笨熊--《〈美元的皇帝新衣》2006-07-15 06:03:30一文被网络广泛转载,并被许多论坛设置为精华贴。初识该文,我也是心潮澎湃,但连续拜读几遍之后才发觉,这不过是一个美丽的童话故事,而不是一篇严谨的经济论文。初次产生这种感觉的时候,我怕自己的判断有误,便在网上仔细搜寻该文的原作者,果真,不是出自学者的手笔,而是一个名为“宋氏春秋”的网友所为,文笔不错,很有感染力,也适合大众的胃口,但其中的经济学规律就显得苍白许多,逻辑也不十分缜密,经不起推敲的。
我赞同美元流动性泛滥的观点,这是黄金、石油、大宗商品价格暴涨的原因之一,但我不赞同作者把这种现象完全归罪于美元的看法。不错,商品价格涨了几倍,不过,请读者平心静气地想想,是否商品价格仅仅是对美元上涨了?不是吧,只不过这些商品是以美元标价,掩盖了商品在世界范围内普遍涨价的事实。
美元泛滥是事实,但泛滥的不仅仅是美元,在世界范围内,货币都在泛滥成灾,这些货币来自于哪里?恐怕不仅仅是美联储吧。货币银行学的常识告诉我们:货币的发行量要和经济增长相适应,过少,容易通缩,过多,容易通胀,但究竟多少算多,多少算少?这不是简单的数学推演就能得出的结论。经济学的复杂程度远远大于自然科学,其复杂性在于我们能掌握的仅仅是规律而不是定律,规律是一种经验的发现,而定律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天文学界可以坐在办公桌前推算出宇宙中某个地方存在着某个星球,但经济学家得出的结论则只能适用于某一特定的历史阶段,当一种学说一种理论失效后,还会有新的理论和学说产生,但,它们注定还要被淘汰。
至少在目前来看,无论哪个国家,总是摆脱不了超额发行货币的阴霾,不是决策者不懂经济,而是这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种必然。其中原因我也不知道,我只知道任何一个国家在回头望的时候,排除币值调整的因素,按照可比价格来计算,物价都是上涨的,无一例外。88年我考大学的时候,特别想考旅游学校,因为那个时候他们的工资高,一个月200大洋,好让人羡慕,他们活得很潇洒,而现在呢?200大洋还不够全国的最低工资标准,现在我坐在办公室发呆3小时,收入也不止这个水平。任何一个国家都摆脱不了经济周期的影响,在不断地和通缩通胀做斗争,商品价格上涨,是经济发展到某一阶段的必然产物,只不过上涨的幅度有高有低,势头有平缓和剧烈之分,哪一次经济从疲软到复苏再到过热能脱得了商品价格飞涨的俗套,这是经济生活的必经过程,只不过近些年价格涨的离谱罢了。原因何在?金融衍生工具的不断创新给资本的放大提供了温床,翘动价格的杠杆需要的不是多么巨大的能量,而是合适的机会和过人的勇气。当人们希望做某件事情的时候,是不乏借口的,地缘政治、经济危机、自然灾害等等等等,信手拈来就可以给自己壮胆。
作者把金本位制度的破灭归罪于美国,这是高看了美国,正如索罗斯替别国经济的畸形发展背黑锅一样,美国只不过是利用了金本位制度必然破灭的机会不失时机地确立了美元的世界货币的地位。为什么说金本位制度必然破灭?如果要从学术的角度讲,这里的篇幅是不够的,我只能从最本质的地方说些观点。金本位的核心内容就是货币要具备一定的含金量,人们试图来通过规定货币的含金量来控制货币的发行和流通,合理吗?黄金的开采速度赶不上经济发展速度怎么办?黄金的储量是有限的,而人类发展理论上是无限的(相对于人的寿命),将一个无限的东西捆绑在有限的物件上,不崩溃才怪呢。因此,作者不必缅怀一盎司黄金20.67美元的历史了,除非世界各国的币值忽然间统一缩小n倍。因此,美金也罢,美银也罢,只不过是人们习惯的一种叫法,和美国政府的初衷是无关的。
是人就知道美国的强大,政治、经济、科技、军事、文化。不管我们怀着怎样的心情,我们目前还无法改变这个事实。那么,在我们还没有资本成为世界的老大的时候,我们还是顺着现有的思路来考虑汇率问题,而不是感情用事,将经济问题政治化。美国政府就是用美元掠夺世界了,美国政府就是干预汇率了,美国政府就是操纵商品价格了,你能怎么样?这就是现实。 回到现实中来。经济和军事是两回事,美国可以把安理会抛开,想打伊拉克就打,但他能用枪指着别人的脑门推销美元吗?经济上的掠夺需要的不是暴力,而是智慧和秩序。现在谁也不敢否认世界经济已经越来越融合越来越相关,美国在无法统一世界版图的前提下,在经济问题上还是有所顾忌的,都说中国的发展对世界构成威胁,可是假设中国重新回到闭关锁国的时代,恐怕世界都要哭了。嫌中国出口多,好办,停止一切出口1年,看看世界会怎样。。。。。。
怎么越扯越远了?回到皇帝的新衣上来。 作者从黄金石油价格的必然的上涨趋势来推断美元必然贬值,美元必然崩溃,大家手里的美元会蒸发,有点一厢情愿了。我相信黄金价格会有1000、10000的那一天,这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不过,这和美元汇率有什么关系呢?汇率是两个货币币值之比!往后美元汇率会怎样恐怕要看各国货币兑黄金谁贬值更快而以,仅此而已。 操心美国的赤字吗?别操心,他们有的是办法。只要金融秩序不乱,美国自有高招。美国历史不过300年,但他们创造和拥有的财富早超过我们这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了。他们不是没有办法,而是他们在按照自己的计划和步骤按部就班做呢,不要着急。大家还天真地以为美元贬值是为了解决赤字问题?错拉,美元贬值不过是一个局。通过这个局,美国及超额发行了货币,达到刺激本国经济发展的目的(美国经济健康发展了4年,还用争辩吗?);通过这个局,他们将本来应该早早爆发的通胀输出到其它国家,为自己争取了健康发展的时间。不过,这个局玩过火了点。连我们这等愚笨的人都知道美元贬值下去自己兜里的1美元到时候只值4美分当废纸卖了,那么世界各国的央行都是白痴?不是白痴,他们已经表态了,“美元如果再贬值,我们就抛售美元,不跟你玩了,反正最后都是废纸,我也不买美国国债了,不借钱给你!”这是弱者最后的呐喊最后的抗争,别小看这种抗争,很管用的,美国不怕枪炮,不怕恐怖袭击,但是,他怕这个,怕美元失去了世界货币的地位,几十年苦心经营的美元江山不能垮。
凡事皆有度,汇率也是如此。 美元贬值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该是重新树立美元信心的时候了。我们可以认为美国靠强迫强迫世界接受了美元,但我不相信谁抛美元美国就把飞机大炮军舰架在谁家门口。听广播、看报纸、听汇评,两耳充斥着美元还有大幅度贬值的声音,我不着急,美国人着急。美国人已经行动了(2005年美元上涨年),美国人已经表态了(换掉了弱势美元的斯诺,换上了强势美元的鲍尔森)。
人们习惯了一条道上走到黑,人们的思维很混乱。都知道美国人用绿纸换咱们的真金白银,咱吃亏了,那就不换了呗,干吗还要挖空心思扩大出口?其中的道理请大家想一想。 都知道钱多了好,那干吗不让人民币升值呢?升上它百倍千倍的,全国人民去美国大采购,便宜啊,加长林肯我买两辆,开一辆,拖一辆,行吗? 都说美国赤字惊人,人均负债11万美元了,理论上美国已经破产了,拿干吗不清算一下,让美国破产算了,还省得动枪动炮的。 都说美国是最大的债务国,可是咱这些债主活得并没有人家滋润阿。
都知道美国一屁股烂账,甚至可能随时赖账不还,那我们干吗还要借钱给他?(干过银行信贷的就知道了,对于巨额贷款,借钱的时候是孙子,拿到钱就是爷了,而且这个爷还要好好伺候者,有病给看病,想自杀都不成,留个活口说不定还能还点利息,谁也不愿意有呆账)
不过是一场游戏,游戏规则是美国人制定的,爱玩不玩。要玩,就按照美国人的规矩来,他想让美元升,美元就能升,他想让美元跌,美元就能跌,什么时候升,什么时候跌,要看美国人自己担心什么了。担心经济衰退,就跌呗,担心美元地位,就升呗。智者揣摩的是美国人的心思,迷者在纷乱复杂的现象中给自己找北。
满脑浆的话,写出了就变味了。不是不想弄得十分明白,而是越想弄明白就越无话可说了。
美国在控制自己通胀的时候,还在不断地输出通胀。好像是在去年初,或者是前年末,我做过一个推断:当石油价格开始飙升的时候,非美货币就该跌了,而且石油价格在高位要横很久,非美要跌很久。
我一点都不想炫耀什么。我只是想提醒大家:美国的国策和金融策略掌握在一群精英手里。我把自己摆在美国决策者的心态来想问题,怎么样可以即打击敌人又壮大自己呢?顺着凡是敌人反对的我们就支持,凡是敌人舒服的,我们就反着做的思路走,就8、9不离10了。
初期:发行货币,通过美元贬值来拉动外需,通过外需带动经济。----抑制别国外需,减少利好别国经济发展的因素。(结果:美国在西方国家里经济增长速度不是最快也差不多)
中期:拉抬石油价格,将过量的货币适度绑定在石油上,避免国内商品价格普遍大幅度上扬,保持适度的通胀率。---在抑制别国外需的基础上,改变美元贬值策略,利用石油这个工业命脉把高物价强加给别国,造成别国结构性通胀,干扰别国的货币政策决策。(结果:欧洲的相对高的通胀率下维持相对低的经济增长,伴随高的失业率)
后期:自己国家的经济走上快车道了,已经保持了惯性,可以比较潇洒地点刹车(一个月点一次,连续17次,多好的节奏阿),同时让石油价格始终在高位之上,保持通胀的一个重要源头。---- 高企的油价源源不断地向他国注入通胀因素,迫使别国加息,让别国在经济这部车子速度还不够快,运行还不够平稳的情况下,被动地踩刹车,看看欧洲的加息节奏就明白了什么叫主动调节,什么交被动调节。
石油价格看来一时半会不会跌破60.00了,我估计年内都不会出现60以下持续的情况。如果美国要继续舒服而让别国继续难受下去,那么,就继续保持以往的做法吧。这不仅仅是我的猜测,很可能是美国将要采取的行动。说到这里,我不禁想起了欧元那年冲到1.3400以上的时候,我正考虑着欧洲人是否该出来喊无法承受的时候,欧洲人却说:欧元的升值可以抵消石油价格高企所带来的冲击,我几乎吐血的时候,美国人出手了:我叫你舒服!结果呢,欧元从1.3600开始回落了,最低到1.1600,石油价格继续上涨了,从欧元回落时候的58美元开始涨,最低到过55,最高到达77。好戏还在后头,慢慢看吧。。。
世界上还有哪一个国家能做到连续17个月每个月加息0.25而能保持经济不出现硬着陆的情况?没完呢,还有两次!如此好的控制能力让人不得不佩服。美国能控制的仅仅是利率吗?恐怕还有其它。。。。。。至于明年或者后年会闹出什么乱子来,这还是个未知数,不过,我相信,如果美国出了问题,除了中国以外,其他国家真难保不出乱子,君不见纽约股市打个喷嚏,其他西方股市就开始流行感冒吗?
补充:美国人对于美元公信力的担忧早在2004年就已经开始了,并且制定了〈本土投资法案〉以吸引美元回流,可以孤立地看待这个问题吗?不可以的,这说明美国虽然拥有最先进的军舰大炮,但在经济和金融问题上,他还是有所顾忌的,否则就没有必要把老少爷们们召集起来通过这个法案。虽然这个法案的有效期只有1年,但足以说明了美国政府的态度:美元快回流吧,不然我就吃不消了。
去网上搜索以下吧,看看评论家们是怎么预测美元后市的,90%都还是跌,ok,照这个思路推演,当妓女都不收美元的时候,美国还有能力来重新恢复大家对于美元国际支付货币的信心吗?
美元大幅度贬值的日子已经过去了,因此,继续等待非美如何创出n年的新高是一厢情愿的事情。我不想说美元能涨多少,只想说:美元跌不到哪里去。除了单边的涨跌之外,宽幅整理不行吗?。。。
再补充; “世界经济是合力的结果;太对了,正因为世界经济是合力的结果,所以美国在经济领域才不能为所欲为,在多数国家已经为美国经济的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的时候,美国人必须考虑平衡发展。毕竟,庄家和赌徒,谁玩死谁都不好。
美元在3年时间里贬值了30%,巧合? 不知道有多少人在2002年前就开始接触外汇市场了,不知道有几个人能记得这些年来外汇市场上的重大事件,不知道几个人每天能坚持阅读大量信息并从中挑出重要的来做深度分析。那么,我来告诉大家这个30%是怎么来的。
2002年3月,4家国际研究机构忽然开始异口同声地说美元被高估了30%,这些机构的背景是美国。不仅说了高估了30%,而且说了,需要3-5%的时间来修正。ok,就这么精确,36个月,完成了30%。整个美元贬值过程中,不是美国人的自娱自乐,欧洲人开始也乐得一塌糊涂,欧洲央行行长再也不用低三下四地游说各国央行行长买入欧元吧,欧元还是有公信力的,再也不用为欧元的持续贬值而苦恼了。美国人这是怎样的精神,是国际主义精神。哈哈。乐极生悲吧,欧元升到影响经济发展的时候,升到有人扬言要退出欧元区的时候,欧洲央行乐不起来了。汇率问题复杂吗?一点也不复杂,就看双方的利益怎样去平衡了,他们利益的平衡点就是汇率的合理水平。我都糊涂了,究竟人们希望美元贬值好呢还是升值好,谁能告诉我答案?8既然30%的贬值目标已经实现,既然国内经济已经发展并且可能过热,既然大家指责美元贬值的不负责任的做法,既然大家对美元的持续贬值已经强烈不满,以至于要调整外汇储备,发展到影响美元国际货币地位的程度,那么,美元升值一些有什么不妥呢? 这不是皆大欢喜的事情吗? 我真的糊涂了,美国人也够可怜,升值贬值都是错,里外不是人。
想提高中长期趋势的预测精度,需要的不是意气用事,需要的不是我认为。。。。。。而是踏踏实实的做学问的作风和对大量资料的研究分析。
“出来混,总是要还的”,美国人想还,就别拦着人家了。这里篇幅有限,很多价值资料我不方便转贴过来,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我的blog看看,看看正宗学者怎么说,他们说的比我好,我是混混,瞎说呢。这不算广告吧,嘿嘿。
擤擤鼻涕,嗅嗅市场的气息—2006-07-15 06:41:01 这一个月,公布了很多数据,发生了很多事情,数据涵盖了利空美元的利多美元的即不多也不空美元的,事件包括黄金价格再度上扬,石油价格再创新高,朝鲜射导弹,伊朗继续核研究,以色列冲进巴勒斯坦总理府,以色列空袭黎巴嫩,日元加息热闹吧。
看了fx168的标题为“避险地位不可动摇,美元周五全线上扬”的新闻,听了广播里主持人和交易员的分析,我越发地糊涂了。真是话有三说阿,反正都有道理。避险货币不是瑞郎吗?啥时候赶上美元了。美元不是要结束加息周期吗,怎么还涨呢?日元不是加息了吗?怎么还跌呢。哦,原来是市场早有预期啊。天啊,这都哪跟哪啊,同样的事情,好坏全在人的一张嘴。
以前好像可不是这样啊,2005年之前,美国数据差,美元跌了,解释为:因为数据差,所以跌了;美国数据好,美元跌了,解释为数据不如人们预期的好,或者利多出尽是利空;打仗了,美元跌了,说是世界局势紧张,人们不愿意持有美元;战争结束了,美元跌了,说是美国彻底和战争国人民结梁子了,可能带来持续的恐怖袭击威胁。
如果说以前关于市场气氛的味道还不是很浓的话,这个月应该能够清醒点吧,实在嗅不到市场的气息,就擤擤鼻涕,让呼吸道畅通一些。
当外界的信息已经不能左右市场的时候,我们就必须认真地思考一下,是否该换换思维了,尝试着去触摸市场中那只无形的手,随着它向左、向右。。。。。。
我的意思不说大家也能明白,不过,我说的是半年以上的事,年内如果买入美元赔钱了和我无关阿,我可什么都没有说。嘿嘿。
少些浮躁,多些务实—2006-07-15 14:01:36 很惊诧于平地里冒出无数的股票分析师、外汇分析师,每日必听财经广播,已经被期间的广告时段搞恶心了,张口闭口什么翻番大法什么赚钱密集,和路边卖膏药的没什么差别。互联网的开放性给人们搭建了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这是一个好事情,不过,也造就了许多装神弄鬼故弄玄虚的人。
为了写一篇有点点分量的报告,我查找资料不下24小时,参考文章不下200篇,三次起笔,三次delete掉,我不想把自己当作插科打诨的料去显摆去吸引眼球,我只希望我的文章在过几个月甚至几年后,重读起来还有些味道。 我也奉劝那些急功近利的人,有空多学习学习,静下来做做研究,少些浮躁,多些务实,这样,与己与人都有好处。以上的文字也仅限于我的blog发表,贴到论坛里去恐怕又要引起公愤,招致不必要的口水战了。
黄金仍是国家储备的主体[zt] 2006-07-15 12:59:50 随着世界经济、科技,特别是高科技的快速发展,世界各国的地位、实力及其在世界事务中的作用也在发生着变化。人们的思想认识、价值观念,以及各国在世界政治、经济活动中所制定并实施的政策和措施也不可能永恒不变。
很多时候,人们对于某一事物的认识是滞后于事物本身的发展和变化的,特别是对那些重要事物的发展和变化更需要引起人们的高度警觉和特别关注。这些年来,黄金市场的冷清、黄金价格的下滑、黄金投资的减少、黄金金融货币作用的降低,等等,都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在此情况下,对这一问题不同看法和认识的纷纷出现是合情合理的。那么,什么样的认识方式才算比较全面正确呢?一个国家或地区,一个行业或一个单位,乃至个人应当怎样结合自己的具体实际情况去制定相应的对策呢? 黄金市场需求及价格的变化之所以能够引起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是因为黄金的地位和作用及其对相关方面的影响仍然是重要的。从世界黄金协会提供的资料看,黄金仍是国家战略储备的主体。据这份资料显示,现在全世界的黄金储备总量为32650吨,约等于目前全世界黄金年产量的13倍。其中黄金储备1000吨以上的国家和组织有:美国、德国、法国、意大利、瑞士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这些国家和组织中,美国的黄金储备最多,为8136.9吨,占世界黄金储备总量的24.9%。从这份资料所提供的数据来看,黄金储备达百吨以上的32个国家、地区或组织主要集中在欧洲和北美洲,亚洲及非洲国家只占少数;黄金储备不足10吨的国家、地区或组织共有47个,基本上都分布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其总量只占美国黄金储备的1.43%。从这一数据可以看出,实力强大的国家其黄金储备也多。这说明黄金储备仍是国家综合实力的标志,黄金储备仍为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所重视。
说到这里,也许有人要问:1999年,按照美国华盛顿协议的要求,欧洲15个央行计划在2004年前共销售黄金2000吨。这件事应该怎么理解?其实,我们看到的只是这一事物的表面。15个达成协议的欧美国家央行有数万吨的黄金储备,每年卖上它几百吨调剂一下黄金市场,平衡一下金融市场,对它们来说不会产生多大的不利影响。还有,现在世界每年可生产数千吨黄金,其中相当一部分作为投资进入市场或作为储备进入各国金库。因此,国际黄金市场上一年里多卖几百吨或少卖几百吨黄金,不能完全表示黄金的战略地位和作用降低了,而只能说明黄金在新形势下,在市场交易中所体现出的某种灵活性。各国都需要根据黄金市场及黄金地位的变化随时调整自己的黄金储备,使其实现在金融市场中的调剂功能,从而促进黄金市场和国家经济的发展。另外,黄金储备在国家战略总储备中的比率也可以说明黄金是国家战略储备的主体,黄金的战略储备作用不容忽视。比如,美国的黄金储备在其国家战略总储备中所占的比率高达65.5%、法国41.9%、意大利45.9%、瑞士39.9%、荷兰45.5%。有些国家虽然其实力不是很强,经济也不是太发达,但这些国家却很看重黄金在其战略储备中地位和作用的重要性。比如巴基斯坦的黄金储备占国家总储备的32.6%、哈萨克斯坦占22.2%、津巴布韦占39.9%。另外,还有些国家根据本国实际情况,实行藏金于民的政策,如印度。印度的黄金储备虽然只有357.8吨,在国家战略总储备中的比率也不高,只有7.8%。但是,据有关资料显示,印度民间的黄金储藏量至少有1万吨,白银的民间储藏量至少也有11万吨。现在,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黄金市场,其首饰用金每年就达200吨左右。在亚洲金融危机中,泰国、韩国等国家的公民纷纷拿出自己的黄金,帮助国家克服金融危机,度过难关,藏金于民的优势在此时此地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所有这些,不仅说明黄金战略储备的重要,也说明黄金首饰市场的广阔前景,更说明了黄金具有无限的魅力、永恒的价值和强劲的需求动力。
[ 本帖最后由 mai 于 2006-7-15 19:09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