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金哈继铭称外汇储备过快增长是货币供应量加大的主因
--------------------------------------------------------------------------------
2007-04-13 10:26:54
2007年4月13日 10:26
[世华财讯]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表示,央行公布的金融数据显示,M2高于央行16%的既定目标,M1增速依然高于M2,而外汇储备过快增长仍然是货币供应量加大的主要因素。
据中国证券报4月13日报道,一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揭晓,流动性继续滚滚流入中国金融体系,紧缩性政策出台的可能性在增大。
3月末,我国外汇储备突破1.2万亿美元。外汇流入增长继续向国内输入资金,加大了央行的调控压力。另外,一季度货币、信贷增长也比较快,再加上投资、通胀均可能反弹,专家们认为,二季度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加息等调控措施可能继续出台。
3月末,M2同比增长17.27%,M1同比增长19.81%,均保持较高增速。央行认为,当前货币供应量增长与经济增速基本相适应。
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袁钢明认为,3月份M2的增速比预想的低,这说明了央行前段时间综合运用货币政策工具起到了一定效果。他认为,货币供应量较多是同当前投资的增长密切相关的。预计3月份生产资料价格数据反弹,这是投资增长的一个明晰信号。
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表示,从数据看,M2要高于央行16%的既定目标;此外M1增速依然高于M2,倒剪刀差的情形依然没有改变,其中,外汇储备过快增长仍然是货币供应量加大的主要因素。
一季度外汇储备增长仍十分迅速,新增储备1357亿美元,同比增加795亿美元。其中2月份新增外汇储备527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
引人关注的是,一季度顺差以外的外汇储备增长十分迅速。在所有新增外汇储备中,除了一季度的贸易顺差为464.8亿美元、外商直接投资158.93亿美元,剩余733亿美元的外汇流入为不明来源。以3月份为例,新增储备有70.77%为顺差和外商直接投资以外的外汇流入,这也创下了历史新高。
央行对此的解释是,个人以及企业结汇增多,导致顺差和外商直接投资以外的外汇储备增长。但一季度这一数据十分巨大,很难全部以结汇来解释。
专家认为,这背后也可能有去年货币掉期到期的因素。但无论是何种渠道导致的外汇流入增加,都推高了流动性,加大央行的调控压力。袁钢明认为,数据说明目前的外汇流入主要是资本性的,需要高度关注。他表示,如果大量热钱不断涌入,会给监管带来新的挑战。
央行称,首季贷款增长加快。一季度新增贷款1.42万亿元,同比多增1678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增加6960亿元,短期贷款增加6436亿元,票据融资增加819亿元。中长期贷款占比接近一半。中信建投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诸建芳表示,数据表明银行的信贷扩张动力仍强。
哈继铭表示,目前的贷款增速明显高于2006年,其中居民户的贷款增加3321亿元值得关注。最近国家对住房市场进行调控,这应该会抑制居民的需求,控制贷款的增长,但数据不跌反增。他分析,这很有可能是居民在进行房地产投资,上海、浙江等地有很多人将房屋抵押变现投向股市。
根据央行公布的数据,3月末全部金融机构的超额储备率为2.87%,而2月末为3.49%,2006年年底为4.77%。央行1、2月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有效地收缩了银行的超额储备率。
诸建芳表示,从政策取向上看,由于流动性压力较大,再加上通胀水平、投资增速都有所抬头,为了控制经济过热的风险,预计央行还会进一步采取调控流动性的措施。二季度再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可能性较大,是否会进一步加息则要看未来通胀水平的情况而定。
哈继铭认为,一季度贷款增长过快凸现出目前加息的必要性,也只有加息才能控制贷款增速过快的形势。目前企业的平均利润率在40%左右,投资回报率在15%上下,而利率水平却为7%,这样的反差无疑鼓励大家把目光更多的转向贷款。只有提升利率,才能使投资的机会成本上升,抑制盲目的贷款需求。
(肖妤倩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