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雅玲:欧元反向利率,美元顺势投机
本周外汇市场价格波动扩大,其中美元兑欧元汇率最高达到1.2615美元,最低达到1.2980美元,区间波动于1.26-1.28美元,周末有1.25美元的下挫压力;美元兑日元汇率则在112-114日元浮动;美元兑英镑汇率浮动区间在1.84-1.87美元;美元兑瑞郎汇率水平为1.20-1.23瑞郎;美元兑加元汇率在1.10-1.12加元区间,其他货币微幅调整,但亚洲货币面临压力扩大,潜在的风险逐渐上升,泰国与韩国央行加息举措表明,亚洲一些货币升值对经济产生压力值得警惕。
外汇市场一周集中在利率关注,而市场反应不正常的是欧洲央行加息举措出台后,欧元不升反降,虽然市场的理由在于欧洲央行加息基点小于预期,且欧洲央行会后声明对利率的前景评述缺少力度,似乎成为欧元走跌的原因,但实际利率上升本应有利于汇率稳定上行,而实际状况的反向运行,其中技术与策略的炒作需要成为主要因素,并值得观察与研究。
1、 欧元经济与利率有错觉。周四欧洲央行如市场预期采取加息25个基点的举措,使 欧元基准利率达到2.75%,是去年12月以来的第三次加息举措,但欧元利率水平依然是2003年3月以来的最低水平;尤其是欧洲央行会后表示,央行将持续密切留意所有进展以保持物价稳定,但市场集中关注的对通货膨胀描述的警惕一词并未使用,似乎表明央行无意加快当前每季一次的加息速度。从欧元经济基本数据看,扣除通货膨胀因素,欧元利率依然超低,甚至是负利率,但是欧元利率乃至经济层面的复杂性,并非单纯以经济数据或模型架构可以抉择货币政策方向。
众所周知,欧元合作的指标之一就是通货膨胀2%的控制,但是从欧元启动至今,欧元区通货膨胀指标一直处于超标运行,而欧元经济似乎可以承受,尤其是面对国际经济环境最大价格因素影响,国际石油价格的急速、大幅度上涨是引起国际通货膨胀压力上涨的核心因素,也成为一些国家加息的主要依据。目前一些国家,无论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中央银行,都不断调高利率水平,主旨均在于对于通货膨胀因素的防范与调控,其中也包括美国。而与众不同的是欧元区通货膨胀环境虽然也与石油因素有密切关联,从1999年科索沃战争开始,国际石油价格上涨逐渐扩大,石油价格从20多美元直线上升到当前70美元,同时欧元汇率水平则一波四折:欧元价格水平从高到低--1.19美元到0.82美元,又从低到高--0.82美元到1.36美元,后从高到低--1.36美元到1.18美元,最后从低到高--1.18美元到1.29美元,而欧洲央行或经济金融决策层面却表现出温和接纳态度,欧元区也保持相对稳定。因此值得反思,欧元区通货膨胀承受或指标界定的合理,欧洲高福利、高保障以及高收入的三高保护性经济结构特性,似乎给予石油价格上涨带来价格有所保护;欧洲央行单纯从通货膨胀角度关注利率方向似乎有违于欧元区的特性。金融市场在欧元利率上升之后欧元下行,在一定程度上与信心心理连接,一方面利率调控预期点数低于预期,但这纯粹是一种炒作,众所周知,在国内外波动扩大,价格与经济方向不清晰中,加息50个基点的风险不言而喻,更何况欧元加息背景并不确定;另一方面就在于欧元区经济脆弱与利率上行不宜,市场已经看清欧元区经济态势,即使欧洲一些机构再度上调欧元区经济预期,但目前欧元区经济不景气,乃至区内经济差异以及结构问题十分突出,市场推高欧元利率预期缺少实质性支持,并将会伤害欧元长远发展。欧洲央行周四调高了对于2006年欧元区消费通货膨胀的预测,但降低了2007年经济增长的预测,即2006年欧元区消费者物价调和指数(HICP)增长2.1-2.5%,区间中点升至2.3%,预计明年HICP增长1.6-2.8%,区间中点为2.2%;而3个月前,2006和2007年HICP预估区间的中点都是2.2%;预计2006年欧元区GDP为1.8-2.4%,区间中点为2.1%,2007年为1.3-2.3%,区间中点为1.8%,3月时为2.1-2.0%。 |
|