德称:“法律制订者希望欧元同美元的竞争可以消灭全球经济中的垄断”。

美国正在加紧策动伊朗内部的不稳。同时又开始将“核查”把戏用到伊朗身上。英国高级官员罗依最近说了个很有意思的话:“每个人都想去巴格达,但真正的男人想去德黑兰。”

当然,还有不产油的最后一个邪恶轴心——被朝鲜也开始在贸易中使用欧元,并在2002年12月7日生效。

老道认为,这几个事实会粗略描绘出美国这些时间剧烈动作的背景。因为不考虑这些,你很难想明白为什么美国根本不在乎欧洲大国是否支持美国入侵伊拉克,而一定拼命突出几个毫不起眼,毫无作用的欧洲小国在侵略中的作用。为什么美国政府冒着根本无法找到“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可能完全失信于世界,失信于国民的情况下,还要对伊拉克进行侵略和占领?为什么美国在不可能通过占领伊拉克得到明显的经济利益,甚至可能引发经济衰退还坚持动武?(这在现在已经看了出来)除了你能从缚来宾和老言的输出“民主”,“打倒暴君,解放伊拉克人民” 的“善良动机”中领悟。

明眼人一下就看出来了:由于欧元区的出现和美国经济结构的脆弱性,美国为了维护石油美元的强势地位才大打出手的。美国政治评论家威廉姆-克拉克明确告诉我们,美国一系列决定是“美元被欧元替代的威胁已经强大到足以使当局甘冒短期经济衰退的危险,以避开由于石油输出国组织转向欧元基准而引发的长远的美元崩溃”。

美国是标准的精英政治,美国是一群高智商的各种班子在为政府提供政策咨询。这个班子一点也不浪漫,不会为了伊拉克老百姓的“自由”牺牲美国利益和美国大兵生命。这些精英一点也不傻,不会算不出这个冒险的付出和收益。这些精英还会装傻,比如放出风来让人批评说打伊拉克似乎是为了“石油”和伊拉克重建收益。

从1845年以来,美元就一直扮演着石油交易的“流通券”的作用。由于石油贸易一直是世界最大的商品交易,因此“石油美元”的稳定对美元在世界中的强势地位起着主要的作用。世界基本是这样进行货币流通的:美国印刷了千万亿的美元纸抄,其他国家生产“用美元可购买的产品”,换取大量美元。然后这些美元包括美国的美元再去石油输出国组织购买石油,这些石油美元又以短期美国国库券、或者其他以美元命名的资产如股票、房地产等形式从石油输出国回到美国。在石油美元的带动下,世界外汇交易的80%和一半以上的进出口以美元命名。到1990年世界各国外汇储备的70%是美元。

这种强势美元对美国有什么好处呢?好处大大。

首先,这使美国资本净流入很大,世界的储蓄的2/3流入美国进行各种投资。根据亚特兰大联邦储备银行测算,从1995年到2002年1月,美元综合价格指数上涨了35.8%。美国为什么会选择这样的政策。看看以下数据就知道了。第一次海湾战争后,美国从国外吸纳了超过2.3万亿美元的国际资本。这些资本涌进美国资本市场,创造了美国持续十年的股市繁荣。多数美国人都“投资”(美国社会只要你“工作”就必然是投资者,因为你的一部分税——个人社会保险金等一定要以投资形式存在)。因此,十年中股市翻番,美国人家庭收入也增加,消费自然旺盛。美国是个国内消费指数决定增长预期的国家。“新经济”的出现到底多少是“技术进步”,多少是“资本流入的支持”,现在经济学家已经开始重新认识。

其次,这种流入弥补了美国经常项目下长期的贸易逆差。美国十几年来经常项目下的亏空十分严重。经常达到GDP的5%。收支平衡从1990年的-920亿美元扩大到1998年的-2200亿美元。美国制造品的贸易赤字在九十年代中期以来经常在1000到2000亿美元左右。从1996年到2002年,美国与中国的贸易逆差增加了260%,与日本增加50%,与欧盟增加1300%,与墨西哥增加180%,与加拿大增加240%。如果没有流入的大量资本项下的美元,美国无论如何也无法支撑这种局面。没有流入资金支撑,美国发展高技术、制造业转移国外的产业调整也无从谈起。因此,美元的强势是今天美国维持经济霸主的基础。

第三,这种无理的规则使世界各国经济政治受美国制约增加,并等于各国政府在为美国纳税。各国要出口商品换取美元并偿还美元名义的外债。为了保持本国货币的比值必须储存大量美元以应付不测。币值越不稳定要求美元储备越多。这些美元将无法进入本国需要的投资上而只是为了美元名义的支付。同时,各国内置美元又反过来加强了美元的霸主地位。各国的负担自然是美国的利好消息。

因此,维护强势美元,尤其是石油美元是美国“立国基础”。挑战美国的石油美元地位等于要美国的命!

别的不说,如果仅仅石油输出国组织以欧元为基准货币会出现什么情况呢?根据美国经济学家分析,大致会出现这样情况:

首先,石油消费国首先要把用以购买石油的美元兑换成欧元,仅此就会使美元贬值20——40%。这几乎如同任何一次国家货币崩溃,只用想想前年的阿根廷就知道了。

然后,国外基金将从股市和任何以美元命名的资产中源源流出,美国肯定会发生20世纪30年代的挤兑狂潮。于是,现在已经无法用资本项下弥补的贸易赤字将不堪重负,美国已经开始的数千亿美元的财政赤字将会拖欠。而资本严重流出使美国即使想调整产业结构,恢复商品出口能力也无力实现。已经居高不下的军费和对外扩张与经济现实严重不对称。美国将陷入建国以来从未遇见的严重灾难。甚至从此成为一个二流强国。

以上描绘都不是老道说的,老道没有这么宏观的认识。这是美国人说的。

缚来宾一定会说老道又在“唱衰”对于美元贬值将带来美国出口的增加,一定会说美元贬值对美国出口有利,也许是好事。这是不研究经济。上世纪九十年代,美国出口依存度一直在10%左右。就是说出口对于美国经济的增长拉动是有限的。在出口中,商品出口比重一直在下降,现在不足70%。服务、旅游等在增长。
美元贬值直接对美国制造品出口是有好处,但只影响美国GDP的7%的部分。就是说美国制造品出口就算因此增加20%,对GDP影响只有1%强。其他如旅游和服务等的“交易”主要靠外国人到美国才行。货币贬值的作用比“非典”、“恐怖活动”甚至过度的保安措施的影响都会小。没人会因为美国的服务便宜了会在今天增加去美国“购买”服务和旅游的决心。美国已经将制造业转移国外,现在整个美国没有象个样的自己的电视机生产。如果现在进行产业调整,恐怕不是那么容易。

今天的美国,有近7万亿美元的国债,是国内生产总值的60%多。财政赤字又上升到3000亿而且明显还会继续。资本流入已经赶不上贸易赤字。占世界出口份额已经从二战结束的50%降低到20%多。欧盟的成立明显在对着自己,欧元的强势已经明显,欧元区石油消费明显高于美国。而且,石油输出国组织45%的进口商品来自欧元区。这一切似乎在为欧元石油的出现和欧元水到渠成地成为石油主要基准货币在召唤。

美国精英还会知道,英国总有一天会加入欧元区。其中毁灭性的问题是,美国很难阻止国际基准布仑特原油最终以欧元做基准,无论瑞典在2004年加入欧元区还是挪威的布仑特原油以欧元支配,或者是英国加入欧元区,都成为欧元取代美元成为全球石油基准货币的导火索。何况还有一个一心靠拢欧洲的美国夙敌,产油大国——俄罗斯呢?

实际上美国在新世纪初已经有两条路选择。要么与欧洲商量如何分配石油美元的关系,要么用军事力量直接控制最主要的产油。比如将伊拉克占领,使其产油量从每年200亿桶增加到700亿桶(欧佩克总计只有2500亿桶),并控制沙特,威胁委内瑞拉,从而延缓这个时刻的到来。显然,小布什决定用后者。

这就是全部事实真相。与美国的“善良动机”一点关系也没有。

这个真相是美国的“致命敌人”,当然也就成为缚来宾、老言的致命敌人。于是就按照戈培尔的理论,继续“不断重复”这个“大谎言”。尤其在这个“真相”快显露的时候!

老道真的看不起缚来宾,原来说过多次,现在只好还这样说——因为他不会改。
文章来源: 军事天地 于 2003-7-1 8:47:00
[b]稳定赢利+时间积累=无限财富[/b]
发表于 2003-7-4 08:01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章,分析得很好
发表于 2003-7-4 08:14 | 显示全部楼层

小鱼,还是昨天那个老问题

偶的欧元还没卖掉,听大家都说对欧元抱有信心,也没有设止损,欧元走向将走向何方?谢谢谢谢
$每天给我多一点
 楼主| 发表于 2003-7-4 08:23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大跌的可能性比较小,振荡或大涨的可能性要大点。
7.4一个重要的日子,将会对美国的未来怎样呢?

  7月4日独立日是美国主要法定节日之一。1776年7月4日,由杰弗逊起草的《独立宣言》在费城大陆会议上正式通过,庄严地宣布美利坚合众国脱离英国而独立。《独立宣言》是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伟大文献,通过《独立宣言》的这一天也成为美国人民永远纪念的节日,定为美国独立日。

  以往的美国独立日,全美大大小小的教堂钟声齐鸣,各地居民自发地举行庆祝游行。参加游行的民众各式各样的化妆,组成家庭小乐队,载歌载舞,拥上街头。游行结束后,人们聚集在公园或其他一些公共场所,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共同欢度这一盛大的节日。然而,自9.11事件后,独立日就不再是畅所欢度,而是如临大敌,谁知道这一天又会发生什么事?


[预测一]9.11恐怖袭击再度重演 惊吓可能值:12.9%

[理由]只要“基地”存在,美国一天就不得安宁。7月4日可是早已列入“基地”计划。

[预测一]9.11恐怖袭击再度重演 惊吓可能值:12.9%

[理由]只要“基地”存在,美国一天就不得安宁。7月4日可是早已列入“基地”计划。

事例:美一智库认为美仍未完全作好应对恐怖袭击的准备


[预测二]美国总统布什遇刺身亡 惊吓可能值:24.2%

[理由]美国总统布什把脏水泼在了两伊和朝鲜头上,把他们称为“邪恶轴心”。那么,邪恶的子弹会射向他吗?

[预测三]拉登电视讲话号召袭美 惊吓可能值:15.9%

[理由]据CNN6月25日报道,来自西北亚的情报消息称,“基地”组织领导人本·拉登今年2月曾向他的追随者传递一个秘密信息,命令他们袭击美国及其盟友。详情

[预测四]种族歧视冲突多人伤亡 惊吓可能值:2.3%

[理由]种族歧视向来是美国存在的问题,冲突不断。此类事情发生可能性不小,但不惊吓。


美国本土安全嘛?驻各国领事馆能保证安全嘛.........美元能涨的上去嘛?
[b]稳定赢利+时间积累=无限财富[/b]
发表于 2003-7-4 08:29 | 显示全部楼层

可能性不大

老美的安全防备还是很厉害的,虽然我们也想来点热闹看看
$每天给我多一点
发表于 2003-7-4 09:20 | 显示全部楼层
请教小鱼欧圆2000年面世时,欧盟拟订的欧圆对美圆的基准汇率是多少?
发表于 2003-7-4 09:24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的那个转贴分析不错!:)

这样我就少了去其他地方搜索信息的麻烦啦!!!
运筹帷幄
决胜千里
发表于 2003-7-4 09:37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是这样,那对于eur/usd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近期与远期的,谢谢
努力
发表于 2003-7-4 09:52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的转贴给我上了一课,谢啦!:)
发表于 2003-7-4 09:5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篇文章真得好长!拜读中!
嘿嘿!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 Mobile Version|Archiver|关于我们 About Us|联系我们 Contact Us|Y2外汇论坛 外兔财经

GMT+8, 2025-4-21 10:45 , Processed in 0.096758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7.2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