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盼望欧元现在到达1.5000 - 宋德才 (11月23日)
市场不约而同的想起2004年和2006年的感恩节,当时欧元都大涨了100点以上,2004年周三收于1.3186、周五收于1.3296创出新高,上涨了110点;2006年周三收于1.2942、周五收于1.3093,上涨了151点,都越过了重要的心理线。在周四的交易中,英镑兑欧元接近四年半低点,突现欧元的强悍,英国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MPC)会议记录巩固了降息预期,市场伺机抛售英镑,而周五英国公布的第三季国内生产总值(GDP)数据,这些亦是造就欧元坚挺的主要因素,从来不要认为节日期间市场将表现平静,其实是非常危险的时期,跨越心理水准常常在此时发生。周四德国总理梅克尔的表态是一个隐忧,高油价是一个问题,强势欧元可能给出口带来困难,但欧洲若希望看到自己挑战美国储备货币的地位,则高兴看到欧洲拥有一个强势货币,不过出口困难、高油价是经济增长的一个隐患,梅克尔说德国正在国际范围内开展工作以确保汇率的适当平衡,她的话可能意味是推动亚洲货币的升值。其实在美国次级债引发的国际金融市场一片恐慌和混乱之际,目前欧元的升值可能将欧洲带入危险水域,欧元升值的态势已经超出2004年底欧元升值水平,美元汇率策略也由2006年初至今的对不同货币有升有贬的政策取向转为对所有货币的全面贬值,美国经济与利率下滑推高欧元汇率水平,欧元区经济表现中期前景并不乐观,欧盟近期已经将欧元区今年和明年经济增长预期向下调整,欧元区经济未来亦可能步美国后尘,欧元区2007年第二季度经济增速明显放慢,由第一季度的0.7%降为0.3%,这是自2005年初以来的最低增速,欧元区的经济增长并不支持欧元汇率大幅度的上升,欧元区的通货膨胀水平已连续一年保持在2%的稳定目标以内,欧元区通货膨胀率持续走低为欧洲央行暂缓加息提供一定的空间,伴随着金融市场动荡加剧,欧洲央行不排除未来降息的可能性,以遏制次级债问题的恶化。
而从通货膨胀角度看,通货膨胀水平的回落伴随着欧元升值而显现,而并非欧元区结构性改革所为。欧元区汇率的相对稳定甚至下降则更有利于欧元区经济稳定或增长,强势货币的结果将使欧元区经济中期趋势整体受损,由于欧元升值,欧元区出口商品将相应涨价,并可能将导致出口萎缩,尤其是法国总统萨科齐自上任以来一直发表强烈言论,要求欧洲央行实行降息政策以解欧元强势问题,而且现在亦得到德国的关切,最终他们希望不再继续这样的上涨速度,欧洲央行行长特里谢至今为止拒绝回应欧洲官僚的要求,不主张干预欧元汇率,反而坚持欧洲央行政策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并且重申必须关注通胀压力。历史上每一次欧元急剧变动之后,欧元分歧、分裂局面就加深;而美元每一次事件冲击之后,美元反弹十分明显,这显示出欧洲和美国的差距,不如说欧元被美元绑架更加准确,欧元走势不自主,美国历史上就是通过美元分阶段和有步骤的贬值达到美国经济结构矛盾的缓解,美国贸易逆差的改善得益于美元贬值。当然世界越来越多的人希望看到欧元未来可能取代美元成为各国的储备货币,目前美元作为全球普遍采用的储备货币仍占有些微优势,但是这种优势已经不太明显了,美元在全球央行储备货币的主导地位正在减弱中,可能逐渐被欧元取代,这种趋势在发展中国家尤其明显,而在欧元1999年正式启动前夕,1998年欧元得到全球较高的期望值,实际结果是令人失望的。
而今欧元的期望再度升起,会有新的失望伴随吗?欧盟中欧元区国家目前有13个,原欧盟15国中有3个国家依然处于欧元外围,欧盟东扩之后有12个国家在欧元区之外,发展的参差不齐仍会阻碍欧元货币的信心,其次英国与欧元区大多数国家的政治见解或表态不一致,从英国经济、金融到政治等许多表现和观点见解看,包括英国在国际金融市场和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英国将期望成为经济全球化在美国、日本之后的第三个发达国家,脱离甚至冲击欧元区的货币合作,英镑也拥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欧元若总是遭遇美元的“绑架”,再有“英镑”,从长期看仍有崩溃的风险,任何一种货币的基础依然在经济,经济成熟、经济规模都是十分重要的,目前欧元对美元的替代并不是自然的过渡,美国是一个外向型经济模式,并获取全球化利益和收获,而欧元区是一个以区内合作为主的经济体,欧洲央行确定的稳定物价目标,即以核心通货膨胀指标,确定利率趋势,欧元若只能被动应对强势主导货币的牵引,则面临的金融风险或危机将随时可能爆发。从现在的形势看,欧元的飙升可能延伸出11月底,不大可能当前见顶,按照感恩节现象,今日收盘有望到达1.4950-1.5000区间,而盘中交易到达1.5000亦是正常的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